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名命名的电影有哪些「盘点那些以人名命名的长影影片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53更新:2023-03-18 08:24:25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78年来,长影累计创作拍摄和译制各种影片3300多部,其中有一些是以人名命名的影片,你还记得哪些?这当中你又看过几部?“书接上回”,今天,咱们继续盘点其中4部影片。

《刘三姐》(1961年)

《刘三姐》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的戏曲电影,于1961年摄制,改编乔羽,作曲雷振邦。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刘三姐》有着精美的对歌,脍炙人口,铿锵有力,既有一些“野”的味道,又有民族气质,宛如漓江水般清澈。刘三姐的歌是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产生的,所以能张口就来,浑然天成。

据了解,电影《刘三姐》有三个“刘三姐”,即黄婉秋、张桂兰、傅锦华,分别是“表演的”“道白的”和“唱歌的”。正是有了这三位演员的共同努力,才塑造了银幕上“刘三姐”这个人物形象。

1960年,傅锦华和蔡秀英等人一起到长春为电影《刘三姐》配音。当时傅锦华一到现场看到七八十人的庞大的长影乐队阵容,真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当时已经起音了,指挥尹升山给了傅锦华几个示意动作,但是傅锦华丝毫没有反应。尹升山觉得奇怪就问怎么回事,傅锦华有点紧张地回答:“那么多人,我不知道跟谁啊。”全场人都乐了。雷振邦笑了:“你不早说啊。”他告诉傅锦华只要跟着二胡等三大件就可以了。没想到傅锦华一开口就让大家吓了一跳,她的声音甜美婉转又带有山野的味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对雷振邦的作曲增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装饰音,让歌曲更加美丽动听,富有旋律感。当时傅锦华很担心她的歌声太“野”,雷振邦不以为然,他夸奖傅锦华:“刘三姐的歌经常是在山头田间唱的,你的野味就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我要是用我的乐团,他们还不敢喊呢。”就这样,傅锦华三班倒地不停忙碌,终于在一个月里把所有的唱段都录好了。

《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年)

《达吉和她的父亲》是1961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峨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影片,由高缨编剧,王家乙导演,陈学洁、刘莲池、朱丹南主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汉族石匠任秉清之女妞妞,年仅5岁便因意外被带至大凉山,后被公社社长马赫抚养成人。新中国成立后,已是工程队技师的任秉清随队来到大凉山的尼古拉达人民公社支援水库建设。他发现公社社长马赫的女儿、青年突击队队长达吉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两个父亲在得知真相后,都争着把女儿达吉让给对方,而达吉也对这两位父亲怀着感恩之情。

这部影片充满了幸福祥和、喜庆热烈的气氛,片中的主人公达吉被塑造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青春靓丽、充满干劲,是新社会劳动生产的青年带头人。

影片对人物心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刻画,通过许多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和动作来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流露人物的情感。该片既真实的展示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复杂的心理活动,又注重挖掘和表现健康、真挚的人性,歌颂了彝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吉鸿昌》(1979年)

影片讲述了爱国将领吉鸿昌从一名旧军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率部英勇抗日,最终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故事 。

吉鸿昌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着达奇的心血和汗水,他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理。达奇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达奇认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饰演吉鸿昌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杜十娘》(1981年)

影片改编自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述了京城名妓杜十娘痴恋书生李甲,随其从良,不料李甲始乱终弃,杜十娘怒斥负心人后投江自尽的故事。

电影台词多是来自冯梦龙的原作,拍得很有古典韵味。据了解,佟瑞敏为演好李甲的文人形象,曾向专家求教,反复研究模仿,反复练习六七个月。该片拷贝量当年全国第一。

这些电影如今回味起来仍觉意蕴悠长,本期推介未完待续,下期咱们接着盘!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