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年发展史「百年电影改革史从胶片到4D巨幕610亿产业巨变在即」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4更新:2023-03-23 05:35:05

文 | 叶子

当人们在影院看着李安电影《双子杀手》「3D、4K、120帧」的画面时,电影放映历史已经如同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一样,驶过了IMAX、巨幕、4D等地标。

每一次行程,都带来行业本身的震荡和调整。

当我们讨论李安的技术带来的是否是未来电影之路时,不妨寻根访祖,从电影放映技术一路发展的历程,来探访未来的节点。

01

追忆过去的电影技术

清朝人喜欢看一种叫做“西洋镜”的玩意儿,必须眯着一只眼睛往孔里窥视,才能看到里面纸片人的动作。这种飘扬过海而来的西式玩意儿,是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得意之作。

爱迪生于1891年申请了影像映出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他发明的“观看设备”一次只能一个人“窥看”,播放场景极为有限。

电影真正从爱迪生的“西洋镜”走向公众,是从卢米埃兄弟。他们将照片《火车进站》以映射的方式投放在布幕上,从荧幕上冲向观众的火车,让观众屁滚尿流。

放映设备经历了从手动到自动化的转变。受制于工业技术,不论是“光学影戏机”,“西洋镜”还是卢米埃兄弟的手摇放映机,放映设备都是非自动化的。直到爱迪生实验室诞生了自动化电影放映机,这种设备可以在一个光源前高速转动带有连续图片的电影胶片条。

经过卢米埃尔兄弟的进一步改造,自动化电影放映机可以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放映影片,产生更稳定、连续的活动画面错觉。

早期电影从无固定场所到入驻游乐场、歌舞厅,到最终出现专门的电影院;放映机和留声机结合,让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感光材料和成像技术的改进也逐渐为电影带来了色彩。

传统胶片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绝大多数的电影作品都被记录在了35mm赛璐璐胶片,并被同等规格的放映机投放在荧幕上。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数字时代大门的开启于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电子管用来显示影像和高分辨率的图形。德州仪器公司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以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来控制影像的变化。

1992年初,德国首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9年5月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出了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2》,开启了数字电影的时代。

新的电影放映革命正在逐步打破“一块矩形银幕、一台放映机、一些座位”的传统模式,3D放映类型也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早在1953年5月,好莱坞首次尝试放映了3D影片。早期3D影片的放映质量较差,立体感还原度不佳,画面的不稳定难以产生舒适的观影体验。

市场呼唤着新技术的来临,4D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放映的基础上,模拟周围环境来制作特效的新型放映形式。4D影院的出现意味着放映技术向视觉感知之外的领域发展,其最早出现在美国,蜘蛛侠、飞跃加州、T2等项目,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制式。

而逐渐这些都不能满足观众对于视听的追求时。IMAX巨幕电影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能放映比传统画面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

一代代观众在大银幕前体验了视听的冲击。而未来的放映技术会有怎样发展,也许像观众坠入到“盗梦空间”一样无法自知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02

电影放映技术的本土化

许多舶来品从西方过来到中国,经历了中国式的改造才能对观众产生“降维打击”。

先下乡,再穿西装。

从“西洋镜”到如今的中国巨幕,中国影院在跟随国际潮流时从不落后。不仅在城市,电影放映也深入到农村地区,经常是由放映队的形式来进行。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的娱乐需求。大部分地区的公益电影放映仍以室外流动放映为主要形式。

除了范围增大之外,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2017年年底我国在银幕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但是电影技术产业链中关键系统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以及高质量的影片缺乏,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电影产业实现提质升级,很多前沿核心技术依旧由国外厂商把控。

目前未能成为全在中国,3D电影大范围的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为观众创造了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

高昂的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国内当时有限的80块3D银幕上创造了高达6700万元的票房。在接下来的两年,国内3D银幕的数量增长了约20倍,这一新型放映形式为电影行业注射一剂强心针。

中国最早的IMAX影院出现在上海,上海科技馆同时安装了IMAX3D(矩形幕)和IMAX球幕系统,分别配备了441个座位和281个座位。2009年,世界票房史第一名的电影作品《阿凡达》在国内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以北京为例,全市仅有三座IMAX影院,《阿凡达》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2016年,由协会资助上海影城引进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最高规格3D/4K/120帧放映,全球只有五家影院。最终上海影城一号厅突破2100万元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单片单厅世界票房记录。

在这样一个向上的市场背景下,影迷对于视听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这也必将倒逼放映行业提质升级,电影与高科技紧密融合,带来更好观影体验必然是未来电影放映技术发展的主流。

这也体现在,越来越多的IMAX电影放映设施逐渐落地。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中国内地电影院合计IMAX银幕502块,巨幕295块。由于IMAX放映的电影通常价位较高,影院也常常加设了舒适的沙发和杜比环绕等高级音响设备。

除上海之外,巨幕发展遍布全国并且初现品牌效应。2017年,中国巨幕先后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控股南京派瑞影院管理有限公司、星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全球知名的世界级影院和消费电子产品认证机构THX同年宣布与中国巨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017年12月,继美国拉斯维加斯、印尼雅加达后,香港首家CGS4K激光中国巨幕影厅在百老汇数码港戏院闪耀登场。

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巨幕共制版影片97部,其中国产片50部,进口片47部;2D片49部,3D片48部。截至2017年12月,超过288家中国巨幕影厅正式投入市场运营,遍布全国超过140个城市,年度观影人次突破1600万。

打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在中国巨幕影厅取得了超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巨幕电影与战狼宏大的战争场景和搏斗画面,可谓相得益彰。只有在巨幕上才能充分体验国产电影的热血与豪迈。

除了巨幕这种核心产品,点播也影院在政策层面被给予定义——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影技术系统,以实时点播、轮播、下载播放等方式,向群体性观众提供营利性电影放映服务的固定场所。

未来,点播影院有望助力二级市场深耕,成为承接电影首轮发行的二级补充影院。家庭影院不仅体现了电影业的去中心化,观众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之外,对于提升影院票房也是补充。在家庭影院看完电影产生兴趣的观众回头去影院看大荧幕,成为影视市场新的消费方式。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新兴视听技术,包括4K、3D、巨幕、激光放映、沉浸式声音等赛道,国产技术和企业正在逐渐抬头。

中国目前有55298家电影放映公司,其中代表行业顶尖技术的有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品牌CINITY有电影放映领域高新技术格式的CINITY影院系统,攻克了放映端的技术瓶颈,创造性地融合了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电影放映领域的高新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激光放映是被公认的“新一代电影放映技术”,尤其是在影院快速扩张和3D影片暴增,同时传统光源亮度不足的情况下,激光放映技术的出现是一个必然。

其代表是光峰公司,核心产品新型激光显示技术ALPD,被誉为全球下一代激光显示的发展方向。ALPD技术在商教领域、户外投影、激光拼墙等领域全面开花。目前,光峰已经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放映设备C5,及高端电影放映解决方案C60。

上海索广映像有限公司作为索尼在上海的制造公司的核心技术SRX-R815P在3D影片放映上更显优势,通过双镜头同时在荧屏上投射4K画面,再将两幅画面合二为一,尽可能模仿人眼真实所见。

巨幕方面,中影中国巨幕母版制作技术对影片画面及声音进行精确转制,4K、HDR(高动态范围)、HFR(高帧率)及更多高科技术格式达到全覆盖,以满足高端巨幕高标准的放映要求。 对数字源母版进行4K以上制版处理,同时对图像清晰度、画面锐度和放映效果色彩饱和度等进行提升,堪称行业领先。

放映优化的同时声音也在升级,中国多维声影厅已超过200个,一整套基于声音对象“中国多维声”录还音系统,形成了一套从影片制作端开始到各个不同影院还音系统的标准工艺体系,确定了从影片制作到影厅渲染的工具以及新一代“中国多维声”声频处理器,预示着基于声音对象的中国多维声技术与产业即将呼之欲出。

但是这些优秀的国产品牌无法掩饰的是高尖放映技术基础的薄弱,即便是最为主流的巨幕企业也只有298家,其他技术种类的企业比重较之于传统放映公司,更是寥寥无几。固然,目前尖端放映技术在国内尚属蓝海区域,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电影升级的需求,产业也必然会走到一个激烈竞争的状态。

而在高端放映厅里,HDR技术无人问津,体现了并不是技术水平越高,需求越大。实际上技术的发展也符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电影科技要发力,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掌握发言权,才能制定标准。但是目前喧嚣的电影放映技术会又一大批在未来被淘汰遗忘。电影放映技术的前景仍然面临着未知。

03

电影放映技术走向何方

电影放映技术的从业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使得放映技术的本土化获得空前成功。

从2012年至 2018 年,全国影院票房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除了 2016 年外,全国影院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亦呈现平缓上升趋势。

2018 年全国电影票房为 610 亿元,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80986.85 亿元,影院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0.16%,份额同比仅有小幅提升。一方面,国民整体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拉动了观影需求,另一方面,未来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长将不再是低票价驱动。

如VR 技术、激光放映技术、巨幕放映高动态范围放映技术、沉浸式声音技术、4D 技术和智慧影院等,未来观影将逐步向高端化、舒适化、多维互动、强沉浸感发展,将电影院打造成一个“强体验消费”的观影场景。

为了追求更好的观影体验,观众不吝啬于花钱,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放映技术的更新迭代,硬件的更新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就如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普通电影5倍的信息量将演员的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却受制于全球符合放映技术影院数量的寥寥,而使得大部分观众观看的是48FPS和24FPS的重制版本,收获了惨淡的票房。

但三年后的今天,他带着《双子杀手》再一次挑战眼球的界限。 但这次院线的支持力度会比之前大。此前,华夏要求在《双子杀手》之前,内地至少要有100家电影院可以放映120帧/4K/3D的格式。可见,适应高帧率的硬件更新,是未来放映技术发展的必然。

电影放映技术和电影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道和术的关系。他们更像是一对相互扶持走来的兄弟。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电影发展除了归功艺术创作的进步,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电影放映技术也将不断革新推动着电影行业的高速前行,更加丰富电影世界。

(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