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会的喜剧拍得好笑又深刻看完我服气了的电影「反映社会的喜剧拍得好笑又深刻看完我服气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8更新:2023-03-23 17:49:06

看过《湖畔的陌生人》的观众,想必会对其中大胆的性爱描写和叙事手法印象深刻。这部融合了同性恋情欲与谋杀悬疑主题的电影,本身已经足够另辟蹊径;

然而,相比于导演阿兰·吉罗迪的其它作品而言,《湖畔的陌生人》实际上非常克制和贴近主流——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会是《湖畔的陌生人》让吉罗迪从新世纪法国电影的一抹异色走向了大众的视野。

《湖畔的陌生人》海报

当我们回头补看吉罗迪的早期作品,或者往后跟踪他的最新创作,试图再次找到《湖畔的陌生人》中的滴水不漏的圆熟建构时,往往很难成功。

对于今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新作《跟我走吧》,情况也大抵类似:从《湖畔的陌生人》开始了解吉罗迪的观众,难免会对这部“奇怪”的政治喜剧电影感到陌生。

《跟我走吧》海报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不是一部好作品——只是吉罗迪抛下了他既往的成就,重回了法国电影谱系中鲜有他人涉足的边缘地带。

想要看清《湖畔的陌生人》之外的吉罗迪,也许从2001年的《老梦前行》开始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这部一小时不到、不长不短的“中片”,是吉罗迪的第二部电影,俨然已经是一次非常成熟的创作实践。

相比于它已然很小的体量,《老梦前行》文本容量甚至还要更小,可用如下短短一句话涵盖:一家即将关闭的工厂中,一个年轻人整日独自修理一台机器,身为同性恋的他被他的老板所吸引……简单的情节在这座工厂中日光和人影的浸泡下渐渐稀释,使《老梦前行》几乎成为一部关于空间与光线的实验影像。

《老梦前行》剧照

不难理解,戈达尔为什么对这部电影青睐有加,甚至不吝称其为“这届戛纳电影节上最好的电影”。

从文本上说,《老梦前行》是一幅小小的创作蓝图,蕴含了吉罗迪日后常用的多种元素:单向的情欲、同性恋、孤独、存在主义、底层议题,以及南法小镇作为故事背景的习惯。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以极为明确的姿态展示了吉罗迪将地景刻画置于叙事之上的创作偏好——这座充满荒凉与神秘的气息的工厂的影像化潜能,在细致的镜头设计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比起清淡寡言的故事,这座工厂的景观本身才是《老梦前行》的核心灵感和动机。

《老梦前行》剧照

对于地景刻画的重视,在吉罗迪的所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痕迹:

《给乞丐一点阳光》《勇者不眠》《时候到了》《逃亡大王》,千禧年前后的这一系列作品都以乡野自然为主要舞台,在丛林、草原、河流与树荫之中,吉罗迪尽情挥洒着自己的影像创造力,无论情节处于何种状态,人物无一例外地总是穿梭于自然之中,在生态的包围之下彼此互动。

导演阿兰·吉罗迪

相比于这几作之中配合荒诞情节而不断跳脱着的场景逻辑,2013年的《湖畔的陌生人》要克制得多。

围绕一个湖畔不厌其烦地进行细致而反复的影像建构,和《老梦前行》中重复拍摄有限场景制造形式感的手段如出一辙。到了2016年的《保持站立》,场景与叙事的脱线式衔接回到了00年代作品的老路上。

《保持站立》剧照

带着这样的经验去看《跟我走吧》,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部最新作在吉罗迪的作品序列中是相当出人意料的。

这部电影看上去和《保持站立》有着近似的文本逻辑:将性与政治在略带梦幻和荒诞的叙事中不断混合,尽管相比于前两作的黑暗气氛,《跟我走吧》可谓是轻松欢快的。

两部作品之间最关键的区别,也许在于地景的选择:在此前几乎所有作品中贯穿始终的自然(《老梦前行》也发生在一个废墟化、“自然化”的工业空间),在《跟我走吧》中被无止境的现代城市空间所替代——故事发生在法国中部城市克莱蒙费朗。

《跟我走吧》剧照

整部电影的多数情节发生在闭塞的屋内,而非如以往一样的开阔的自然环境,即便偶尔回到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也只是聊聊一瞥。

习惯了吉罗迪作品中不绝于耳的自然环境音的观众,很可能会对这样人造的、现代化的景观感到陌生。难道是因为要表现恐怖主义、白人中产阶级与穆斯林移民这样的题材,使得吉罗迪放弃了原来的策略吗?

如此,一组非常吉罗迪式的古怪情感关系拉开了电影的序幕。

《跟我走吧》剧照

这种古怪,不仅表现为人物外貌和身材对于传统银幕审美的悖反(甚至在《逃亡大王》中,吉罗迪表示,男主角的选角标准就是“任何人看了他的裸体都感到不快”),而且在于人物的精神状态——

吉罗迪的人物们总是内向、孤僻、与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些微的神经质,身上充满了浮夸的刻板印象,但同时又如此地与众不同,他们的性向都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随机波动:比如《逃亡大王》爱上少女的中年同性恋,比如《保持站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双性的性爱经验。

《逃亡大王》剧照

在《跟我走吧》中,男主角用“我是异性恋”来拒绝喜欢自己的男人,又用“我是同性恋”来拒绝喜欢自己的女人。

不知我们该说,这是一种将情感完全超脱于性别束缚的酷儿精神;还是该说,因为性像交谈一般可以随机地发生在任何两个人物之间,于是性成为了纯粹的喜剧元素。

无论如何,这些“怪咖”人物彼此无视常识般建立了令观众大跌眼镜的情感连接,这构成了吉罗迪电影中脱线的幽默感的核心。

《跟我走吧》剧照

无论电影涉及多少政治表达,吉罗迪从不会放弃对这种幽默感的坚持。

《跟我走吧》的政治姿态比类型杂糅的《保持站立》还要鲜明很多,不同人物的身份显然对应了政治、种族、信仰等光谱上的不同坐标。

然而不像许多电影节艺术片,吉罗迪从未想要借此严肃地建立一个当下法国社会生态的微型隐喻;相反,他热衷于将身份差异悬殊的人物如排列组合的棋子一样两两配对,形成多组循环嵌套、滑稽可笑的单恋关系,可谓是《老梦前行》或《逃亡大王》中人物关系的超级加倍版。

妓女爱家暴男,IT男爱妓女,被怀疑为圣战份子的年轻穆斯林爱IT男,兼职打工的移民二代爱年轻穆斯林……很多时候,人物的重重政治身份仅仅成为又一层叠加在他们身上的喜剧元素,让电影的氛围一种令人会心一笑的荒诞。

《跟我走吧》剧照

但是,这减弱政治表达的力度了吗?在明显喜剧化的楼梯间开关灯一场戏中,我们仍可以看见中产阶级社区在面对无家可归的移民时,是如何在自由主义的愧疚良心和社群主义的偏见本性之间左右摇摆的。

在令人疲惫的世界政治漩涡中,严肃古板的政治表达已经沦为隔靴搔痒的车轱辘话,将讥讽的刀锋藏在嬉笑之后反而更能一针见血。

吉罗迪的幽默感的另一核心是“速度”——正是因为浮夸荒诞的情节被已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逐一呈出,才如连珠炮般使人令人无暇思考,让观众无法跟上电影的“脑回路”。

《跟我走吧》剧照

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另一位法国导演安托南·佩里提亚克的喜剧方法论。

《逃亡大王》《保持站立》,其故事无一不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向荒诞飞速地发展;也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湖畔的陌生人》缓慢、耐心得完全不像一部吉罗迪电影。

《跟我走吧》同样具备着吉罗迪式的幽默节奏,影片开场尚不足十分钟,包袱已经被飞快抖出:男主角在做爱时被恐袭的新闻打断,大喊“只要五分钟就好!”,接着便被夺门而入的妓女老公所打断。

正如吉罗迪在访谈中提到的雷诺阿和阿莫多瓦的作品一样,《跟我走吧》在速度中将喜剧变为闹剧,笑料在速度中展示出自身的夸张与虚幻,更添一层双重的幽默。

《跟我走吧》剧照

既然情节和人物的趣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跟我走吧》真的违反了我们所熟悉的吉罗迪风格吗?从地景的选择上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但是如果我们将吉罗迪对于地景的执着视作一种注重图形和空间的影像审美的话,那么《跟我走吧》仍然是贯彻了这种审美的——那些精湛的镜头设计和细致的剪辑已经不必再提,这也是他和不那么讲究影像的佩里提亚克最大的区别,尽管离开了自然环境这个扩音器后,这样的影像虽然水平仍在,但似乎不再突出,更多作为服务于叙事的漂亮零件,而不像《湖畔的陌生人》享有着一套无关叙事的内生逻辑。

从这层意义上说,《跟我走吧》是吉罗迪不同寻常的作品序列中最不同寻常的一部作品,但这样的不同寻常究竟会成为一次重要的转折,还是仅仅一次偶然的偏离,还要期待他日后的探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