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房人生就不完整这89高分港剧终于敢扎心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79更新:2023-01-02 08:10:08

宝贝,我想……

男生话音还没落地,女朋友就火急火燎地把他扑倒。

“一分钟十几块钱呢,别亏了”

正当两人忍不住擦枪走火,画面即将消音打码之际。

男生却在女友精心准备的情趣内衣上绊住了脚,怎么也解不开。

好不容易得到恩准,可以直接上了,男生开始猴急地解裤带。

手忙脚乱之中,结果他一不小心掉下了床,磕到了床对面的墙角。

时间宝贵,他来不及呼痛,爬起来继续埋头苦干。

缠绵了三十秒,还没来得及进入正题,门外传来的声音立马让他萎了——“哥仔,到钟了!”

好家伙,战斗还没开始就得缴械投降。

局促的钟点房,熟悉的粤语口音。

不用肉叔说,想必你们也猜到这个故事发生在哪。

《香港爱情故事》

最近港剧质量参差不齐,鲜少有上8分的作品。

而这部《港爱》一出手评分高达8.9,凭啥?

看了几集后,肉叔明显感觉到了它的野心——那个过去总在精致样板间里摆拍的TVB,终于敢刺痛现实了。

这不,仅着几笔,就踩中了香港人的痛点:住房问题。

开头的那个男生,叫陈子朗。

和女友琪琪七周年的纪念日里,为了庆祝,他俩决定一起为爱鼓掌。

可连开房都要排队,钟点房还是在黄牛那儿花了五百块抢来的。

怎么不回家亲热?

子朗家住公屋,一家四口挤在3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

床只能往柜子顶上摆,上个厕所满屋都飘着shit味。

女友琪琪家条件稍好一点。

但……还是得和成年的弟弟挤在一间房里。

家里局促的环境,别说二人独处的空间了,想要隐私都难。

在一起七年,两人想要亲热还得像在外私会情人一样,偷摸摸地开房。

子朗和琪琪有结婚的打算,而比生理问题更亟待解决的是——他俩的婚房,还没有着落。

租房住?

以他们的预算,只能住劏房:

即把一间本身就不是很大的住宅分隔成多个小房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隔断间”。

曾志伟曾在劏房拍了十几天的戏,也叫苦不迭:

“怎样豁达的人,在里面慢慢都会受不了的,(戏里)我已经很幸运,房间有窗,很多房连窗都没有。”

就像子朗和琪琪看的这间劏房。

三个人站着都显局促,一张床就可以把房间塞得满满当当。

床边还得摆放咖啡机、搭台做饭,所谓的“床上一站式服务”。

就这十平都不到的房间,租金也得六千港币。

与其给房东“上供”,这笔钱省下来买房,不是更香?

但,像他们这样没有父母帮衬,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来说,买房的选择少之又少。

中介带他们去看的所谓“好房”,你瞧瞧——地方捉襟见肘,颜色破败,房子发散着空置许久产生的霉味,一打开窗,还全是灰尘。

连最基本的独立厨卫,还是最大的卖点……

可想而知房子有多烂了。

然而看起来还是很破

就算是这样的房子,凭他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勉强才能够到。

怎样才买得起房?

两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早早已经购置几套房产的上司用毒鸡汤来给年轻人洗脑:

“现在香港经济下行

如果你们想有自己的地方

应该全身心投入,并且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

学会牺牲,不逛街,不购物,不去旅行

努力工作赚钱

当你们买到第一套房子之后

你们就成功了”

可笑吗?

人生的成败,竟然要用有没有房来衡量。

而他们与上司之间的差距。

仅仅是努力二字就能追赶上的吗?

△ 瞎说什么大实话

三十而立,想要支棱起来,却在房子上绊住了脚,举步维艰。

在畸形的社会观念下,他们为了买房蓄力。

不敢高消费,日常也不敢多花一分钱。

相比他们的买房焦虑,子朗的小妹kelly就潇洒得多。

高材生一枚,在社交网站上的人设是“柠檬女神”,经常在IG上分享日常。

比如,妈妈生日当天她po文“happy family”。

但现实呢?

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吃顿庆生饭也闹得摔筷子走人。

明明没有去过日本,却能和男生谈起当地的吃喝玩乐时头头是道,俨然一个日本通。

而实际情况是……

这些都是她提前一晚查好,编造的谈资。

也太虚荣了吧?

明明作为一个有学历有前途的高材生。

Kelly的人生理想,却并不打算靠自己,而是俗不可耐的——嫁个有钱人。

本来她对学校的男神hugo没啥感觉。

但眼见他走入一栋配套豪华的小区,Kelly立刻双眼放光,把他列为狩猎对象。

喜欢?也许有吧。

但一切男女感情,都得在经济条件面前让步。

Kelly从小就在公屋长大。

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父母的吵架声天天在耳边回荡,早已不胜其烦。

小小年纪的她,就深谙“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道理。

自己虽然也可以拼搏到某年某月出人头地。

但她真的太迫切想离开这个穷地方。

而远离住公屋的命运,最快的捷径,就是嫁个有钱人。

年轻一代在买房无望下,只好另搏出路。

这看似畸形的爱情观,何尝不是被生活逼急了的无奈之举?

不止小妹Kelly被这生存环境“逼疯”。

大妹子欣,又在逼仄的环境里被压迫出的另一种景象。

子欣没和父母挤公屋,和朋友在外合租。

但经常因为房租交不上遭断水断电,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她是个摄影师,可熬了十年也没出头。

只能偶尔在餐厅、酒吧兼职做服务员维持生活。

相比她对工作的坚持,在爱情观上,子欣可以说是个“渣女”。

拒绝踏入婚姻,奉行荷尔蒙至上的恋爱准则,隔三差五地频繁换对象。

她的炮友加起来,怕是一个豪宅都站不下。

这家活得憋屈的三兄妹——子朗,Kelly,子欣。

恰好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寻找真爱,为钱结婚,不婚主义。

几乎涵盖了时下大部分年轻人的主流想法。

《港爱》看似在聊爱情。

可每个人的爱情观背后,无一不受到一样东西的影响——房子。

它在潜移默化中,让年轻人陷入“没房人生就不完整”的陷阱。

仿佛人生来只是为了买房这一件事而活。

没房的年轻人,在苦苦挣扎。

但有房的中年人,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吗?

《港爱》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年夫妻的窘迫。

比如,子朗的父母。(这家人毛病未免也太多了)

爸爸是个传统古板的香港男人,认为女人天生就要操持家务,对自己千依百顺。

在家对妻子大呼小叫,把她当佣人一样使唤得团团转。

妈妈在长年累月的精神折磨下,忍耐,似乎已经成了她下意识的习惯。

△ 背后的那幅“忍”字亮了

但一个细节,体现了她隐忍之下的倦怠。

当她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的东西,摆在犄角旮旯里的陈年婚纱照露了出来。

这是唯一能证明两人相爱过的痕迹。

这一幕很妙,镜里形单影只的苦瓜脸

跟旁边双人婚纱照的笑脸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下一刻,她的动作却是……

嫌恶地把婚纱照往角落里塞了塞。

嗯,就连老公的照片,都不想多看一眼。

相处多年累积下来的怨气越来越膨胀,这个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五平米的公屋,已经容不下了。

这天,她终于忍无可忍地“爆炸”——在自己的生日上,向丈夫提出了离婚。

这是结婚这么多年以来,她仅有的一次激烈反抗。

结果呢?

寻找到律师表明离婚来意时,她悲哀地发现……

就算双方同意离婚,也必须要分居一年才能证明两人感情破裂。

在某种程度上,这条规定也算是香港的离婚冷静期。

分居,那势必得有一个人搬出去。

当她打算申请公屋时,工作人员又告知,她得等三年后才有资格。

无房傍身,她连离婚自由也没有。

更离谱的是。

当工作人员得知他们并不是因为丈夫的不良嗜好才离婚时,一脸的不可置信:

“没有不良嗜好,你们还离婚?”

在没有经历过婚姻伤痛的看客眼里。

好像只要不赌博,不嫖娼,不家暴。

在房子这座大山面前,一切都理应原谅,也“必须”原谅。

想结婚的人没房子不能结。

想离婚的人没房子不能离。

魔幻,却又现实。

肉叔想起去年一部评分8.3的港剧,《向西闻记》。

其中《碌架床》这个故事,也尖锐地反映了香港的住房问题。

各自成家的两兄弟都和父母同住,由于地方狭窄,两对夫妻只能挤在同一个房间。

尴尬?

更尴尬的来了。

他们还得挤一张碌架床的上下铺。

连doi也只能靠张床帘遮羞,每个震动和喘息都直接传递到另一对夫妻身上,几乎等于在对方面前全程直播。

为了争夺房子的继承权,两兄弟明里暗里开始了相互较量。

气糊涂的老爸一拍脑袋做了个决定:

“你们谁先给我生孙子,房子就给谁住”

荒诞?

更荒诞的来了。

两兄弟都“不太行”,没办法让妻子怀上。

到最后,只能让朋友帮忙在床上代劳,借精生子……

为了抛开房子的包袱,又背上帮着别人养孩子的包袱,从房奴变孩奴。

有苦难言的是,这顶绿帽还是自己“求”来的。

讽刺吗?

更讽刺的来了。

别以为是无良电视用奇葩脑洞搏取收视率。

荒诞的“碌架床”故事,正是取材自生活,由真实故事改编。

《港爱》里的情形,不也是如此吗?

在现实面前,人们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剩下自嘲的无奈。

放弃了很多依然够不着目标,两头不到岸。

做到这个份上了,梦想中的房子依旧遥远,最后还是只能住劏房。

“以为不要梦想就可以有钱,有自己的家

但我到现在呢?

天天就是上班、下班、加班

连吃东西都要左思右想”

小妹Kelly为了钓金龟婿,和胸无大志的hugo在一起了。

可最后发现,他和自己一样,向外展示出的都是光鲜的“人设”。

送自己的礼物全靠透支信用卡,还没毕业就欠了一身债。

家里住的房子也是豪华小区……

隔壁的那栋。

他们拼命追逐光的存在,却总是被笼罩在高楼的阴影之下,无法逃脱。

就像《燃烧》中的钟秀,在女友常年不见光的出租屋内,意外发现一缕阳光钻进屋子里头。

抬头一看……

哦,原来只是远处的高楼的玻璃反射的光线而已。

穷人的世界,连阳光都是奢求。

飙升至8.9高分的《港爱》,呈现了一群只能在买房的阴影下过活的男男女女。

为了摆脱命运的桎梏,他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将就。

委屈生活,成全梦想。

可如此低头做人,还是求不来一个心安。

但,这真的只是社会的问题吗?

剧中,还给了我们另一种反思的方向——比如凯琪的弟弟。

一个名牌大学生,却选择了跑去当保安。

他说到保安工作的优点时两眼放光:

“又不会影响生活质素,还有良好的晋升机会,到哪裡找?现在除了定时定候在这里巡逻,其余时间就是吃饭、打机和睡觉,跟我在家没什么分别,还有钱收!”

但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

保安的收入,刚好不会超过申请公屋的上限。

在明明大有作为的年纪,却选择了不动脑的躺平。

房子,造成了他的短视。

Kelly也是一样。

为了拥有一套房子,不惜献祭自己的爱情。

这样就能避免和父母的命运重叠吗?

他们都一样,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外物上。

都等着命运来推,帮自己翻一回身。

看似轻松稳赢。

何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在无房的危机感,已不再独属于寸土寸金的香港时。

这焦虑已经蔓延到了当代年轻人中。

但,与其借外力来推一把。

不如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

当我们真正敢直面这道坎坷时,

房子,才不会成为困住我们的枷锁。

也不会是爱情故事的终点。

毕竟。

生活的烦恼,对有房无房者,都是一样公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