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梁漱溟先生在1970「1953年梁漱溟当众顶撞毛主席直接被众人轰下了台发生了什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4更新:2023-01-18 12:10:49

他是建国后跟毛主席顶撞的第一人!1953年9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梁簌溟倔脾气上头,一根筋地说。

“我要讲得内容很多,没办法在规定的4点钟完成,不知道毛主席有没有雅量听我讲完?”

毛主席被他不分场合唱反调的行为搞得有些生气,严肃地回答:“你要的雅量,我恐怕没有”。

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但梁簌溟却不管不顾,执拗地在台上发言,而且言论越发尖锐。

梁簌溟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的身份,所讲得一番话能给刚刚稳定下来的新中国,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毛主席忍无可忍,站出来反驳他的观点,两人在政协会议上激烈地争论起来,台下的骚动越发大了,很多人大喊:“梁簌溟滚下台”。

急红眼的梁簌溟顿时在铺天盖地的抵制声中,一个激灵恢复了理智。

感到羞愧的他,在一片骂声中灰溜溜地走下台……

毛主席

有人不仅发问:梁簌溟是谁,他有什么底气同毛主席争执?毛主席同梁簌溟关系如何,他们争执的原因是什么?梁簌溟后来怎么样了?

今天老闫就带领大家走进梁簌溟执拗而又坚守的一生,去探寻“延争面折”背后的悲哀往事。

在梁簌溟还很年轻的时候,其父梁济因对旧中国失望透顶选择投湖自尽。

在他走出家门前,曾用怜悯的眼神望着梁簌溟说:“中国还有救吗?”

此时,梁簌溟还感受不到父亲的绝望,他依旧坚定地说:“有救,中国会一天天变好”。

梁漱溟全家福

梁济慈爱地摸了摸儿子梁簌溟的头,用一种看尽世间沧桑的语气说:“家里以后就交给你照顾了”。

说罢,梁济转身走出家门,绝望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梁济的自杀行为,对梁簌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终其一生都在为唤醒“国性”努力,但他不可避免出现了偏执的思想,并奉为真理。

这是他从父亲自杀中吸取的教训,潜意识里对西方文化、道路产生了不信任和抵触。

梁簌溟

为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梁簌溟常到北京豆腐池胡同找同为北大教授的杨昌济交流。

给他开门的往往是一位瘦高的青年人,青年人每次都用湘潭话同他谦逊地打招呼。

梁簌溟知道年轻人是毛主席,一位借居在恩师家中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其他再无过多的印象。

1919年6月,梁簌溟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而毛主席早在3个月前因为家事返回了长沙。

毛主席

之后,毛主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逐步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并走上中国革命道路。

梁簌溟则继续在北大任教,同时试图在儒家思想中找到改变中国现状的方法。

毛主席与梁簌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想,所选择的道路也截然不同,本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呢,因为命运齿轮的转动,奇迹般聚集到了一起。

谁都没能想到,促成两人见面的关键人物竟然是蒋介石!

毛主席

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生,蒋介石被迫同意开展国共第二次合作,但他心里仍旧对中国共产党抱有最大的恶意。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新四军、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令蒋介石新生惶恐,

为了在国共合作中掌握绝对话语权,他广邀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到南京组建“参议会”,其中梁簌溟作为无党派人士被邀请前往。

梁簌溟自有一套理论体系,本不屑于蒋介石给的虚名,但他在山东搞了7年的乡村建设工作因战乱而被迫终止,不得不选择一条折中的道路。

梁漱溟中年旧照

蒋介石惯会惺惺作态,高举大义的旗子忽悠中国人民,当时梁簌溟还没有认清蒋介石政权的真面目,他怀揣期望而往,但所见所闻却令他失望透顶。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党部分将领趁机把家人、财产转移到国外,而在山河破碎面前,只顾自保,草率丢弃大面积国土,上海、南京相继沦陷。

梁簌溟等作为蒋介石用来限制中国共产党的棋子,也随着国民党权力中心转移到武汉。

在一路的撤退中,他看透了蒋介石虚假的本质。

蒋介石

在梁簌溟的儒学观念里,中国更注重义务而非权力,受“伦理本位”的几千年影响,发展乡村建设才是中国未来的出路。

但抗日战争的爆发,让梁簌溟的乡村建设道路染上了政治色彩,为了爱国理想,他委曲求全和蒋介石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间,但也因为看不见光明越来越绝望。

若没有毛主席的出现,绝望中的梁簌溟很可能走上父亲梁济的老路,中国也将惨失一位儒学大家。

1938年1月5日,梁簌溟辗转来到延安,希望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找到一条结合乡村建设的救国之策。

梁簌溟

党中央方方面对于梁簌溟的到来非常重视,由于毛主席习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张闻天率先接待了梁簌溟。

陕北地区条件艰苦,当地百姓的衣服上几乎都是一层摞一层的补丁,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百姓却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梁簌溟百思不得其解。

当天晚上,梁簌溟带着种种疑问,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

时隔多年,再一次见到毛主席,他只觉得眼前的中年人有些熟悉,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梁簌溟

毛主席看到他后,一边起身迎接,一边说:“梁先生,欢迎你到延安做客”。

两人互相握手道好,毛主席作为东道主率先展开话题:“您还记不记得,1919年前后,您常到杨昌济先生家中做客,那时候我常给您开门”。

提及那段奋进的往事,梁簌溟才恍然发现当年被自己忽略的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已成长到令他仰望的高度了。

但毛主席此时的成就也令他兴奋,他迫切与毛主席进行思想碰撞以获得灵感,谈话顺其自然发生了。

梁漱溟和毛泽东谈话

对于困惑梁簌溟许久的中国革命前途问题,毛主席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您不必如此悲观,中国人民的血性必将抗争到底,日本必败只是时间问题”。

毛主席的态度之坚决是梁簌溟始料未及的,他有些惊愕,但更高多的是疑惑。

毛主席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讲起,在分析国内情况的基础上,为他讲述战争发展即将面临的几个阶段。

论点明确,论据清楚合理,梁漱溟堵塞的精神豁然开朗,他兴奋地掏出自己的著作《乡村建设理论》请毛主席拜读指教。

梁漱溟

这一晚,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两人足足谈论了大半宿,若不是毛主席还有要紧军务要处理,恐怕要彻夜相谈了。

虽然第一次谈话他们从彼此思想中发现了惊喜,但第二天下午6点开始的谈话,却暴露了两种思想上的分歧。

毛主席拜读了梁簌溟的著作,第二次见面后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毛主席看来,直言不讳是对学者的尊重。

“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观点独到,很透彻,但您主张的改良道路,我却不能认同。中国必须进行阶级斗争,走彻彻底底的革命道路,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实现民族独立”。

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时合影

梁簌溟坚持对“伦理本位”的论述,反驳道:“毛先生,您的理论太重视现代社会一般性的一面”。

就各自的观点,他们反复论证,有时不谋而合,相谈甚欢,有时吵得面红耳赤,却又酣畅淋漓。

可这样的老友畅谈,君子之交却在1946年产生了变质。

延安会面后,梁簌溟很快与蒋介石划清界限,专心搞研究。

而毛主席在梁簌溟的启发下,注重思索中国国情与革命相结合的道路,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蒋介石

但这个时候,国共第二次合作出现了裂缝,到了谈不下去的地步,蒋介石再一次把工具人梁簌溟等人推上政治舞台,成为第三方政治力量。

梁簌溟是民盟秘书长,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党中央方面对于梁簌溟身后代表的无党派人士持有友好态度,也非常愿意同梁簌溟交流。

但他却被短暂的和平蒙蔽了双眼,竟然抛弃与中国共产党的“君子协定”,把一份不利于我党的停火协议交给了蒋介石政权。

我党利益严重受损,周总理罕见落泪,毛主席也痛心疾首。

梁漱溟与孩子

1950年,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党中央对无党派人士依旧保持尊重、礼让的态度,毛主席、周总理多次邀请梁簌溟来北京会面。

梁簌溟是素食主义者,毛主席喜爱吃肉,却为了招待他要求统一战线,一律做素食。

随后,毛主席体贴地在颐和园安排一间小院子供他居住,以方便他随时到中南海会面。

毛主席

之后的日子里,两个人经常进行交谈,毛主席从全局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总路线,强调建设强大国防保卫国家。

但梁簌溟却坚持认为当时应该重点发展农业,逐步实现社会富强。

因为身处不同的位置,看待事物的眼界不同,他们之间的分歧却越来越大,或许是毛主席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梁簌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晚年的梁簌溟曾多次感叹:“我不该伤害他的感情”。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那场争吵还是发生了。

毛主席

1953年9月11日下午,梁簌溟作为政协委员发言,他重点强调乡村问题,提出“九天九地”的说法。

当时农村地区,有一部分农民的不合理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后,在私下流传了“工人生活在九天,农民在九地生活”的说话。

虽然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下,农民的地位稍微弱势一些,但也只是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不得已的妥协,绝没有“九天九地”的荒谬情况。

梁簌溟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公然在国家重大会议上提出来,经过一夜的发酵,引起了不良讨论。

梁漱溟在台上发言

9月12日的会议上,毛主席对梁簌溟做了不点名反驳,对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澄清和解释。

但毛主席却没想到他对国家政策的维护,却让梁簌溟感到丢了面子。

当天会议后,梁簌溟与毛主席进行了短暂的会谈,但梁簌溟过度强调个人观点,分歧不仅没有得到解决,两人之间的误会更大了。

9月16日,梁簌溟上台重申“乡村建设”相关观点,不良讨论愈发激烈。

9月17日,毛主席做点名批评,重申党的总路线的重要性。

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在会议上

至此,存在毛主席与梁簌溟之间的误会再也无法调和,达到了一个爆发的临界点,而梁簌溟也犯了牛脾气,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挑衅毛主席。

即使毛主席的脾气再好,也不能容忍他一而再地挑衅国家权威,若不以强硬的姿态回应,恐给人民政权留下无可估量的威胁。

梁簌溟被与会人员赶下台了,但毛主席会怎样对待昔日好友呢?

毛主席

回家之后的梁簌溟还有些愤懑不平,儿子梁培宽发现了问题所在,及时点醒了他。

梁培宽说:“您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您的一言一行起着客观作用和影响”。

梁簌溟这才明白毛主席反驳他的原因,不是反驳他这个人,是反对他在不恰的场合说出了不恰当的话,当时的中国经不起动荡。

多年的相交,毛主席了解梁簌溟的为人,更知道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心,没有撤销他政协委员的身份,也没做其他任何形式的处罚。

93岁时的梁漱溟与儿子合照

此后,梁簌溟专心学术研究,在1955年写出《人心与人生》一书。

在学术中遨游的他,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在对友人的书信中感叹:“今日可死而轻快地离去”。

之后,梁簌溟有发表了《中国人》、《东方学术概观》、《儒佛异同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等著作。

醉心学术的他从没忘记延争面折,1956年时,他随全国政协视察团到外地视察,深入农村地区,目睹了在党中央治理下的新农村风貌。

梁簌溟

事实胜于雄辩,梁簌溟深深地后悔伤害了毛主席的心,1960年时,他的孙子出生,以“钦佩毛主席”之意,取名为“梁钦东”。

错误已然犯下,他不敢奢求毛主席的原谅,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做些事。

不论是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两岸和平统一做贡献,还是诲人不倦地教书育人,都是梁簌溟选择的道路。

其实,在毛主席心中,他早已原谅了老友梁漱溟。

梁漱溟孙子梁钦东(左二)

在1975年的一份材料批示中,关于梁簌溟的部分,毛主席作出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批示,足以表明他的态度了。

正像毛主席的批示那样,人的一生难免犯错,但错误不能掩盖梁簌溟老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