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案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中国每年失踪的百万人口都去哪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75更新:2023-03-23 18:29:35

近段时间,网络上一直热议一个话题,就是我国每年有多少失踪人口。有人说近千万,有人说几百万。

那么,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失踪人口呢?

根据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与“头条寻人”项目组联合发布的《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在整个2020年期间,我国走失人次达到了100万。 

当然,这个100万的数据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经过大数据测算的。但是,这个100万不是人,而是人次,也就说,有的人可能走失多次。

白皮书显示,按照平均每天走失人次来计算,2020年我国每天处于或经历走失状态的人次为2739人。不过,2020年我国100万的走失人次,相较于2016年的394万人次以及2017年的260万人次已经显著减少。我国走失人群规模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相比于五年前,该群体人数已经减少近75%。

在2020年走失的100万人次中,其中未成年人占9.44%,老人34%,成年人占了56%。性别上男性走失占 56%,女性占 44%。

这与大家的想象有所出入。

而这些失踪人口的找回率仅60%,其中还包括很多同一个人多次走失找回。

大概而言,人口失踪分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失踪比如:青少年叛逆离家、不想活了出去自杀、幼童或智力障碍的老人走丢、生活失意者主动消失。

被动失踪比如:人口拐卖、在外发生意外、被人谋害等。

而未成年人被动失踪主要有两个结果,一个是遭到拐卖,另一个就是采生折割。

遭到拐卖,便是把孩子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家庭拐卖到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家庭。

根据“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数据,在人口失踪后找回占比与流动路径上,找回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离家出走、走失、被拐卖、身患疾病、联系中断和家庭不和。失踪人口在失踪后滞留在省内的几率大于流向省外。省内流动以广东、四川、河南和江苏为最,跨省流动以“安徽—江苏”和“广西—广东”为主要路径,不同失踪亚类的流动路径也存在差异。

在空间上,失踪人口在省域上以“低—高”和“高—低”集聚为主,广东、浙江和四川是人口失踪的高发省份,新疆、辽宁、天津和吉林是人口失踪的低发省份。

而“采生折割”,是乞丐乞讨手段中最为凶狠歹毒的一种,通过人为制造残疾人或者“怪物”,用这个作为幌子博得他人的同情,以此获得钱财满足自己的目的。这些残忍的手段就是“采生折割”,在古代“采生折割”被发现后会被处以严厉的刑罚,从事人员凌迟处死,家人流放边疆。

现代的“采生折割”,最主要的手法就是毁坏人的四肢五官,与“改相求乞”不同,“改相求乞”是自己伪装自己,将自己致残或者采用手段假扮残疾。而“采生折割”是那些恶乞将正常的活人抓来,采用强迫手段,将人致残,手段狠毒、恶劣。

人口失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地方人口流动过大,造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导致老人和儿童疏于联系和照料,而后走失或者被拐。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特别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地方,总想着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形成了一条拐卖男童的利益链条,导致一部分儿童被拐失踪。

根据研究,近年来中国人口失踪的主要群体是低龄儿童(小学生以及以下)、青少年(初高中生)和老年人。在预防人口走上,也需要分情况来对待。对于低龄儿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做好看护,孩子身边不离人。而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就是多给予关爱,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很多青少年群体都是因为承压能力弱自行离家出走,胡鑫宇案就是一个例子。对于老人走失,多是因为患有疾病,需要采取一些辅助联系措施,比如给老人佩戴定位器,订制亲人联系方式卡牌等。

除了家庭之外,社区和社会也是预防走失的关键一环。社区应该加强出入监管,社会建立更加敏锐的网格化人口走失联动机制,弥补民事行为人失踪立案标准24时的黄金搜救时间等等。

胡鑫宇案这场悲剧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却有更多的失踪人口在等待着找回。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