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调查当年一起追TVB的小伙伴还会看十里桃花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更新:2023-02-20 23:38:22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你在哪里啊,怎么还不过来?”“我在家里看剧啊,看完就直接过去吃晚饭。”“什么电视剧啊,这么重要?”家里看剧的我,收到了同学聚会上好友小A的电话。

我刚想回答“工作需要啊!大佬”,想想又还是把话吞了回去,转说“《十里桃花》啊,杨幂演那个。”没想到她“哦”了一声,说你看完就快过来吧,然后挂了电话。

我只好快马加鞭赶到了聚会的地方,坐下来想和人分享刚看的内容,但我失败了。席间尽是“你在哪里捞啊,每个月几多钱”“买房了没有,我们俩近不近”“结婚没,有小孩没”的提问与回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突然说一个与他们的现世安稳生活风牛马不相及的“夜华”与“浅浅”,那场面估计是要多冷场有多冷场。

可是,就在仅仅十三年前,我们还是一群一起煲剧、一起为了剧中人而又哭又笑的少年。

请回答2004: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剧

2004年我刚上初中,这是一所市直初中,因为学区原因,班里市区的小孩占了绝大多数。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半住宿制”,意思是下午放学后可以回家吃饭洗澡、再回来上晚自习。

正是因为这个“半住宿制”,初中三年里,全班72位同学,结成了一个不算正式但非常紧密的煲剧联盟,每天用回家吃饭那点时间看一集电视剧,回校后在晚自习的间隙里热烈讨论。

小A和我,就在那时,因为都是TVB的忠实铁粉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少年人追剧的理由千奇百怪,而因为追剧而结下的情谊,似乎也颇为特别。

《大唐双龙传》是那年最火的TVB剧之一

2004年,尚且还算是TVB的全盛时期;而在我家乡的这个西南某地级市里,TVB几乎一直保持着一种主流文化的地位。尽管电视上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收到翡翠台,却不妨碍市电视台从小贩手中买来盗版光碟每日播放,跟香港是同步的,就是画质会略差。

TVB对我们这一代的文化渗透之深是难以想象的,课间操时有人唱起“嘿嘿呀嘿嘿呀嘿呀嘿”,马上大家都能反应过来这是《皆大欢喜》的主题曲,而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在嘟囔“‘我为你/能爱得比风沙更狠’是什么歌的歌词来着”,坐隔壁的男生小G突然搭了一句“是《再生缘》那首主题曲吧。”(注:《再生缘》,TVB 2002年连续剧)

由此可见在我家乡的小城里,TVB曾有着多么广的辐射面。

转眼间到了2011年,那年春节,我们这个小城里有了第一家正儿八经的电影院。全市的人都沸腾了,每天来看电影的人快要把电影院的门槛踩烂。一个略显夸张的事是,那年春节,我把所有春节档的电影各刷了2遍以上,几乎是每一天都花了大量时间泡在电影院里流连忘返。

我的老同学们亦然。本来城市就很小,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在电影院里出入,总能看到这位那位熟人,大家心照不宣地say个嗨。很少有人会多说影片的内容或者观影效果,仅仅是“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已经足够人激动老半天。

从这时起,看电影,便成了小城人民最重要也最主流、尤其是可凸显“逼格”的文化消费方式。那,还有人看电视剧吗?

还是有的,彼时正在读大学的我们,功课轻松,又自带电脑、上网方便,其实正处于一个煲剧的高峰期。2011年,《步步惊心》大火,我所在的初中、高中、大学每个班级群里,都有女生在热切讨论自己到底是“八爷党”、“四爷党”、“十三爷党”还是“十四爷党”;《甄嬛传》火爆之后,怼人的时候谁都会不自觉加上一句“贱人就是矫情”。

但像这样全民刷屏的电视剧,毕竟还是越来越少了。网络的便捷带来的是分众的趋势,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是:没有课的宿舍里,六个人每个人抱着各自的电脑看着不同的东西:我看港剧,A看泰剧、B看韩剧、C看美剧、D看综艺、E看日剧,大家各不影响,却也因为领域不同而鲜少有交流。

看剧,很难再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而更多的是一种分众趣味,我们在各自的小圈子里与同好者热烈讨论,却再也找不回中学时那种近乎全班一起在同个时间追剧的集体仪式感。

提问2017:《十里桃花》都不太想看,那老同学们现在都在看什么剧,如何看剧?

回到2017年的当下,我确实是有点诧异的,连小A、这位曾经一起熬夜追剧的朋友,都对《十里桃花》如此冷漠,既不知晓开播消息、即使知道了也表示毫无兴趣,是国产剧真的变差了、还是我们长大了嘴变刁了?

于是,在同学聚会上,我还是硬着头皮问了问各位同学。一位已经结婚的同学小C,我拜访过她的新家,一进屋,就有一台特别大特别乍眼的夏普超薄电视在那儿,我想,她应该属于常常开电视的人吧?

“每天都看电视啊,就是吃饭的时候看两眼。不然这么贵的电视一直不用那不是好浪费哦,”小C说,但具体看过什么或是哪些电视剧给她留下过深刻印象,她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说:“去年那个《琅琊榜》不是还蛮火的咩?我看了啊,但是好鬼长哦,那么多集,看到后面不想看了,还不如出去喝奶茶打牌好玩。”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小C,《琅琊榜》那是前年的了……

问了一圈,还保持着看剧习惯的同学屈指可数,近乎没有,不管是还住在单身宿舍的同学,还是已经成家的同学,“看电视剧”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一项必需性很强的文化消费。如果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宁愿去买一张电影票“放松”一下。

为什么?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同学小H说,“应酬多啊!每天晚上都有饭局,哪有时间每天准时追电视剧,电影才两个小时,看完笑完不就行了。”这位男同学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大闹天竺》电影票,我问他电影说了啥,他耸耸肩,说不太记得了,但蛮好笑的。

不死心的我又继续追问“不一定要每天固定时间在电视上看电视剧啊,可以随时用电脑用iPad看啊”,小H有点无奈,他想了老半天,也没想起来自己的iPad被扔在屋子里的哪个角落,电脑也早已蒙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觉得那些电视剧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很紧密的联系,他找不到必须要看的理由。

“电视上那些飞来飞去的东西(指玄幻剧),看得我眼都花,角色又多,我哪里记得那么多哦……然后那些都市剧,讲的不都是你们这些大城市人的事吗,我们也没有什么共鸣啊。”小H的语气有点酸。

他可能忘了,就在初中时,他还和作为同桌的我下课时互相比划李逍遥(《仙剑奇侠传》人物)的各种剑法,而那些剑法,现在已经成了他口中所说的“飞来飞去的东西”。

现代剧没有共鸣、古装剧又觉得人名难记、特效晃眼,走访了N位老同学,给出的答案皆不出此范畴,对于他们来说,电视上展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太远了,还不如奶茶店里打牌吹水聊八卦来得亲切。

新剧《大唐荣耀》年初二开播,至今只有6000多人标记看过,远不如同是景甜主演的电影《长城》的热度,该剧首播当天52城收视最高也只有0.369%。

但《锦绣未央》真的很火。除了小L以外,我又问了老家的各位亲戚朋友,例如还在上初中的侄女、读高中的表弟、中年人的舅舅舅妈,均表示确实看过这部剧,还追过好一段时间。

追剧的理由不一而足,有陪女儿看的、有为了跟自己女朋友有共同话题的……总而言之,这部剧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掳获了8到38岁女性的芳心,而她们又影响了身边的男人。“陪家人看电视”,是老家小城家庭里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而我的老同学,青春期时没一刻愿意坐下来陪父母看电视的他们,却都在成年后开始变成黏家里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我在小A家做客,陪她和她爸妈看完了两集《翻译官》……虽然我频频走神,但他们却看得津津有味,期间还不断问我“你在上海工作也这样吗?天天穿得身光颈靓去指挥千军万马?”

更何况,北上广深均不低过1.5小时的通勤时间,使得白领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路上,嘈杂的地铁里,想学英国人掏本书出来装个逼都很难,你不看剧,还能看什么呢?

小A告诉我,她希望能有更多合家欢的电视剧,能够和爸妈一起看,未来她的宝宝出生后,也能一起看的那种电视剧。“像我们小时候喜欢看的《家有儿女》那种吗?”“对的对的。”对于他们来说,看剧更多是一种与家人共处的方式,剧情质量不太重要,太“烧脑”的就不能一边聊天嗑瓜子一边看了。

问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剧,就《锦绣未央》和《翻译官》,稍微相对更大众、能做到打通多年龄层。这与我过去接触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都是行内的人在假高潮而已啊。”我的一个朋友直言不讳地说。例如朋友圈里刷屏的《十里桃花》,首播时52城收视最高仅录得0.597%,但其并非个例,整个春节档,电视剧收视普遍偏低,最高的都没有过1%。一位资深制片人在朋友圈里说:“大过年的都没人看电视剧了,也没人搞收视率(造假)了。”

国产剧真火还是假嗨?初高中生早已走在了审美和品味的前沿

正因为种种扑朔迷离的“怪现象”令人难以分清一部剧究竟是真火还是假嗨,所以每次有新剧播出,我都喜欢去找我老家的朋友聊一聊。

北上广深大城市与西南边陲小城的审美品位,确实有着有趣的差异。尽管小城也不能代表全中国,但总会有些意料之外的指标可以管中窥豹。

走访中我发现,影视行业特喜欢宣扬的所谓“高逼格烧脑神剧”,却最有可能在小城被束之高阁,难以成为全民刷屏的热剧,且不说英美剧和日韩剧,即使是《法医秦明》这种还不错的国产刑侦剧,在我的老家,知道的人也不多。

《法医秦明》是一部没有在电视上播放的纯网剧,首先就已经排除了我舅舅舅妈这种不善用网络的中年群体,那把互联网玩得很转的中学生呢?“我在看《西部世界》啊,我现在看剧只看HBO的。”表弟扬起一抹邪魅狂狷的笑容,完全忘记了就在刚刚,他还跟我说,陪小女友刷了《锦绣未央》。

而他不是个例,我催着他把同学们都拉来聊了聊,这些志得意满的准高中生们一开始都挺没耐心的,直到我说“你们有人看《鬼怪》吗”,才有个小女生过来搭话,“阿姨(这是什么称呼……),你们也看《鬼怪》?你们不是都看国产婆妈剧吗?”

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想着我也就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好不……然后我才发现,这些高中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比我在这个年龄时要广得多,他们几乎个个都是翻墙高手、资源帝,是凤凰天使、猪猪字幕组等的常客,英美日韩甚至连挪威神剧《羞耻》都如数家珍。

这也造成了他们从小就嘴特刁的特点,在我看来,他们在看剧时甚至养成了一种“听到是普通话就自动降逼格拒看”的偏执症,我问表弟,看得懂《西部世界》到底说什么吗,他不置可否,但他的哥们都在看,他不能跟不上大家的话题。

上初中的侄女呢?应该还没那么前卫吧……但我错了。我也给她安利了《十里桃花》,她表示观望一下,说去年的《幻城》和《青云志》都在她的班级里小火过一阵,“但是都很五毛特效啊,妆化又丑,服装颜色又搭配得不好,然后就没什么人看了。可能就谁的粉丝还在看吧。”

侄女说,现在他们对国产剧没有太多期待,有喜欢的明星参演会看一下,集数太长的会上B站看某个爱豆的cut版,人物关系太复杂、还要学一个全新世界的不看(因此《十里桃花》她没吃下我的安利……),生活剧一律拒绝,偶像剧则看演员而定……(所以《锦绣未央》有她特别喜欢的演员?)

走访至此,我仍然没有把《十里桃花》成功地安利出去,我知道那些年一起追TVB的老同学们,如今不会再和我一起看新剧了。而我真的对这部剧这么感兴趣吗?还是因为职业原因惯性使然?我也开始产生了怀疑。

同学聚会尾声时,我遇到了从准丈母娘家赶来的男生小G,突然很想问他,你还记不记得“我为你/能爱得比风沙更狠”是什么歌的歌词?当然,最后我没有问,而是在我的老同学们都已经开台打牌时,默默地在旁边摸出了手机看最新一集的《十里桃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