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侠电视剧歌曲「刀光剑影话港乐香港武侠剧与粤语流行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72更新:2023-01-03 15:13:11

自此歌开始,粤语歌不再只存在于市井底层,而是真正“登堂入室”,引领了香港流行音乐的重大变迁。

从《啼笑姻缘》不难看出,港乐的流行,和电视文化息息相关。八十年代中期,当内地电视观众开始沉醉于《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港剧的魅力之时,“粤语歌”文化,也随之一同被启蒙。“港乐”也脱离了偏居一隅的桎梏,借着剧集的热播成为全国的流行风潮。

当全国人民都能够用生涩的粤语唱出《万里长城永不倒》、《铁血丹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电视剧集中的一个分类——武侠剧,对于港乐的推动作用,有多么强悍了。实际上,在港乐发展的初期,香港武侠剧也确实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金曲。这些旋律优美、填词隽永的武侠剧歌曲,很大程度上让“粤语流行歌”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1978年,香港电台开始评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评选范围并不限于“港乐”,如邓丽君的《小村之恋》、齐豫的《橄榄树》都曾入选过。但最初的几届,港产武侠剧歌曲从未缺席,且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直到“港乐”真正形成了流行娱乐文化之后,“武侠曲”才开始逐渐让位于后来天王天后们的流行金曲。

一言以蔽之:粤语流行曲的发展,离不开香港武侠电视剧。

笔者撰写此文初衷的一方面,是试图从创作背景、流行成因来梳理一部分对港乐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武侠曲;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段“怀旧之旅”,期待本文所列举的歌曲,能引发大家记忆深处的共鸣。

后来,《射雕》既有许冠杰《打雀英雄传》的戏谑改编,也有《东成西就》里张学友的“旧曲新唱”;而李连杰的《方世玉》系列电影里的主旋律,依然还是《书剑》。

1976年,无线还拍了古龙名著《陆小凤》。“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也无憾”,这也是被后来港产电影无数次致敬的曲目,如《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等。若“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从1976年开始评比,想必这几首应该能够入围。

武侠曲的声势,在1978年,达到了第一个巅峰。因为这一年,《小李飞刀》横空出世!

难得一身好本领 情关始终闯不过

闯不过 柔情蜜意 乱挥刀剑无结果

流水滔滔斩不断 情丝百结冲不破

刀锋冷 热情未冷 心底更是难过

无情刀 永不知错 无缘分 只叹奈何

面对死不会惊怕 离别心凄楚

人生几许失意 何必偏偏选中我

挥刀剑 断盟约 相识注定成大错

作为古龙名著《多情剑客无情剑》改编的剧集,《小李飞刀》由朱江、黄元申主演。同名主题歌由卢国沾填词、顾嘉辉谱曲,罗文演唱。一经问世,这首歌便深入人心。

朱江版李寻欢

《小李飞刀》的风潮,不仅是席卷全港,更是狂扫整个东南亚地区。港星若在东南亚登台献唱,《小李飞刀》是必备曲目,否则“下不来台”。

古龙谈到“小李飞刀”李寻欢时说道:“他有肺病,终日不停咳嗽,他不能喝酒,却偏偏要终日不停地喝。他时常委屈自己,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可是他自己心里还是会因此而觉得很痛苦,因为他毕竟是个人,不是神。……我写的本来就是一个人,有血有肉又泪的人,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人性中本来就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弱点,谁也没法否认。”

《小李飞刀》风靡的秘密,其实就在歌词之中。卢国沾做足了功课,让歌词极度契合人物形象。“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短短两句,足以暴击整日为生活奔波的普罗大众之内心,引为共鸣。而“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相识注定成大错”等句子,也早已成为全港市民能够随口引用的“名言警句”。

卢国沾曾撰文自述:“不容置疑,‘卢国沾’这三个字受到注意,确是因这首歌而开始。这歌词,数十年来,一直都有人向我提起,表示赞赏,我也欣然接受。也曾有人说:这歌大概已走遍天涯海角,而且到处受到懂中文的人注意。实情是否如此,我不大清楚,不过这以后,无论我身在何处,人家都提起这歌,可见它确实有一定魅力。”

古龙对这首《小李飞刀》,也尤为偏爱:“前几天见到罗文,他特地送我一张他的金唱片《小李飞刀》。他绝不是‘小李飞刀’那一型的人,他生动活泼炫耀而有吸引力,他唱出‘小李飞刀’的悲伤,却是在一种极生动活泼炫耀的情况下唱出来的。我从未想到有人能把‘小李飞刀’唱出这么样一种风格来。可是他成功了。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风格。成功绝不是侥幸的。”

因为歌曲极度成功,所以1999年焦恩俊主演的新版《小李飞刀》,主题歌依然沿用的老曲。这一次,《小李飞刀》动人的旋律和人生格言式的歌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让原本并不太了解这首歌的内地观众,也获得了同样深刻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8年的首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评选中,“武侠曲”极为耀眼。除了《小李飞刀》之外,《陆小凤之武当之战》的主题曲《誓要入刀山》、《陆小凤之决战前后》的插曲《愿君心记取》、78版《倚天屠龙记》的同名主题曲皆榜上有名。四首歌作曲皆为顾嘉辉,卢国沾、黄霑各填两首词。

1979年,“丽的”开播原创武侠剧《天蚕变》,精良的制作和漂亮的武打场面,让丽的声势大振。

此时,卢国沾已离开“无线”,在跟随周梁淑怡经历了“佳视”1978年的“七月攻势”却最终等来电视台倒闭的结局之后,卢国沾转投“丽的”麾下。《天蚕变》的主题曲,便是由卢国沾作词,黎小田作曲,关正杰演唱。

这也是一首相当经典的武侠曲,不仅是1979年度“十大中文金曲”之一,也因90年代的《天蚕变》续集《再与天比高》沿用了此主题曲,而为内地观众所熟知。

彼时的“无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收视上被《天蚕变》打的节节败退之时,无线临时决定,“腰斩”单元剧节目,紧急召集郑少秋、赵雅芝等人,开拍古龙名著《楚留香》!

毫无疑问,《楚留香》大获成功。剧集成功,主题曲同样成功。

湖海洗我胸襟 河山飘我影踪

云彩挥去却不去 赢得一身清风

尘沾不上心间 情牵不到此心中

来得安去也写意 人生休说苦痛

聚散匆匆莫牵挂 未记风波中英雄勇

就让浮名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啊……啊…… 独行不必相送

你一句,我一句,两位才子“双剑合璧”,终于写就了这首不朽名篇。

歌曲的演唱者,正是主演郑少秋。整首歌,从楚留香的第一视角出发,细腻刻画了一代“盗帅”的风范。既有笑踏河山、行侠仗义的豪气壮志,又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云淡风轻。

郑少秋版楚留香

“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如此这般对仗工整、意境广阔的词句,从一开始,就能够牢牢抓住听众的心。而据邓伟雄自述,“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这句流传最广的歌词,是霑叔的手笔。填词潇洒出尘,作曲浩然大气。毫无疑问,79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有它一席!

《楚留香》的成功,不仅限于香港。1982年,中国台湾地区引进了该剧之后,轰动之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家廖信忠回忆道——

“这是第一部正式引进台湾电视台的港剧。在那个只有三个台的年代,这部剧居然创下70%的超高收视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每到《楚留香》播放的礼拜六晚上,街上的人都空了,店也都关了,出租车索性也不跑了,通通都回家看《楚留香》……”

“《楚留香》影响到了各种层面。各种以‘留香’、‘无花’为名的餐饮茶艺馆开了一堆,酒店小姐也多了一堆‘蓉蓉’,酒店业者都抱怨周末晚上的生意很差,因为男人都要赶回家看《楚留香》……”

1982年6月7日、8日、15日,《联合报》都将港剧《楚留香》的相关新闻,作为社会热点置于第三版。

因为《楚留香》的霸屏,甚至引发了社会事件。台湾本土演员上街抗议像《楚留香》这样的港剧入侵给他们带来了生计上的影响,迫使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港剧的禁令。

古龙

古龙自己甚至不曾想到,自己所创作的小说人物,因为这部同名电视剧,而在自己生活的台湾彻底做到了“家喻户晓”。古龙说道:“一般来说,只有一个真实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人,而且造成过相当轰动的新闻人物,才能上得了一家权威报纸的第三版。楚留香,很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和古龙私交甚笃的散文家林清玄曾提及:“因为‘楚留香’轰动台北,郑少秋在‘来来’做秀,中视播完转到华视,连立法院也谈论楚留香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古龙的意见。‘楚留香’是古龙创造的,大家在谈楚留香时,竟忘了他是古龙笔下的人物,以为郑少秋生来就是楚留香。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彷佛任何人都可以决定楚留香的命运,除了古龙。”

借着剧集的热播,《楚留香》一曲,也在中国台湾极尽风靡。因为“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这句,甚至让此歌有了《哀乐》的功能,成为台湾不少家庭出殡时的必备曲目。

中国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79版《楚留香》,听到这首《楚留香》,是什么时候呢?答案是1988年。

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在这一年从台湾引进和发行了7卷《楚留香之无花传奇》录像带,剧情只包含了台湾方面重新剪辑后的第一个故事,但足以让内地观众被秋官的香帅“迷倒”,并在片头领略主题曲的魅力了。

1990年,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引进了同样由郑少秋主演的台湾85版《楚留香新传》,但这样的“引进版录像带”非常奇怪,内容除了四个单元的《新传》故事之外,还包括了承接《楚留香之无花传奇》的79版《神宫传奇》、《最后一战》两个单元。也就是说,79版《楚留香》,靠着台湾方面重新剪辑而拆分的单元,分两次引进到了内地(剧情还不全)。

内地引进版《楚留香》录像带

以上“引进版录像带”,最终随着闭路电视、有线地方台的信号输送,而奔向了内地的千家万户。

2004年,黄霑病逝。在香港大球场2万人的追思会上,“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一再回响……

在香港本土和东南亚,强有力普及港乐的武侠曲是《小李飞刀》;在中国台湾,《楚留香》让港乐“落地生根”。

而在中国内地,让粤语歌响彻大江南北的“先行者”,名字叫《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这睡狮渐已醒

1981年,正处于股改期间的“丽的”(后一年就改名“亚视”了),出品了清末民初的武侠剧《大侠霍元甲》。该剧由徐小明监制、导演,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讲述了武术家霍元甲振兴武林,抵御外侮的故事。

《万里长城永不倒》,正是该剧的主题曲,由卢国沾填词,黎小田作曲,叶振棠演唱。

原版《大侠霍元甲》

1983年6月,广东电视台引进《大侠霍元甲》,由广东省实验话剧团译制成普通话版,并改名为《霍元甲》,为霍元甲进行国语配音的是著名配音演员简肇强。主题曲,则保留了原版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内地1983年引进版《霍元甲》

这是中国内地正式引进并在全国播出的第一部港剧,立马掀起了收视狂潮。由于反响热烈,《霍元甲》更是在1984年6月登陆央视播出。其对于民族精神的振奋,引发了内地观众的强烈共鸣,而主题曲中“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等歌词,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一时间争相学唱,粤语歌,也自此在内地流行开来。

和创作《我的中国心》的黄霑一样,卢国沾也是相当有“家国情怀”之人。

卢国沾

创作该剧主题歌的时候,卢国沾大抵上也听徐小明讲了故事梗概。如何下笔?他想到了拿破仑所说过的那句:“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

“硬桥硬马的剧情,要有唤醒中国人爱国、抵拒外侮的感情,歌词难免口号式。于是我引用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作为歌词的开头。”卢国沾回忆道。

《大侠霍元甲》在香港本土首播时同样大受欢迎,这也让亚视随后连续开拍了续集《陈真》《霍东阁》,讲述霍元甲弟子陈真以及儿子霍东阁的故事,三部统称为《霍元甲》三部曲。而《陈真》和《霍东阁》跟随着的《霍元甲》的步伐引进内地,持续轰动。

这三部曲的歌词,都是由卢国沾创作的。《陈真》的主题歌《大号是中华》,《霍东阁》的主题歌《好小子》,演唱者都是剧集的监制徐小明。

卢国沾说道:“跟着的两首词,着墨点就在霍东阁。陈真负起教导和养育的责任,我用了教导的内容,因此歌词开头就写了‘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隐藏着‘家’,就是‘中国’,你是中国人!”

这三部曲的主题歌,无一例外,在内地广为流传。1985年,内地单位邀请徐小明赴北京工人体育馆开演唱会,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徐小明也成为第一位到内地做专场演出的香港演员,请了一整个音乐团队,浩浩荡荡50多人一起赴京,主要演出曲目也正是“粤语流行曲”。演出非常轰动和成功。

徐小明在杭州领取“金鹰奖”时的照片

同样是在1985年,在第三届“金鹰奖”的评选中,《霍元甲》获得“优秀电视剧”殊荣,这是彼时中国电视剧的“最高奖项”,作为监制的徐小明代表剧组赴杭州领奖。

《大众电视》刊载徐小明领奖时的细节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传唱,后来一直在继续。《霍元甲》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IP一直被翻拍,而主题歌也一直都在沿用,国语版、重新编曲版纷纷出炉……

这就是为港乐在内地开创流行之功的歌曲,带来的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

按港产武侠剧的制作时间来推进,81年的《大侠霍元甲》过后,该说到82年了。

1980和1981两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武侠曲”并不突出,对比79年的《楚留香》《天蚕变》和《春雨弯刀》,这两年一共只有《天龙诀》的插曲《残梦》,以及《英雄出少年》的插曲《醉红尘》上榜。

但1982年,再次迎来了武侠曲的“辉煌”。而这一“辉煌”的缔造者,依然是“辉黄”组合——顾嘉辉、黄霑。

顾嘉辉

黄霑

这一年,诞生了或许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金庸武侠电视剧主题曲——《俩忘烟水里》和《万水千山纵横》。

男:女儿意 英雄痴 吐尽恩义情深几许

女:塞外约 枕畔诗 心中也留多少醉

男:磊落志 天地心 倾出挚诚不会悔

女:献尽爱 竟是哀 风中化成唏嘘句

男:笑莫笑悲莫悲(女:凝悲 忍叹)

此刻我乘风远去(女:无 可奈)

男:往日意 今日痴(女:从今 痴泪)

他朝俩忘烟水里(女:俩忘烟水里)

1982年,“无线”推出了50集的《天龙八部》。这是无线继《书剑》和《倚天》之后,拍摄的第三部金庸剧。彼时,“武侠剧教父”萧笙刚刚转投无线,承接了拍摄《天龙》的重任,电视台上下对于这部鸿篇巨制亦重视无比,众多当红的小生和花旦,齐齐上阵。

在此背景之下,顾嘉辉和黄霑,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将主题曲制作完美。

82版《天龙》共分两部,第一部为30集的《六脉神剑》,第二部为20集的《虚竹传奇》。若是完全按照分部内容做主题曲,那么《六脉神剑》应该是段誉的主题,《虚竹传奇》则是虚竹的主题。

当然,顾嘉辉和黄霑并没有这么做。两首主题曲的创作方向,紧贴原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以第一主角萧峰的视角展开。

梁家仁版萧峰

先说由关正杰、关菊英男女声对唱《俩忘烟水里》。这一首歌,不仅是1982“十大中文金曲”之一,更拿到了1982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

顾嘉辉的作曲,依然遵循其一以贯之的“五声音阶”写法,旋律简单但极其优美。乐评人黄志华视其为“中国风格的流行歌曲创作的极致”,据传这也是顾嘉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黄霑的填词,紧扣“冤孽与超度”,以小见大,通过萧峰与阿朱的个案,层层递进展现小说主题。用乐评人杨熙的话来说,就是“歌词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可深可浅,不同听众亦可各取所需。故兼得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亦实至名归”。

总而言之,《俩忘烟水里》静谧如水,凄婉幽怨,充满了古典韵律之美。霑叔的填词宛如古体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辉哥的谱曲近似古典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万水千山纵横 岂惧风急雨翻

豪气吞吐风雷 饮下霜杯雪盏

独闯高峰远滩 人生几多个关

却笑他世人 妄要将汉胡路来限

曾想痴爱相伴 一路相依往返

谁知心醉朱颜 消逝烟雨间

凭谁忆 意无限

别万山 不再返

再说由关正杰独唱的《万水千山纵横》。同样,它也是1982“十大中文金曲”之一。曲子极度豪迈和雄壮,配器更是引入了交响乐,这或许是顾嘉辉最为“豪气万丈”的一首作曲,直有“万马奔腾,气吞河岳”之势。

由曲入词,黄霑要做的,就是为这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曲子填词。不到百字篇幅,黄霑让萧峰这位金庸小说第一英雄的形象跃然于曲中。黄志华说:“在黄霑的粤语流行歌词作品里,有三首是特别写得句式工整、古意盎然而且神采飞扬的,它们分别是《万水千山纵横》、《忘尽心中情》(无线剧集《苏乞儿》主题歌,叶振棠演唱顾嘉辉作曲,同为1982十大中文金曲)和《沧海一声笑》。”

概括来说,《万水千山纵横》跳动如火,奔放豪迈,全曲高调激昂,闻者不禁身躯随节奏摆动而不自知,足见辉哥妙曲魔力;歌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一代英雄萧峰的高尚人格、绝世风范、情爱之殇、身世之问,足见霑叔妙笔生花。

这两首粤语流行曲,也几乎代表了港乐中“武侠曲”的最高水准。

说起“辉黄”的合作,基本可以用“心有灵犀”来概括。黄霑曾说过:“其实很奇怪的,我和辉哥,我也不知道,如果你信轮回的话,那我和他旧时一定是两兄弟,一定是认识,而且好熟的……我一看辉哥的旋律,就几乎可以猜到他想做什么。”

1988年,82版《天龙》的录像带,通过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引进到了内地,继而在90年代初成为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播出剧目。

内地引进版82《天龙》录像带

相比较原版,内地引进版分为了《六脉神剑》、《英雄泪》、《金戈荡寇》、《逍遥神功》和《英雄怒》五个单元,片头曲统一采用了《万水千山纵横》,片尾曲为《俩忘烟水里》。尽管82版《天龙》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播之势,但两首无与伦比的主题歌,还是给很多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1983年的“十大中文金曲”中,有两首武侠曲上榜:《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神雕侠侣》插曲《情义两心坚》。

1983年,也是香港武侠剧歌曲入选“十大中文金曲”的最后一年。粤语流行曲在香港从无到有、再到全面开花,“武侠曲”着实立了大功;而随着香港乐坛的“百花齐放”,也随着香港武侠剧第一个高峰的结束,“武侠曲”从前台落幕,亦是正常。后来,“武侠电影”的主题曲亦曾多次获评港乐奖项,但毕竟和本文主题所言的“武侠剧”有所区别了。

最后一年获奖的“武侠曲”《世间始终你好》,其背靠的“武侠剧”1983版《射雕英雄传》,在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线”这版《射雕》,是翻拍之作。因有“佳视”76版珠玉在前,无线此次重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射雕制作特辑》显示,从1982年7月26日开始,无线市场营业部便向各阶层观众发起了问卷调查,看看对“重拍射雕”有什么意见。调查结果显示,71%的香港观众知道《射雕》这部小说,其中20%看过原著;赞成重拍的观众达到70%。

观众的支持给了“无线”信心,开拍之前,他们还进行了“理想黄蓉”试镜,最终从众位参选的演员中选定了翁美玲。果然,这部集全台之力大制作的《射雕》,再次在香港大受欢迎,翁美玲以新人之姿,红透香江。

翁美玲版黄蓉

该剧分《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华山论剑》三部,三首主题歌,皆由顾嘉辉作曲,由罗文和甄妮对唱。《铁血丹心》填词者为邓伟雄,《一生有意义》和《世间始终你好》由黄霑填词。

前文提到,“粤语流行曲”在中国内地打响“第一炮”的,是民初武侠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时间为1983年;而后续“接棒”、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暴风骤雨”之势的,是《铁血丹心》,时间为1985年。

女: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波澜现

男:抛开世事断仇怨 合:相伴到天边

男: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女:冷风吹,天苍苍)

男:哪惧雪霜扑面(女:藤树相连)

男:射雕引弓塞外奔驰(女:猛风沙,野茫茫)

男:笑傲此生无厌倦(女:藤树两缠绵)

女:应知爱意似是流水(男:天苍苍野茫茫)

女:斩不断理还乱(男:万般变幻)

合:心经百劫也在心间 恩义两难断

1984年底,83版《射雕》成为被正式引进到内地播出的第一部香港古装武侠剧。剧集一经播出,立马引发了无以伦比的轰动效应,“郭靖”“黄蓉”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名号,也街知巷闻;之前从未看过古装武侠剧的内地观众,面对光怪陆离的武打画面,看得如痴如醉。

之前不少没有看过《射雕》原著的观众,开始如饥似渴寻找原著;出版商见有利可图,也开始扎堆出版原著。83版《射雕》的热播,客观上成为金庸小说在内地彻底“热起来”的强有力的助推器,成为金庸小说在内地由“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的纽带。

吴保和在大学教材《中国电视剧史教程》中写道:“由黄日华扮演郭靖、翁美玲扮演黄蓉的83版《射雕英雄传》,点燃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被大陆观众认为是武侠电视剧永久的经典。”

毫不夸张的说,若在街头听闻《铁血丹心》那引人入胜的主题音乐响起,很多人都可能会心潮澎湃,驻足聆听;“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副歌部分的歌词,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铁血丹心》,无疑是国人记忆最深刻的“粤语武侠金曲”之一。

当然,《一生有意义》和《世间始终你好》,不遑多让。在前段时间《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某期节目的最后,全场嘉宾选择了《世间始终你好》作为合唱曲目,引发了无数共鸣。歌手们唱嗨,歌迷们跟着全场合唱,这是一听到前奏就会不由自主喊出“吼、哈”的“惯性”,这就是镌刻在骨子里的“时代曲”!

客观来说,“武侠剧港乐”创作的巅峰,留在了和粤语流行曲相伴发展的最初十年(1976-1986)。在这十年里,不仅有着那些荣获“十大中文金曲”的永恒经典,也有着像关正杰的《天龙诀》、叶振棠/叶丽仪的《笑傲江湖》、张国荣的《浮生若梦》、甄妮的《留下我美梦》等同样精彩绝伦的佳作。

黄金十年过去,尽管武侠剧港乐不再那么醒目,但依然时不时有佳作出现。随着“无线”、“亚视”90年代的一批武侠剧在内地热播,他们的主题曲,也影响着很多80、90后的成长。

比如张学友的《红叶舞秋山》——“我愿平静谁知晓,结伴明月尝哭笑”,孤傲侠客的形象伴随着大气磅礴的曲子,只要听过就很难忘怀。这首歌本身可以适用于任何武侠剧,多少人还会记得,这是《出位江湖》(即《闯荡江湖》)的主题曲呢?

比如周华健/齐豫的《神话情话》——95版《神雕侠侣》主题曲,即使在内地首次引进95《神雕》时被替换成了同样经久不衰的《归去来》,但这首歌本身的魅力依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动人。

比如周华健的《难念的经》——97版《天龙八部》主题曲,曲调的纷繁,音节的多变,让填词更适合从佛法的大视角去审视“贪嗔痴”三毒,从“八部”看众生去解构“冤孽与超度”,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比如袁文杰的《男儿无泪》——《雪花神剑》的片尾曲,此曲也用于剧中的“寒雪牵魂箫”,凄婉幽怨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在后来的网络时代,成为很多乐器达人吹奏笛箫的保留曲目……

即使到了21世纪之后,港剧逐渐式微,尤其是“武侠剧”的出产在近年几乎停滞,却依然能听到新创作的“武侠剧港乐”——无线外购的武侠剧,一般会替换主题曲,比如2019版《倚天屠龙记》就换成了《得失一笑中》,一开口,依然是熟悉的“港乐”味道,让人无限感慨亦无限追忆……

笔者相信,好音乐会永远流传下去。充满侠肝义胆的粤语流行曲,会“声生不息”。

1 黄霑《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

2 古龙《笑红尘》(古龙随笔札记,陈舜仪整理)

3 卢国沾《歌词的背后》

4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同胞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5 杨熙《香港词人系列:黄霑》

6 黄志华《香港词人系列:卢国沾》

7 黄志华、朱耀伟《香港歌词导赏》

8 翟浩然《光与影的集体回忆》

9 《大众电视》1985年6月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