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尔干边界「巴尔干边界我印象最深刻的军事战争电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25更新:2023-04-17 00:12:47

Выдох-вдох - хорошо дышать

呼吸,保持良好

Черный горох, да нелегко глотать

黑色的硝烟,呛住了喉咙

Пуля и ствол - нажал и разошлись

子弹横飞,枪膛已炸裂

Где добро, где зло? -попробуй разберись!

善在哪里?恶又在哪里?我尝试寻找答案!

А что мне надо? Да просто свет в оконце

而我想要什么?仅仅是窗户里的一缕灯光

А что мне снится? Что кончилась война

而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战争结束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Шаг, другой - до счастья далеко

幸福的远方,只有一步之遥

Эй, брат, постой! Я знаю нелегко

唉,兄弟们,等等吧!我知道这一步很难

Вымой лицо, побрейся, улыбнись

洗洗脸,刮刮胡子,微笑着前进

Выдйди на крыльцо - свободе поклонись

迈下那一步台阶,向自由致敬!

А что мне надо? Да просто свет в оконце

而我想要什么?仅仅是窗户里的一缕灯光

А что мне снится? Что кончилась война

而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战争结束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А что мне надо? Да просто свет в оконце

而我想要什么?仅仅是窗户里的一缕灯光

А что мне снится? Что кончилась война

而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战争结束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兄弟们,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

А что мне надо? Да просто свет в оконце

而我想要什么?仅仅是窗户里的一缕灯光

А что мне снится? Что кончилась война

而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战争结束

Куда иду я? Туда где светит солнце

我要去哪里?去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Вот только, братцы, добраться б дотемна

但天黑之前我们很难到达,兄弟们

这首《А что нам надо》(即“我们需要什么”)是“俄罗斯20世纪摇滚一百佳”中的第99首,曾作为电影《巴尔干边界》的片尾曲,它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每当失落之际,总会在这充满希望的旋律中继续抗争坚持下去。

《巴尔干边界》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动作电影,由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在2019年共同拍摄,以纪念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这段悲伤但不能忘却的历史。1999年对于我来说或许过于遥远,因为那一年我才刚出生,但这段绝望且痛苦的历史,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深化,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我虽然年轻,但在部队也呆了些年头,看到这部影片时,有一些特殊的感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的深刻。今天对于我来说很有纪念意义,因此我想借这部基于真实历史但情节大部分是虚构的影片,来谈一谈我的感想,以故事为主导,穿插讲述一些枪械知识,这也算是我的第一篇影评吧。

1995,波黑战争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均开始试探性的同西方展开军事合作,一支俄军小队奉命去抓捕重要人员。随着鹰的视角,参与本次行动的俄罗斯特种部队成员在枪林弹雨中逐一登场,每个人的性格与特点就在这短短几个镜头里被交代清楚了。

本片男主沙塔耶夫,俄罗斯人,小队的现场指挥,手持一把AKS-47突击步枪。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把AKMS,但其活塞筒上的泄气孔揭示了它的真实身份,而且其机匣盖貌似也没有加强筋,这应该是加装了AKM枪口防跳器的AKS-47。

女狙击手维拉,乌兹别克斯坦人,她手中的狙击枪缠满了伪装布条,但根据其弹仓来看,这应该是一把由SKS临时改装而来的步枪,我推测这把SKS是南斯拉夫生产的M59/66,该枪的部分型号在机匣左侧有瞄准镜座,维拉还自己加装了两脚架和消声器。不过马上这位女狙击手的左肩就中了一枪。

烟鬼斯拉什,白俄罗斯人,手持一把AKS-47步枪。各国军队里都有相当多的烟鬼,我也生活在一群烟鬼之中。毕竟部队压力大,抽烟是仅有的几种放松方式。斯拉什还没抽上烟,就接到了抓捕目标人物的命令,之后凡是有他的镜头,都是想抽烟而不成,当他能认真抽上两口时,却也是他最后的光辉。

戈利亚掏出了印有CCCP字样的狗牌,当时已是俄罗斯时代,看来他也是个念旧的人。他手持的应该是一把带消声器的AK步枪,镜头太少,暂时无法辨认具体型号。他看了看家人的照片(立flag),去协助斯拉什,拦下斯拉什刺向目标人物的刺刀,活捉了目标人物,但下一秒他却被目标人物用刺刀从背后刺伤了。

爱好唱歌的吉雷伊,塔塔尔人,在枪林弹雨中,他哼唱的就是《我们需要什么》。他是队内最开朗、最有活力的人,是小队的开心果,越是这样的人到最后越让人难以忘怀。他使用的也是一把AKS47步枪,随后他协助斯拉什抓捕了目标人物。

爆破专家巴尔亚,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负责布置炸药断后。他拿着一把有斜切枪口和翻折枪托的AK步枪,推测是AKMS,也有可能是像沙塔耶夫手中的,是改装的AKS-47。

可以看出,该小队在执行任务时,并没有使用当时俄军已经广泛装备的AK74枪族,而是选择相对老旧的AK步枪。南斯拉夫虽然是社会主义阵营,但其装备却也深受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虽然当年苏联向很多盟友无偿提供了完备的AK步枪制造技术,但当AK74诞生后,苏联却只愿意高价出售AK74的相关技术,其他国家即使买来AK74的生产许可和相关设备,也不被苏联允许出口AK74,捷克斯洛伐克甚至靠贿赂当地的苏联驻军才搞到了5.45mm枪弹弹药。这就导致AK74在部分东欧国家并不普及,所以这支俄军分队装备的都是AK系列步枪,狙击枪也用SKS替代,方便就地补给弹药。

同时相比AK74步枪,发射M43中间型威力弹的AKM由于口径更大,弹头更重,发射亚音速弹时更有优势,装上消声器、换上亚音速的УС弹就可以改造为微声步枪,拆下消声器换上普通弹匣就是一支可以远射的普通步枪,十分灵活,所以俄军至今还装备着相当数量的AKM步枪,也依然在研发发射M43弹的新步枪。

被刺伤的戈利亚失血过多,生离死别之际,斯拉什看着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在怀里流血,能做的就是给他一针吗啡,这种无力的绝望让人痛不欲生。临别之际,没什么豪情壮语,没什么战友情深,有的只是活下去的渴望,但这恰恰是别人无法给予的。

俄军小分队总指挥贝克中尉现身,他是印古什人

临终之际,知道自己回不了家,将家人托付给斯拉什。斯拉什看着战友家人的照片,眼中没了光。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还有时间让他们悲伤。

被抓捕的目标人物向俄军吐口水,这一刻,人人欲杀他而后快。但始终在一旁冷眼相看的美国人,不仅对戈利亚的死毫不动容冷眼相看,还趾高气昂的威胁俄军。“你们都受到北约的指挥!”,这句话引起了现场指挥沙塔耶夫的不满。

谁都知道,战场上只有一个头儿,贝克中尉沉默不语。沙塔耶夫直接将北约要的目标人物扔出直升机,美国人的暴怒被巴尔亚的手枪顶住了。

因为一个人的意气用事,损害了俄罗斯的国际信誉,小队成员被开除军籍。

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

新闻中的真实画面穿插入电影镜头中,一种别样的真实。国家强盛才能积极的团结各个民族,国家衰落就会矛盾四起,南斯拉夫这个曾经叱咤一时的国家开始一步步分裂,陷入混乱。

女主作为医生登场,丈夫前脚把怀孕的妻子托付给女主,后脚医院就被炸了。当丈夫醒来冲进医院,找到了女主和刚出生的孩子,可爱人却已经惨死,他没时间悲伤了,必须要先带着孩子逃出生天。然而备受打击的丈夫在即将倒塌的楼房中踉踉跄跄的走着,很快他也和爱人团聚了。

真实的新闻画面。

在莫斯科的贝克中尉从将军手中接收到了新的任务,赶在英军之前做好接应,保证俄军能顺利抢占斯拉蒂纳机场,这将成为科索沃战争中仅有的一束光,将极大的提升俄罗斯的话语权。贝克中尉准备开始召集小队成员,除了当年违反命令的现场指挥—沙塔耶夫。同时远在目标机场600公里外组织训练的俄军也接受到了秘密命令,开始准备行动。

女狙击手维拉在妓院里当保安,当她接到任务邀请后,看了一眼年轻时的照片。吉雷伊正和当地的塞尔维亚人一起在桥上唱歌抗议北约,这四年他的网络社交账号没有停止更新过。巴尔亚在训练塞尔维亚人拆弹,一起解决法国人投下的未炸哑弹,然而这只是虚惊一场的空航弹,北约内部也各怀鬼胎。斯拉什在酒吧里被酒醉的塞尔维亚人质问,为什么俄罗斯不帮他们,他刚把烟放到嘴上就被人夺下,要动手时被贝克中尉拦下,面对新任务,他开出了1万美金的价格,毕竟他不是士兵了。当然,最令人心动的还是这句话:“你会回家的,带着所有的荣誉”。没有军人能抵得住这种诱惑。

沙塔耶夫此时也因身份问题被当地警察盯上了,但老警长表示如果他愿意和他们一起维护当地秩序,不仅既往不咎还会尽力去帮他脱身。于是沙塔耶夫就和老警员、两位年轻警察站在了同一战线,尽力维护当地的治安,凭4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屠戮本地的阿族武装小军阀,也是本片的反派——斯穆克。两个年轻的当地警察,一位是阿尔巴尼亚人,一位是塞尔维亚人,他们有不同的信仰,他们也因为种族出身而有矛盾,但他们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初战阿族武装

沙塔耶夫一行四人驱车来到路卡,却发现斯穆克不在。阿族武装还在路边的山腰上设置了狙击手,对任何轻举妄动之人,一律射杀。沙塔耶夫和老警长一起前出侦察,怒火攻心的塞族警察普苏杰不听同伴阿族警察法蒂勒的劝告单独行动。沙塔耶夫看到了简单伪装的狙击手,准备去端掉他。

这里的阿族武装狙击手使用的是罗马尼亚研制的PSL狙击枪,该枪乍一看和著名的SVD很相似,实际上就是一挺用来发射7.62×54mmR弹的大号半自动AK,内部还是AK的不对称双闭锁突笋和长活塞导气结构。该枪采用冲压机匣,机匣前端的加强铆钉布局和RPK轻机枪类似。该枪有一个标志性的圆柱形的多层枪口制退器,弹匣防滑纹也和SVD不同。该枪精度不及SVD,但也算勉强堪用,如果有人说AK单发精度差,请把这支枪甩他脸上。

在塞族警察快被爆头的千钧一发之际,沙塔耶夫用匕首干掉了狙击手,夺取了狙击枪,但也暴露了自己,阿族武装的老干妈随即开火反击,这款精度堪比狙击枪(手动滑稽)的经典重机枪无需过多叙述,阿族武装手中的美械确实颇耐人寻味。

警察和阿族武装的主要武器都是南斯拉夫版AK,它们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护木上的三组散热孔。图中阿族武装使用的是M70B2突击步枪,是南斯拉夫版的AKMS步枪,除了散热孔和AKM不同外,该枪还在导气箍部分加装了枪榴弹瞄具。此外,斯穆克的手下还大量装备了固定枪托的M70B1突击步枪。

阿族武装以当地民众为要挟,但被远处的沙塔耶夫用PSL干掉了,经过一番激烈的交火,仅剩一名阿族武装开车逃窜,沙塔耶夫连开数枪用光子弹也未能将其击毙,为后来警察被阿族武装报复埋下了伏笔。

愤怒的塞族警察在战后要枪杀受伤俘虏,俘虏向同是阿族的法迪勒求助,试图分裂二人,但失败了。

老警长来维护秩序,即使战乱,他们作为警察还是要有最后的底线。

面对塞族警察直击灵魂的两连问,老警长一时无言以对,但最后塞族小伙还是选择去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警察,放过了俘虏。

另一边,小队重新集合,除了沙塔耶夫。

谁能不心动?关键是,他们可以回家了,但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回家吗?

另一边,血战后的男主和女主相遇了,他们乘坐同一辆大巴。然而阿族武装就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用一阵扫射逼停了车。不能再称他们为阿族武装了,他们就是恐怖分子,至少电影情节里他们就是。

和斯穆克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所有人被迫跪在地上,准备迎接死亡的排查。沙塔耶夫编造了自己的来历,但承认自己是俄罗斯人,被恐怖分子一枪托砸晕。巴尔干自古就是火药桶,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此交融,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又带来了伊斯兰教。国家强盛,各民族团结统一,国家衰败,各民族分裂混战。东正教牧师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斯穆克枪杀,他的孩子被掠走,女主也遭到了性暴力。

沙塔耶夫醒来,挟持斯穆克的枪背带进行射击,局势逆转。斯穆克的M70B1上还有自制的并联弹匣,手下的人还有一把装有弹鼓的M70B1。最终男女主成功脱身,但也和斯穆克正式结下了梁子。迅速开车至医院,把伤员交给NGO派来的西方医生后,男女主将神父的遗物交给了教会,随后互道安好分别。

随后,愤怒的斯穆克抓住了老警长,试图逼问沙塔耶夫的下落。而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塞族警察在暴乱中抓住了一名阿族青年逼问,民族矛盾似乎不可调和,幸亏阿族警察及时现身,无论阿族还是塞族,平民都是无辜的,有罪的是那些在西方支持下趁乱做大为害一方的军阀。

斯穆克逼问不得,以阿尔巴尼亚政府的名义宣判老警长的死刑,老警长坚称: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固有领土。就义前还手刃两名恐怖分子,70岁的老警长面对斯穆克的枪口毫不畏惧。阿族警察说如果塞族警察想杀死一个阿族人解气,杀他就好了,平民是无辜的,塞族警察紧紧的扼住阿族警察的喉咙,但是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兄弟,种族不同,但都是想守护这一方安宁,最终塞族警察意识到了,他不能失去兄弟,罪不在阿族,而在于为害一方的斯穆克,在于肆意侵略他国的北约。

正在医院养病的女主被NGO的西方医生叫到办公室,但没想到他和斯穆克是一伙的。不过后来,狼狈为奸的两人发生分歧,而医生总摆出背后的北约靠山,被独断专行的斯穆克直接枪杀,资本主义势力内部永远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斯穆克把女主抓到大本营——斯拉蒂纳机场,在她面前杀人逼问沙塔耶夫下落,女主不忍看到平民一个个死去,不得不道出沙塔耶夫的行踪,然而斯穆克直接把剩下的平民全部杀死,仅有一名小女孩幸免遇难。斯穆克直接带着主力部队杀向了沙塔耶夫的住处,而此时的沙塔耶夫正带着两名警察在机场外准备突入,贝克中尉的小分队也已经整装待发。

大战前的寂静杀戮

贝克中尉的小分队率先对防守力量薄弱的机场展开了进攻。吉雷伊用匕首无声的干掉了数名敌人,斯拉什用一支装了消声器的伯莱塔92手枪迅速肃清场地,维拉在远处用安装了光学瞄具的AS微声步枪(不是VSS,但二者区别仅有枪托和握把)精准击杀了航站楼的敌人,夺取制高点。手枪方便携行、指向性好的特征在巷战中被发挥出来,AS步枪则是战场上的无声死神。影片中恐怖分子被AS射杀的镜头也比较考究,由于AS发射的是9*39mm亚音速弹,恐怖分子是先听到了微弱的枪声,他刚警惕起来,子弹接踵而至。

机场的临时防御工事中随处可见轻机枪状态下的PKM通用机枪,斯穆克的主力部队却只有几挺老干妈和RPD轻机枪。老干妈太重几乎必须车载,RPD重量较轻,PKM可以填补轻重机枪间的火力空白,更为灵活。而斯穆克手下士兵的素质比较堪忧,略重的PKM都不愿携带(谁都不喜欢背重的枪行动),全都留在固定阵地用于防守。

600公里外的俄军部队也正在进行战前动员,蓄势待发,此次行动必须要让北约来不及反应,在一天半之内完成,他们还特意将战车上的“SFOR”(波黑维和部队)标识改为“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识。但对于主角一行人来讲,即使俄军一路狂飙,他们必然只在最后的生死存亡之际才现身。

机场仓库中的毒品和美元,诉说着恐怖分子和北约的罪恶。

沙塔耶夫带着两名警察准备突袭机场。

专业的过墙角战术动作,此时沙塔耶夫使用的是AKS-74步枪。

塞族警察把自己的AK74交给同伴,因为AK74长度过长,近战太过累赘,尾大甩不掉,所以他选择去空手夺枪。但斯拉什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绝非泛泛之辈,三人扭打在一起。俄军小队和警察不认识,但所幸接下来就认出来了自己人。

沙塔耶夫用一把M1911A1手枪继续渗透,结果维拉一个空中刺杀未遂,二人相认。看到远处扭打在一起的警察和斯拉什,必须尽快阻止。

小队全员到齐,还有两名本地警察。此时贝克中尉使用的是一支装有狭长消焰器的AKMS,其余人使用AK74枪族。就在老战友见面互相质问之际,在航站楼顶放哨的维拉发现了斯穆克派回来的侦察部队,因为大本营无人回应,多疑的斯穆克立刻派车携带老干妈回来摸清情况。维拉发现了敌军,向贝克中尉汇报,但中尉有些犹豫不决,这毕竟是他第一次直接指挥小队作战,下达击杀指令的那一瞬间维拉被发现,双方同时开火,维拉用一把SVDS狙击枪击杀了机枪手和驾驶员,副射手继续操作老干妈还击,击伤维拉的左肩,副驾驶开车逃离。沙塔耶夫和贝克迅速达成一致,准备接敌。

SVDS步枪在1994年定型,采用的是565mm伞兵型短枪管,枪管壁比SVD厚了0.5mm,相比SVD的长铅笔管,SVDS射击时的枪口扰动更小。该枪配有喇叭形消焰器,没有刺刀座,且不再使用运动型枪托,采用的是向右折叠的烧烤架枪托,有独立的手枪握把。

维拉左肩再次负伤,自己缝合着伤口。仓库里被斯穆克杀害的平民尸体层层叠叠,沙塔耶夫找到了幸存的女主。此时斯穆克扑了个空,又接到大本营被占领的消息。贝克中尉接到上级命令,准备接应俄军车队,任务完成前不再联系。

维拉独自缝合伤口,老伤清晰可见,独自一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除了打仗啥也不会的职业军人,活的不比在战场上轻松。

贝克中尉在布置防御任务,他们能活到明天的概率极低,本应是严肃悲伤、希望渺茫的场合,却是阳光灿烂、温暖动人。镜头在女狙击手和阿族警察之间来回切换,维拉一直在盯着法迪勒看,法迪勒也一直在偷瞄维拉。简短的作战会议结束,法迪勒被维拉叫住,两人对视,整个场地仅剩负伤的女狙击手和头破血流的阿族警察,或许这就是战场上的一见钟情吧,残酷但也美好,但他俩之间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众人在布置阵地,刚加入他们的警察作为“新兵”,自然要先干背沙袋这种体力活,简直太真实了。大家说说笑笑,聊着未来,聊着信仰,聊着出路,沙塔耶夫在和女主深情吻别,巴尔亚在计划退休生活并掐灭了斯拉什的香烟,吉雷伊一边唱歌一边承诺带众人去看演唱会,维拉又看着自己年轻的照片抹眼泪,不知是因为找不回原来的自己,还是因为在生死战之前找到了对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计划,都有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大战前很紧张,但似乎又没那么紧张。

突然,斯穆克派一个孩子来先行侦察,打破了平静,把孩子牵扯到残酷的战争中是最无耻的行为。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并非所有的穆斯林都是斯穆克那样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一起在夕阳下进行昏礼拜的阿族警察和吉雷伊,在夕阳圣洁的光辉下,他们将共同为正义而战。

战友的认可,胜过一切嘉奖。

戈利亚狗牌上的CCCP镜头反复出现,不仅是对战友的怀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斯拉什并没有被世俗所侵蚀,收钱地址是戈利亚的家,他牺牲后,他的家人没有任何补偿,沙塔耶夫也非常愧疚。

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就算是朝夕与共,同生共死,他也会有一天就是想不起你是哪里人,真实且温馨。

“我想念苏联时代,也许我们都能平静的活着。”

大战,开始

高潮部分就不过多放图了,还是大家亲自去看比较过瘾,接下来主要为文字描述。

斯穆克车队来袭,阿族警察和吉雷伊一组,守卫航站楼;塞族警察和巴尔亚在地面机动作战,伺机攻击敌侧翼;维拉在制高点提供支援并补充防线空档;贝克中尉坐镇塔台指挥,作为阵地核心火力的德什卡机枪就位于塔台顶部,由斯拉什操作;沙塔耶夫位于塔台外围协同防守。巴尔亚引爆炸弹炸毁排头车辆,吉雷伊用火箭筒干掉最后一辆车,多挺PKM开始无情收割生命。斯穆克的士兵不知敌人在哪,只能盲目的开火暴露然后被交叉火力打死。吉雷伊一边大声唱歌,一边疯狂压枪,一车一车的士兵被钢雨放倒。进入雷区的士兵集体白给,维拉在制高点挨个点名。第一批进攻的恐怖分子被迅速歼灭。

但第二批敌军更加凶猛,人数众多,兵分多路。部署于贝克中尉指挥位置的德什卡机枪,黑粗的枪管俯瞰整个战场。贝克中尉在下方发射曳光弹指引目标,斯拉什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操作重机枪果断开火。

德什卡机枪所及之处,血肉四溢,哀嚎不绝,肠子肚子满天飞。

此时女主找到了之前躲在柜子后幸存的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之前小女孩一直躲藏不敢现身,毕竟她目睹了恐怖分子的残暴,留下了太多阴影,但当她看到俄军小分队在对抗斯穆克时,她才小心翼翼的出现,人民总会选择忠于人民的人。

俄军大部队此时正在赶来的路上,塞尔维亚人民夹道欢迎,鲜花不断抛向装甲车,群众坐到装甲车上高举俄罗斯国旗欢呼雀跃(估计是把塞尔维亚国旗倒过来了),下车维护秩序的士兵拦不住热情的人民,甚至还有老人给俄军送酒的。俄军到来确实振奋人心,和60多年前他们杀向柏林时的场景一样。这段画面是车内的演绎和车外的历史新闻画面交接拼成的。

策划此次任务的将军坐在办公室里,接到了总统的电话,命令他停止俄军在科索沃的行动,将军拒绝接受这个懦弱的命令。国难之际,总要有人挺身而出,不能再受人压迫,要为国家的尊严而战斗,不知道将军正在写的是不是辞职信。

回到战场,斯穆克动用了火箭筒和迫击炮,情况瞬间急转直下。德什卡机枪重机枪阵地被炸毁,吉雷伊被弹片命中。临终之时,他只想抱着枪唱着歌静静的躺着,悄悄的离开。战场上的歌声,在腥风血雨中飘散了,但战斗的旋律还在继续。

航站楼已经守不住了,阿族警察只能后撤,然而敌人的火箭弹接踵而至,阿族警察生死不明。正在和巴尔亚一起转移的塞族警察不顾一切的去营救,然而他和他的兄弟有相似的命运,伴随着迅猛的爆炸,塞族警察失去了半条腿。

维拉占据制高点支援众人,但由于阵地未进行任何伪装,战况激烈来不及转移,被斯穆克发现,一发RPG,维拉被埋入了废墟之中。炮击还在继续,斯拉什一直在贝克中尉身边,在陷入苦战之际,他自告奋勇要去打掉对面的迫击炮阵地,贝克中尉立起被炸倒的重机枪,火舌为斯拉什清扫道路。他开着油罐车,唯知一路向前奔驰,冷静的点燃一根烟,终于能舒坦的抽上两口,随后右手紧握手雷,眼中又一次迸发出光芒。

在最后时刻,他身中四枪,致命的火花带来的是绚丽和悲壮,敌人迫击炮阵地全灭。“再见,斯拉什,一会儿见。”

天亮了,俄军小队弹药消耗殆尽。没了半条腿的塞族警察戴上象征着南斯拉夫特种部队的红色贝雷帽,血迹让它更加耀眼,从沙塔耶夫的手中接过PKM通用机枪,坚定与不舍的目光相互交织。“我为你断后”,毕竟塞尔维亚人和俄罗斯人永远是兄弟。当机枪声在苍茫的天地间响起,子弹划破凄冷的空气,已经战至头破血流的沙塔耶夫,独自立在清晨的寒风中,孤注一掷。

巴尔亚去营救在废墟下的维拉,沙塔耶夫在转移中中弹,只能奋力低姿匍匐前进,女主此时不顾一切的冲出工事,然而只是徒增麻烦,负伤的沙塔耶夫紧紧抱住心上人,爬到掩体后便昏死过去。贝克中尉开车去救援二人,其余人用最后的弹药进行掩护。

AK侧向射击,左手再来一把手枪就能双向开火,俄军特种部队常见的战术动作。

斯穆克打死塞族警察,丧心病狂的割下他的头颅,昏迷的阿族警察恰好醒来,在一旁看到了这让人心如刀割的一幕。幸存者躲进航站楼,集中最后的弹药,他们不能也不允许自己落在敌人手里。维拉摸了摸自己皱皱巴巴的照片,干涩的双眼留下浑浊的眼泪,滴在年轻的身影上,最后的时刻,应该告别了。贝克中尉把枪顶在维拉的头上,女狙击手撕碎照片,她想保留最后的美丽,把枪口移到了心脏前。斯穆克狂妄的带着仅有的部队继续进攻,他和俄军小队一样赌上了一切。然而斯穆克的手下却作鸟兽散,无线电里传来熟悉的俄语,俄军主力部队,来了。

迎着朝阳前进的军队,所到之处,一片光明。

斯穆克试图开车逃离,但被埋伏已久的阿族警察一刀毙命,阿族警察拿回了象征兄弟荣誉的贝雷帽。

小分队成功撤离,他们又失去了两位战友,塞尔维亚警察也仅剩一人。女主和小女孩被俄军发现,小女孩看到陌生的军人,神情甚是严肃。“我们是俄军”,身着海魂衫的硬汉柔情就是如此简单。

英军也到达了机场,军官下车后首先向俄军士兵敬礼。俄军士兵轻轻拨开了AK74的保险以回礼,并命令步兵迅速下车抢占阵地。黑鹰直升机在俄军的烟雾弹和机炮前不敢降落,英国军官和上级打电话,表示不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200名俄国人硬是让北约不敢前进一步。

“我是否撤退取决于这些俄罗斯士兵,你去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撤出,他们可是来自那支曾经击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

一年后,教堂外,沙塔耶夫坐在车里看着女主。他有些犹豫,她能做我的诗,我能做她的梦吗?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呼唤她,并挤出微笑。春日的和风拂过姑娘的脸颊,在《我们需要什么》激昂的高潮旋律中,全片结束。

总结

巴尔干边界这部影片多线叙事,最后又交织在一起,全片150分钟,看下来却嫌太短,收尾略显仓促。贝克中尉是否获得荣誉?戈利亚的家人是否收到了斯拉什的歉意?女狙击手是否和阿族警察走在一起?不过这些其实都不重要,这场战斗本身是虚构的。

但现实中下到士兵,上到将军,在国家危难之时,都能挺身而出,恪尽职守,成功赶在北约前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强大的苏联没了,但军人还在。这是1999年灰暗岁月里难得的一束光。正如片尾曲中的歌词,我们需要什么,要的只是一束光。

然而战乱还在继续,巴尔干并没有因北约的介入而获得和平,资本家的空头支票还是没让人长记性。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历史中学不到任何教训。失去了苏联的制衡,悲剧还再美国的操控下一遍遍可笑的重演。

训练中的互相竞争,战前的嬉戏打闹,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虽未经历战场,但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生死之交。慨叹身荣国反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遇到,我们都能平静的活着。

1999年,对于我们同样不堪回首,我虽位卑,但不敢忘国忧。当在守护身后的灯光不被硝烟所掩盖时,你定会成为别人眼里的一缕光,当百万束光汇聚在一起时,那便是和平的基石和希望。祖师爷“不忘国,不负卿”的教诲将永远 谨 记 在 心。

全文完

作者@梦未合围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再次声明:这是小作者写的,不是老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