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闷声干大事养尊处优的香港团队却拍出高分扶贫纪录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6更新:2023-01-02 15:57:22

近年来TVB经常与一个词汇挂钩:没落。

曾经TVB是造星工场,老牌港星超过一半都是TVB出身,直到2000年后,它仍旧推出过以林峯为首的五小生以及胡杏儿为首的五小花。

但五小花生逐渐离巢之后,已经很少有内地观众知道他们的接班人,大家能记住的演员多是老面孔,新人中能撑起明星头衔的相当匮乏。

使TVB封神的经典影视剧,也在刷屏8090童年时代后断层多年,一度陷入炒情怀怪圈,拍出了“晚节不保”的《陀枪师姐2021》、《法证先锋4》。

如果说我们的童年时代TVB出品能拿个“精品保障”称号,那么近几年的TVB,似乎只能用没落来形象,在观众心中失去了封神地位。

但,“没落”的TVB仍旧有它的底蕴,有时候也会冷不丁给观众放个大招,比如让新港剧出过圈的影视剧《金宵大厦》、《叹息桥》。

再比如,2021当下的国综最高分:《无穷之路》。

豆瓣9.6分。

高赞被五星刷屏,老观众感叹TVB讲故事还是有功底在的。

纪录片不像影视剧般能收割大量热度,再加上没有网络钟爱的“流量”话题,《无穷之路》只能被归为“小众作品”,但它还是在自来水的发酵下出圈。

扶贫题材的影视作品近两年不算少,《我和我的祖国》压轴篇章《白昼流星》便是以扶贫为题,随后又出现了《我和我的家乡》、口碑剧《山海情》。

很多观众都意识到扶贫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热点取材,但工作人员以香港同胞为主的TVB团队涉足内地扶贫话题,还是蛮让人惊讶,甚至有点难信任的。

《无穷之路》给出了答案,只要用心,就一定能。

片名“无穷之路”一语双关,既代表了扶贫是一条通向无穷生活的道路,又暗示这条路道阻且长,需要长期、持续,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来达成。

村民居住在群山之顶,想要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攀爬悬崖进出,海拔1500多米高山,给他们开始超难度生活模式,是世代贫穷的根源。

山顶农作物种植本就艰难,等村民辛辛苦苦将收成背到山下售卖时,又会遭遇中间商压价,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没办法再将东西背回去。

收成难、运输难、售卖难,经济条件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地递进着。

悬崖村的孩子经常到了12、3岁才去上学,因为年龄太小的孩子体力支撑不住来回攀爬,心智也难承受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到学校的时间考验。

无法在合适的年龄入学、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听课、高难度上学路以及家长教育观念的欠缺,又使悬崖村村民陷入文化落后的恶性循环。

这里的老人到了一定年龄便不再下山,即使生病也努力忍着,只有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会由家人背下山,待到疾病晚期才就医,后果可想而知。

悬崖村由悬崖为名,而悬崖又是这个村子脱贫的最大阻碍,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政府从悬崖入手,出资搭建了一条拥有2556级的钢质“天梯”。

村民终于脱离了原始攀爬方式,终于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但2556级的天梯也不是小挑战,《无穷之路》主创团队单程便花了四个小时。

继续往后面,你会发现政府建天梯只是脱贫的第一步,将悬疑梯打造成一个观光景点,悬崖村居民可以通过直播本地生活方式实现营收。

真正让全民摆脱恶劣生活的方式,是迁村。

看过《山海情》的观众应该很熟悉这个方式,国家实力远胜于《山海情》中的上世纪90年代,为悬崖村居民提供的支持力度也到了新的阶段。

村民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安置房,住在医疗、教育各方面保障都完善的生活区,村民有房可住,老人有医可看,孩子有书可读。

但,基础设施给到位了,村民生活如何继续?

无穷之路,穷在前,路在后,路需要我们不断向前行走,扶贫不仅仅是改变人民基础生活条件,而是一步步引导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良性生活循环。

与企业合作农业种植区,让村民仍旧有地可种,开发悬崖村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经济与就业,持续收入的平台搭建好了,村民只要想脱贫,便有路可走。

节目从为“什么扶”延伸到“怎么扶”,“为什么扶”展开的是这些地区人民面临的困难,他们致贫的原因不是懒惰而是受限地域的与世隔绝。

这是最能击中观众泪点的地方,生活在地理交通方便地区的观众,很难想象上学需要爬一天山的悬崖村,靠一条溜索过江买生活必需品的怒江州。

“怎么扶”则向观众展开了国家的政策布局。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为什么《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扶贫曾被基层工作人员批评不符合实际,因为很多影视人包括普通观众对扶贫有所误解。

扶贫并不是简单地砸钱或者口头上的感化,而是为村民搭建一条与外界融合的路,改善基础生活条件是第一步,搭建与外界相联的平台,才是最重要的路。

这条路很完善,却也很难铺展开,因为长期的隔绝不仅造成了经济的悬殊,还使很多地区居民产生了难以适合外界的“本土思想”,问题很复杂。

在《无穷之路》第二篇云南怒江中节目组便挖掘了思想冲突视角,这里很多地区长期被怒江隔绝,居民出行只能冒着生活危险溜索。

当国家建设多个桥段解决了交通问题后,扶贫仍旧存在一个难题,当地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跟不上外界,子女教育更存在大量问题。

在父母观念的影响下,大量失学青少年与外界相联后,反而容易成了潜在的社会隐患,这便需要国家从教育抓起,一步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不要以为教育很简单,在长期封闭且艰苦的深山环境中,有些地区教育甚至要从教孩子洗手、洗脚学起,是将他们从“原始社会”拉入现代文明。

没有极大的决心与人力、物力投入,是走完这条路的,但我们的国家迅速大胆地走了,作为观众,很难不为精准扶贫政策感动,而生在中国而骄傲。

《无穷之路》能将扶贫政策吃得如此透,说明制作方准备工作很足,以客观的态度展现相关内容,并且选择了一个有温度、有诚意的视角。

视角与主持风格,是《无穷之路》从众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作品没有走高高在上的审视方向,也没有走高上大的背书模式,只抓住了一点:生活感。

无论作品拍摄视角还是陈贝儿的主持风格,都很接地气,画面中出现的都是朴实的生活,主持人采访居民如朋友相处,温柔又有活力。

而且,主持人陈贝儿虽然是城市中产家庭出身的“小公主”,却很能捕捉底层人民的生活,没有刻意煽情,处处都能找到泪点,温暖又窝心。

她与团队的工作态度,又让观众看到了TVB老底子的工作精神,整个录制团队其实只有四名成员,一名主持人、一名编导、两名摄影师。

三个月的录制周期,都是这四人连轴转完成的,但他们拼劲很足,录制悬崖村时,才爬了十分之一天梯便大喘气的陈贝儿硬是和团队一起坚持到了山顶。

导演竹内亮的团队录制《走进大凉山》时也尝试爬过这个天梯,当时团队爬到一半便因太危险放弃了,最后只能用直升机做了山顶俯拍,可见难度之大。

正是《无穷之路》“追根究底”的工作态度,才让观众看到了悬崖村山顶的细节生活状态,没有高高在上的审视,只有身体力行的了解。

不依赖脑补出的认知做节目,只认准客观信息的挖掘。

或许正是团队这份扎实努力的态度,让他们对扶贫工作有更深的共情,挖掘到了扶贫最深层次的温度,而有温度的作品,永远能赢得观众认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