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怎么红的,问问蒋雯丽,就知道了「1921八细节解读凭啥黄轩是主角为什么张颂文戏份多」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13更新:2023-04-13 13:19:19

影片《1921》票房一路攀升,但与此同时该片也遭遇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差评,其中有些观众表示看这部电影有些累,叙事广、人物多,线索杂。

其实,这部分观众产生这种感觉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这段历史很不熟悉,《1921》是历史题材电影,片中当然要有很多历史细节,而且因为《开天辟地》和《建党伟业》珠玉在前,《1921》选取的历史角度和细节比较新颖,自然会让一部分不太懂历史的观众看得费劲。

本文简单选出《1921》中的八个细节进行解读,希望对观众有所帮助。

一、公共租界凭啥这么牛?

田雨和谢孟伟饰演的法租界巡捕开车追踪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半路杀出来一队印度警察把他们拦住了,田雨掏出证件,领头的印度警察把他的证件一扔:“这里是公共租界!”然后,上去一顿枪托。

这里说的公共租界其实就是英美租界,早年英法租界是在一起的,后来法国退出单独成立法租界,英美因为语言相同就联合在一起成立了公共租界,所谓公共其实是英美的公共。

公共租界的行政机构是工部局,法租界的行政机构是公董局,二者在很长时间内都存在竞争关系,说白了,租界就像是“国中之国”,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关系就像是两个小国,因此法租界的巡捕在公共租界压根不好使。

相对来说,公共租界的独立性更强,连英美政府都不好使,他们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在那里经商是一个好选择。

法租界相对来说管理比较宽松,外界想到法租界抓人必须法国领事批准才行,因此法租界一直是各种势力混杂的区域,人口密度也大于英美租界,非常适合隐藏身份,因此我们在各种影视剧里最常见的就是上海法租界。

所以,一大会议地址就是在法租界。

二、为何黄轩、倪妮是主角?

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1921》的主角不再是之前的南陈北李,而是变成了在历史和各种影视剧中有些默默无闻的李达和王会悟,男一号成了黄轩,女一号则是倪妮。

原因也很简单,答案就在电影名字《1921》上,该片的核心故事就是上海召开的一大,围绕着这个核心将剧情展开,但也主要集中在1921年4月-7月底这段时间。

在这个时间点和开会这个核心剧情上,李达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和召集者,王会悟作为会议唯一的工作人员,其戏份当然应该更多,而且,请注意,在1921年,李达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很高的,他在一大上被选入中央局,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因此,拍1921年的电影让他当主角才真正是贴近历史的选择。

三、陈鹤年的台词背后

片中有一个有些搞笑的桥段,日本特高课特务听见高君曼喊门外的儿子“鹤年”,他居然联想到“鹤鸣(李达的号)”是不是“鹤年”的哥哥。

韩昊霖饰演的时年只有八岁的陈鹤年坦然答道:“我有三个哥哥,都不是一个娘的……”。

这句台词的背后就是陈独秀的家事,他第一任妻子姓高(据说乳名叫高大众),生有陈延年、陈乔年和陈松年三个儿子,小儿子陈鹤年是第二任妻子也是陈独秀曾经的妻妹高君曼所生,所以陈鹤年一句台词就带出了他父亲的婚姻史。

四、张国焘为何单独见马林?

这是《1921》中一个很独特的细节,特意描写了张国焘背着李达和李汉俊单独约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情节,这是真实的吗?拍这段有什么意义吗?

事实上,这真的是历史,张国焘不仅单独见过马林,而且在一大后几乎隔绝了马林和陈独秀的联系,把自己变成了马林的代言人,这是他擅长投机的表现。

讽刺的是,后来张国焘还投机过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他秘密联系,结果最后押错了宝导致他在三大上惨败。

《1921》关于张国焘这段戏,也是为张国焘日后的不归路做了一个注脚。

此外,《1921》中拍了这么多关于共产国际的剧情,其实也是一种对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简单诠释。

五、刘仁静、李汉俊和陈公博的激烈争论

《1921》关于一大会议的开会讨论内容只选取了一段,就是刘仁静、李汉俊和陈公博关于“党员是否可以当议员和参政”的争论,过程很激烈,甚至都有了火药味,还需要王会悟端着一盘西瓜来给代表们“降火”。

在这次争论中,刘仁静持坚决否定的态度,李汉俊和陈公博则持相反意见。

《1921》拍摄这段戏肯定不是随便选的,而是一种对三个人身份、背景和日后道路的暗示。

刘仁静是学生,李汉俊和陈公博则是世家出身,双方的背景决定了他们的观点,同时,刘仁静偏激,陈公博保守,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之后道路的选择。比如陈公博在回忆录里就提到过,正是因为这样的争论,让他在开会期间就心生退意。

六、巡捕来搜查,为何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

一大开会地点被发现后法租界巡捕十分钟左右就进来了,所幸代表们大部分都已经撤离,但有意思的是,现场却留下了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个人,为什么留下他们?不担心他们被抓吗?

首先,开会地点本身就是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租住的公寓,因此李汉俊算是主人。

其次,李汉俊和陈公博都是高学历文化人,懂外语,衣着气质不凡,可以和法租界巡捕沟通,毕竟老外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凡夫俗子。

关键则是上文提到过的,李汉俊和陈公博都是世家子弟,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清政府里当过军校校长,学生里有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李书城当过临时政府的陆军部长,和黄兴是战友也是哥们,袁世凯死后李书城又成了黎元洪的总统顾问,这样的身份足以保证李汉俊在法租界的安全。

陈公博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政府的武官,父亲陈志美曾担任过广西提督,那可是从一品的高官,因此陈公博这位官宦世家子弟自然也有过硬的背景,就算被抓了也会很快被人保出来。

因此,李汉俊和陈公博具有其他代表没有的便利条件,所以他们留下来对付法租界巡捕。不过,陈公博后来的回忆录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留下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套李汉俊的话,因为张国焘曾经私下对陈公博说李汉俊不可靠。显然,这又是张国焘的一个伎俩。

七、为何特意强调大东旅社凶杀案?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在《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和《1921》中都有描写陈公博和李励庄夫妻居住的大东旅社发生了凶杀案,难道这只是为了说明陈公博不参加最后一天会议的理由吗?

当然不是,因为从1938年开始我党一直将7月1日定为建党纪念日,但是这个日期并不准确,《西行漫记》里说是5月(实际是农历五月,斯诺没听清楚),由于时间长久,很多在世的代表都记不住具体是哪几天,只记得是7月。

这个时候陈公博、周佛海、董必武等人的文章以及共产国际的资料起到了一个作用,他们都记录在大会的第六天有巡捕闯入会场,导致会议暂时休会,第二天被迫转到嘉兴南湖完成最后一次会议。

陈公博的回忆文章更为详细,他说巡捕走后他立刻返回大东旅社,在路上遭遇密探盯梢,他在大世界等地转悠很久才甩掉对方,回到旅社已经很晚了。没想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又听到一声枪响,然后是一个女子的惨叫声。陈公博以为是做梦就没有管,上午九点多服务生过来说他的隔壁房间死了一个女人,陈公博担心巡捕来调查时再把自己卷进去,所以赶紧和妻子李励庄退房也没参加一大最后一次会议。

陈公博说的就是1921年被上海报纸炒得沸沸扬扬的“大东旅社谋命案”,凶手是一个英国医生的仆人,死者是一名缫丝厂女工,两人是露水夫妻关系。

由于报纸有明确的时间记录,大东旅社凶杀案发生在1921年的7月31日凌晨,也就是说巡捕闯入一大会场应该是7月30日,大会开了六天再加上两天休会,倒推一下就知道一大会议确切召开时间应该是1921年7月23日-31日。

这就是大东旅社凶杀案的历史地位。

八、为何张颂文饰演的何叔衡戏份这么多?

李达和王会悟成为《1921》的主角可以理解,但是,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张颂文饰演的何叔衡在片中的戏份也比较多,甚至有大段独白和长镜头特写,当然这个戏份多也是相对于其他电影来说的,难道就因为张颂文比较火或者是他的演技比较好吗?

没有标准答案,但笔者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也许导演这是针对网络上一种传闻的澄清和反击。

在网络上一直有一种说法,何叔衡虽然是一大正式代表,但他没有参加一大会议,开会前就回长沙了。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书中说张国焘当时负责大会代表的资格审定,他认为何叔衡只是一个酸腐秀才,不具备参加一大会议的资格,于是何叔衡就被找个借口打发回长沙处理紧急事务了。

由于张国焘的回忆录是白纸黑字,因此在网络上被很多人引用,导致一部人认为一大会议代表只有十二人。

实际上,张国焘的回忆录和其他代表的回忆录是冲突的,其他代表包括周佛海都认定何叔衡全程参加了一大,张国焘不仅是孤证,同时他的回忆录里有很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内容,因此并不能当成信史,只能是和其他人回忆录相互印证的参考。

同样是回忆录,为什么陈公博的很多记录可以当成信史,因为他的记录都有旁证,张国焘没有。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杂音存在,《1921》在电影里特意突出了何叔衡,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一些人的回击。

综上,《1921》对历史细节的把握确实很值得肯定,但也有缺憾,那就是有不少观众只盯着电影本身和明星,事实上《1921》是一部明星云集的电影不假,可这也是一部历史片,我们不能跳过历史只看电影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