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tvb寻求转型还有翻盘的希望吗「51岁的TVB寻求转型还有翻盘的希望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16更新:2023-01-28 01:31:51

看电视

如今,陷入多重窘境的TVB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在51岁的中年躯体内重塑年轻基因,寻找出路。作为集渠道、制作、艺人经纪等于一身的全产业链娱乐公司,曾经的胜者TVB还能再创世纪吗?

文 | 颜琨 李颖琪

19年前,汇集视帝视后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下称“TVB”)台庆剧《创世纪》,成为一代人的经典;19年后,TVB聚集最优质的演员、制作班底,重拍《再创世纪》,使其成为《岁月风云》后首度登陆央视黄金档的港剧。11年后重回卫视,TVB想要卷土重来。

《再创世纪》

戏内,金融危机于2008年席卷香港,创业青年、没落富三代、商业巨贾各方势力争夺首富;戏外,2008年的TVB正处在历史的巅峰,《溏心风暴》《法证先锋2》等热播。

旗下艺人欧阳震华、林峯、胡杏儿、佘诗曼同时争夺视帝视后。TVB与亚洲电视(下称“亚视”)在香港市场分庭抗礼,后者在收视上被TVB钳制、日亏损一度达到200万港元。

如今,亚视的危机在TVB上演,而上述明星也大多和TVB解约,TVB辉煌不再。

TVB的落寞是20年间大环境的缩影。新媒体崛起、香港媒体环境骤然巨变,TVB广告收入大幅下滑;艺人纷纷“北上”、TVB一度“空巢”……危机背后,TVB失去了年轻人市场,成为上一代的记忆。

承载诸多期待的《再创世纪》已在内地收官,豆瓣评分7.3,收视率最高0.67%、虽跻身收视前十,却没有重现19年前的万人空巷。

如今,陷入多重窘境的TVB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在51岁的中年躯体内重塑年轻基因,巨轮正在转向、寻找出路。

“世界是那些胜利者发出的声音,失败者从来没有发言权。”钟嘉欣饰演的郑思妤在剧中感慨,似乎也道出了TVB当前的窘境。

电视台TVB:时代巨变下的数码转型

故事从1967年11月19日开始。

那年,香港人利孝和、邵逸夫等在一起创办了TVB,经营传统电视台业务,这是TVB所有辉煌的起源,也是日后TVB的危机爆发后首个被波及的业务。

80、90年代,电视占领媒体高地,TVB曾一度成为行业霸主。

1980年的《上海滩》成为类型剧里的经典;1992年的《大时代》在香港创造了42%的收视纪录;之后的《刑事侦缉档案》《天龙八部》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则成就了TVB的地位。

《大时代》五美

但辉煌时代也并非风调雨顺,光辉岁月里,TVB所处的香港媒体环境就已濒临寒冬。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陷入低迷,第二年香港GDP下跌5%、失业率增加一倍,香港报业不断萧条。此后几年,香港媒体环境持续下行。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香港金融风暴来临。当年,Youtube进入香港, TVB则把收费电视20%的股权转让给Gemstone Pacific Limited。

那年及之后播出的《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和《宫心计》,都创下了50%最高收视记录,成为近年来的收视之王。这是TVB的顶点,但也是TVB逐渐走向衰落的起点。

2008年,《溏心风暴》创2003年来TVB自制剧最高收视纪录

不久后,TVB迎来多轮股权换血。2011年,创始人邵逸夫转让其持有的26%股份给陈国强的Young Lion等方(如下图)。

2012年,TVB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文广合资成立翡翠东方,将TVB内容发行至内地;

2015年,被称为“中国默多克”的黎瑞刚,携他的华人文化入股Young Lion;

2016年,黎瑞刚出任TVB董事局副主席,而他的加入为TVB之后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当时,香港旅游业不景气,经济继续下行,这也导致客户减少在媒体的投放。财报显示,2014—2016年,TVB广告收入从31.95亿港元连续下降至24.58亿;整体收入从49.12亿港元下降至42.10亿。

而Youtube、Facebook等海外媒体早已成为香港的“主流媒体”,这也进一步瓜分了本已缩小的媒体市场。

多重危机在香港媒体市场爆发,一众老牌传媒公司受到严重冲击, 2016年,TVB的“老对头”亚视宣布倒闭,香港媒体界一片哗然。

TVB的转型也酝酿于巨变之中。

受互联网视频和盗版冲击,TVB的付费电视业务也日渐低迷。2015年,TVB提出开展OTT业务,从传统电视台向数码转型。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TVB于2016年上线了 “MyTVsuper”,试图冲破传统电视在时间、观看渠道上的限制,原付费电视业务负责人林桂兴“临危受命”。

MyTVsuper首页

这一决策得到新任董事局副主席黎瑞刚的支持,实际上,早在其出任SMG总裁期间,就创立百事通,打造了国内最大的IPTV平台,后来百事通成为上海文广和东方明珠整合的基石业务。

他还带领上海文广推出 “东方宽频”手机电视业务,是国内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先行者。几年后,TVB的转型方向与当年如出一辙。

与内地优爱腾靠广告起家不同,MyTVSuper的商业逻辑并不一样。创立初期,MyTVSuper便推出付费业务,想通过付费用户吸引广告。

巨轮掉头并非易事,转型阵痛期来的很快。MyTVSuper上线初期,TVB的收入还未见起色,成本却大幅增加。

不过,在2016年,转播里约奥运会让MyTVSuper获得第一批用户,当年上半年,MyTVSuper注册用户超660万(香港人口740.98万,660万占比超过89%),OTT盒子达到120万家庭,占据香港家庭数的一半。

香港之外,OTT海外产品“TVB anywhere”已经覆盖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多个地区。

MyTVSuper稍有起色后,去年7月,新产品“BigBigChannel”上线,利用剧集衍生的鬼畜内容、艺人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吸引年轻用户,并打通电子贸易、于7月上线BigBigShop。目前,该软件的总访问量超过120万人次。

BigBigChannel首页

这两个平台让新媒体业务成为TVB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也标志着TVB正式从传统电视台转型成为了一家全媒体公司。

除了收入增长,TVB也突破了一定的年轻用户圈层。

不过,TVB向全媒体的转向才刚刚开始。

8月,TVB决定在9月1日终止为普通话受众设立的TVB8,全新版普通话翡翠台上线,迎合内地市场。

此时,内地视频平台崛起,电视台在流媒体狙击下处境艰难,2017年,广播电视全国广告总收入更是出现首次下滑。

杜之克认为:“传统电视台应和新媒体展开紧密的合作,探索更有活力的媒体模型,这将会成为内地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传统电视台,TVB转型的魄力和断臂决心值得内地电视台学习。

TVB剧作:新港剧还能成经典吗?

受互联网冲击的不止电视台业务,TVB的剧集制作也遭受重创。

常年不变的题材、许久未见的爆款,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审美疲劳,而美剧、韩剧、内地剧,多种剧集品类则逐渐占领香港市场。

加上内地对港剧的引进限制更封锁了TVB剧在内地的影响力,TVB在电视剧上的领先优势,严重下滑。

曾经,TVB剧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观众通过TVB剧了解香港、爱上港剧。无论是早期的经典,还是千禧年后的《冲上云霄》《金枝欲孽》《法证先锋》《宫心计》……一系列名字背后,都是当时的正流行,似乎TVB出手,便是精品。

出手便是爆款的局面,在2014年的《使徒行者》后便戛然而止。对于内地观众而言,TVB不仅是没有了爆款剧,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见了踪影。

政策限制是导致“TVB消失”的主要原因。

2015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制境外剧在电视台播出的“限外令”,所有境外剧都要实行先审后播的报备机制,港剧不再享有边播边看的便利,香港播完,内地才能在流媒体看到少量剧集。

2014年的《使徒行者》对内地观众来说是TVB最后一部爆款剧

当然,TVB离开内地观众视线并不仅是政策所致。那一年,内地的《琅琊榜》《花千骨》成为爆款,剧集行业进入大剧时代。

《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等一系列电视剧开始占据观众注意力。《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等韩剧更在内地刮起了“韩流”。《盗墓笔记》等开启了网剧时代,《太子妃升职记》《老九门》《白夜追凶》等爆款频出。

“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冲击,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传到全世界。我们要和韩剧、美剧、内地剧竞争。”李宝安也意识到了竞争的严峻性。

内地优质内容爆炸的那几年,TVB缺席了。限外令后,TVB与优酷保持着每年少量剧集的供应关系,一度沦为不起眼的剧集供应商,被内地观众遗忘在角落里。

“内地观众用五年时间,走过了香港二十年的路。”杜之克曾感慨。TVB剧也必须寻找出路,在卫视限制、内地电视台式微的环境下,拥抱流媒体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深宫计》上线,双方开发新项目《铁探》。此外,TVB关联公司“邵氏影业”与优酷联手打造《飞虎之潜行极战》,与爱奇艺宣布打造《守护神》,“新港剧”卷土重来。

《深宫计》

同时,“限外令”影响似乎逐渐消失,为了上星,TVB开始积极探索合拍剧。与爱奇艺合作的《再创世纪》是第一个合拍剧项目,双方联合投资、TVB提供制作班底,爱奇艺上线,同时成功将《再创世纪》发行至央视。

从数据来看,TVB似乎开始有些依赖内地。

对于内地市场而言,除了港剧内容是必争之地,TVB的剧集制作工业化和方法论也是价值所在,这是TVB曾屡出爆款的 “制胜法宝”。

摄影棚区内,一天可同时拍摄四部电视剧,棚内搭建不同格子间:卧室、办公室、舞台、医院等场景,可迅速拆除、改造;棚外,外景拍摄区可随着拍摄需求经常改变。

①TVB的“格子间”演播厅和格子间内场景

② TVB外景拍摄区

③分类细致的服装仓库:每件服装、首饰都按种类、需求室温分区储存。

从外景、拍摄到服装,剧集筹备、开拍、后期再到播出,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TVB俨然一个剧集生产的工厂。

除了硬件工业,TVB拥有调度所有环节人员的系统。TVB旗下导演、编剧、监制、演员,一旦遇到某部剧撤档、提档,原剧组人员可立刻调度至另一剧组,实现人员最优配置。

作为TVB的员工,拍戏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这套熟练的系统减少了多数项目的基础人工成本。

而随着内地剧集制作水平进阶,观众对服化道细节和电影质感的需求,口味日渐刁钻,TVB这套运营了25年的工业机器,似乎已很难与动辄几亿成本的内地大剧抗衡。

曾让TVB引以为傲的工业化流程,可能会成为制约其下一步发展的桎梏。用惯了“套路”的TVB制作系统,也需要升级。

TVB一件戏服能横跨十几年

观众日益多样的观剧口味下,TVB需要改变的还有用户思维,作为港剧的竞争者,内地制作公司更懂得观众的喜好:“大女主”、仙侠、玄幻、悬疑、探险等题材将用户划分为不同圈层。

优爱腾也纷纷将分众用户思维运用到排播、制作中,这让类型单一化的港剧很难在争夺用户时间中胜出。

打造圈层爆款、而非全民爆款是当下TVB的核心诉求。

“港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90年代会呈现社会中小康家庭的价值观念,近几年更加多样,如《使徒行者2》在警匪题材的外壳下充满着都市浪漫感。”TVB在制作和剧情上也在探索新的方法论。

《使徒行者2》剧照

目前的TVB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观众用户画像,对内地市场的观众喜好也仍然在摸索,新剧在内地的宣发部分目前均交由内地平台负责,这让TVB失去了解内地观众观剧喜好的机会。

艺人“离潮”后的泛TVB化

除了电视台、剧集制作,TVB另一个被大众熟知的身份为艺人经纪公司,而艺人危机也是大众认知中TVB“没落”的开始。

自1972年开办艺员训练班、1973年评选“香港小姐”开始,经纪业务就是TVB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艺员培训班、香港小姐选人,以剧带人, TVB产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港星,TVB曾一度被称为造星工厂。

周润发、刘青云、罗嘉良、叶璇、邓萃雯、萱萱、胡杏儿、黄宗泽……这些名字都曾属于TVB,如今,他们已“散落天涯”。

除了早年间投奔大银幕的周润发、刘德华等,TVB艺人历史上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艺人离潮。

北上是艺人离开TVB后的最多选择,这一趋势从90年代开始便已出现。当时,一批香港导演北上探索,甚至带动了一批香港艺人离开。

2005年,张卫健和导演王晶在内地合作了《小鱼儿与花无缺》,该剧由慈文出品。

张卫健、谢霆锋版的《小鱼儿与花无缺》

有了第一批北上内地的“探路者”,TVB艺人似乎看到了更大的市场和希望,纷纷进军内地。

但离开TVB,成功的却只有少数,不少人离开TVB就失去了代表作。即便如此,依然有大批艺人主动离开,这让TVB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追求高片酬和更大的市场是艺人投奔内地的核心诉求。在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限薪令”之前,演员片酬占剧集制作成本七八成是常见现象。与内地明星动辄几千万的片酬相比,TVB艺人从未得到与名气匹配的可观收入。

郑嘉颖通过《步步惊心》中八爷一角打开内地知名度

除了片酬低,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不少艺人选择离开。TVB每年要生产500集电视剧,意味着平均每天要制作至少1.3集。对比内地,《乔家大院》《雍正王朝》等剧平均一集需拍摄三天左右。

罗嘉良曾公开表示:“薪水少、睡眠少、工作强度大,我在TVB17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在内地拍剧,演员的休息时间很有保障,都是在合同中有注明的,所以我拍戏时很精神!”

能到内地拍戏的艺人还算幸运,TVB的艺人向来狼多肉少,辛苦打拼却无法得到“视帝视后”的艺人比比皆是。

南方都市报2010年的文章详细讲述了TVB金字塔式的薪酬结构:位于金字塔塔尖的是TVB“一哥一姐”,为了吸引他们回TVB拍剧,会给出数百万港币的“天价”。

第二类是不愿和TVB签长约的中生代演技派,合作大多以一年两部、两年三部剧的形式,薪酬为一部50到100万,拍完即付。

第三类则是无线力捧的艺人,他们采取年薪制,TVB每年支付一笔薪酬,可全年任用。而艺人中的“最底层”,是按集拿收入的“钟点工”,他们大多数没有底薪,没有角色便没有收入。

“过去这么多年里,我们一直以为行业的主要人才都在TVB里,但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杜之克曾坦言。如今,TVB提出了“泛TVB”化策略来应对艺人离开。

这意味着只要在“老东家”TVB工作过的演员、导演、编剧,都可与TVB合作。

如《不会撒娇的女人》是宣萱时隔多年、再回TVB之作,她与TVB以不签长约为前提,以保证挑选合适剧集的自主权。这也是目前TVB与老艺人的合作模式。

与老面孔合作,可为新人提供更多“混脸熟”的机会,“以老带新”的模式成为TVB当下的选角策略。如《再创世纪》用郭晋安、杨怡搭配周柏豪、余芷慧,以提高新人的知名度,采取“公司帮助艺人,艺人回馈公司”的双向发展道路。

《再创世纪》中“以老带新”的模式

但这也导致了目前港剧中“老人太老,新人太新”的局面,《使徒行者2》《再创世纪》等剧集虽让周柏豪走入大众视野,但距离黄宗泽的时代还相差甚远,TVB的造星方法论或许也该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

如今,布局新媒体领域已让TVB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但目前的TVB还未制造出新的全民偶像、港剧爆款。

电视台TVB已在转型路上,而制作公司、经纪公司TVB还在探索,后两者或许才是真正帮助TVB重回大时代的核心。

重新登上央视的《再创世纪》已经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离开内地核心市场多年的TVB而言,意义不言而喻。

0.67%的收视率虽在当下已是不错的成绩,但《再创世纪》并不足以让TVB重回巅峰。不过,新的大门已经打开,下定决心改革的TVB仍有翻盘的机会。

巨头出击,能否重新成为胜者?一切只能交给时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