从德军角度拍的二战片,经典二战片德军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8更新:2023-01-18 09:51:43

随着迷你摄影设备与影视制作软件的普及,制作一部低成本大片的门槛大大降低,世界各国的不少军迷也因此能将他们的二战历史重演活动制作成一部精彩的故事片,相信很多二战影迷朋友都看过类似的小成本二战片,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拍摄于2003年《圣战士》,虽然之后、特别是2010年以后,出现了更多类似的小成本二战片,其质量有点类似今天泛滥于中国网络上的网大影片。

海因切·彼得

虽然这些小成本影片,大多是美国人制作,但笔者今天要另辟蹊径,给大家介绍一位专注于拍摄小成本二战电影的德国导演及其作品,他就是海因切·彼得。海因切·彼得(Heintje Peter),1971年出生于位于埃尔斯特河畔的德国东部城市、自由萨克森州西南部福格特兰县的普劳恩(Plauen),当时这个地方还是东德的领土,所以一直到成年前,海因切·彼得接受的都是社会主义教育。

海因切·彼得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所以他大学所学的是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在德累斯顿国家史前博物馆担任考古发掘技术员。不过,在接受了社会的一顿毒打后,海因切·彼得突然发现自己对拍摄历史影视作品更感兴趣,于是他毅然抛弃了堪称铁饭碗的博物馆工作,跑到位于莱比锡的“德国中部电视学院”接受摄影师培训。

海因切·彼得早期的二战纪录片

从电视学院毕业后,海因切·彼得给德国几个电视台拍了不少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比如《埃米尔·克莱恩的一生》(2002)、《1945年5月9日的法贝》(2009)、《沃格特兰战争的结束》(2010)等作品,为了取材他有时甚至要进行环球旅行般的外出拍摄。直到2013年,海因切·彼得辞职回到故乡普劳恩,创办了自己的影视工作室,接拍一些广告和宣传片。

除了为生活和赚钱而接单外,海因切·彼得也继续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二战纪录片,他甚至还建立了一个目击者视频档案库,邀请很多普劳恩的老乡到镜头前讲述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此外他也有在搜集各种有关东德时期的历史影像资料、旧胶卷、文件、照片和记录,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解释道:“人们正在变老,我想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我们曾是战友》DVD封套

从2017年开始,在热心网友的资助下,海因切·彼得开始拍摄德军视角的小成本二战电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么做一方面是为在不改变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尽可能客观和真实地呈现各个方面的事件,一方面则是为纪念参加过二战的德国退役老兵,所以他的第一部长篇故事片《我们曾是战友》(Wir waren kameraden,2017),讲述的就是前二战德国国防军士兵赫尔穆特·博特格在东线的征战经历。

《我们曾是战友》上映后大获好评,除了在塞浦路斯和印度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外,还获得了华沙电影节“最佳欧洲电影”和“2018年欧洲电影摄影奖”两个大奖,并为他在军迷电影圈赢得了巨大声誉,很多国内外二战军迷团体都纷纷联系他,想为他的下一部故事片提供道具、服装或是群演,所以仅一年后,海因切·彼得的第二部故事长片《迷失克莱辛》(Lost in Klessin ,2018)很快出炉。

《迷失克莱辛》DVD封套

影片《迷失克莱辛》讲述1945年,不断溃退的德国军队徒劳地试图在一个叫克莱辛的村庄阻止苏军的前进,战斗中一个德国上尉收养了一名与父母失散的小女孩。和他的上一部作品一样,这回海因切·彼得依然身兼制作人、编剧、导演、摄影师等数职,300名二战军迷则携带着他们的装备来到萨克森州进行免费拍摄,全片制作预算仅4万欧元。

以前,笔者在发布《我们曾是战友》和《迷失克莱辛》两部影片的预告片时,曾收到不少影迷的私信,向我索取影片资源,但都被笔者拒绝。这里笔者并非不愿分享,而是作为小成本影片制作工作室,为保持盈利,海因切·彼得的故事片都不会在院线公映或是在网络媒体上播放全片,观众只能到其网站以16-19欧元一部的价格购买相关DVD刻录作品(有国外网友在购买后会上传到资源网站上,所以仔细找找还是有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