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是怎么通过电影视听语言来解构三十而下的群体性焦虑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6更新:2023-03-18 10:26:05

《29 1》由香港导演彭秀慧执导,荣获过法国尼斯国际电影展外语片最佳导演奖。彭秀慧出生于1975年,《29 1》在2005年上映,正好是她30岁的人生分水岭。

影片主角林若君生活自律,工作能力出色,感情也稳定,她如屡薄冰地朝着三十而立的目标前进。

可是,在她29岁这一年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才意识到她三十而立的梦想不过是一戳就破的泡沫,现实却是残碎不堪。

一边是父亲意外去世,一边是工作进展的不顺利,而她交往了十几年的男友却对她疏离漠然。身处绝望中的她还面临着30岁的恐慌和焦虑感。这一切逼得她苟延残喘。

后来她搬到跟她同龄却患癌的女孩黄天乐的房子里住,从中探寻对方的心路历程,并被对方的乐观和对待30岁的方式所影响到,从而与自我达成和解,一个人平和地度过30岁生日。

影片虽然集中叙事了两个女性29岁过渡到30岁的心路历程,但面对三十而立的焦虑感和恐慌感的主题却囊括了整个群体,揭示了当今社会上年轻人普遍的内在匮乏焦虑症候,即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

彭秀慧(右)荣获法国尼斯国际电影展外语片最佳导演奖

二十出头时,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及,总有一天会得到想要的。到了二十九岁依然一事无成才醒湖灌顶,原来生活给每个人积累和建造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年,可是到了三十岁时却要大家交出一个结果,看看是否达到了三十而立——立家立业这条及格线。

尽管这条及格线刻板无趣,难度系数也颇高,可我们还是要一股脑儿往前冲。

像林若君为了立家立业舍弃和男友结婚的时机,错过陪伴父亲的时光,快30岁时却发现到头来是本末倒置的一场空。

又像黄天乐那样卑微普通,明明热爱拥抱生活,但是快到30岁了却没有恋爱过,也没有成就感过,偏偏还患上癌症。

快奔三后才明白尽管不想桎梏于三十而立的世俗标准,可是外界环境的催化,巍巍老去的双亲,嗷嗷待哺的幼儿,云波诡谲的职场竞争,以及内心对自我的怀疑和兵临城下的恐慌都在一寸一寸消耗吞噬我们的身心健康。

于是三十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而立的结果,往往是而下。如黄天乐说的,“很多人说三十而立,我觉得是而下,因为到了30岁就要躺下做身体检查啦。”

传统世俗和社会压力造成群体性对现实的绝望和不满,从而爆发了三十而立的危机感和焦虑感,说三十而立是奔三群体人士的集体兵荒马乱也不为过。

周秀娜饰演的林若君

影片的主线明朗清晰,林若君一入画,镜头以俯拍的方式呈现她独自躺在房间的地上不停翻身,揭示了她内心的焦灼寂寞。

她每天行程滴水不漏,可是总在上班前不停做心理建设。对于容颜的细微变化大惊小怪,连梦里都是无数张敷面膜的脸。

后来她的父亲意外去世,工作又忙到分身乏术,跟男友关系彻底恶化。这是故事的高潮阶段,也是她焦虑感和无助感达到顶峰期。

这些连贯情节都在明面上营造出林若君的工作生活渐渐失控,让观众直观地看到她内心的焦虑、恐慌和不安。

而影片的暗线是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群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和选择。先是林若君跟同事调侃。

“老板的爱情底板已经烧死了,不需要依靠男人,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她的老板成了林若君的一个模范和指路明灯,也是让林若君在前期虽焦灼却依然亦步亦趋的外在动力。

这个短促不经意的情节暂按不表后,在影片中间林若君和姐妹聚会那里又衔接了起来。她们对于婚姻的需求仅仅只是在三十岁到来时找个男人结婚,而实际上,她们内心觉得根本不需要男人。

林若君坐出租车去男友的住处喂猫,却被猫抓伤(她不喜欢宠物,说明跟男友生活方式的不同),又莫名接到一个马上挂断的电话(暗示了男友出轨)。之后在出租车上跟司机谈论感情上“扔”和“修”的问题。

这里已经暗示了,她其实很清楚自己的爱情出了问题,在“扔”和“修”之间徘徊不定。影片里那条暗线再次浮现出来,草蛇灰线地引出了“立家”这个三十而立的目标之一。

林若君爱情一开始的不痛不痒,中间的正面冲突以及最后的整理割断虽穿插其间,但错落有致,逻辑清晰,将她前后的情绪变化贯穿起来,贴合着明线,二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不得不说,彭秀慧导演对于营造时空的艺术手法令人赞叹,也让我们再一次领教到,在电影画面中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或是物件都不是莫名其妙的呈现。

影片的开头部分,林若君赶上了公交车。本该模糊无关人物的这个镜头却出奇地清晰,让我们看到了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胖女孩。

这个镜头没有任何交代,而是直接顺着明线情节走下去。直到影片后半部分,林若君将自己的照片贴在黄天乐的照片墙上时才揭开真相,原来在公交车上的时候,她们就交错过。

时空艺术的安排一方面给观众制造探究的观影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交代了这两个女孩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将二者牵强融入在一起的突兀感。

影片里还有一处彰显导演对于时空艺术手法的卓越把握能力。影片有个特写镜头对准司机新哥车上的一个埃菲尔铁塔的摆件,然后镜头就自然切换到林若君身上。

直到快结尾的时候,黄天乐带着行李箱一个人去巴黎了,不小心将埃菲尔铁塔挂件遗落在车里了。而她坐去机场的那辆出租车司机正好是新哥,他又将林若君送到了黄天乐家中。

这里再一次埋下伏笔,点明了这两个女孩在生活中的再一次交错,也再一次显露出了在叙事性完整的前提下,导演对于影片精益求精的把握力度,也让影片提升到艺术的段位上。

《29 1》改编自彭秀慧的同名舞台剧,而她就是舞台剧的女主角。

相对于舞台剧仅靠灯光、音乐以及演员的张力渲染的观赏效果,电影更能通过镜头的运用、光线色调、音效和背景音乐的搭配给观众营造出视听盛宴的体验感。

01 镜头的运用

黄天乐是个乐天派,导演在她身上多是使用推镜头、跟镜头以及甩摇镜头。

比如在她拍摄欢迎林若君来到她家中暂住的影像时,先是用了推镜头展示她兴奋的神情,又快速切换成跟镜头聚焦在她灵活跑动的身影上,而后又切换成摇镜头追逐她的方位。

这些镜头的大幅度动作以及多样化变换都喻示了黄天乐性格上的开朗。

导演对镜头的把握除了展示人物性格的鲜明和饱满外,更是呈现出了视觉上的审美。

黄天乐和朋友骑自行车游玩的那个情节使用了全景的慢镜头,让观众欣赏到了清新秀丽的景致外,也让她那张欢快的笑脸定格在银幕上。

最后又是一个全景镜头,画面上夕阳余晖映照在辽阔平静的海面上,不远处是葱郁的树林,一艘帆船孤零零地漂浮在海面上。

这一刻除了营造画面的美感外,更是暗示了黄天乐内心的平静,以及一丝怅惘的茫然,因为她知道自己得癌症了。

02 色调光线的运用

色调在影片中起到了暗喻和衬托作用,比如林若君的住处装修简约精致,主要以白和灰为主色系。而冷色系在视觉上让人产生严肃和紧张的感受。

同时,她每次出场的着装也以黑白为主旋律,入画时的背景板也多是冷色系,这都体现了她练达利落的风格,也暗喻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而黄天乐的房屋主打暖色系,浅蓝的照片墙,橘黄的木质家具,以及一些五彩的摆件,这些都显现了她慢节奏的生活步调,侧面衬托出她一种享受生活的心态。

再说光线对人物内心写照的辅助作用,影片开头林若君倒在房间地板上的镜头,光线逐渐由明过渡到暗,即是时间流逝的表现又是她内心阴郁不安的体现。

林若君在出租车上跟司机交谈的镜头,光线依然晦暗,那是她工作生活和感情失控的前凑,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再一次点破了她内心的恐慌和焦虑。

导演使用了冷暖色系的对比,光线晦暗朦胧的调度来渲染营造两个女孩不同的性格,将人物形象立体化,也促成人物性格的鲜明和饱满。

03 音效和背景音乐的运用

林若君的专属音效是闹钟以及秒针飞转的嘀嗒声,紧凑,快速和逼迫感。

在秒针的飞转嘀嗒声中,她开始有条不紊地洗漱护肤,按照严格的卡路里标准吃早餐,然后化妆,在这个过程中她做了无数次的心理建设。

她对于容颜细微变化的大动干戈,对于上班重复性的心里建设让我们不禁莞尔一笑,那一刻非常能理解林若君内心的焦灼和绝望。

导演运用了幽默的手法结合了这个音效来拍摄这个镜头,接近于西方文学派的黑色幽默。

《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诠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护肤品并不能阻止容颜上的衰老,做了无数次的心理建设依然还是惧怕面对工作,怎么躲避也依然无法避免三十岁的到来。

可是,林若君企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所以她大惊小怪、大动干戈、草木皆兵的举止让人捧腹大笑,却又在笑过后留下无奈和绝望的意味。

林若君上下班和工作的音效是踢踏舞,简单的音符一下一下敲击出声响,营造出紧张不安的心里氛围。而这一切不就是都市精英们内心绝望的呐喊吗?

无论是秒针飞转的嘀嗒声还是踢踏舞的哒哒声,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紧凑,带着逼仄的压迫感,一如林若君面临即将到来的三十岁时沉郁,焦灼和恐慌的心。

再说背景音乐,不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物那一刻包含的所有复杂的情绪,还如此地动人好听,宁静中透着绝望,绝望中又藏着生机的希望。

黄天乐知道她患上癌症后瞒着朋友,并若无其事地一同游玩。那个场景是以慢镜头展示的,这时响起了《fake a smile》,旋律轻快中带着凄美感伤,正如黄天乐脸上笑着,内心却一片凄凉之感。

如果没有明白这个英文歌的含义和用意,我们就会误以为导演只是纯粹展示黄天乐的积极和乐观。这首背景音乐的用意正是告诉我们,爱笑的人,乐观的人也有对三十岁的不安,对生活的无奈绝望。

影片里,林若君终于决定辞职,也是一个全景镜头,然后响起了《a stop to stay》。

where should I stay until I get strong(直到我坚强了再出发)。

这一年,林若君面临的不仅仅是结束一段十几年的爱情,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十岁的人生目标的怀疑和迷茫,还有心中汹涌澎湃的焦虑感和恐慌感。

她被黄天乐看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影响到,更动容于她对待厄运的方式,于是打起精神面对她付出一切却惨不忍睹的生活。

影片结尾,林若君和黄天乐在时空上终于重逢了,她们坐在草地上看天边日落,那是林若君此前从未有过的宁静和从容。

这时伴着张国荣动听沉郁的歌声《由零开始》结尾:若我另有心志,暂别远去,远去找那自由再冲刺,来日我会放下一切,寻觅旧日动人故事,即使其实有点不依。

放在生命的整个过程来说,三十岁像每一个人生阶段那样,不过是个整点。人生不存在早或晚,只有开始与否。

这是对三十而下的另一种说法,只是减缓我们的焦虑症,但是真正去克服的是落在行动上实践。

像黄天乐那样,虽然快到三十岁了依然一事无成,似乎什么都没有拥有,但看到且懂得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即使多小的事都好,这些,全部都是我的成就。”

人总是习惯放大痛苦,忽视快乐,所以就觉得人生苦短,痛苦甚多。但其实快乐跟痛苦是并存的,只要快乐多过痛苦,哪怕只是那么一两一里,人生就是值得的。

立家立业固然好,但那不是决定生活快乐的决定因素。每一天的幸福是由每一个的小确幸组成的。

虽然林若君身上集中了奔三这个群体的焦虑症候,但是她认真做好自己又恰是治愈焦虑的根本方法。她只是因为失去了对平衡感的把控,所以忘记了初心是什么。

还有林若君老板传授给她的那个道理。

既然有选择,那就有代价了。最重要的是,你做了一个选择,你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和心思去做它。如果我尽力了,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会后悔,也不会抱怨,做人不就简单快乐多了么。

临近三十岁时,被焦虑感和恐慌感压得喘不过气来,临近崩溃的时候,正是该三十而下的时候。

作家安妮宝贝(如今更笔名为庆山)曾说,清空的同时就走向了专注。

要适时地a stop to stay,整理好心绪,暂时忘记三十而立的标准。对自我和努力的怀疑也不是坏事,恰恰是整理清空的时机,找到初心与自我达成和解,然后才会百分百在一件事上花精神和心思,成为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