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影视作品「建国之后的第五部动画长片单凭配音阵容就能封神」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86更新:2023-03-23 16:42:33

有这么一部动画,叫做《宝莲灯》。

它是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五部动画长片。

前四部分别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也是它们中投资最大、篇幅最长的一部。

未曾料到,《宝莲灯》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绝唱,也成了国产动画分水岭。

绝唱在于,《宝莲灯》之后,上美厂再也没有一部动画能够超越它,即使底子再厚,仍旧经不住整体的滑落。

分水岭在于,《宝莲灯》作为1999年的动画,具有承上启下的划时代意义,然而承了上,却丢了下。

这一丢就是16年,直到2015年的《大圣归来》为国产动画挽尊,才续起了这根“弦”。

其实,这16年间也有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出现。

可为什么只有《大圣归来》配得上?因为《宝莲灯》足够经典,不仅学习了好莱坞的包装,还保留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而且单凭配音阵容,《宝莲灯》就能封神,有姜文、徐帆、宁静、陈佩斯、梁天、朱时茂等人,他们几乎都未收任何费用。

更难能可贵的是,就算《宝莲灯》不提及这些大咖和那些带着梦想的友情相助,在其他方面依旧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剧情上有突破。

天宫三圣母爱上人间书生刘彦昌,不惜触犯天条,带着宝莲灯下凡与他相会。

二郎神欲大义灭亲,拆散这对鸳鸯,行天上之法,岂料被宝莲灯所碍,被迫成全他们七年。

七年间,他们育有一子,唤作沉香。

泛舟采莲之时,宝莲灯突放光芒,惊扰了愁肠百结的二郎神,解了他的无处寻觅。

二郎神知晓宝莲灯的厉害之处,绑了沉香要挟三圣母束手就擒,为救儿子她交出宝莲灯,被压华山底下。

天宫中的沉香并不知情。

偶遇小猴子与土地爷,从土地口中得知母亲被舅舅二郎神所害,怒火中烧的他,潜入藏宝阁,夺回宝莲灯,逃离天宫。

在人间,沉香经受的打击并未减少,被假道士骗、被哮天犬追,被孙悟空拒,幸得他意志坚决,艰难长大成人。

时间的流逝没有冲淡他的救母之心。

沉香再度找到孙悟空,晓之以情让他心生共鸣,将白龙马交于自己,到火湖锻造神斧。

思想上有破局。

代表人物是孙悟空,由他引发了一个思考,该被体制束缚还是挣脱体制枷锁?

土地为帮沉香救母,费尽周折请求孙悟空出山,却换来他的一句“小忍成人,大忍成佛,你看我老孙不就忍成佛了吗?”

由此可见,曾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成了大忍成佛的斗战胜佛,进入了体制,变得身不由己。

他被制度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扔掉了脾气,提高了所谓的情商,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学着违心的笑。

他试着慢慢收起锋利,适应社会的圆滑,学习世俗之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这是他的不破。

只不过,生来倔强的齐天大圣怎可忍受禁锢,再受一次紧箍之苦。

沉香三番两次的拜师与真心最终打动了孙悟空的铁石心肠,他用一句“我不把你打得满脸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践行了自己骨子里的来去自由。

这是他的破,也是他对循规蹈矩的不满,更是他桀骜不驯的完美诠释。

画面有古典美。

那一幕幕别具韵味的山水,像极了一幅幅绝妙的国画。

水光涟漪,鸟语蛙鸣,荷花摇曳的波光湖面,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落英缤纷,诗意盎然,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曲径幽长,绿水缭绕,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音乐有传世作。

也许很少有一部动画长片,甚至是电影,像《宝莲灯》一样,仅有三首插曲,每首都是经典且质量颇高。

它们分别是李玟的《想你的365天》、刘欢的《天地在我心》,以及张信哲的《爱就一个字》。

第一首呈现对母亲思念的刻骨铭心,第二首突出劈山救母的不拔之志,第三首表达母子相见的难分难舍。

当然,《宝莲灯》也不是没有缺点。

如模仿日美痕迹很重,人物塑造简单,二郎神坏得一目了然,沉香性格单一没有成长过程和多样性。

配乐很好,但成人味太浓,且与剧情的关联性不是很大,制作不细致,粗糙的地方有很多。

这些毛病都客观存在,不能因为童年滤镜就忽略掉《宝莲灯》的不足,《宝莲灯》之所以被捧得如此之高,还不是得益于同行的衬托。

除了这些毛病外,《宝莲灯》还有一个遗憾。

即《宝莲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式动画美学的全面崩溃,开始全面拥抱日美工业式动画。

上世纪六十年代,像万籁鸣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中国学派”。

他们将中国民间文学、儒家文化观以及传统美学思想融入到动画创作之中,大量汲取中国传统美术、戏剧、音乐中的元素,很多动画都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他们对中国传统典故、神话故事以及美学思想的挪用上,采用了打破再重组的方式,让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在现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尤其是在动画的电影语言、叙事手法等方面,让动画变得生动起来,并非形式主义的中国风,而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这类中国式美学风格起始于六十年代的《大闹天宫》,确立了基本的框架。

七十年代的《哪吒闹海》让这个风格日趋完善,八十年代的《天书奇谭》更是让国人看到了一飞冲天的希望。

两年后的《金猴降妖》不仅巩固了中国式美学,还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娱乐性与超越性,即使现在翻出来看依旧不过时。

这四部动画长片兼具身、神、韵,题材形式是“身”,主题故事是“神”,艺术风格是“韵”,中国风完美呈现。

同期的迪士尼和日本与中国动画还是“华山论剑”中个顶个的“高手”。

60年代,迪士尼有《森林王子》,日本有《铁臂阿童木》;70年代,迪士尼有《罗宾汉》,日本有《聪明的一休》;80年代,迪士尼有《小美人鱼》,日本有《龙猫》。

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与美日俨然是两种艺术风格,在各自的体系内达到了该有的成熟度,且不相上下,分别镇守着自己的“门派”。

然而,这一段各自安好的蜜月期随着90年代的到来而终止。

外资动画的涌入摧垮了原有的中国传统动画的模式,在他们流水线的打击下,中国动画难以招架。

《宝莲灯》的出现看似扛起大旗,实则是对失败的承认,这一失败一直延续到现在,国产动画到处都是日美的影子。

虽说有些心有不甘,但《大圣归来》引领的西游宇宙,《哪吒之魔童降世》引领的封神宇宙,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美学重生的曙光。

况且这种曙光还有着日美工业式动画的成熟经验,与国人对国产动画的包容与信心,“中国学派”再次出现,不是天方夜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