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一个因 剧情「三个女人一个因多重人格其实是港剧里的经典桥段」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88更新:2023-02-19 21:33:39

胆小的宝宝们可能不适合看这一篇哦

多重人格是港剧里的心理学场景标配,印象最深的包括《陀枪师姐》里的鲍国平和陈志聪。

鲍国平素日里是懦弱胆小的服务生,转眼间变成“计程车判官”翁文成。

陈志聪更极端,他身体里一共有17种人格,一下子是小孩子,一下子又是残暴君。

此前《明星大侦探》里的著名的“恐怖童谣”中,甄公爵的八重人格让人印象深刻。

最近TVB周播剧《三个女人一个因》也是说的多重人格,第一人格方以因(黄智雯饰演)是大律师,女强人的气场,强势,干练,占有欲强。

她还有第二重人格“菠萝椰奶Pina”,野性,放荡,有强烈的暴力倾向。

第三重人格“愁擘擘”,说话驼着背,低着头,永远自暴自弃,唉声叹气,还有轻微自残倾向。

方以因很清楚多重人格的病症,也积极寻求治疗,她每天睡觉要用检测仪,生怕其他人格过来干扰自己。

她不敢照镜子,因为镜子里会反射出其他两个人格。

她也很清楚自己的病症,多重人格的第一人格是最痛苦的,她要承受各种矛盾压抑的心情。

早期,她采取“鸵鸟政策”,采取的是被动式治疗,而且完全没有效果。

她每一次就是等待其他人格的侵入,最后醒来,再收拾各种烂摊子。

三重人格之间是冲突的。

方以因是一个相对平衡的人格,她懂得自控。

Pina是腹黑极端人格,她崇尚自由解放的生活。她很讨厌方以因的胆怯,于是每次要“作恶”,给第一人格制造麻烦。

愁擘擘是另一个极端,她胆小到极致,对生活毫无热情和情绪。

她的徒弟利东佳(袁伟豪饰)一直积极主动地和三重人格对话,平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及时扑火。

后期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援助,但方以因不敢自己面对,让徒弟代劳。

利东佳开始玩女装大佬,让心理医生来诊断病情。

现在的剧情终于进入到方以因正面治疗阶段了,她得让三重人格和谐共处,最后能实现主人格控制住其他人格的目的。

而多重人格背后,其实是女主从小成长环境的阴影。

方以因出生在一个律师世家,她母亲是知名芭蕾舞演员,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有点极端,她对女儿很严苛,从来不赞扬她。

方以因做律师的时候很御姐,但遇到她妈,立马就焉了下来。

她很想得到母亲的当面夸奖,但一次都没有。

加上方以因小时候的记忆里有一段模糊的场景:她妈妈好像和陌生男人偷情......

母亲是她的阴影,也是她人格分裂的原动力。

—— 多重人格是一种情绪病,我们要善待它——

《三个女人一个因》值得一看的原因是:你能在这部剧里找到那个负能量的你。

方以因的三重人格是主线,中间还有各种心理疾病案例作为支线。

我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负能量,大部分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失控”,属于浅层次的情绪病。

追剧同时,我们可以积极梳理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情绪走向,及时抚平裂痕。

多重人格也是一种情绪病,但我们要善待它,不能让情绪病处于失控状态。

大部分情绪病都有一个“成长背景”。

当你像方以因一样,从小逆来顺受,表面上接受家长在教育上的“失衡”,比如父母一直说你没有用,一直斥责你各种bug......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可能会滋生出多种人格:

【隐忍而强大型】

你一边默默承受所有压力,一边又倔强地让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终于忍辱负重很多年后,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这时候你可能就像方以因,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能完成最佳绽放,但在生活中独处时,你会纠结矛盾,你还是不敢面对成长的阴影。

你的情绪也是明显的“白加黑”模式,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做到平衡,可是自己的阴影,自己熬。

就像方以因,她自尊心太强,不服输,这种傲气大部分源于母亲的鞭策,当然她也想得到母亲的一句“称赞”。

这样的人格,如果不及时疏导自我,很容易面临崩盘。如果内心的阴影没有驱散,阴影越来越重,情绪就会失控。

你可以自信地强大,但基础一定要牢,不可以有阴霾的松动区。

【复仇激进型】

这就像第二人格Pina,她每次蹦出来就是为了报复方以因和她母亲。

如果成长环境中充斥着压迫,有些人很容易就走极端。

青春期的叛逆属于这种环境中的普遍现象,父母要你怎么做,你偏偏不。

方以因对母亲很不满,但她不敢公开叫板,于是一直把这种不甘和报复藏在内心。

当这种情绪不断滋养,Pina就出来了。

她可以直接给母亲一个耳光,享受的是“复仇”的快感。

这样的人格是充满危险的,因为他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通过暴力,以暴制暴。

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滋生犯罪。

前面《陀枪师姐》里的多重人格犯罪,其实就是这种“复仇型人格”作为主导人格,引导其他人格犯罪。

这种极端的人格,因为从小遭遇过不公平待遇,对人对事都有一种“复仇感”,看问题已经完全偏颇。

【极端自卑型】

就像愁擘擘,躲在蜗牛壳里不出来,永远缺乏自信。

极端自卑型人格受困于挫折中,这群人接受的是挫折式教育,从小到大,没有一件充满自信的事情。

父母从来就是辱骂斥责,失去家庭的温暖,人的情绪基本上down到谷底。

长大后,面对社会,人际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父母从小的恶言恶语让小孩缺乏自信,面对社会更是压力重重,这是无奈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的情绪病只是轻微的,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很重要,清醒地全面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能让得失心下降。很多情绪失控,源于得失心,源于利益,而往往这些利益只是眼前和短暂的,人生的路太长了,学会把眼光看远一点。

而如果情绪已经有点失控,让人整日郁郁寡欢,这时候要试着和亲朋好友倾诉,试着把内心话说出来。表达欲很重要,可以实现情绪力的转移,但很多人不愿意对外说,而是习惯继续守着心事,煎熬,越熬越迷失,直到失衡。这时候,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接受专业的治疗。千万别一个人死扛。

——港剧是一本家庭教育宝典——

港剧里很多这种家庭案例,《第三类法庭》里的韦海怡和她妈妈韦金玲,就是一对“复仇母女”。

韦海怡的成长环境很混乱,母亲的私生活太复杂,让年少的海怡心智早熟,对母亲有一种排斥感。

而长大后,她可以亲手毁掉自己的母亲。

《心理追凶》里,有一段家庭施虐式教育。

阿文一辈子活在母亲的阴霾中,极度自卑,但物极必反,被逼急了,他的眼神还是透着一股杀气。

他母亲脾气很差,差到每天失控,把所有怨气都撒给儿子,否定儿子的一切,当着外人面辱骂他。

最后阿文不堪重压,亲手杀死了母亲。

除了这些极端案例外,很多港剧里都呈现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通病。

《珠光宝气》里的康家三姐妹,二妹雅瞳属于“逃避型人格”,遇到问题就是“逃避”,甚至“逃跑”。

其他两姐妹基本上属于能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人生,但二妹一直在徘徊。

这也属于康妈的教育问题,康妈的教育比较强势,她的占有欲很强,给三个女儿铺路,希望她们都能乖乖走下去。

结果呢,只有三妹康雅思最听话。大姐属于那种“你说什么,我一定不听”的,所以大姐很有主见,康妈完全hold不住她。

雅瞳是三姐妹中唯一缺乏“强势”的人,她的忍功让康妈生气,比如最开始那个画家老公养小三,雅瞳明明已经知道了,还要做鸵鸟,强颜欢笑。她的情绪倒和“愁擘擘”有点点像。

《三个女人一个因》就是告诉我们:

即便你有多重人格,即便你遭遇了多么严重的情绪创伤,你都不要放弃自我,积极面对它,接受它,适应它,再解决它,你都能找到自己的原点。

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不要逃避,懂得自控,当然,也要学会打开自己封闭的内心。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