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改编成电视剧的得失「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白鹿原魅力为何如此持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74更新:2023-03-22 22:19:14

1986年春天,陈忠实蹚过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车前往蓝田县搜集资料,经过两年时间的构思酝酿、材料准备,1988年开始了《白鹿原》的写作。用8个月时间完成初稿,此后又耗时两年精心修改,终于在1992年3月定稿。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白鹿原》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也奠定了陈忠实在文坛的扛鼎地位。

扎根生活

有种“忠实人格”和精神

《白鹿原》当年出版之初,5个月内连续加印6次,印数60万册,一时洛阳纸贵。《白鹿原》长盛不衰,现在印数已达400余万册,持续被改编成影视话剧作品,包括北京人艺、陕西人艺的话剧,电影、电视剧,还有舞剧、秦腔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鹿原》不断凸显出其身处当下的独特价值。陈忠实对时代的敏锐感知,以及其个人气质与生命体验成就了这样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

联系陈忠实的创作道路,这样一种“忠实人格或精神”,包含着多种层面的意蕴。陈忠实先生的一生,都与关中平原紧密相联,他在这里出生、长大成人;随后劳作在这片土地上,从民办教师到公社干部,再到专业作家,都与乡村息息相关,实实在在地浸润于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他在四十岁时,追随前辈作家柳青“扎根于生活”的道路,重返乡土,潜居十年,将这片热土给予他的生命馈赠,创作成关于这片原和原上的人的命运史诗巨作。

辛勤耕耘

写出真正的文学史诗

正如何启治在本次对谈中所言:“《白鹿原》作品中惊人的真实感、厚重的历史感、典型的人物塑造、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来自于陈忠实在广袤大地上长期的沉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陈忠实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大变革,以全部激情拥抱新的时代,重新打量这片土地和历史。长达十年的思考和阅读,经历痛苦的蜕变,陈忠实获得了认知上脱胎换骨般的新生,《白鹿原》的创作过程正是他将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投注其中,书写出这道原上历经百年动荡的近代历史风云。在直播中,文学评论家白烨再次确定了他当初的评价:“《白鹿原》是真正的文学史诗。”

陈忠实足够谦卑,对文学这项事业有敬畏之心。他曾经认为:“长篇小说是一种令人畏怯的太大的事,几乎是可望而不敢想的事”。正是这种敬畏之心,使他从不恃才傲物,而是像一个农民一样老老实实耕耘,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他搬回相对荒僻的老家,先是创作了一批中短篇作品,进行写作训练;同时不受打扰地进行了大量集中的阅读,大量接触中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和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直到某一天,他近五十年的乡村生活经验和对这片土地新的思考一下子被激活了,他找到了可以承载这片土地和生活的主题:“这道原上的人何以能延续两千多年?找到这个答案,就能揭开本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围绕这个主题足以铺排开一部“结结实实”的长篇小说,他过往的生活积累足以支撑这样一部长篇小说的素材,《白鹿原》呼之欲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