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扬州八怪是什么「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40更新:2023-03-20 17:42:09

“扬州八怪”,指的是清朝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书画风格都异于常人的一批书画家,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这些书画家大多出身贫寒,生活虽清苦性格却清高狂放,经常通过不落俗套且暗含贬义的书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扬州八怪”常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郑板桥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郑板桥肖像画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是康熙五十二年的秀才,也是雍正十年的举人,还是乾隆元年的进士,在乾隆年间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十八年,60岁的郑板桥以为民请赈忤大吏为由而去官。去官后板桥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郑板桥自幼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尤其是在画兰竹方面最为著名,画法自成一体,画风劲峭,并将他独创的“六分半书”书法融于绘画之中,主张书画的独创多样化,对今天的书画艺术也有借鉴意义。而且板桥先生自幼文笔通俗风趣,诗文也为当时百姓所赞扬。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就是这样书画超凡的才子究竟“怪”在何处呢?

郑板桥《墨竹图》

郑板桥辞官之后,常在扬州以卖字画为生,当时他已经是字画名家,字画价值当然不俗,欲求其字画者比比皆是,收入相当可观,但他并不是谁出重金就卖给谁。他一直不喜那些喜欢装文弄墨的土豪暴发户,对此类人就是出高价,郑板桥也一概不卖。常人来买也要看他心情,高兴时随即提笔在纸上挥洒片刻,不高兴时,常常自言自语愤愤骂人,买家也不知是在骂谁,只好悻悻而去。他曾自嘲"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这段话也足见其“怪”。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早年虽文笔不凡,但却出门寒门,经常穷困潦倒,青年时路过一家百姓门前,偶遇门前对联诗句竟是自己所作,便敲门欲问究竟,户主饶夫人解释道原来自己的女儿十分喜爱板桥先生的诗作,说自己女儿五娘对于板桥先生诗画作品经常反复诵读欣赏,于现在而言就类似于明星的头号铁粉。郑板桥听后也表明自己即是板桥,恰巧路过至此,提出与其女儿一见,结果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于是夫人便把女儿许配给郑板桥,而后此女跟随板桥相爱一生,直至终老。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的书画在当时赫赫有名,所以经常有土豪乡绅前来找板桥先生题字写匾,郑板桥十分讨厌此类经常巴结官府的土豪商人。有一天板桥先生心情舒畅,又恰逢一个豪绅来求写门匾,板桥先生欣然应允,这也使得此人大喜不已。于是便在门匾上写下了“雅闻起敬”四字,给门匾涂油漆时,板桥先生叮嘱漆匠对"雅、起、敬"三字只漆左半边,对"闻"字只漆"门'字框,漆匠照做后,豪绅也没看出异常,并拍手叫好,但风吹日晒久而久之,没上漆的字便模糊不清,而上过漆的字就相对更加明显了,从门前经过,只见"雅闻起敬"竟慢慢的变成了“牙门走苟”,即衙门走狗的谐音。

“吃亏是福”

板桥先生曾在《板桥自叙》中写:"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余桃口齿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讲的是卫国国王卫灵公喜欢一个叫弥子瑕的美男子,二人曾共吃一桃。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我也喜欢那些长相精致的美男子,但我现在又丑又老,所以现在这些美男子陪我玩乐,不过是为了贪图我的钱财而已。甚至板桥先生身为县令时,还曾因自己下令对一赌瘾美男子进行杖责,而当堂动情落泪。所以说在那个年代,敢于表达这种现在社会都不易被接受的同性情感,可见板桥先生的思想不受封建制度束缚,也不惧怕世人评论的率真性格。

“难得糊涂”

虽然板桥先生脾气古怪,做事异于常人,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书画作品也依然会流传万世,他“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的人生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所谓难得糊涂的人生态度,并不是字面上脑子进水的糊涂,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醒的大智若愚,我们生活工作、为人处世时真的是越聪明越好吗,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是处事精明、待人糊涂。反而我认为人生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于糊涂之中,活的太清醒反而会使快乐幸福也跟着烟消云散,而自己又会想得太多变得郁郁寡欢,所以我们对待生活、工作、家庭,不要过于认真执着,随遇而安,有时“傻”一点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