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封顶作品之一技巧和功力比敦刻尔克更深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更新:2023-01-20 02:05:18

说起台湾的影视作品,那可是满载了我们的童年和青春的回忆,甚至还是很多人的爱情启蒙契机。

《宝岛少女成功记》《微笑pasta》《公主小妹》《绿光森林》《天国的嫁衣》…..这些台湾偶像剧现在看来虽然青涩稚嫩,却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说起台湾电影,我们好像能说名字的经典之作寥寥无几,除了前些年柯震东和陈妍希主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依然是台湾拿手的“青春爱情类型”。

似乎台湾电视电影的代表标签就是“爱情片”了。

其实并不然,有这样一部作品,它在1989年拿到了世界四大电影节之一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片中男主角获得当届最佳男主角,它的导演侯孝贤是台湾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日后的影帝梁朝伟在其中二十三岁,还未拍摄《花样年华》《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就已经展示天才演员难以掩饰的光芒。

《悲情城市》通过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家庭,展现了一个个繁盛又脆弱的家庭悲怆含蓄的故事。

普通人在轰轰烈烈的时代面前总是渺小到忽略不计。

个人,如果像堂吉诃德一人一马无畏出征,多少也算“虽万人吾往矣”不卑不亢恣意绽放;如果勇敢地站出来想阻止时代洪流,多少也算是堂吉诃德那般奋力地扑向风车,从容燃烧。

可是极大多数人往往只能当殉道者,而更多时候,个人甚至选择当旁观者、隐居者的权利也没有。他们就像时代车轮下的尘埃,卑微渺小稍纵即逝。

可也正是普通人的悲剧,才能折射出历史的荒谬与残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基隆一户姓林的人家眼看也要过上好日子,一家南方人坐在北方人喜爱的碳炉火锅前憧憬着未来高谈着历史与理想,深情地合唱着《流亡三部曲》。

但是人不算不如天算,生活和命运总是事与愿违。

林家大小的波折从此不断。家中的四兄弟也死的死、失踪的失踪、疯的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着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

本以为一切厄运到此止步,文清一家三口将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悲剧并没有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善良本分的林文清也没能被逮捕的命运。

到此,林家男子只剩下林文清和妻子吴宽美的幼儿,他尚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学语。

《悲情城市》2小时38分钟的时长代表了这是一部中国史诗级的作品。

夜风吹过黑幕下的基隆,沿着石板路往前走,有一个大户人家。伴随着嘈杂电流声的收音机里播放着日本全面投降的消息,一盏明黄色的灯悬挂在小屋上方,一个女人一边痛苦地呻吟一边奋力地生产。

这样没有什么诗意近乎全写实的开场,幽暗的夜晚、女人的呻吟都给人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虽然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新生儿都代表了希望,而这个孩子的诞生却带领我们见证了一个家族的悲剧与毁灭。

“家国”二字的观念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无论是杜甫的诗、曹禺的《雷电》还是茅盾、巴金、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都有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去折射一个国家历史的传统。

而电影不同于文学,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要展现一个家庭的历史每个人的情感着实不易。而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却以一种富有中国古老的精神内涵文化的方式讲述了含蓄内敛深沉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聋哑人内心的波涛汹涌:

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知识分子们吃着火锅慷慨高歌《流亡三部曲》;每个人脸上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新生儿降临到这世上。

一切缓缓地展开,仿佛带着平静的希望。一个契机就让尚未根除的矛盾和愚蠢的种子再次发芽,在一次缉拿走私过程中工作人员打伤了一位女烟贩,又误杀路人。

引起台湾民众的愤怒和示威,政府宣布开始戒严。

战争带来的矛盾冲突并没有随着日方投降戛然而止,仍绵延不绝;人性里残暴压制的种子和被奴役的恐惧也未曾远离我们。

“米价涨了51倍,不知道和日军占领时哪个好。”人们苦笑着说。

侯孝贤没有专注于去精心刻画一个故事,他有意弱化故事的连贯性没有旁白、减少背景交代、对话也不多,通过几场画面,仔细安排的象征性物件,几场侧面描写,就将每个人的性格和这个庞大的家族、变迁的时代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梁朝伟饰演的聋哑人文清坐在火车上,一群暴民风风火火地搜刮、查阅着火车上的每一个乘客。他们拉起惴惴不安的文情,问他是哪里人。

一个聋哑人在面对一群不理智的暴徒,慌乱之际也被逼的喊出“台湾人”。

一群暴民不分青红皂白上手就要打人,文清的朋友过来及时制止“他是聋子,你们看不出来吗?”;

母语是闽南语的三弟跑去操着上海话的黑帮和外人一起合计着变卖自己家的物产;

饭桌上的知识分子为刚刚结束的那场战役做着激动人心的总结;三弟和上海黑帮结怨,意气风发的他,和黑帮举着刀互砍完全不在乎人命是否珍贵;

文清和宽美在众人们吃着饭菜聊着天时,用纸笔害羞地“交流”,含情脉脉温柔敦厚;

喜欢说脏话为人粗俗其实待亲友们关照有佳支撑着整个家族的大哥在一场斗殴中,被毫无征兆地一枪打死。

国仇与家恨、乡愁与愤世、温情与冷视;历史、政治、社会、家族、文化、日本、上海、香港、台湾、唐山这些三言两语没法概括的东西,

导演没有选择全面的铺垫也没有厚重的、发泄式的煽情,而是平易近人、白描式的展现,极简主义的情感、艺术渲染,就像侯孝贤自己曾说的“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电影通过一个普普通通的家族切入点展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没有给观众什么教化式的说理或者倾泻而出的感情流露。

几个琐碎的片段、萧瑟灰暗毫无希望的色调就让即使不甚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也能从这史诗般的画卷展现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悲凉,只有在虚构的超级英雄电影中才会出现拯救平民扭转历史的英雄,大多数人只能随波逐流。

进而也能从中感受到人类在永恒的时间长河中的渺小和悲凉。

但人类的存在和自我坚持并非毫无意义,即使一个聋哑人也能将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写在纸上传达给家人和孩子们“你们要有尊严的活,父亲无罪。”

这样层层递进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囊括了历史、政治、家庭、情感、人文的史诗级画卷,在157分钟中不紧不慢的铺陈开来,平易简单的碎片化故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汇聚成人世间多少复杂的事和说不尽道不明的情。

虽然是1989年的电影,影片中的打架斗殴、结婚生子场面没有浪漫化戏剧化的处理,但是细微之处足以见得侯孝贤在拍摄这样一个史诗级故事是对自己风格的坚持:

戏剧性削弱,大哥的死突如其来戛然而止没有过多的铺垫、延宕和众人们呼天喊地的渲染,下一幕就是文清和一家人肃穆的站在墓地里;

留给演员们展现自己的表演也进行了削弱,梁朝伟招牌式温柔睿智的眼睛没有过多的特写,仅靠他微微颤抖的肢体语言和微微抿起嘴唇极其微妙地构建出这个才思敏捷却生不逢时、善良害羞却毫不懦弱的聋哑人形象。

而《悲情城市》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巧和功力比《敦刻尔克》更为深刻,《敦刻尔克》虽然在人物互动、对话、台词上做到了极简,但是贯穿全片的配乐却没有做到适度的控制,叙事上诺兰还是摆弄了自己多线叙事的技巧。

而侯孝贤的极简更为全面,在叙事上有意的割裂、留白,文清与亲友告别后没有渲染他们的依依不舍,画面跳跃到苍茫灰暗的天空一只孤鸿飞过,

就像《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最后一集轰动一时的奈德被斩首后,导演没有着重刻画周围民众的暴动和欢呼,镜头跳转到尤伦怀中的艾丽娅,她没有看向父亲,而是抬头望着天空,一群乌鸦掠过,寂静无声。

在这样的留白和短暂的画面跳跃、声音去除中,导演让观众在情绪到达极端时放弃了渲染,而是给观众机会延长情绪并且展开思考。

弱化故事的连贯性,几场激烈的打斗和被林氏家族的男人们被抓捕的戏没有铺垫和前兆线索,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发生了,也展现了导演不被这个要展现巨大信息量和历史的电影限制住自己风格的功力;

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用一种节制朴实的方式展现人们在特定时代的细微举动、情感流露,弱戏剧化就意味着强化真实留给观众们自我体悟、思考的余地,增加认同感。

诺兰在《敦刻尔克》里毫无节制的配乐,在《悲情城市》中侯孝贤都极力克制,悲怆的、悠扬的、有民族特色和共鸣的胡琴,只在寥寥几场戏中大放异彩。

在家族遭遇危机时,几个人坐在桌边拉着琴,唱着民歌,大哥走上前暴躁地嚷嚷着“唱什么唱,哭丧呢”反手就将琴砸烂在地上。

这一场戏也表明了侯孝贤对电影中历史和对人生的态度:冷静地旁观,尽量真实地再现。在历史中,在生活中,并没有精彩的配乐为我们的悲剧增添美感。

如果说,《悲情城市》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理性的、客观的、毫无感情的“历史再现”,也不尽然。

大哥林文雄脾气暴躁开口闭口就是“干你娘”,托人办事嫌翻译磨磨唧唧抬手就把礼物重重地搁在了桌上,心情正暴躁时家中有人拉琴唱歌也会毫无情趣的将歌唱者手中的琴砸到地上。

作为一个中国男人,一个一家之主,虽然他脾气暴躁对待家人却照顾有加、细致周到,影片中用长镜头描摹半夜里他悄悄起身,看着身旁熟睡的婴儿手脚露在被子外面,小心翼翼地为他盖好被子,轻抚他咳嗽的小身躯,这一连串动作下来,一个生性暴躁但是内心温柔的老派中国男人形象被塑造到了人们心中。

他们或许喜欢吹牛有嗜烟嗜酒的恶习,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行为举止粗俗,但是照顾起家人、掌管起家中事务时他们却无比认真、细致入微。

不用像欧美电影那样,塑造铁汉柔情需要一次壮烈的牺牲或者投入生命的打斗,中国男人式的柔情只需要一串照顾婴儿的举动就可以让观众们心领神会。

家中的老爷子在面对收缴时一串慷慨有力的指责,对方即使人多势众也断不敢对老人家指手画脚的,只得毕恭毕敬的听着教诲;

不论在怎么样的危急时刻或者心烦意乱之时,女人们都要烧伤一壶滚热的开水,男人则有条不紊的沏上一小壶功夫茶;

吃饭的画面也是有讲究的,老爷子坐在中间,大哥坐在旁边按照辈分依次排开,

导演就用一串没有配乐的长镜头拍摄一家人吃饭的场景,仿佛是对这悲剧一家人的怜悯似的,不肯将镜头挪开,极力将这温暖、短暂的团聚延长;

就连发了疯的三弟的疯病也是精心刻画的,偏爱吃家中供奉祖先神明的贡品,中国人向来把这些看得极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文清是导演无可奈何的灵机一动的设计,反倒成为一处妙笔,

沉默的文清,是自身以及他人命运的观察者;文清的沉默,则是不愿外露的中国人人性的一处共通,愿与世无争、只求平安自保的外表下的一份生命的沉静与坚守。

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有一句著名的诗句“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这便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深的一种意境,

而在《悲情城市》中除了一幕幕中国传统味构建出来的画面,最终由不能开口的文清展现出了这种“言不尽意”的境界,以不辩为辩,用一种感觉、意境上的描摹让观众体味人性和情感上的共通之处,启发观众自己去体会和补充。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浅浅低语间,宽美的剥豆摘菜间,文清收到“赴死信”的沉默发愣间,大哥照顾婴儿时的细心慈爱间,一家人宁静满足的吃饭间,

所展现意味无穷,让人联想不绝,唏嘘不已,这便是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

同为战争片《决战中途岛》,和《敦刻尔克》相比,哪部更震撼?

个人觉得决战中途岛比敦刻尔克在视觉效果以及场面的安排上更好一点,但要从剧情或者整体的拍摄手法来看的话,敦刻尔克又要更加精彩一些。本身战争片作为电影题材中创作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存在很多导演拍这类片子,往往非常棘手,不是拍的过于老套,就是拍得过于流于表面。一部好的战争片,不仅要在场景上恢宏壮阔,更要在剧情上直击人心。


像如今的商业片,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固定的电影框架以及人们可以想象到的一些东西,提到科幻片我们会想到外星球高科技武器等等,提到西部片我们会想到牛仔,西部小镇而提到黑帮片,我们会想到腥风血雨枪林弹雨。一旦这些片子有了固定的套路,固定的印象,想要拍出更好的影片就难上。

不过决战中途岛在开场,就给人一种非常真实而且非常有内涵的感觉。短短的几分钟开场,就将美国情报员与山本五十六对谈的这场戏,完整的表现了出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将,战争的来龙去脉,简单的概括起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本在当初作为一个小国家,之所以敢发动太平洋战争和美国硬碰硬,很大部分源于他们骄傲自大的心态,以及当时一些领导者的赌徒心理,这两者集中体现的人就是山本五十六。关于美国情报员与山本五十六这段面谈的戏份,从电影叙事的角度来讲,其开场相当精妙。

如何评价电影《郭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场面壮观但不空洞的好莱坞影片,题材和国产电影《战狼2》有相似之处,就是展现军人,但不同之处,战2重点体现中国军人的责任,《郭刻尔克》更多的想给观众展现的是二战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或是危险的真实感受!其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其雄心与精美拍摄;《敦刻尔克》将历史事件呈现出来,就像从迷失世界中传递出一个信息,导演为了让电影与事件更接近,拍摄前花了大量的时间拜访战争的幸存者,听他们讲述当时的所经历的情节;影片中还利用了旁敲侧击的手法,就是不近距离地向观众展现敌人,敌人最多出现在飞过头顶的飞机的主观镜头里。这增加了影片的悬念,让观众随时都能感觉到即将到来的危险!虽然从票房和热度与战2比稍有逊色,但也是一部经典电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