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播放地道战「从地下长城到地下火线|真实的地道战比电影更激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5更新:2023-04-12 14:11:35

电影《地道战》带给人们的回忆往往是机智的民兵战士,利用迷宫一般、机关重重的地道痛击日本侵略的景象。然而在河北省定州市北疃村人心里,真实的地道战争却是他们永远不愿提起的伤痛......

抗战之初,面对日军的残暴行径,不屈的冀中军民在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艰难地探索出了一个独特的自卫方式——“地道”。

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的亲自指挥下,纠集五万余人,对冀中地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五一大扫荡”。

27日拂晓,日军的一个旅团以及伪军五百多人,向当时河北省定南县的北疃村附近分路包抄。

由于附近村镇的地道还没形成有规模的挖掘,导致北疃的地道里挤满了来自周边十多个村镇的百姓。整条地道被挤得水泄不通。撤入地道的战斗人员也被堵在洞里,动弹不得。

短短几个小时,地道里被日军毒死的村民就达到八百多人,街道上满是被剖腹烧焦的尸骸,村子的水井中也填满了尸体。

曾任日军联队队长的上坂胜在1954年7月亲笔写下的认罪笔供,清楚地记载了当时日军惨绝人寰的行为。

“受到机枪扫射的不只是八路军战士,迷失逃跑路途的居民也被射杀了。(我们)向逃入很多居民的地道里掷入“赤筒”和“绿筒”毒气,以致窒息。或者是对感到痛苦而逃出的居民,施以射杀、刺杀、斩杀等残酷行为,在此战斗中我指使第一大队杀害了八路军战士、居民约达八百人以上”

北疃的惨案使人们意识到对地道的扩建和完善已经迫在眉睫。这时,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各村各户的百姓在冀中军区的组织动员下开始将挖地道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执行。

在冀中一些村镇,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挖地道办法,在各个村庄的相互启发下创造出来。冉庄现存的地道里,有些区域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里既狭窄又低矮,并不像其它区域一样,可以同时让两人侧身通过,这种乍看起来像是“偷工减料”的地道,却是冀中人民专门为进入地道的日伪军量身定制的。

卢勇 国防大学教授

日军当时拿的枪是二战时期最长的步枪之一,三八枪,他如果想调头走的话,枪调不过来了,枪倒也倒不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打他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挖地道,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随着地道不断地发展和改进,遍布冀中的地道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一名士兵——斋藤邦雄,在《陆军步兵漫画物语》这本书中写道:

“地道入口都是些日军找不到的地方。比如户外的井里、猪圈下面、干草堆里,都是些我们想象不到的地方。这种地道连接家家户户,通向各个村子,甚至有的能通到外县去。从总共延伸的距离来看,可以说是又建了一座万里长城。”

1945年1月,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的艾斯.杜伦上尉来到冀中考察。为此,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高存信专门调到联络科,负责陪同杜伦上尉的冀中之行。

在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地道后,杜伦尽管对中国的地道战颇感新奇,但是,对这种战法能否有效抵御日军,他却表示了怀疑。很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打消了这位美国军人的疑虑……

1945年1月的清晨,一阵枪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杜伦和高存信。原来,有美国军官抵达冀中的消息已被日军获悉,这次突然袭击,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活捉美军观察组的杜伦上尉。

面对突然来袭的日军,高存信果断命令大家进地道隐蔽。几乎就在人们刚躲进地道的同时,日军就冲进了他们的房间。

高凌 高存信之女

因为他们钻洞钻的很急,有东西没带下来,其中包括照相机、剃胡刀、望远镜等。人家一看,就说来了外国人,要找这个洞口。

随即,日军翻出洞口后,开始向地道里放烟灌水。

而此时在地道里,杜伦看到人们在高存信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将棉衣脱下堵在地道最狭窄的位置,阻断日军的毒烟。用土截断灌进地道的水流,把水引向支洞。

同时,在其它的地道口,战士们依托隐藏在磨盘底下、墙角附近的射击孔展开了反击,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日军的伤亡不断增加,但抓捕任务却毫无进展。夜晚降临之后,一无所获的日伪军只得匆匆撤离。

杜伦等人平安返回地面,但是,为了保护他们,房东大娘被日军砍伤了,军分区司令员的妻子为了保护地道中的人们,失手将自己的孩子捂死了。杜伦得知这两个消息后震撼不已!

这次冀中之行,成为杜伦一生难忘的经历。在短短的时间里,他真正了解到八路军与这里的群众有着怎样的血肉联系。也看到了地道战这一战争形式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背后站着这样一群伟大的人民。

卢勇 国防大学教授

没有这种精神,地道挖得再多也只不过是一个坑,有了这种精神,地道哪怕挖得再浅,它也是一座钢铁长城。

回到延安,杜伦逢人便自豪地说:“地道战,我是美国军人中第一个参加者!”

1945年春,六百多名日伪军向冉庄扑来。只有20多人的冉庄民兵随即进入地道准备作战。冉庄民兵李恒彪和一位战友组成两人战斗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村东的地堡工事,阻断从这里进村的日伪军。

当日伪军开始逐渐迫近地堡,李恒彪抓住时机拉响了四个地雷。爆炸过后,地上躺倒了几个日伪军。这时,其他日伪军想把死伤的伙伴抬走。而李恒彪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两人。在这场仅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冉庄的民兵没有露面,就打死打伤日伪军近三十人。

一个月后,驻保定日军纠集伪军千余人再次向冉庄进犯,然而,无处不在的地雷和射击孔依然让他们寸步难行。整个上午仅推进了不到半个村庄,却付出了几十人的伤亡,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只能被困在村里挨打的日伪军,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第二次从冉庄败退。

在冉庄的接连碰壁,让据点里的日伪军变得更加恼怒,发誓一定要把冉庄的民兵从地道里挖出来。

5月17日,日伪军又调集一千七百多人向冉庄扑来。和前两次一样,日伪军的这次进攻仍然一无所获,经过十三小时的战斗,冉庄民兵仅以轻伤一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五十多人。

冉庄民兵三战三捷的出色战绩,使得他们所保卫的冉庄,被评为了地道战模范村。从此,在冉庄周边据点里的日伪军就有了这样一句话:“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在这时的战斗中,甚至出现伪军担心被日军驱赶下地道,而自己先将地道口掩藏起来的事情。

在7年之后的1952年,面对日益胶着的朝鲜战局,周恩来说:“志愿军在朝鲜也要开展地道战。”

到朝鲜战争停战时,志愿军共挖掘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积极地开展了狙击活动、小分队活动,打小歼灭战,累计大量歼敌,被毛泽东誉为“零敲牛皮糖”。

卢勇 国防大学教授

你有你的先进装备,我有我的灵活机动的战法,我不按照你制定的游戏规则跟你打仗,通过我们这种地道战的方式,把你拉到我们的场地来,用我们的方法来打你。

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以弱胜强的地道战为中国人民筑就起一座抗击外侮,威震敌胆的地下长城。

敬请收看今晚(6月6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地道战传奇》之《地下长城》

文字:李巍

编辑:张欣悦

主编:姜黎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