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处死太子生母「北魏传奇三失去母亲而不想当太子但他却成了北魏的好皇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17更新:2023-01-27 21:17:40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拔珪因为服用五石散性情大变,儿子拓跋绍弑君弑父,使本来应该向上走的北魏帝国岌岌可危,而此时出现了一位明君——拓跋嗣。他使北魏在乱世之中再次走向辉煌。

鲜卑族人在建立国家后,一直在“蹩脚”的学习汉人的传统与制度,他们仿照汉武帝实行了一个的“子贵母死”,目的就是防止在自己百年后,储君没有成长起来未来的太后和外戚乱政。十几岁的拓跋嗣就因为被封为太子,母亲被拓拔珪下令处死,其实不难理解,拓跋鲜卑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对于夫妻之情本来就看的不太重,甚至父亲死后母亲就成了儿子的妻子。在加上为了保证皇权稳固,立子杀母也就不足为奇了。

拓跋嗣身为太子,弟弟拓跋绍杀了自己父亲拓拔珪,拓跋嗣不能不管啊,就摆平了弟弟回国继位。继位的拓跋嗣不像自己老爹,没事吸吸五石散,他把那些在在拓拔珪时代罢免的元老和官员们全部召回,委以重任。毕竟一个国家机器要运作没有人是不行的。拓跋嗣在这一方面做的比他父亲好多了,拓拔珪的一生都在征战中度过,所以他对其余少数民族更多的是不屑,而当年从拓跋鲜卑中分离出来的“柔然”早已不是当年的小部落了,它已经成为了北魏的心腹大患!

柔然的先祖叫木骨闾,是北魏始祖拓跋力微收留的一个奴隶,他在拓跋力微的提拔下做了拓跋力微的近身骑士长,最后开始发展自己的部落,在拓跋猗卢的暴政下反叛出拓跋鲜卑,带着自己的手下跑到大漠深处。

对于柔然人来说拓跋鲜卑是他们的首领,可是柔然对拓跋鲜卑一族早已没有了敬畏之心,在拓拔珪时期,柔然人就不安分了,拓拔珪与后秦开战,每战必胜,不想柔然在背后来了一下,拓拔珪不得不回防平城,但是论实力柔然是绝对打不过北魏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长期的骚扰中,总结出一套战术——远交近攻。柔然人不断联系后秦、刘宋、北燕、敕勒、契丹给他们送牛、送马、送公主,这看似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柔然人,其实相当聪明。面对这样的柔然人,北魏鲜卑族一度很被动,拓拔珪用尽一生也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灭掉柔然。

面对得寸进尺的柔然,拓跋嗣很清楚,一味的忍让不会换来敌人的仁慈,与其一味地避让不如主动出击。拓跋嗣命长孙嵩为北伐将军,没出多久柔然就像一个秃鹫一样不断骚扰北魏,始终没有正面交手,最后长孙嵩孤军深入,陷入柔然包围。听到这个消息拓跋嗣坐不住了,亲自率军深入营救,但是名义上是北魏打跑了柔然,事实上北魏没有占多大便宜。

拓跋嗣并不是一位穷兵黩武的傻皇帝,他每一场仗都要有把握,他把柔然当做北魏最大的敌人,不过如拓跋嗣这样兢兢业业依旧没有灭掉柔然。

前面有一期讲的是南朝的刘宋的建立,南北朝正式开启的标志就是刘裕篡晋立宋。

汉人政权原本就居于中原地区,而当在东西两晋时鲜卑族一步步做大,灭了燕国占据中原,就成了一种南北对立的局面。身为少数民族的鲜卑族成了“中原人”,而汉人带着“中原文化”跑到了南蛮之处。

南北对立必将开战,这是必然的。刘裕本欲借道北魏打击一下胡人,可是拓跋嗣也是多心了认为“借道”给刘裕必将被刘裕背后捅一刀,所以不同意借道,这拓跋嗣就派十万大军与刘裕对峙,这么一出不打都不行。汉人和鲜卑族在不断碰撞中也在不断的融合。

身处中原的鲜卑族人为了能得到“正统”的称号,他需要不断的吸收和消化汉文化,这可不像开国时拓拔珪那样说自己鲜卑族开国国号为“魏”,说他拓跋鲜卑是曹家的后人,这样才明正言顺,现在北魏是要将鲜卑族和汉人两族的差异缩小;而南朝个各国家的梦想则是“恢复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他们想要不断北伐扩张领土。北朝和南朝的战争一次次爆发,同时南北朝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而在碰撞中南北统一就是必然的趋势。

北魏灭后燕,刘裕篡晋立宋灭南燕、后秦,北魏和刘宋两国的国土大部分都接壤了,纷争必将四起。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刘裕励精图治但是他做皇位的时间并不长久,没多久就病逝了,(一说是被司马家的女子吓得抑郁了),这给了北魏一个天大的机会,依照往日鲜卑族人的想法一定是趁机南下一举消灭“南朝刘宋”政权,可是现在的鲜卑人叫“北魏人”他们学习了汉人的礼法与制度,应当懂得廉耻和礼仪不应该趁人之危,汉人大臣给皇帝说现在我们要派使者表示一下我们的悲伤,吊唁一下刘裕的逝世,广施仁义!可是你觉得北魏皇帝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吗?身为北魏皇室的拓跋嗣血液里一直流淌的是鲜卑族的血脉,趁机南下灭了刘宋,一统天下南北这才是王道,没有一丝丝顾虑的拓跋嗣出兵南下了,没有一点点防备的刘宋迎战了,但是刘宋竟然撑住了。

但是拓跋嗣没有放弃,经过千幸万苦将北魏军队集结在虎牢关下,南朝刘宋号称“百万雄师”竟然没 有几个人可以用也实在是可笑,抵抗了半月后的虎牢关被北魏攻破,北魏顺势将滑台、洛阳收入囊中,刘宋大片疆土已然归北魏所有。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拓跋嗣的身体也给留下了隐患,劳师远征导致拓跋嗣旧疾复发,在平城逝世终年三十二岁,谥号“明元皇帝”。

中华大地上生存着各种民族,而鲜卑族人从 兴安岭一路走来,历经千难万阻从部落文化转型为国家形态,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拓跋鲜卑一族本来就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纵观中国历史,鲜卑族人甚至堪比“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北魏吸收汉人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评说:

在拓跋嗣时期北魏内政很是稳定,对于同时代其他国家来说北魏算是一片乐土了,自“八王之乱”以来战火不断,北方农业荒废、人口大减、生产力下降,拓跋嗣知道国以民为本,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停止一段时间的战事,厚积薄发。拓跋鲜卑一族从一个牧羊部落转型为国家统治阶级与汉人争夺领土和统治权实为不易而且在南朝第一国刘宋建立后与之争锋,北魏在中原站稳后政权稳定,不像南朝来回的篡权更替政权,拓跋嗣继位没有种族偏见,在治理国家上也是井井有条。

拓跋嗣是一位文治、武讨都有卓越功绩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抚恤百姓、善待流民,对于发动南北战争来说虽然不正义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身为君主,战争是不得而为之,他不像父亲拓跋珪一样嗜杀成性,殃及无辜。拓跋嗣对于北魏来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王,他终结了拓跋珪的残暴统治,用自己的方法抚平人们的伤痛。

喜欢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朋友们可以来围观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