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大冒险家是谁「张光宇大冒险家」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3更新:2023-04-11 00:12:48

一身呢料的格子风衣,将围巾平整的塞进风衣中,一双长袜将裤腿束起,蹬上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再梳起油头,潇洒地站在那里,目光定定地看着镜头。张光宇这一身打扮简直时髦极了,就算是在这之后一个世纪的今天,这身装扮俨然就像是今天走在巴黎秀场的超级男模。

张光宇是典型的“海派”人士,时髦、自由、新思想融于一身。作为20世纪初在中国探索现代艺术与设计创作的重要人物,同时投身于中国现代出版潮流和西方现代艺术与独立出版。夏衍认为张光宇是中国最早探索装饰艺术的现代艺术的大家,而黄苗子则称其为中国风格现代艺术之先锋人物。

▲张光宇自拍

张光宇原名张登瀛,是张家三兄弟的老大,因热爱美术离开无锡老家闯荡上海,张家老二曹涵美、老三张正宇都受他影响而走上艺术创作道路。他被公认为漫画会的领袖,凭借其创作力与号召力集结了鲁少飞、黄文农、叶浅予、丁聪等一批漫画家共同投身漫画出版事业,以张光宇为首的这一批活跃于上海的艺术家被称为“草寇英雄”,也被称为“吉普赛群落”,他们是在上海滩进行艺术创作的大冒险家。

▲ 张光宇与出版同仁们在一起。前排:张光宇(左2)、张正宇(左4);后排:邵洵美(左1)、叶浅予(右1)

早年学艺与工作的阅历将张光宇领入上海的出版文化圈。上海是20世纪初中国经济、思想与文化极其活跃的摩登之城,既是西方文化登陆中国的桥头堡,也是华洋杂处之大熔炉与新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在上海碰撞,产生新图画写新闻的时新读物为一代知识分子向民众进行文化启蒙打开了新的思路。

离开新舞台后,张光宇在生生美术公司老板孙雪泥创办的《世界画报》作美术编辑,并给著名漫画家丁悚当助手。他将早期受到画报图像风格的影响与丁悚简练生动的漫画形式相结合,模仿西方画家的钢笔素描作画。此时的张光宇开始以“光宇”为笔名发表漫画,辗转兼职于《滑稽画报》《小申报》等报刊,并逐渐在出版界崭露头角。

▲《世界画报》,1918年,第2期

20世纪初,照相铜版印刷技术与铅字排印技术取代石版印刷技术而广泛应用于报刊出版,刊载摄影图片的新画报形式很快便风靡上海出版界。张光宇与顾肯夫、陆洁等人1921年创办的《影戏杂志》便采用时新的摄影图像设计肖像封面。虽然杂志仅出版三期,但这本中国电影先驱刊物,在封面与内文版面设计上进行了新尝试。

▲《影戏杂志》1921年

张光宇的漫画创作与丰富的出版经验受到上海漫画同仁的认可。1926年与众漫画家成立漫画会,在20世纪上半叶先后创办了许多漫画刊物和画报,创作了大量的漫画。

1928年张光宇与友人创办中国美术刊行社;1925年主编《三日画报》;1928年与叶浅予等人创办《上海漫画》在上海一炮打响;1929年创刊《时代画报》;1934年与邵洵美等人成立时代图书公司,创办《时代漫画》《万象》等刊物;1935年创办《独立漫画》,为《十日杂志》设计封面;1937年主编《泼克》《抗日画报》;1945年完成《西游漫记》;1955年为《神笔马良》和《孔雀姑娘》(1957年)等文学书籍绘制插图。

▲《上海漫画》第6期 1928年5月26日

▲1930年,《上海漫画——百期纪念》封面画、字体设计,张光宇 作品,构成主义,带有摄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与达达主义的拼贴风格。

▲上海漫画 第54期 1929年

张光宇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青年时期便沉迷于中国民间艺术密切相关。早年在新舞台师从张聿光绘制舞台布景画时,对京戏产生深厚的兴趣。台前的京戏表演及幕后的演员境态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视觉经验。京剧的脸谱、身段与手势成为其经常借用的创作形式。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张光宇愤慨地在《三日画报》上发表揭露帝国主义野心的讽刺漫画——《望求老丈把冤伸》,便以京剧角色与情节来讽喻时政。

除了京剧外,张光宇还借鉴了中国传统版画、绣片和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风格。叶浅予曾回忆到,张光宇吸收了当时其他艺术家不愿重视的中国传统元素,如绣像、插图、版画、年画等,这都成为启发其创作的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熏染与西画技巧的融合产生了奇特效果,如1934年出版的《万象》杂志,立志打造市面上最具品味与品质的文艺刊物。由于编辑与印刷的成本使每期高达5角,致使杂志仅存活三期,尽管如此,《万象》却以其精美的内容广受出版界认可。张光宇设计的三期《万象》封面,既有象征性与抽象性并重的图案画,也有以中国民间剪纸为灵感的封面设计。封面采用的染色剪纸为中国传统花鸟鱼虫图案组成的吉祥图案,取意“对宇宙万物,随处祝福,中国真是一爱好和平的民族。”

▲《万象》 第1期 刊登张光宇的漫画彩页。

明末清初的中国画家陈洪绶对张光宇的创作有极大启发。在装饰上,张光宇对老莲“以圆易方”的笔法深有体会,注重线条在排布上的虚实疏密与长短曲直,“以圆易方”也成为张光宇漫画形象的重要特点。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真挚情感、丰富想象与优美意境同样引起张光宇的共鸣。20世纪30年代张光宇开始搜集民间歌谣以创作《民间情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臻于成熟,在线条、形象、构图的应用中巧妙结合了绘画的装饰性、民族性与现代性。

▲《民间情歌》,1935年

除此之外,张光宇还从中国书法的间架结构和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吸收创作元素并应用于漫画设计之中。对于传统艺术的态度,他既反对一味摒弃传统标新立异,也不赞成生搬硬套或食古不化,而是提倡“进得去,出得来”。

▲张光宇设计《啼笑因缘》封面

20世纪上半叶动荡的社会环境与上海独特的商业美术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熏陶,上海艺术界所经历的欧风美雨的浸染,一般来讲,我们都会从这几个角度来认识张光宇的创作,但这几个层面之间其实密不可分地胶合在一起。张光宇虽是中国20世纪现代设计中的个体,但他在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对于中国与西方艺术的学习、借鉴、融合、创新的过程。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20世纪初一批在中国本土成长的艺术与设计从业者都有相似的轨迹。陈丹青称张光宇的艺术为“毕加索加城隍庙”,时至今日,张光宇所探索的“中国风格现代艺术”仍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作者:张馥玫 《人民艺术家》杂志特约作家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 清华大学博士后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 设计文化研究者

本文为《人民艺术家》杂志11月刊特约撰稿《大冒险家》节选

文字编辑:小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