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 法西斯「解构浪潮法西斯的幽灵从未离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08更新:2023-01-03 02:03:27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我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都优秀。更过分的是,我们将所有反对我们的人排除出了我们的集体,我们伤害了他们。我不知道我们还能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赖纳·文格尔

几周前,我的语文老师在课上谈起了日本公布了731部队的罪行资料,而我们国家的一部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却只能靠众筹才能宣发上映,这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谈起战争反思,便让我想起了德国。因为德国人在法西斯方面的反思要比日本走得更多,更远。《浪潮》,便是证据。

高中教师的独裁团体——“浪潮”(含剧透)

德国的一所普通高中,校园里的学生整日沉迷在灯红酒绿的叛逆生活中,毫无目标却毫不在意,在这之中,故事的主人公悉数登场。软脚虾蒂姆是一个被家庭和学校孤立的少年,为了融入学生小帮派,不惜花费大麻去讨好别人。

水球队的马尔科和卡罗是校园里一对羡煞旁人的情侣,然而在甜蜜背后,卡罗极强的控制欲时常让马尔科感到无法解脱。随着“国家体制”活动周的开展,教师赖纳·文格尔打算上的“无政府主义”课题被其他教师夺走,只能准备“独裁主义”的课程。故事由周一开始的时间推进,就此展开。

周一的独裁课正式开始,赖纳在课上对学生抛出了关于独裁政治的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屑让赖纳感觉无从下手。但从交谈之中,赖纳了解到学生们普遍认为独裁离他们很遥远。缺乏民众基础的独裁不可能重现于如今的德国。于是乎,赖纳决定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展一次模拟“独裁”的实验。

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赖纳随即成为了这个团体的领袖。他要求所有学生称呼他为“文格尔先生”,上课坐姿必须端正,发言必须先举手后站立,必须遵循他的命令,反对者立即离开。对这些规则饱含新鲜感的学生高度集中精力,跟随着赖纳的节奏,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蒂姆回家后向父母讲述了“独裁”课的经历,却遭受了父母的冷眼相待。

周二一大早,赖纳就让学生在教室中原地踏步,美其名曰感受集体的力量,这一举动影响到了楼下“无政府主义” 课的进行,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独裁”课。

学生们逐渐被赖纳灌输的集体主义所洗脑,他们定下了白衬衫作为集体服装,定下了“浪潮”作为团体的名字,“浪潮”有了自己的logo、贴纸、网站,甚至设立了饱含纳粹色彩的问候手势。团体主义色彩愈发浓郁。看到穿着白衬衫的蒂姆被混混欺负时,“浪潮”出手相助,让蒂姆感受到了“浪潮”对他的意义。而仅仅因为未穿白衬衫,卡罗直接在周三被集体所排挤,她越发觉得自己跟这堂独裁课格格不入。

深夜,“浪潮”团伙带着贴纸、喷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游走,到处张贴、涂鸦,把城市闹得天翻地覆。蒂姆甚至还爬上了政府大楼,在挂帘上喷上一个巨大的“浪潮”logo,“浪潮”彻底闻名。

周四,同事们对于赖纳的意见也日趋增多,但校方的支持让赖纳仍显得干劲十足。“浪潮”成员不断扩大,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用各种方式排斥非“浪潮”成员。目睹了这一切的卡罗发动好友们开始了与“浪潮”组织的对抗。“浪潮”成员行事鲁莽,不计后果,很快就遭到了社会混混的报复。众目睽睽之下,蒂姆掏出了一把手枪,吓跑了所有敌人,他内心对于“浪潮”的归属感也愈来愈强。

水球队比赛在周五正式打响。在比赛过程中,“浪潮”成员在场外逼迫观众穿上白衬衫入场。有了“浪潮”观众的加油喝彩,马尔科如虎添翼,在万众瞩目之下夺得了不少分数。另一方面,偷溜进场的卡罗,与好友撒下了反对“浪潮”的传单,场面一片混乱。混乱中,水球队员与对手大打出手,导致比赛中断。

作为水球队教练的赖纳气愤不已,而妻子却指责他享受于操纵“浪潮”成员的快感,早已迷失其中,无法自拔。恼羞成怒的赖纳反过来指责妻子的短处,气得妻子离家出走,此时赖纳才发现自己真的控制不住局面了。马尔科与之有着类似的经历,失去比赛机会的他跟卡罗大吵了一架,甚至还出手打伤了她。马尔科终于意识到这五天以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已经伤害到了身边的人。他随即来到了赖纳的住所,劝说赖纳停止“浪潮”行动。

周六,“浪潮”成员在大礼堂集合。会上,赖纳当众宣读了“浪潮”成员写的活动周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们对于“浪潮”的认可与称赞,他随即宣布“浪潮”不会结束,并借机在演讲之中控诉德国社会的不公不正,煽动“浪潮”成员团结一致,将解脱这一系列的危机,获得大家的一片支持。

反对者马尔科被“浪潮”成员拉上了台,赖纳叫嚣着要杀了他或者折磨到他屈服。

突然,赖纳话锋一转,向学生表明他们已经陷入了独裁专制团体的泥潭。原来,他刚刚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独裁的恐怖。

他宣告“浪潮”彻底结束。狂热的蒂姆举起了手枪打伤了一名学生,他威胁赖纳称“浪潮”绝对不能结束,那就是他的生命。然而,蒂姆还是意识到“浪潮”一去不复返,便绝望地吞枪饮弹自杀了。

影片结尾,赖纳被警察带走,百感交集的他在车上似乎是看见了什么,突然一脸惊愕地望着镜头,留给观众一个无限遐想的结局。

聚焦影片

由德国导演丹尼尔·甘赛尔导演的《浪潮》改编自1967年发生在美国高中的真实事件。当时的高中教师琼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纳粹独裁的恐怖,便提议展开一场模拟纳粹的实验,团体的名字称之为“第三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琼斯目睹了学生为了集体做出各种令人疯狂的举动。与电影不同的是,琼斯在最后刹住了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并在后来给学生放映纳粹德国在独裁期间的暴行。

影片之中多次出现的“团结”“行动”“纪律”“荣耀”接上“铸造力量”四个字便是来自于琼斯的故事,时隔今日,那些经历过“第三浪”的学生们已不愿意谈起当年的事情。而当有观众评论《浪潮》里面独裁的显现被夸大时,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浪潮”在世界上出现过。1981年,德国小说家托德·斯特拉瑟以琼斯的故事为原型撰写成了小说,便有了今天的电影《浪潮》。

电影语言分析

影片采用了常规线性叙事手法,利用时间的流逝来推进剧情的发展。导演很高明地在活动周的每一天初始打上日期,便于观众在时间的流逝之中感受到法西斯的那一套独裁专制是如何渗透入了学生们的行为和思想。

在台词的运用之上,导演毫不吝啬地使用了“纳粹德国”“法西斯”“第三帝国”等的字眼,来展现德国对于当年“纳粹德国”所带来苦难的反思,一言一语,也流露出德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当然,我们也能在片中看到新一代的德国人对于“纳粹”等字眼的排斥。因此,我们也不难想象,在我们的国民自以为可以抱着玩乐的心态在德国领地挥起希特勒的举手礼的时候,德国人会出现那种超乎常规的较真。

影片前半段用了大幅度的剧情来介绍人物背景,刻画人物性格,虽然也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让观者看见独裁的影子,但不免过于“注水”,以至于后半段在独裁的显现之时略显突兀。但是这也让导演有足够的时间去将各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得足够饱和。

在各个人物的戏剧冲突之中,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水球队队员马尔科虽然怀抱着颜值和女朋友两大收获,却迷茫,躁动还略带虚荣。

女主角卡罗也曾迷恋过那堂别具一格的独裁课,但是从被强迫穿上她不喜欢的白衬衫之时,就已经表现出了人权为先的强势思想,是本片最早觉醒的主要角色。

软脚虾蒂姆信仰和归属漂泊不定,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心里却有无限的空虚,但最后疯狂地依附于那个空泛并限制自由的“浪潮”,被逼迫到自尽的地步。

“浪潮”的领导人赖纳本身是善意的开展独裁的实验,却戏剧性地陷入了当中无法自拔,而后日趋膨胀,享受着操纵“浪潮”成员的快感,最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局面,追悔莫及,锒铛入狱。

展现独裁专制的恐怖,不一定要靠战争的血腥,把舞台放到我们现如今的时代,其实更富有现实意义。在这一方面,德国人似乎要走得更远。导演并没有把视野局限在单一角度的展现,而是使用多个角度的剧情分支,从独裁者的高傲到普通学生的深陷,从极端主义者的暴力到反对者的抗衡,多角度层析最终在最后一场戏中各个爆发,炸出了法西斯的幽灵。原来它们,就在我们的身旁。

法西斯的幽灵从未离去

很多人可能对独裁的含义存在误解,影片给出的解释是“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统治大部分的人”“拥有极大的权利,可以自由修改法律”,当这个集团中成员形成对集团命令上的绝对服从,毫无辩对错,机械化地去执行组织下达的命令之时,法西斯独裁组织就形成了。

正如片中那些天真的学生一样,我们也曾认为,法西斯独裁早已远去,其实它的幽灵一直都环绕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当我们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时,实际上就沦为了制度或者是独裁领导所操纵的野兽。影片之中,“浪潮”的独裁性质在前期并没有体现,到了后期,集体至上主义的泛滥使得所有的成员以集体为首要去行动。他们可以在大街小巷贴贴纸,喷logo,可以损坏公物。他们可以在游泳馆前强迫观众穿白衬衫,也可以为了集体去排挤、出卖自己身边的好友,好像为了集体一切都说得通,做得了。在这过程之中,他们享受着所谓“纪律”“荣耀”“团结”等带来的归属感,更变本加厉地服务于他们的“浪潮”组织。

在最后一天,这场独裁狂欢达到了高潮。当赖纳走入了大礼堂时,所有成员起立,向领袖致以“浪潮”的问候礼,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帝国的毁灭》里向德国军官伸手致以纳粹挥手礼的数名纳粹士兵。他们在赖纳的煽动之下叫嚣着想要颠覆德国社会,铲除反对者,活脱脱的纳粹风格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可谁能知道,5天前,他们还在教室之中大谈独裁早已消失的理想言论,殊不知未来的自己会被法西斯的幽灵缠身。

现实之中,我们也同样遭遇过法西斯的再入侵。上个世纪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不辨青红皂白所实施的暴行,其实含有浓密的法西斯主义的色彩在其中。至于为何赖纳训练学生的手段与我国中小学何其相似,我就不便多说,大家自行脑补。

结尾,赖纳被带上警车之时,导演的一组运动镜头,展现了事件之中或之外的德国民众对于赖纳的目光。或是失望,或是质疑,或是悲伤,或是惊愕,但都表现出了一种排斥,这其实是一种醒悟。对于那形似《杀人回忆》片尾宋康昊的一脸惊愕,赖纳最后在警车上的一脸惊愕,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影片没有留下答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在制度的限制之下,守住自己最后的底线,警惕着自己不会成为法西斯幽灵所操纵的傀儡。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