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厂本想让李羚主演边城但最终演翠翠的却是她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18更新:2023-01-28 00:53:42

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边城》改编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小镇茶峒城发生的故事,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沈从文和张兆和

《边城》成书于1934年,那时沈从文刚刚与他苦苦追求了6年之久的张兆和步入婚姻殿堂。在沈从文的一生中,对他的创作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他的妻子张兆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新婚后,在行船上写给张兆和的一段话。

少女时代的张兆和

《边城》描写了一个淳朴的爱情故事,母女两代人纯真专一的爱情结局都很悲伤,说不清错在哪里,也道不明是谁的错,或许这正是沈从文的爱情观,一如他那么卑微地爱着张兆和,可张兆和却一直不懂他,书中那个皮肤黝黑的翠翠也许就是张兆和的影子。

实际上,当《边城》被搬上银幕时,沈从文就是照着张兆和的相貌和气质来判定翠翠的演员选择得是否合适。1953年,香港永华电影公司首次将《边城》改编成电影,由李翰祥辅佐严俊执导,启用初出茅庐的林黛饰演翠翠。

年方十八的林黛以梳着两条长辫子、天真活泼的摇船女形象一举成名,但沈从文并不认可这部影片,一来是觉得不够忠实于原著,二来认为林翠饰演的翠翠离他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沈从文和凌子风

30年后,上影厂的徐苏灵导演和北影厂的凌子风导演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边城》,相继拿出了剧本请沈从文过目。沈从文认为上影的剧本加上了东三省沦陷和抗战呼声高涨的时代背景,纯属画蛇添足,而北影的剧本保持了他笔下的湘西宛如世外桃源的古朴民风,更贴近于原著,于是便将拍摄权授予了北影,并亲自对剧本进行了修改。

李羚《黄山来的姑娘》

实际上,北影厂对拍摄《边城》是有顾虑的,在厂长汪洋看来,片中的翠翠只有15岁,但通篇表现的却是她与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的爱情纠葛,当时的观众能够接受一个小女孩谈婚论嫁吗?出于这样的担心,他力荐李羚饰演翠翠,一来是因为李羚已经26岁,是一个成熟女性的形象,作为爱情故事的主角更为稳妥,二来是李羚刚刚凭借《黄山来的姑娘》荣获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她的明星效应能为这部阳春白雪的电影保驾护航。

但是,凌子风导演执意要按照原著的设定去找女主角,年龄要在15岁左右,而且一定要像湘西一带“额头高高,皮肤黝黑,眼睛凹进去”的那种女孩儿,否则很难附和小说中那种情窦初开的感觉,也很难得到沈从文的认可。结果,副导演跑遍了全国,千挑万选找来了两个女孩,最终凌子风选中了戴呐。

13岁的戴呐出生在成都,母亲是峨影厂的剪辑师,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但沈从文一见戴呐就说:“像极了,是这个味道!”果然,戴呐与少女时代的张兆和确有几分相似。

凌子风在《边城》拍摄现场

由于戴呐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北影厂请来著名配音演员张桂兰为她配音。没想到影片已经印成拷贝之后,凌子风却提出要换人。原来,在回家的路上,他偶然听到福建广播电台的一个节目,觉得这个节目主持人的声音才是翠翠应有的声音,于是他把这位名叫柳燕的主持人请到了北京,准备将影片从头到尾重录一遍。这一次,汪洋厂长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柳燕只录了影片的解说部分。

对台广播播音员柳燕(左)和台湾对大陆广播播音员曾国宝

其实这个柳燕也非等闲之辈,她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对台广播的播音员,1979年她曾亲口播送了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见证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三通”。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