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感悟「5分钟读懂刀锋重新点燃你对实现理想的勇气试着寻得初心」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40更新:2023-04-12 02:48:26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那些挣脱世俗生活的枷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理想,大概已经懒得去想或者说不敢想了。

原因很简单:穷!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本书,为的就是要重新点燃你对实现理想的勇气,试着寻得初心。

它来自被誉为“英国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

本书的主人公名叫拉里,一个来自美国西部的普通青年,他的生活本应和大多数人一样,努力读书,毕业后去从事体面的工作,和一个相爱的女孩结婚并且生儿育女,度过平平淡淡的一生。

然而,看上去阳光随和的拉里却叛逆得很,他坚持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其实,造成拉里特立独行特征也是有原因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拉里加入了空军,并在飞行队里结识了充满活力的爱尔兰青年帕特西。

两人相交甚好,在一次对敌作战中,拉里不仅目睹了战争的无情,而更令他难过的是,在一次空军遭遇战中,帕特西为了救自己而中弹牺牲。

拉里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震动,面对死亡,他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惑和不解。

战争结束后,拉里一直不能摆脱好友死亡的阴影,为了获得自由,他拒绝了体面的金融工作,甚至还因此解除了与未婚妻伊莎贝尔的婚约。

善良又美好的伊莎贝尔虽然不能忍受男方的不思进取,但仍一直对风度翩翩而又放浪不羁的拉里倾心不已,她也曾苦口婆心的劝说拉里:

“我只是一个平常的、正常的女孩子,我现在二十岁,再过十年我就老了,我要及时行乐。

我的确非常爱你,但这些无聊的玩意儿是不会使你有什么出息的。为了你自己,我求求你放弃它。”

但拉里却义正言辞回答道:“我不能。这对我说来等于自杀。等于出卖我的灵魂。”

与此同时,伊莎贝尔还受到了来自家人压力,他们认为拉里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无论是在金钱上还是在地位上。

无奈之下,伊莎贝尔最终选择嫁给富商格雷,过上了相夫教子、而又衣食无忧地“正常人”生活。

其实,伊莎贝尔也曾有过自责,认为也许自己不这么自私,就能和接受拉里的一切和他结婚,一起去过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们的分开,是价值取向天差地别的必然结果。

美丽又惹人怜爱的伊莎贝尔和有钱人结了婚,那么拉里呢?他就此开始云游四海。

拉里最先远遁去了法国巴黎,研读了斯宾诺莎、笛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他希望在这些智者的言语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使自己的内心不再那样迷茫、彷徨,不再与他人的想法不同。

然而,这样没日没夜地读书的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拉里依然是那个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的青年。

后来,他又来到煤矿、农场,企图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寻求人生真意,但这也并没有使他得到满意的答案。

直到拉里去往印度,他拜谒了神奇的宗教人士、参观诡秘处所、历经奇异事件,最终通过研读《奥义书》。

这才使拉里了悟人生,认识到人生的真谛意味着精神生活的充实,那些关于生死与善恶的困惑都迎刃而解,成为在精神层面也获得自由的探索者。

在寻得真理之后,拉里只身返回美国,将自我完善的最高理想内化在尘世生活中,他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出租车司机,永远地隐身于纽约繁华喧嚣的人海之中。

作者毛姆在故事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我是个俗人,是尘世中人,我只能对这类人中麟凤的光辉形象表示敬慕,没法步他的后尘。

有时候一些比较接近通常类型的人,我自命能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拉里,我不能。”

毛姆以满怀敬意的笔触描写了拉里探寻人生意义的历程,深刻的揭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后西方世界青年们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空虚。

他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于《刀锋》之中。

拉里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越过刀的锋刃,走向一条最终通往自我完善的得救之道。诚然,书中的拉里是理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谁又不是更喜欢安稳生活的伊莎贝尔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