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冯小刚「贺岁招牌冯小刚也走到了今天」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80更新:2023-01-02 19:36:43

鱼龙混杂的娱乐圈,本就是捧高踩低的名利场。

就连冯小刚这般响当当的大导演,也不得不服从圈内的生存法则。

早年间,生活捉襟见肘的冯小刚,为了取得一块通往名利场的敲门砖。

他不惜放下身段,死乞白赖也要挤进郑晓龙、王朔的人脉圈子。

即便后来落得个“冯裤子”的外号,冯小刚也不敢出言回击。

那时的他,只顾着一心赶往名利场的道路上。

在冯小刚看来,人格上所遭受的轻视甚至践踏,都是通往名利场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就这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冯小刚,总算熬出了头。

凭一己之力,冯小刚开创了国内贺岁片市场的先河,激活了多年昏昏沉沉的电影市场。

靠着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片,冯小刚一跃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片导演,同时也成为名利场中意气风发的宠儿。

再后来,冯小刚遇见王氏兄弟并加盟华谊。

双方一拍即合,共同为中国电影市场添砖加瓦。

随着一部部票房大卖的电影问世,冯小刚开始膨胀了,胃口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他还签了对赌协议,不惜冒着名利尽失的风险,也要孤注一掷。

但冯小刚万万没想到,观众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不吃冯小刚的那一套所谓的“黑色幽默”。

气急败坏的冯小刚却把矛头对准了他的衣食父母,骂观众是垃圾。

因为觉得院线给自己电影排片不合理,公开叫板王思聪。

直到“范胖胖事件”东窗事发,与之关系甚密的冯小刚也不免成了被殃及的池鱼。

几乎是一夜之间,冯小刚在名利场C位的灯光被瞬间熄灭。

之后,冯小刚再也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

2020年,他导演的网剧《北辙南辕》播出后几乎没有什么热度,扑得无声无息。

谁能想到,曾经在名利场上意气风发的名导冯小刚,如今却不得不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冯小刚走到如今这一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冯小刚,1958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破旧胡同里。

京城的地理优势,并没有让冯小刚的家庭沾上光。

冯小刚出生不久,父母就因为感情不合分开了,这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母亲只能独自一人,带着姐姐和刚出襁褓的冯小刚艰难维持生计。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一个单身女人独自将一对儿女拉扯大,期间吃了多少苦可想而知。

正因为这段不堪回首的窘困经历,才让冯小刚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但冯小刚相貌平平,又是单亲家庭,这让他很自卑。

那个时候,冯小刚连一张五毛钱电影票都买不起。

每当他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进入电影院看电影,冯小刚鼻子总会一酸,然后跑到无人的角落偷偷抹泪。

然而,即便命运再怎么捶打冯小刚,依旧击不垮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那时,在他家的马路对面,矗立着一座巍峨庄严的礼堂。

葱翠的爬山虎爬满了围墙,在蓝天白云下高高耸起的礼堂穹顶,显得尤为瑰丽壮观。

这是那位孤苦少年一个人发呆时会看到的赏心美景。

或许是因为想要留住这些画面,冯小刚就尝试着画画。

还别说,他还真有几分画家的天分。

不到十岁的他,就已经可以将他身边的景物画得有模有样。

时间悄悄地流逝,转眼间冯小刚成年了。

尽管冯小刚一直渴望美好生活的到来,可现实却丝毫不见好转。

直到1978年,征兵的消息传到了冯小刚家。

那个年代当兵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喜事,还能解决温饱问题。

这样的大好机会,冯小刚自然不会错过。

进入部队后,凭借着出众的文艺天分,冯小刚进入了部队文公团,成为一名文艺兵。

日常的工作就是负责舞台背景的设计,以及拆装舞台等幕后工作。

部队文工团里,男女兵住在一栋宿舍楼。

那时,舞蹈队的女兵每次练完功,就会三五成群结伴去洗澡。

冯小刚就卡着时间点装作出门打饭,就为了能与那些头发湿漉漉的女兵有那么一下照面。

如果一次没碰着,他会找借口再出来几次,直至心愿达成。

当然,那些风姿绰约的女兵没有一个会正眼瞧他一眼的。

冯小刚十分怀念这段文工团的生活,从他之后所拍摄的电影《芳华》里,依稀可以看见当年他在部队生活的影子。

因为太过留恋部队生活,冯小刚在退役的前一晚,都舍不得脱掉那身军装。

02

1984年,从部队转业的冯小刚,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担任工会干事一职。

在此期间,冯小刚过着朝九晚五、百无聊赖的日子。

公司管理很宽松,又没有多少事干,百无聊赖的冯小刚就钻到隔壁办公室找同事侃大山。

这样的生活似乎一眼就望到头,十分乏味。

于是下班后,冯小刚就叫上一帮哥们儿出去喝酒聊天。

随着圈子越混越熟,一来二去,在朋友的引荐下,他认识了京圈名导郑晓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这个郑晓龙,正是后来拍出《金婚》《甄嬛传》《芈月传》等爆款剧的导演。

毫无疑问,人脉圈子是通往名利场的敲门砖。

正是结识了郑晓龙,冯小刚的人生轨迹算是彻底改写了。

郑晓龙是王朔的好友,由于都混一个圈子,没多久,冯小刚就搭上了王朔。

作为80年代国内名声大噪的作家,王朔成了冯小刚想要接近的大人物。

尽管王朔为人犀利苛刻,但对着谦卑恭谨的冯小刚,他愣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没多久,两人便熟络了起来。

冯小刚首次接触电影是为《生死树》担任美术助理。

此时国内的影视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看中了影视行业的光明前景,冯小刚果断辞去建筑公司的职位。

通过郑晓龙的关系,冯小刚进入北京电视台担任美工师。

美术本就是他的特长,因此冯小刚在北京电视台的岗位上混得风生水起。

仅花了两年,他就晋升为美术设计师。

可以说,冯小刚能有如今的电影成绩,除了王朔早期的大力扶持外,还少不了郑晓龙一路的保驾护航。

当时的郑晓龙已经拍出了万人空巷的爆款剧《渴望》,在影视圈算是响当当的招牌。

冯小刚就赶紧抱紧郑晓龙的大腿,和他共同参与编剧的工作。

紧接着,冯小刚和郑晓龙的名字就一同出现在《遭遇激流》的编剧名单上。

开拍前几集后,郑晓龙对拍摄效果不是太满意,想要重新修改细节。

这下正中冯小刚的下怀,他找到郑晓龙,主动请缨加入编剧策划团队。

剧组有人立刻站出来反对,认为冯小刚就一小小的美工,希望他不要掺和编剧的事儿。

最终还是总策划郑晓龙力排众议,拍板让冯小刚试试。

当时王朔是京城文娱界的大红人,不仅小说畅销,由他的作品所改编的影视剧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马未都称他“北京城的人尖儿”,就连“硬汉”姜文见了他也得喊声“朔爷”。

冯小刚也凭借这部剧在影视圈打响名气,开始正式进军影视行业。

这部剧的成功,让冯小刚更加坚定了抱紧王朔大腿的信念。

在王朔作品的影响下,“黑色喜剧”成了冯小刚作品的最大特色。

为了顺利挺进名利场,冯小刚将钻营取巧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03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朔背后的鼎力扶持,就没有后来的名导冯小刚。

在冯小刚几乎所有的作品里,都能找到王朔风格的烙印。

冯小刚对王朔有多痴迷呢?

据说当时冯小刚对王朔作品的熟练度,用他的语言复述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某些地方甚至比原著还精彩。

“黑色幽默”也成了冯小刚作品里百试不爽的票房灵药。

1993年,在郑晓龙的提携下,冯小刚以导演的身份跟郑晓龙联袂执导《北京人在纽约》。

该剧播出后,同样成了爆款神剧。

冯小刚的名字也被业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这一时期,冯小刚与王朔关系十分密切,还很和另一位老友共同创办了“好梦电影公司”。

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运营经验,公司参与投资拍摄的6部作品都打了水漂。

恰在此时,王朔因为作品内容“敏感”,遭遇文化部门封杀。

眼看着在国内混不下去,王朔就前往美国避风头,以待翻身的时机。

背后大树的轰然倒塌,让冯小刚陷入了无戏可拍的窘地。

刚在影视圈尝到一点甜头的冯小刚自然不甘心,就四处奔走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果然上天不负有心人。

1997年,北影厂大佬韩三平找到冯小刚,请他拍摄一部喜剧片。

那时几乎所有的导演都渴望拍出如张艺谋、陈凯歌那样的艺术电影,冯小刚也是如此。

对于韩三平让他拍喜剧片的邀请,冯小刚起初还有些抗拒。

后来还是韩三平许诺,只要冯小刚拍完三部喜剧片后,就让他拍那部《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

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喜剧片《甲方乙方》,正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

但因为当时王朔的身份“敏感”,制片方担心过不了审,索性编剧一栏只署名冯小刚一个人的名字。

谁曾想,这部冯小刚不情不愿的《甲方乙方》,竟揭开了国内贺岁片的序幕。

尽管有不少专家指出,冯小刚的贺岁片有类似串联小品的嫌疑。

但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开怀一笑,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电影的成功。

电影上映后,横扫整个贺岁档,还收获了3000多万票房。

这部电影不仅赢得无数观众的叫好声,还将各种电影大奖收入囊中。

加上之后的《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冯小刚逐渐树立起个人的贺岁招牌。

在那个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年代,只有冯小刚的电影能挣大钱。

俗话说的好,树大招风。

一骑绝尘的冯小刚,很快就遭到了以科班出身为主的文艺片导演的猛烈抨击。

面对同行的公然拆台,羽翼尚未丰满的冯小刚只是笑得一脸憨厚。

因为他深知,自己还没有跟同行叫板的底气。

那时的他,只顾埋头苦干,力争在电影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多部贺岁片的大获成功,让冯小刚意识到,票房才是硬道理。

只要观众喜欢,哪怕自降身段、曲意迎合也无伤大雅。

就这样,《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等商业套路类似的所谓大片接连横空问世。

凭借亮眼的票房表现,冯小刚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大众眼中的名导演。

而意气风发的冯小刚并没有止步不前,也在试图突破之前的风格。

于是在拥有了多部代表作后,冯小刚执导了战争片《集结号》,这部与以往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

不得不说,冯小刚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电影上映后,一举斩获2.46亿的票房佳绩,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二名,仅次于当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各种大奖更是拿到手软。

从1997年那部试水市场之作《甲方乙方》,到2007年这部《集结号》,冯小刚俨然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在电影市场所向披靡。

也是在这个时期,冯小刚的心态开始一点点膨胀起来,为他日后跌落神坛埋下了隐患。

04

2008年,冯导大作《非诚勿扰》斩获3.14亿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二名。

2010年,冯导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斩获6.47亿票房,跻身年度票房第三名。

两部卖座电影的成功,让冯小刚实现名利双收。

之后,冯小刚的底气更足了。

可2012年那部《1942》,口碑虽然尚可,但票房却十分惨淡,被甩出年度票房前十名的阵列。

不太理想的票房成绩,把老东家华谊兄弟的钱打了水漂,这让冯小刚的脸面很是挂不住。

为了填补亏空,冯小刚很快就东拼西凑出一部《私人订制》。

在这部电影里,冯小刚靠着植入广告就把上次拍《1942》亏的钱给赚回来了。

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电影上映后,差评如潮,还被评为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

接连两部电影的失利,冯小刚终于坐不住了。

他怒骂观众不懂电影,还指责豆瓣网友恶意刷低分、给差评。

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对于诚意满满的《1942》,观众给了8.0分。

而对于滥竽充数的《私人订制》,观众也毫不留情地甩给他一个5.9分。

自此,气急败坏的冯小刚,开始化身怼天怼地的“小钢炮”。

2015年,他主演的《老炮儿》上映时,就阴阳怪气内涵同时期上映的影片。

首当其冲的便是,邓超首次执导并主演的《恶棍天使》。

两人在社交媒体隔空暗战,两人之间的恩怨还被有心的网友给挖了出来。

以拍商业片起家,却看不上别的商业片,冯小刚这波操作让人看了着实尴尬。

2016年,冯导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上映。

因为觉得万达院线排片不合理,发小作文公开叫板“小目标”王健林。

老王哪有空跟他掰扯,但咱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王总,有的是时间。

直接回击冯小刚:“您的作品不行,所以排片少”,将冯小刚噎得说不出话来。

冯小刚不仅开撕同行,还大骂观众品味低,是垃圾。

冯小刚的此番言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搞得《人民日报》亲自下场打脸冯小刚:“好导演的战场应该在摄影棚,少些口炮,多些口碑。”

接二连三的偏激言论,让冯小刚的风评越来越低。

2018年,他执导的《手机2》正式开拍,本指望这部剧挽回之前的好口碑。

不成想,这部电影却引发了娱乐圈的“大地震”。

随着范胖胖补缴9亿税款而彻底退圈,受到牵连的冯小刚,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最近2年,冯小刚更是没有的新作问世,难道他的电影之路走到尽头了?

尝尽苦头,一步步攀爬终于实现了人生三级跳后,却又陷在资本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既想要名,又想获利。

但鱼和熊掌向来不可兼得。

两个彼此相左的欲望,也加速了冯导电影之路的轰然坍塌。

回望他的前半生,草根逆袭靠的是投机取巧、甘于屈居人下的市井精明。

再看他的后半生,人生翻盘后就不可一世、迷失本心,最终被名利场无情踢出局。

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曾经将冯小刚推向神坛的王朔,如今已成为久远的江湖传说。

冯小刚在名利场上兜兜转转一圈后,也逐渐归于沉寂。

或许他仍旧不死心,还想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可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属于冯小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名和利,成就了他,最后也拖垮了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