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安娜「波兰的安娜日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1更新:2023-03-21 15:56:34

——来自奥斯威辛的哭泣

二战爆发后,波兰少女安娜·希内尔写了一本日记,记录下祖国在战争期间所遭受的摧残。1943年,安娜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害,年仅19岁。

“日复一日,我泪如泉涌。

每天都是苦涩。

哎,我满眼看到的都是灰色。

迎接我的是寂寞的烟雾……”

——摘自安娜写的诗《我渴望自由》

参与地下反抗运动

1924年,安娜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安娜的父亲是华沙邮局的副局长,她在华沙最好的学校上学。

和波兰很多孩子一样,安娜小时候就加入了童子军。1939年,德国纳粹军队占领华沙之后,童子军开始参与地下反抗活动。

在童子军里,有很多和安娜一样的年轻女孩,她们勇敢、积极、愿意牺牲一切。针对占领者,这些女孩进行了很多破坏行为:贴大字报、散发传单或者在墙上写爱国口号。

安娜曾在代号“IKO”的秘密部队工作,她负责抄写信件,这些信件被偷偷寄给在纳粹占领区强制劳动的波兰人,鼓励他们进行反纳粹活动。

德国军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这些信件往来。有一段时间,安娜感觉自己好像被一个男孩跟踪,但安娜不知道那个男孩是敌人,还是喜欢她的年轻人。

残酷的现实给了她无情的答案。1942年4月的一个夜晚,一辆纳粹汽车急驶到安娜家门口,纳粹翻遍了她家也没有找到任何所谓的证据,但安娜还是被逮捕了。

被带走的时候,安娜看到了那个她眼熟的男孩——原来那个男孩一直在跟踪她。

勇敢面对敌人

被逮捕之后,安娜被送到恐怖的盖世太保总部。她被要求提供自己知道的同志的姓名。虽然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但安娜没有泄露任何信息,她因此被送到了华沙的帕维亚克监狱。

但安娜依然选择了勇敢面对敌人,她与另外被关押的32个“女战士”一起,在牢里唱歌:“时间不会打破我们的心脏,在他们的鞭子之下我们仍然将笑,因为我们具有很大的力量。”

在监狱里关押了几个月之后,安娜被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从此她不再是安娜,而只是一个编号:24447。刚开始,这位天真的姑娘还觉得开心,因为终于离开了监狱,她当时还不知道“奥斯威辛”到底意味着什么。

到了集中营之后,安娜还给父母写信,最后一封信于1943年初寄到她的家里,信封上的寄出地址是奥斯威辛集中营23号楼。当时和她一起在集中营里的,还有来自全欧洲的3万多名“女囚犯”。

根据安娜家里人收到的死亡证明,1943年3月19日12点,安娜在集中营里被处死。当时她刚满19岁。

在安娜的遗物里,有一首诗,题为“我渴望自由”。其中的片段写道:

日记被发现

二战结束很多年之后,安娜的父亲偶然在自家厨房的木地板下面发现了一本女儿的日记。在此之前,没人知道安娜有写日记的习惯。

在日记中,安娜记录了华沙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之间所受到的战争摧残,记录了华沙人民进行的反抗运动,也记录了自己的困惑和痛苦。

安娜热爱文学,喜欢写诗。对于日常生活、朋友及家人,安娜都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

但由于战争,安娜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戛然而止。日记里记录了她的艰难生活,她对知识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恶。

从日记当中,也能看到安娜及其同龄人的命运,战争剥夺了她们应该享有的童年、成长的乐趣、获取知识的机会。

发现日记后,安娜的父亲怀着悲愤的心情,读完了自己女儿记录下的一切。

女儿的悲惨命运是安娜父亲挥之不去的阴影,女儿的命运也是千千万万个在战争中无辜死亡者命运的缩影。因而,安娜父亲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全世界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他女儿的命运。

永远不要战争

1980年,波兰作家斯坦尼斯瓦夫·马耶夫斯基读到了安娜的日记,他的心灵被深深触动。这本日记不仅记录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变迁,同时也为研究二战历史提供了大量素材。

后来,斯坦尼斯瓦夫的夫人巴尔巴拉·马耶夫斯卡把安娜日记的原件捐献给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巴尔巴拉·马耶夫斯卡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英雄,有关她的记忆永远不应该丢失。

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建于1940年,是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

该集中营共囚禁过数百万人,其中约110万人被夺去生命,受害者主要是波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吉卜赛人,以及波兰人和苏联红军战俘。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集中营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号集中营主要用于关押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人和吉卜赛人;2号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场所;3号集中营是劳动营,主要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以及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等。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并剥下文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攻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集中营内的幸存者有7600多人,其中包括约130名儿童。

为铭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惨痛教训,2005年,第60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由104个国家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会举办纪念活动。

2015年1月27日也是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70周年纪念日。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