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 指南者留学「对留学无心插柳指南者学员如何跨申拿下港大港中文录取」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81更新:2023-01-03 02:35:30

学员背景

C同学

本科背景

中外合作大学 语言

GPA:3.95 雅思:7.0

录取学校(2021年秋季入学)

香港大学 文学与文化研究

申请时间:2020年11月18日

录取时间:2021年1月9日

香港中文大学 跨文化研究

申请时间:2020年9月29日

录取时间:2020年11月13日

香港中文大学 比较及公众历史学

申请时间:2020年9月29日

录取时间:2021年11月13日

港中文,我 “歪打正着” 的终点站

看到很多小伙伴对于留学都有清晰的目标,但其实我并不是,我感觉我所得的一切都是歪打正着,说得文艺一些就是“惊喜”。我在大学入学之前从未考虑过要留学,甚至对留学持有刻板印象:认为留学是体制内教育的劣势者、逃避者,并且来自比较富足的中产及以上家庭的孩子才拥有的特权——这同时也是很多人对中外合作大学的印象。

我的本科正是就读于一所中外合作大学。选择它,是因为我参加了它的三位一体招生(浙江省提前招生的一种,可以相应获得一些高考后降分录取的机会)。抱着把分数用尽的态度,我迈入了母校的大门。虽然我没有像母校更多的同学那样为自己预设留学目标,但当我的mentor询问我以后想去哪里深造时,我还是下意识地回答“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是我的梦中之地,我喜欢港剧别出心裁的情节设置和饱满的人物塑造、粤语歌里的公民意识以及影像中上班族利落地穿梭在中环的街道——不陷入庸碌是我从小的目标,因此,我喜欢香港塑造的文本,也相应喜欢上了这些文本所脱胎的语境。

刻板印象再一次作祟,热爱文艺创作的我认为港中文校名中的“中文”二字可以让我最大程度上“复刻”港产文本。因此,中大成为我莽撞揭开的留学规划中唯一清晰的一个落脚点,当然,它也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我的终点站。

我的留学准备:“无心插柳柳成荫”

中外合作学校大多不开设思修课,并且给大四排了满满的课。我深知自己是个不适合“一考定终身”的人,因此入学伊始就笃定了不参加国内考研,而是和学校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留学申请研究生院校,从而在工作市场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我的大一大二为申请铺垫了一个还算可以的GPA基础。学弟学妹们可以注意一下:申请时一般需要提供大学前三年的成绩单,因此每一年的GPA都不能忽视。比如我们学校,大一开设了两门6学分的写作课,如果一个6学分的课拿了B level及以下的成绩是非常拖后腿的,况且大二之后学业压力更大,重修相对困难,靠高阶课程提升GPA也更加不容易。

其实我当初做这些事的初衷并不全是为了申请做准备,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利用好每一个假期,让自己有事情可以做,毕竟脑子不用是会生锈的呀!虽然也有好几天是追剧一整天,半夜睡中午起的哈哈哈。但我觉得这段休息非常必要,因为在之后好几次半夜复习的时候,想到这段没日没夜的追剧时光,都会觉得老心一暖,充满动力。

回过头看,我的这些“无心插柳”的确对于申请产生了很多间接帮助:在做志愿的时候认识了两位新加坡朋友,与她们相处让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即跳脱出自己从小习惯的观念和价值。放低“我”的位置,是做学术中非常必要的。

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后知后觉留学于我不止是镀金,或许我也可以尝试学术道路。在北大的暑校让我初探作为一门学科的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原来它不局限于跨地区,年龄、种族、语言、性别等等都可以算作文化的“单位”。

我选修的另一门“经学通论”课,让我感受到典籍中的“活水”和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收获了许许多多感动。修这两门课的经历我之后也有写在PS中,算是对跨专业读研的解释。

我是如何为跨专业申请作准备?

真正有针对性地准备留学是在大三上学期。

大家平时选课的时候也可以摸索一下自己的兴趣,因为你选修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专业、以及研究生申请是否算跨专业的问题。就我而言,在Free Elective中我选修了较多历史课,涉及国别、战争和电影史,因此当我申请CUHK的MACPH(比较与公共历史)专业时,我实际上并不算一个跨专业申请者,尽管我的学位证书上写的是英语专业。

我的ENG Elective专注于文本,比方小说和电影分析和创意写作,因此我申请文化研究相关课程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继承老本哈哈哈。

除了为研究生课程打基础外,选修课还起到明确兴趣的作用。由于往届英语专业毕业生通常走上教育之路,我直到大三还误以为自己只能沿袭大家的老路:修读教育学并且当老师。但是,在我选修了教育学相关课程之时,我并没有多少“心动的感觉”,因此我在申请学校时,一个教育相关的专业都没有选取。

相反,我在修习历史和政治学时非常有劲,尽管在此之前极少数学长姐选择相关方向。强调选课的重要性,是希望大家不要为自己设限:你的“专业”只不过是一个名称,真正修习的课程才装备了你的专业知识。

跨申的同学还经常给自己设限的一个地方在于,觉得跨申就要舍弃高排名院校,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在选校这一块,指南者为我提供了比较多的帮助,因为院校官网和前辈经验分享能给到的更多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参考,但大多数申请者并不能把控自己申请的专业的难度。

这种不局限于本科院校层次的客观分析让我感到安心,这也是我选择签约指南者的最重要原因。选校名单的最终确定过程中,顾问老师再次跟我确认各个专业的申请难度,没有强迫我增加所谓保底校,而是更理性地跟我约定:如果21年2月中旬前没有拿到offer, 我们再加申一个院校。我觉得这种基于尊重的沟通是对双方的负责。

最后阶段:申请进行时

最后要说的就是文书写作,我重点介绍PS的写作。

我本科期间有一门叫Business Writing的课程,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会为大家提供CV和Cover Letter的写作训练机会,有的教授甚至会从editor的角度替你逐字逐句修改文书。在这门课中,我意识到CV写作简明的重要性,比方以strong verb开头介绍你在每一段经历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干过的实事。

而指南者提供的写作框架为我打开了思路,让我知道PS的构成和通顺的逻辑链。由于我比较想要具有自己写作风格的PS, 我在完成中文提纲的书写的同时,自己按照框架写了一版PS, 这样文书老师在写其它专业的PS时,可以大概知道我本人的写作偏好,这样写出来的每篇文书都还是个性化的。

对自己写作水平不太自信的同学也不用担心,文书老师会在提供框架的同时附上一些写作样本,可以借鉴一下罗列经历时采用的逻辑。文书老师写作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每一篇初稿都出得很快,并且也很尊重我的想法,会酌情采纳我的意见,也会为我解答很多语法上的问题。

我期待每一篇PS都具有不同切入点和故事线(敲黑板:一条连贯的故事线可以有效缓解审核老师的阅读疲劳,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专业!比如ICS, 就要求你在600字内简明扼要分段回答两个问题,这时就不必给它讲故事了哈哈),但我深知自己在忘情写作时就容易忽略逻辑,因此文书老师在我各种混杂的奇思妙想串联在一起时,也为我的逻辑把好了关。

一般来说,文书老师是可以为大家提供“保姆级”服务的,但同样也能为我这样“天马行空”的申请者平衡好“个性”和“专业”。当内容传达基本完成时,mechanism也是好文书的衡量维度之一。中外合作学校的同学们可以请求教授帮你修改一些语法错误和不地道的用法。其它学校的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好中介里外教的proofreading,当初帮助我的指南者外籍导师还提供了蛮多眼前一亮的词汇的。

当所有材料都准备好的时候,就需要递交材料——这也是我找中介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每个学校的申请界面和方式都不一样,挺令我头大的。我想要赶上21fall的第一批申请,班主任老师也非常贴心地提醒我准备好信封和各种材料,我只需把密封好的信封寄给中介就可以,上传是全权交给指南者留学进行的。为了更快接收到学校的通知,大家最好创一个专门用于申请的邮箱。

这方面指南者也比较让我放心,我的申请邮箱是我自己创立的,也就是说账号密码都在我手中,各种信息的update都是全透明的。我在材料递交和对接方面完全是个小白,因此申请初期跟研究院和admission对话,班主任老师都提供了指导。

我现在已经拿到了offer, 但是申请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还需要确定最终就读的学校,提供visa label并且办理签证。这又触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幸好指南者留学还是会帮我搞定~

以上就是我21FALL申请季的全过程。我知道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只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或者第二个申请季,今后还会有类似的求学过程。我相信master并不是大家的求学终点,这一点也可以补充在文书里,向学之心永远可爱~

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在初次申请中积累经验,今后走得更加顺畅,拿到满意的offer~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