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讲解一下亚洲「填补亚洲性教育的空白这部适合青春期观看的电影尺度刚好」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9更新:2023-03-21 13:38:12

近些年,大家一直在讨论如何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性”的问题,效果却是不尽如意。“谈性色变”依然是困扰亚洲青少年和家长的头疼问题。

受制于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性教育起步比较晚。早些年,无论是师生或是亲子间,大家提到有关“性”的话题时,总是有意避之不谈,这使得各方面都先进的中式教育环境,唯独“性教育”的短板缺失。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后,将为教育的木桶效应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虽然从立法的层面开始将开展“性教育”教学工作纳入重要章节,但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大家似乎对开展更加广泛的“性教育”抱有观望的态度。比如影视产业领域中,缺少敢于直面青春期性教育题材的电影。相比之下,国外做得比较完善。

2019年,由本·泰勒和凯特·赫伦导演的英国青春剧《性爱自修室》(Sex Education)一经播出便赢得全球一致好评。该剧取材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以高中生的视角还原真实的青春期。虽然它没有脱离商业片的味道,却能用喜剧的方式打开性教育的话题,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各种“性尴尬和难堪”,以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剥开性的神秘面纱。

看到知乎等平台,有人评价该剧说“近些年,东西方的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小,唯独性教育问题上,感觉亚洲的性教育依然停留在Java时代,国外早已经普及5G”。看似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感慨,也反映出中式思维方式,对待性教育领域,依然没有人敢去吃第一口螃蟹。

有人说“日本是不像亚洲的亚洲国家,又是不像西方的西方国家”。虽然笔者也不太喜欢日本人的某些性格,但日本人的学习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英国推出《性爱自修室》不久,日本很快拍出翻版题材的影视剧,片名叫《关于性》(About a sex)。

观看完电影后,笔者的感触是“真实”。比如高中时代,少男少女开始谈恋爱,有的偷偷摸摸尝试禁果。大家在一起时,有时候会把这些秘密作为资本向同学炫耀,那些没有机会尝试的青少年,便萌发出跃跃欲试的想法。

这就是现实的心理写照。很多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性”,完全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才会去探索尝试,甚至为了做足功课,要到网上查阅一些“爱之初体验”的信息,提前给自己预习功课。大家都像心里揣着小鹿一样,砰砰乱跳。

1.性教育不必避讳性别

一旦孩子萌发有关性别的疑问。放在亚洲家庭,往往是母亲教育女儿,父亲教育男孩,这种做法依然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国外家庭中,无论是男孩或是女孩,父母都可以跟他们讨论性别的问题。

2.以聊天的方式轻松谈论

性教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亚洲的父母往往把它看得过于严肃。总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些父母往往忽略一个关键点,父母不是专业人士。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甄别挑选相关的书籍、杂志和影视节目,不需要羞答答,不需要摆大道理,要告诉孩子是怎么回事。

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亚洲的性教育起步其实很早。东汉时期,有部教材叫《白虎通》,里面专门把性教育作为太学的必修课之一。《新唐书》中也曾记载一段有关唐太宗和妹夫薛万彻的趣闻。话说薛万彻为人木讷,不通夫妻之道。与丹阳公主成婚后,一直谨守礼节,不亲近丹阳公主。太宗得知后,专门置办酒席,顺道把其他连襟请来,共同为薛万彻“上课”。

儒家说,食色性也。如今信息网络十分发达,面对性教育问题,过去避而不谈的方式,已经完全行不通。与其围堵,不如疏导。越是压制的厉害,反弹起来只会变本加厉,能够从教育中让青少年正视“性”的存在,才是性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