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死伤最多的战役「一座死亡山谷的激战美军惨胜多人伤亡」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45更新:2023-01-30 14:30:33

驻阿美军司令部于2008年建立,负责管理阿富汗战区全部美军部队的活动。位于彼得雷乌斯之下的是由大卫·罗德里格斯中将指挥的国际联合司令部,该司令部建立于2009年,位于喀布尔机场,负责指挥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下辖的战斗部队,2010年,该司令部下辖六个地区司令部,有三个地区司令部是由美军指挥,其中位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东部地区司令部负责指挥阿富汗东北地区的战斗部队。2010年,东部地区司令部司令由101空降师师长约翰·坎贝尔少将担任,101师下辖的第1和第3旅战斗队分别驻扎在贾拉拉巴德和霍斯特,驻扎在该地区的联军部队还有第173空降战斗旅,佛蒙特州国民警卫队的第86旅战斗队,一个法国旅和一个波兰旅。101师第1旅战斗队驻扎在贾拉拉巴德空军基地,旅长是安德鲁·波帕上校,负责阿富汗东北地区四个省份的防务:楠格哈尔省,拉格曼省,努尔斯坦省和库纳尔省。该旅有四个机动作战营,其中327团2营,由乔尔·韦维尔中校指挥,负责库纳尔省东部地区的防务。

作战背景

虽然拉赫曼保持对马拉瓦拉地区的强有力控制,但是有迹象表明他准备向周边地区扩展他的影响力。在2010年5月和6月,每日报告指出大股塔利班武装人员将要袭击马拉瓦拉区域行政中心。6月7日,五名美军士兵在阿萨达巴德以北遭遇简易爆炸装置袭击身亡。6月21日,在位于马拉瓦拉西北数英里远的一处沿库纳尔河修建的检查站附近,一名女性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炸死了两名美军士兵。联军情报机构认为,这些袭击事件都是拉赫曼一伙人组织,策划并实施的。

2010年5月,由乔尔·韦维尔中校指挥的步兵327团2营(隶属于101空降师第1旅战斗队)抵达库纳尔省,该营接替第503步兵团2营的防务,而503团2营移防瓦尔达克省,重新划归第173空降战斗旅建制。步兵327团2营负责库纳尔省东部地区防务,营部位于阿萨达巴德以南8公里的库纳尔河东岸乔伊斯营地。

作战计划

“雄鹰行动”计划首先控制地处双方真空地带的Sangam村,然后夺取Daridam村,Daridam村被认为是叛乱分子的根据地。目标选择是适宜的,完全是出于参战部队刚部署到阿富汗战场缺乏经验以及敌人抵抗强度的考虑。“雄鹰行动”第二阶段暂定于7月进行,将对位于Chinar的拉赫曼大本营实施清剿。根据计划,作战行动要精心筹划,在行动伊始就将支援单位部署到掩护位置,随后沿山谷道路向Daridam推进。韦维尔没有足够的兵力封锁敌人每条撤退到巴基斯坦的路线,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行动前数小时,韦维尔与巴基斯坦当局进行协调,巴基斯坦方面愿意进行合作,因为拉赫曼也被巴基斯坦方面认为是敌人。巴基斯坦边防部队准备封锁所有叛乱分子撤往巴基斯坦的路线。韦维尔还计划运用航空火力对任何大股撤退之敌实施空袭。

影响作战行动的关键要素是特遣部队的编成,步兵327团2营营部连由史蒂芬·韦伯上尉指挥,该连从编制上本不是战斗分队,但是部署到阿富汗以来,该连得到来自其他连队的三个步兵排的加强,此外,该连还保留了部分重火器排和侦察排。在“雄鹰行动”中,韦维尔委任韦伯上尉为地面分队指挥官,指挥100名美军官兵以及同等数量的阿富汗国民军和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该特遣队被命名为金刚狼特遣队。

在阿富汗部署期间,步兵327团2营配属了一队防地雷反伏击车。防地雷反伏击车有多种类型,在韦伯的特遣队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该型防地雷反伏击车是最高水准的轻型高机动防地雷反伏击车,用来在反暴乱作战中取代M1114武装悍马车。该型反伏击车是生产线新产品,最初型号投产尚不足六个月。通过装备该型防地雷反伏击车,可以有效的抵御RPG反坦克火箭弹和简易爆炸装置的攻击,极大的提高成员生还率,同时车顶安装有武器平台且具有很强的火力。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装备有.50口径重机枪和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车上的遥控武器站装备.50口径重机枪,遥控武器站可以让士兵在车内遥控操作车载武器。然而,新型遥控武器站经常出故障,由于遥控武器站列装部队不久,步兵327团2营官兵缺乏系统的操作训练,而且由于设计结构存在问题,细小的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整个武器系统出现故障。尽管如此,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仍然为特遣队成功推进到Daridam村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韦伯指挥的特遣队下属的一个分队装备了道路清障车。该型道路清障装置结合了工兵装备的哈士奇和步兵装备的水牛道路清障装备。其中哈士奇是金属探测装置,能够让车辆发现和标定金属炸弹和地雷的位置;水牛是专门为防地雷反伏击车开发的清理道路障碍和排除地雷与诡雷的装置。在行动中,一旦步兵确保道路安全,清除明显的绊网和诡雷,接近敌埋伏区域后,道路清障车开始在行军纵队前方清除沿途障碍,直到抵达Daridam村。到达该地后,阿富汗政府军将接管这里,民事活动也将开展。

阿富汗政府军士兵是盟国连接当地民众的纽带,阿富汗人在民事工作上扮演关键角色。因此在韦伯的特遣队建制内,有排级规模的阿富汗国民军和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阿富汗政府军的任务是引导特遣队进入人口中心区域。除此之外,阿富汗部队还包括来自阿萨达巴德被称为老虎突击队的一个排,以及美国扶持的欧米茄特种反暴乱突击队。

在“雄鹰行动”第二阶段,一个驻扎在贾拉拉巴德的连级规模受过特战训练的政府军精锐部队,代号僵尸部队,也将投入战斗,担负清缴任务。阿富汗政府军主要搭乘武装皮卡机动,皮卡上装备有重机枪。

韦维尔希望能够达成作战突然性,这样叛乱分子就不能做到提前逃跑,然后等美军撤离后卷土重来。韦维尔不仅要夺取Daridam,而且要打垮并摧毁叛乱分子在加其山谷中的组织网络。韦维尔需要敌人就地抵抗,这样才能歼灭他们,这就是韦维尔下令部队沿山谷道路长驱直入的主要原因,他要迫使拉赫曼与其交战。鉴于在先前几次作战行动中阿富汗政府军有泄密的教训,所以韦维尔尽可能推迟对阿富汗政府军下命令的时间。由于保密的缘故,雄鹰行动的作战准备也受到一定影响。参加作战行动的阿富汗政府军作战编成直到行动开始才确定下来,而且这也导致部队出发时间轻微延迟。除此之外,由于阿富汗政府军对于作战任务了解不足,在作战行动开始的时候,难以快速对战场形势做出反应。尽管如此,在雄鹰行动结束后,韦伯上尉坚持认为:“确保行动的保密远比与友军的协同重要。”

韦维尔中校和波帕上校为此次作战行动准备了充足的预备队和支援力量。韦伯指挥的特遣队有三个排的预备队:两个美军排和一个阿富汗国民军排,这三个排一旦接到命令即迅速空运到前线。陆军航空兵方面出动一个OH58侦察直升机双机编队和一个AH64攻击直升机双机编队在地面部队上空提供支援。在此期间,空军的F15战斗机在机场待命,随时准备为地面部队提供近空支援,除此之外,空军还将出动多型战机为此次行动提供情报,监视,侦察以及电子战支援。

雄鹰行动分为五个步骤:

1.韦伯特遣队(代号狼獾)及其阿富汗国民军和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将从乔伊斯营地出发,同时要确保位于Marawara郊外的地区行政中心的安全,地区行政中心是特遣队车辆集结编组地域。同时,老虎突击队和道路清障分队将在战术集结地加强给特遣队,战术集结地位于库纳尔河公路与加其山谷公路的交汇点。

2.A连和B连的各一个排将在夜幕掩护下通过直升机输送,抢占控制山谷南北两端的重要战术要点。A连的那个排,来自位于阿萨达巴德以北18英里靠近库纳尔河畔阿斯马尔的蒙蒂前沿据点,代号短吻鳄分队,夺控代号猫头鹰的着陆区域。来自B连的那个排,代号刺刀分队,得到连战术指挥组的加强指挥,从库纳尔河谷南部出发,夺控代号母鸡的着陆区域。这两个要点距离山谷谷底大约1000到1500米。该计划的重要之处在于这两个排的火力必须足够强,因此这两个排及其配属的阿富汗国民军加强了一定数量的M2重机枪和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韦维尔计划通过夺控这两个战术要点压制敌军重机枪阵地,防止敌人的机枪居高临下攻击沿山谷突击的美军部队。

3.来自步兵327团1营B连的一个排,作为特遣队的后续梯队,跟随B连连部(布什维科分遣队),从战术集结地徒步出发,占据代号卡勒的战术要点,该要点位于一个能够俯瞰山路交汇点的高地,位于交汇点以南500米。卡勒要点是Marawara区域中心的制高点,能够控制韦伯特遣队的交通线。

4.营侦察排,在排长凯文·莫特上尉的指挥下,在欧米茄突击队的加强下,将搭乘直升机夺控一个能够俯瞰Daridam的高地(着陆区域代号鹰,也被称为一号火力攻击点)。一号火力攻击点位于Daridam西南500米,距离谷底大约700米。该分队的任务是封锁叛乱分子从Daridam南撤的路线,该制高点能够控制村庄以南的道路。

5.韦伯特遣队主力将沿山谷道路通过摩托化行军与徒步行军相结合开进到Daridam。在到达每个居民点之前(Sangam和Daridam),韦伯将派阿富汗部队打头阵,美军部队占领射击位置实施掩护。作战行动的最终目标是清剿Daridam区域。

韦伯直接指挥的狼獾分队由两个排组成,每个排有40名士兵,装备四辆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并且加强有阿富汗部队,以及指挥部的直属分队。每个排分成车组人员和下车作战人员两部分,每个排大约有15人是车组成员,担任司机和炮手。指挥部直属队准备若干辆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和一门60MM迫击炮。担任连火力支援官的斯宾塞少尉负责协调火力支援,包括战场上空的陆航直升机,韦伯特遣队的连属迫击炮兵以及部署在阿萨达巴德赖特基地的155MM榴弹炮。

韦伯的两个步兵排担任前卫分队。琼斯少尉指挥的排(隶属于B连)在左前方,沿着河床以北的公路徒步开进,该排得到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的加强,负责清剿桑格姆东北方的一个名为瓦萨克的小村庄。同时,也负责在左翼为沿通向Daridam公路开进的部队提供掩护。当该排步兵下车时,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则跟随韦伯的指挥部沿公路前进。

来自A连的那个排,由排长汤恩浩少尉指挥,得到了阿富汗国民军的加强,是韦伯特遣队的尖刀排。该排将沿山谷公路开进,在山谷南侧徒步(公路右侧)开进,汤恩诺少尉与配属该排的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行动,这些车辆也由韦伯直接指挥。这些车辆在道路清理分队的带领下沿公路开进。这两个排将采取交替前进的方式,由车载火力掩护汤恩浩排的步兵,而琼斯排将分为两部分,彼此交替掩护前进。汤恩浩排的步兵将在车辆前方200米移动,除去车组成员,汤恩浩排下车战斗人员有25名美军和60名阿富汗国民军。琼斯排最初也有相同数量的人员,包括阿富汗边防警察,然而战斗打响后,阿富汗边防警察离开了琼斯的分队,转而去增援其指挥官,边防警察的指挥官与韦伯一道在山谷里,这样琼斯排只剩下美军士兵。琼斯的任务是掩护汤恩浩排的左翼,驱逐任何靠近山谷北缘的叛乱分子,汤恩浩的任务是清剿包括道路在内的山谷南部区域,同时支援阿富汗部队清剿以桑格姆和Daridam为主的居民点。

此次作战行动预计于6月27日午夜时分发起,于当日中午结束,为期12小时。韦维尔意图依托夜幕的掩护实施空中兵力投送,赶在中午高温天气到来前结束作战行动。进攻作战将在佛晓展开。韦维尔后来评论道,“我们不希望干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在黎明发起进攻”,在黎明发起进攻时,当地居民已经起床并开始劳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平民的伤亡。

图: 2010年6月28日07时15分,部队在行动开始的地点。

实施阶段

Dianna Cahn于2010年8月9日拍摄(星条旗)

位于北侧的琼斯排也遭遇敌火力袭击,但是敌人的火力强度远逊于汤恩浩排所面对的。琼斯和韦伯都未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敌军射击位置,因此,难以运用直瞄压制火力对敌实施反击。尽管如此,汤恩浩排仍然带着伤员且战且退,成功退到车辆后面,车辆停靠在那棵大树旁边。道路清障分队迅速向汤恩浩排靠近,车载武器对敌人实施压制射击,掩护徒步步兵的撤退。汤恩浩排依托车辆为掩护,为车载武器指示目标,对可能的敌人射击位置实施火力打击。

正当肖军士长即将到达一辆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后时,他头部受了致命伤。此时,韦伯上尉返回桑格姆村从老虎突击队那里要来一辆海拉克斯牌卡车,作为野战医疗车使用,该型卡车所拥有的床位以及安置的重机枪使其能够很好的担负这个任务。海拉克斯卡车赶来撤离伤亡人员。此时,美军阵亡一人,负伤一人;阿富汗国民军阵亡一人,负伤四人。随着伤亡人员完成撤离,配属给美军的阿富汗国民军部队也跟随伤员撤至Marawara。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仍然坚守岗位。到目前为止,当天第一阶段的战斗结束。

韦伯暂时撤回桑格姆村,着手重新组织部队准备继续向前开进,这时气温开始上升。从桑格姆到Marawara的山谷公路出现了交通阻塞。韦伯将最重要的车辆安排在行军纵队前方,这些车辆包括道路清障车,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以及安装有德什卡高射机枪的隶属于老虎突击队的海拉克斯卡车。韦伯试图派出绝大多数的道路清障车去支援汤恩浩排,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道路清障车不适于在崎岖道路上行驶,出现了一些问题,当道路清障车队沿公路向前开进时,一辆车撞上了另一辆车。这时,道路清障排排长认为他们排失去了战斗力,因此决定撤回马拉瓦拉。韦伯及其属下想尽办法去说服道路清障分队留下来继续战斗。

虽然韦伯带领的主力部队已经停止前进,但是部署在南北山脊上的掩护部队仍然与试图通过谷底包抄其侧翼的叛乱分子进行交火,叛乱分子没有料到美军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在北面,占据猫头鹰空降场的步兵排埋伏在能够俯瞰叛乱分子机动的位置,而敌人并没有察觉到。叛乱分子的包抄被粉碎后,就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利用地形就地固守。与此同时,部署在桑格姆以南母鸡空降场的B连正在与敌激战。刺刀分队指挥官随即发现,此位置虽然是整个区域最高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弱点,能够被叛乱分子所利用,“在最高点射击往往存在许多死角。”叛乱分子的火力给美军构成较大威胁,托马斯中士被子弹击中而阵亡。最终,在C连连长的亲自指挥下,该连一个排通过机降方式增援母鸡空降场,缓解了刺刀分队的压力。

图:2010年6月28日,10时00分至13时00分之间,Ghakhi山谷通路的情况

位于B连东北方,在据Daridam村1500米的鹰空降场作战的侦察排和欧米茄突击队陷入困境。该分队由莫特上尉指挥,但是不幸被敌包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与友邻B连的联系也被切断。在枪林弹雨中,莫特上尉被一发子弹擦伤头部,在陡壁上滚落100到200米,但是奇迹般的生还了。莫特分队的官兵遭遇了雄鹰行动里最棘手的情况。最初,直升机在机降时降错了位置,在夜幕中,侦察兵们向指定地点艰难跋涉着。莫特上尉将其分队兵分两路,分别配置在两个能够互为犄角的高地。莫特亲自率领其中一个分队,他的排军士长--约翰上士带领;另一个分队。最终,欧米茄分队力挽狂澜,占据了两个侦察组之间的中间地带,使得防线连成一体。当山谷中的战斗打响的时候,莫特分队得到了来自各个方向的有力火力支援。

莫特上尉遇险后,他的战友们迅速意识到他还活着。事实上,莫特上尉正在一棵树的掩蔽下试图包扎伤口。但是情况不允许马上去救援莫特上尉,因为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之下贸然从陡崖上下滑无异于自杀,莫特直到晚些时候才被救出来。与此同时,约翰上士接替莫特的指挥职责,时间大概是上午10时。通过收听无线电通信往来的信息,韦伯意识到部署在高地的部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韦伯认为必须向前推进以减轻掩护分队的压力。

鉴于汤恩浩排行进的道路需要穿过河床,韦伯决定步兵乘车机动的决策是恰当的。四台全地形防地雷反伏击车呈纵队队形行进,抵达桑格姆与韦伯会合。韦伯派这四台车去汤恩浩排的位置,韦伯跟随下车步兵前进,在靠近大树的位置与李文斯通班会合,韦伯随后进入附近的一所房屋占领其指挥位置,在此地他可以观察和指挥汤恩浩排与琼斯分队的机动。

汤恩浩排的步兵开始搭乘四辆反伏击车向前推进,该排穿过河床,在道路上拐了一个大弯,向东转向驶向果园,越过Daridam村。与此同时,约翰分队穿过开阔地,到达瓦萨克附近。阿富汗政府军部署在邻近树林的海拉克斯卡车为琼斯分队提供机枪火力支援。部署在赖特营地的155MM榴弹炮发射的烟幕弹遮蔽了美军的机动。当琼斯分队进抵瓦萨克郊外后,他们面临一大片开阔地,美军利用屈指可数的几间房屋作掩护,期待汤恩浩排的进攻以及空地火力支援能够压制住敌军的火力。

韦伯跟随其指挥组以及李文斯通班向公路大转弯处徒步开进。韦伯意识到他的队伍遭到部署在河床南侧水渠里的一股叛乱分子的零星火力袭扰。突然,汤恩浩排的先导车的引擎被一枚从道路左前方果园里发射的RPG火箭弹击中。车辆上的装甲防护效果优良,使得乘员避免出现伤亡,然而,车载武器站却丧失了作用。

大约11时许,营军士长查尔斯·菲尔德在一台道路清障车的护送下接近韦伯的指挥位置。韦伯被高温折磨的又困又乏,但是不管怎么,他都要跟随部队继续前进。菲尔德军士长主动去承担了这个任务,并且建议韦伯建立一个固定指挥所,并且找个凉快地方解暑降温。韦伯接受了建议,菲尔德则到前方与汤恩浩排会合。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汤恩浩排官兵正在将受损车辆拖拽到路边,而道路很狭窄。与此同时,战斗仍在继续,数名阿富汗政府军士兵被手榴弹炸死,同时在附近匍匐的多名士兵被炸伤。

正当汤恩浩排官兵在清理道路时,琼斯分队依然停留在瓦萨克附近。大约13时许,在阿帕奇直升机航炮火力和其他武器火力支援下,约翰分队得以前进,对正面的果园实施突击。阿帕奇直升机冒着误击友军的危险对果园发射地狱火导弹。琼斯分队向前推进,该排分成两队,琼斯亲自带一队快速冲过一片开阔地到达位于瓦萨克边缘的一所房屋。另一队则在村落边的房屋里掩护琼斯小队的前进。在琼斯分队的第二队赶来与其会合前,韦伯通知琼斯将对其附近的果园实施一次具有很高风险的近距离空袭。

这次空袭不仅出乎琼斯的意料,也是韦伯意想不到的。在雄鹰行动中,美军特遣部队包含了许多临时的附属单位,其中有一些是由美军顾问支援的阿富汗政府军精锐部队。虽然韦维尔负责全权指挥该次作战行动,但是韦维尔指派韦伯担任地面分队指挥官。因此,韦伯的位置使其具有良好的态势感知能力,控制支援火力,他清楚的知道他的部队所在位置,因此不会对靠近己方的位置呼叫火力支援。这次召唤空中支援很有可能是山谷中跟随阿富汗政府军前进的美军顾问组召唤的,而他们此时并不准确了解美军部队的位置。

虽然琼斯和汤恩浩适应了在危险距离内地狱火导弹对靠近己方的敌方目标实施攻击的情况,但是,美国空军F15战斗机携带的GBU-12航空炸弹,重500磅,爆炸杀伤半径达170米,而琼斯分队与汤恩浩排距离敌人如此之近,很容易被爆炸所波及。韦伯用无线电通知了两位排长,琼斯和汤恩浩接到通知迅速命令属下掩蔽起来。琼斯起初对于汤恩浩排官兵的安危担忧,因为他们在公路上缺乏掩体作为掩护,容易遭到空袭误伤,而且汤恩浩排官兵离实施空袭的果园更近。美军两个分队迅速完成掩蔽,汤恩浩排官兵上车,进入一个位于道路南侧的小沟渠中隐蔽,琼斯分队后队的15名官兵匆忙进入位于瓦萨克边缘的一个水窖中躲避,而琼斯和剩下的人则利用周围的建筑物为掩护。

GBU炸弹在山谷道路北侧靠近果园支撑点的地方爆炸。炸弹落点位于琼斯分队两个小队之间,炸点距离后队很近,据战后调查爆炸位置距离后队仅有6米远。琼斯本人位于炸点以东70米,他担心这轮空袭报销了他半个排。幸运的是,由于雨窖的良好防护,极大地减轻了炸弹杀伤威力,一共有5名士兵负伤,其中3名伤势严重,需要立刻后送,其余2名伤员最终也被后送,但是最初也协助战友将重伤员送到位于韦伯指挥所附近的医疗站。

这次空袭严重干扰了美军的作战行动,因此美军中止了当天的作战行动。琼斯和韦伯在救护琼斯分队伤员的工作中精疲力尽,韦伯派遣一架原定执行供水任务的直升机去前沿执行后送伤员的任务,在靠近河床临近道路的地方有一块平地适宜直升机起降。琼斯最初疏散了3名重伤员,在25分钟内就送到了位于阿萨达巴德的野战医院,随后,召唤直升机运走另外2名伤员。在第二次后送伤员的过程中,敌军的火力再次加强,很快,叛乱分子的机枪火力对汤恩浩排的二号车集火射击,打坏了散热器,造成引擎过热。韦伯下令抛弃损毁车辆,士兵们迅速拆下损毁车辆内部的敏感装置,将车推到路边。汤恩浩排官兵随后撤到河床与韦伯会合,做好防御准备。在这个位置美军能够俯瞰并用火力封控遗弃车辆的位置,没有一个敌人试图去接近遗弃车辆。随着美军两辆反伏击车被摧毁,叛乱分子的火力开始稀疏,主要是阿帕奇直升机与炮兵火力的持续打击起了很好的效果。在完成伤员后送任务后,持续战斗造成的疲劳和高温迫使韦伯终止了作战行动。此时韦伯被迫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避免中暑。特遣队在这一天的战斗中阵亡1人,负伤6人,韦伯向韦维尔中校报告称他的部队需要休整三到四个小时才能进行新一轮行动。

韦维尔营长乘坐飞机在空中观察战斗一整天。他意识到韦伯的部队人困马乏,急需休整,如果他要占领Daridam,他需要制定新的计划。韦维尔的直升机降落在Marawara行政中心,命令韦伯坚守现有位置,同时呼叫旅长波帕上校。波帕上校在位于贾拉拉巴德的指挥部一直紧盯此次作战行动,同时已经制定出解决措施,他命令部署在贾拉拉巴德基地的僵尸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僵尸特种部队编制有80名精锐阿富汗突击队员,并且有一个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分遣队作为顾问,该部队搭乘三架支奴干直升机飞往Marawara,将承担韦伯特遣队的主攻任务。

根据新的作战计划,僵尸特种部队将于午夜时分在韦伯特遣队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在进攻开始前将有一架空军的AC-130飞机飞临战场上空提供火力支援。僵尸特种部队着陆后,韦维尔接见了他们,并且作了简要的战场态势介绍。僵尸特种部队在午夜前沿公路行进到河床附近韦伯的阵地,与之会合。起初,阿富汗士兵看到横卧在地上的美军官兵以为尸横遍野,随后高兴的看到他们只是在休息。韦伯始终认为只需要一些时间他的部队就能做好出发的准备。与阿富汗国民军部队在当天早些时候表现不同,韦伯发现僵尸特种部队求战心切,他们不想等美军休整完毕才发起进攻。

基于上述情况,韦伯仓促间草拟了一个进攻Daridam的计划。根据新计划,突击队员不再沿道路推进,而是下到河床,沿河床渗透到目标村镇,随后对其清缴。琼斯和汤恩浩分队官兵将在既占阵地对突击队员实施火力支援,随后对果园与道路实施清缴。美军占领的位置距Daridam村约600米。对于任务的理解存在疑问,韦伯认为僵尸特种部队将清缴整个村镇,但是从后续的战斗中可以看出,僵尸特种部队仅仅打算在村庄里占据一个立足点。

突击队员于6月29日零时30分开始向东开进,下到河床底部。几乎与此同时,埋伏在果园和道路北侧院落里的敌人开始射击。韦维尔呼叫飞机做好战斗准备,他之所以敢对村镇实施空袭,是因为他获得的多方面情报指出村镇中没有平民,Daridam村的情况就像桑格姆村和瓦萨克村一样。在完成目标指示后,飞机开始对叛乱分子的位置实施火力突击,也为韦伯特遣队照亮了目标位置。

飞机的火力突击效果显著,因此韦伯决定立刻派遣特遣队官兵前进。他派连军士长率领一支车载步兵分遣队沿道路开进,同时派琼斯和汤恩浩排徒步机动,其中汤恩浩受领的任务是清剿果园,而琼斯排将在汤恩浩排的左翼开进,同时清除果园后方的院落,这个院落是叛乱分子的支撑点。作战行动是成功的,截至黎明时分,美军与占据Daridam西侧立足点的僵尸特种部队会合。此时,联军将准备对僵尸特种部队没有搜剿的村镇剩余部分实施清剿。

韦维尔与战斗伊始就参战的阿富汗国民军和阿富汗边防警察部队一起到达现场,这时准备开始清剿逃离到Daridam村的叛乱分子。此时阿富汗政府军开始争抢战利品,因此,阿富汗国民军与边防警察部队存在竞争关系。政府军的两支部队立刻开始搜剿村镇,汤恩浩排与琼斯排紧随其后提供支援。但是在村镇中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少数逃跑之敌遭到侦察直升机编队的追击。

图: 袭击达里丹,2010年6月29日,01时00分-07时00分

韦伯特遣队是在营部参谋想定的最糟糕的情况下与敌遭遇。战后估算联军在加其山谷至少遭遇250名叛乱分子,拉赫曼几乎投入了全部兵力。虽然只在果园中发现了少量敌军尸体,但是根据空中观察和血迹追踪,敌军至少有125人被击毙。韦维尔认为他的情报参谋组准确预判了拉赫曼的应对措施,为战斗胜利立下大功。在村镇南北制高点爆发的激战就是很好的证明,尽管做了准确的预估,但是战斗的艰难仍然超出预期。崎岖的地形造成战斗在不同区域分别进行,至少在战斗伊始,是与顽强之敌进行的一系列小规模,分散的交火。敌人的激烈抵抗使得战斗未能在预计时间内结束,华氏115度的高温使得美军官兵精疲力尽,因此在战斗过程中需要增援和休整。

美军在硫磺岛战役11万对日军的2万,为啥还有3万人伤亡?

1945年2月,美军在硫磺岛同日军进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战。美军在这场战争投入了11万兵力,而日本的守岛部队仅有2万4千多人。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后,美军以死伤2万8千多人的代价,最终惨胜,夺下硫磺岛。

(硫磺岛战役)

对于美军来说,两万多死伤,实在是一个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数字。那么,明明美军当时拥有巨大的人数优势,为何不对硫磺岛实行围而不攻,让岛上的日军弹尽粮绝呢?这样一来,不是可以减轻伤亡吗?

说起来,一开始美军并没有预料到此役会有如此严重的死伤。

在1944年的塞班岛战役中,美军出动6.7万人,与4.3万日军展开了正面对决。战役结束后,美军以死伤1.6万人的代价,基本全歼了日本士兵。

在美军看来,塞班岛战役已经是日军能够做到的极限。

而在硫磺岛,美军显然不想再给日本人任何机会。

在战役开打前,美国特地集结了11万部队,想要以人数和火力的优势,复制塞班岛的成功。而驻守硫磺岛的日军人数,则远远少于塞班岛。

既然美军人数那么多,为什么却会在硫磺岛战役中,遭到更惨重的伤亡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此役日军的指挥官栗林忠道。栗林忠道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他深知美军现代化武器的威力。因此,等他来到硫磺岛后,第一个命令就是放弃同美军的抢滩登陆战。

(影视中的栗林忠道)

为了能够扬长避短,栗林忠道把日军的主力部队,安排在元山和折钵山的附近。在他看来,日军只有依据有利地形展开一层层的阻击,逐渐削减美军的锐气,才会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另外,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轰炸,栗林忠道还命令士兵在硫磺岛上挖掘了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坑道。这样,不仅士兵们可以藏身其中,其他一些重武器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

在战役开始前,栗林忠道召集了各级军官,向他们下达了“击杀十个敌人,才能够拥有‘万岁冲锋’的权利”。

这一条看起来颇为奇怪的规定,却在后来的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战争开打后,美军依照老规矩,开始利用海空的强大优势,一顿狂轰滥炸。不过由于硫磺岛山势崎岖,日军又躲在坑道中,轰炸的杀伤力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随后,美军命令部队一步步向前推进。但由于美军对地形并不熟悉,结果遭到了坑道中日军的疯狂阻击。日军在这场战役中如同鬼魂一般,杀完人便遁去。而美军则仿佛陷入噩梦,他们的每一步前进,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美军才会在战役中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那么,如果美军提前得知日军部署,又会不会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呢?

实际上,就算硫磺岛真的是恐怖的地狱,美军也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岛。

(夺取硫磺岛)

第一个原因,硫磺岛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夺取塞班岛后,美国开始时不时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但硫磺岛刚好位于日本本土和塞班岛的中间,美军的每一次行动,基本上都会被日军提前探知。

通常情况下,硫磺岛的日军会主动派出飞机,对美军的轰炸机进行拦截。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第一时间向日本本土发出预警。这样就导致了美军的轰炸计划多次流产。

并且,更让美军难受的是,硫磺岛的日军,总是会不要命地派出飞机,对塞班岛的美军空军基地进行轰炸。因此对于美军来说,硫磺岛早一日拿下,太平洋战争就能早一步进入下一阶段。他们根本不可能干等。

第二个原因,涉及到整个二战的进程问题。

到了1945年,整个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正遭受盟军的两面进攻,但进度较快的一边,却是东线战场上势不可挡的苏联。在整个二战中,美国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如果美国想在战争结束后,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就必须尽早在西线战场取得突破。

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美军始终没有办法腾出手来,专心地去抢夺欧洲的胜利果实。因此,对美国来说,硫磺岛早一天被攻破,太平洋战争就可能早一步结束。那么,在欧洲西线战场的美军,就更有可能抢得更多的利益。

不过,美军也许不会想到,哪怕在德国投降之后,日本仍然会负隅顽抗三个月之久,所以美军才有如此重大的损失。


《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抢滩登陆真的符合军事学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真实的。

这是大话题,简单说一说。

在美军5个主要登陆点中,《拯救大兵瑞恩》登陆的奥马哈是难度最大的。

这里附近都是90度的峭壁,仅仅在其中一段有沙滩存在。

然而,沙滩距离高达30多米峭壁并不远。

在美军登陆之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德军,已经在这里修建了坚固的工事。

除了大量的铁丝网、水雷、地雷和反坦克拒马以外,海岸上有16个坚固的大型碉堡,配有射界极好的机枪和反坦克炮。

在峭壁上还设有暗堡,配有机枪、迫击炮,甚至还有88毫米火炮,具有很强的火力。

在稍后的悬崖上,有6门155毫米海岸炮,用于对付海军军舰。

6月6日凌晨,美军20艘军舰,开始对奥马哈滩头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炮击。

因知道德军装备155毫米海岸炮,军舰距离很远,炮击精度极差,最大的贡献是摧毁了一些铁丝网,引爆了一些地雷。

在美军登陆之前,空军高达480架B-26轰炸机飞来轰炸。

然而,由于奥马哈滩头果断,轰炸机防止误伤,被迫延迟投弹。

结果大量炸弹全部落在峭壁之后,只炸毁了一些二线的工事和火炮,一线德军防御工事基本完好。

于是,美军就等于一头钻进了德军的火网中。

本来由32辆水陆坦克先登陆,然后配合步兵用火炮摧毁德军工事,减少伤亡。

然而,6日当天风浪很大,西翼的27辆水陆坦克下海就沉没,只有5辆蹒跚登陆,迅速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击毁了2辆。

于是,在没有坦克支援下,步兵只能用人肉去和机枪子弹硬拼了。

美军士兵跳下登陆船以后,立即陷入德军的火网中。

他们需要在1米多深的海水中,艰难行走100多米,离开大海;然后,他们还要通过接近300米的海滩,才能赶到鹅卵石修建的堤岸。

然而,整个滩头每一寸土地,都在德军机枪、迫击炮和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盖下。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德军的MG42机枪。

德军的机枪手采用三点射和扫射配合,将美军士兵如同收割的麦田一样,一片片扫倒。

虽然美军军官在登陆前,一再强调要分散前进。

然而,缺乏经验的美军士兵在巨大恐惧下,本能的会聚拢起来,成为德军的活靶子。

在整整2个小时内,美军几乎没有人能够冲上堤岸,全部被射死或者炸死在海水或者海滩上。

当时德军MG42机枪疯狂扫射,有的机枪连续3根备用枪管都变得通红。

美军已经有数千人伤亡在滩头,到处都是尸体和垂死挣扎的伤员,到处都是惊叫和呻吟,比地域还恐怖。

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在登陆美军被单方面屠杀的关键时候,美国海军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海军军舰发现滩头战友死伤狼藉,寸步难行,决定冒险相救。

17艘吃水较浅的驱逐舰,冒着被155毫米海岸炮炮击的危险,冲到距离滩头仅仅700多米处,开始支援炮击。

在这个距离,德军155毫米炮只需要一二炮就可以重创美军驱逐舰。

但此时,美国海军已经顾不上了考虑这些,先冲上去再说。

在驱逐舰火炮的准确炮击下,德军海滩的工事一个个被摧毁。

此时,英军战斗机也飞来,但因敌我距离太近,它们不敢投弹射击,只是指引军舰火炮。

最终,到了中午,滩头的德军工事全部被摧毁,只剩下峭壁上的暗堡还在顽抗。

已经有一个连的美军,爬上峭壁。它们惊讶的发现,原来德军155毫米炮竟然是木头模型。

幸亏是模型,不然这17艘驱逐舰早就被摧毁了。

双方激战到黄昏,美军才勉强消灭峭壁的德军,部分德军举白旗投降。

美军由此大体占领奥马哈海滩。

一天激战,美军仅仅战死的就有2000多人,伤亡总数高达5000多人。

在这么小的滩头,付出这么巨大的伤亡,在美军 历史 上是没有过的。

相反,面对美军2个师的攻击,奥马哈德军仅有第716海防师的1个团个第352步兵师的1个团。这2个团德军都是很垃圾的部队。
《拯救大兵瑞恩》只是侧重了登陆部队遇到摊头阻击的血腥场面,但是登陆前的各种支援和保障战火早已在登录前打响,一样的血腥和惨烈。

真实的战场就是那样,只不过惨烈程度是任何影视剧所无法展现出来的,即使是最好的导演、最棒的演员、最真的3D和巨额的资金投入。《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可以说改变了传统战争题材的局限,场面火爆而又令人窒息和恐怖,尤其是开始的近15分钟的抢滩登陆场面。
其实在盟军对诺曼底进行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前夕,由美军第101空降师组成的空中突击部队在登陆发起前已经先行空投至诺曼底后方,对德军重要目标以及对登陆摊头部队构成威胁较大的德军重火炮阵地进行了突袭和攻击,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兄弟连》,这就是对于登陆前的支援和准备作战。
空中力量对于诺曼底登陆地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障碍清除,庞大的盟军混合舰队也利用大口径舰炮对德军工事进行了持续的打击,但是很多坚固的永久性德军碉堡和隐蔽阵地却无法被彻底消除,所以盟军在登陆时也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和惨烈的牺牲。
《拯救大兵瑞恩》所刻画的诺曼底登陆的场面就是一场美军所倡导的立体突击作战,其战略意义非凡,可以说决定了整个二战的胜利进程。
《拯救大兵瑞恩》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镜头符合军事常识,这部影片也是战争片中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电影中对于战场的还原可以说非常精到。下面先放出四张 历史 照片和电影截图作对比。
登陆艇 历史 照片
电影中的登陆截图
盟军被压制在海滩上的 历史 照片
电影中德军使用机枪屠杀海滩上的盟军士兵

影片开头展现了诺曼底登陆中损失最为惨烈的登陆场,以奥马哈海滩的可能性为大。事实上的奥马哈海滩似乎比电影中还要残酷,短短的海滩之上,盟军损失了两千五百人。
影片一开头军士长就向大家普及了战场上不扎堆的原则。几个人挤作一团,正好成为德军机枪的靶子,而分散机动的士兵更难被敌人的火力命中。即便命中,效率也不会很高。
主角老汤继续给大家普及知识,千万不能让枪口灌进沙子,否则打不响事小,炸膛可是后果很严重。实战中由于嫌配发的防水袋使用不便,很多士兵会用避孕套在枪口附加一层防水。
子弹射入水中杀伤美军士兵这个镜头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科普节目都会宣称子弹射入水中之后,由于水的阻力远大于空气,所以几乎无法对人造成伤害。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水并不深,士兵可以说是贴着水面,机枪子弹入水之后仍然残留动能,足以将士兵打伤流血。而影片中士兵死亡是因为受伤之后加上身上的装备沉重,溺水而亡。
这个细节非常精到,子弹射穿军医的水壶打伤了他的屁股,注意,此时水壶里流出来的是清水。下一个镜头才转为血水流出,充分考虑了血液通过水壶破口渗入的时间,精妙至极。
这个摘了头盔,一瞬间就被爆头的士兵,生动表现了战场上的残忍和无法预测。
当然符合,拯救大兵瑞恩在很多地方都严格的参考了当时的 历史 事实,因此该片才会让众多观众第一次观看该片时就被深深震撼。
当时的二战时期,登陆装备水平非常落后,而且通讯、支援等方面完全无法和如今相比。在登陆之前,盟军已经做了很多情报工作,大致搞清了德军的布防情况,并对一些重点目标进行了打击,但是这并不代表登陆部队就能轻易拿下滩头阵地。
德军当时已经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盟军不可能全部摧毁,像机枪掩体等目标,自然很难让舰炮、飞机去消灭,只能让上岸的步兵夺取。为了增加盟军登陆的难度,德军部署了大量雷区、抗登陆障碍物等,延长盟军的进攻距离。
而且德军的重火力盟军很难清除干净,德军部署在后方的火炮可以精确的打击到滩头,再加上守在工事掩体的德军的攻击,盟军自然伤亡十分惨重。至于能够直接伴随登陆部队的两栖坦克等装备,由于当天海浪太大,很多两栖坦克刚下登陆艇就沉没了,
至于空袭,盟军已经进行了多次空袭,登陆之前还有舰炮打击,而登陆开始后为了避免误伤,炮击已经停止,空袭也重点以打击德军后方为主,避免德军支援赶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登陆部队只能依靠自己去拿下滩头,开辟滩头阵地了,面对德军的防守自然伤亡惨重。
《拯救……》也好《诺曼地》包括《士兵日记》等等的二战影视剧,他们的导演和编剧所拍摄的每一段落都是以最贴近和还原那段最悲壮的 历史 ……

而并不是以"神剧"的想象力去胡编乱造,可能个别的"镜头"的确采用了电脑合成,(如伞兵在空中),但,其真实还原了当其时 历史 真实性的一面,剧中更不会出现那些夸张的手法去取宠于某些人和事(如飞镖打坦克,魔术弹射飞机或更离谱的空中飞人闪子弹等等的神仙剧)

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真实地再现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残酷场面,被许多参加了战争的老兵所推崇,也被全球军迷津津乐道。

开头镜头里有子弹射入海水中,能看到子弹在海水里划出一道道弹痕,钻入人体,绽放出朵朵的血花。很残酷,很血腥,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实际上这不符合现实。

国外研究者使用一挺被称为希特勒“打字机”的MG42,近距离朝着玻璃水槽射击,观察到子弹入水后其动能快速衰竭。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子弹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进入水中,受水的影响 ,会很快失去平衡翻滚,想在水中长距离走直线几乎是不可能的,直线前进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米。

这也是军队中的蛙人需配备专用的水下步枪的原因。

军事不是我的专业,无法正面回答这个提问,但在 汽车 体验过程中,我把诺曼底每个登陆场,都走了一遍,说几句感受。

很早以前就读到一些文章,说美军负责的奥马哈海滩是峭壁,德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对美军大开杀戒。

当我来到奥马哈海滩时,才发现,国内有些文章恐怕是想当然的作品。奥马哈海滩只有东西两端是高地,中间是长达数公里的开阔而平坦的海滩,纵深数公里也基本是平原。如今,海滩东端的高地上是美军墓地,西端高地旁有个水泥工事,我怀疑,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开篇处那段生动的描写,没准儿指的就是这儿。

继续往西走大概七八公里,到了一个叫奥克的地方,才有一处真正的峭壁,美军在这也吃个苦头,但此处并不是主攻方向。

其实,英军负责的黄金海滩附近,也有高地。但他们遇到的阻力小一些。据我在当地纪念馆所见,给美军带来很大伤亡的,主要是驻守奥马哈一带的德军战斗力比较强,不像黄金海滩、朱诺海滩等都是杂牌部队。

有趣的是,美军在诺曼底遇到两个极端,他们负责的尤他海滩几乎没什么防守,顺利登陆。

有点差别,不过不太大。还是要看纪录片。

根据回忆录,只有奥马哈一个海滩遭到猛烈的岸上火力射击。原因之一也是登陆的装甲车等装备沉没损失,缺乏火力支援。由于海浪,大部分人必须涉水几十到一百米上岸,为此甚至丢弃武器以避免被淹死。在海岸浅滩的人也是建制混乱。

如果组织有效,车辆不损失,风浪没那么大,不会只能被动挨打。在确认的伤亡人数里,du hoc岬角伤亡156人,尤他海滩伤亡197人,金滩1000人,朱诺滩961人,剑滩1000人,奥马哈滩2000人。诺曼底盟军伤亡1万人以上,确认死亡4414人。

战争中总有运气差的。大兵瑞恩家运气差,瑞恩运气好。

登陆作战自古有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登陆作战中,登陆的一方都是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进行,在原来,水路运输的运动速度要比陆上运动速度要快的多,所以经常是那边已经上陆多时了,这边的人马还在气喘吁吁的赶路。

不过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地面交通通过使用火车 汽车 等交通工具,在运动速度上第一次超过了水路,而且随着电报,无线电一类的通讯设备,抗登陆一方对于登陆一方的反应速度也空前的提高,这样抗登陆一方第一次占据了优势。这一点的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加利波利战役,协约国军队被土耳其军队堵在登陆场无法动弹,最后只能撤军。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就是通过这一战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到了二战时期,经过一战二战间的研究,并且通过几次登陆战的实践,盟军开始筹备在诺曼底登陆,应该说诺曼底登陆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战役,以后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战役了。

对于登陆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敌军设防的情况选择登陆地点,可以避开敌军严密设防的地段,这是进攻一方所有的主动权,防御一方没有这个,不过如果防御一方的反应迅速,也是可以打得进攻一方动弹不得,对于登陆一方来说,毕竟后边就是水,运输补给都要比抗登陆一方困难,所以登陆一旦开始,就必须迅速打开突破口,并且尽可能的扩大登陆场,任何被困在海滩的行为都是在自寻死路。

回到大兵这部电影,大兵是战争片的里程碑,在此以后的很多战争片都有一些模仿大兵的地方,比如用手提摄像机,使电影看着比较摇晃的感觉。对于战场的描写还是比较真实的,当然这个故事描写的是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的作战行动,奥马哈海滩是当时盟军登陆的5个地段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我觉着比较符合。登陆之前士兵的紧张神情,上尉手的抖动;登陆之后枪声爆炸声之中的神情恍惚,目瞪口呆,别人说充耳不闻,都很符合心理学上的说法。德军机枪的轰鸣,对人员的杀伤,子弹在水中的痕迹,都很好的表现了机关枪那强大的杀伤力。不过有个地方一直觉着有点奇怪,美军阻击手一枪下去整个沙包掩体都毁坏了是不是有点夸张?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