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是童年让孩子保持孩子该有的模样这是教育该有的样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31更新:2023-04-18 00:29:59

作为一名从教30余年的一线教师,我时常在反思并追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作为一所学校,该为孩子们的童年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作为校长,该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办学思想?作为教师,该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支持?也许这些喊在嘴上,夸夸其谈的语言,听起来让人耳生老茧;这些文字看起来,让人视觉疲劳。特别是在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要成绩的当下,不管我们在教给孩子们多少知识,灌输多少思想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呵护童心,保卫童年,让孩子们具有孩子该有的模样。原《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资深媒体人沙培宁女士在谈到“好的学生样”时,提到了几个“观察点”。顺着她的观点,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好学生应该是“结实”而又“皮实”的

今天,在大多数城市学校,走进校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小胖墩”,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小糖人”,这些孩子由于营养过剩,由于缺乏运动,他们走路气喘吁吁,显得既吃力又费劲,他们的行走姿势已经超出了一个处在童年时期的小孩子该有的样态。每当我们走进教室、来到操场,“小眼镜”比比皆是,那一幅幅架在孩子们鼻梁上的眼镜,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与活动。由于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孩子们上学有人驾车,雨中有人打伞,他们衣食无忧。可现实的背后,是我们的孩子经不起一点点小小的磨练,一遇到磕磕碰碰,就连保护自己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备。而令人欣慰的是在我支教的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普格县附城小学,在这所有着四千多孩子的校园里,你想找到几个“小胖墩”、“小眼镜”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尽管这所学校多多少少缺乏一丝城市学校现代化的气息,但在这所朴实而温润的校园里,上至校长,下至老师,他们从早到晚,把孩子的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的孩子既能经得起风雨,也能经得起摔打。因为,他们黝黑的脸庞告诉我们,他们个个是健康的、阳光的。

光脚丫子彝家娃,跳起绳来顶呱呱。

好学生应该是“欢实”而又“丰实”的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每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欢实”本该是一个个小学生该有的成长样态。但事实是,在一个个沉甸甸的书包之下,在一节节单纯的知识灌输课堂里,在一样样到了晚上十一点还尚未完成的作业面前,在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双休日、寒暑假的各种辅导班里,孩子们理当拥有的“欢实”却成了他们生长路上的奢侈品。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校长是站在校门口仰望世界的人。”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当年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我喜欢站在校门口迎来送去,看着孩子们的样子,我心里踏实。可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个个面带笑容,跟我说“老师好”“校长好”;“老师再见”“校长再见”,而五六年级的孩子每当看到我,他们的脸上总是显得少年老成,尽管我没有批评他们、体罚他们,可现实告诉我,由于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而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本该灿烂的童真。教给孩子知识,是教育的本分,关注孩子是生命的个体,更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该以怎样的勇气带领我们的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孩子拥抱自然,该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奔跑于运动场上,该怎样让他们活动在实验室里,徜徉在图书馆里,让他们尽情享受本该属于自己的欢乐呢?

实验室里彝家娃,学科学中拓思维。

好学生应该是“诚实”而又“老实”的

柏拉图说:“教育无他,乃心灵的转向。”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一走进学校大门,在右手边的校园文化墙上,挂着一个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有著名爱国人士,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黄炎培先生为该校题写的校训:“学做人”。这三个朴素的大字,既不豪华,也无做作,但它却于超脱中、于厚重中,对教育之老实教书,诚实育人;老实做事,诚实做人,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好学生到底该有什么样子呢?那就是犯错时不说谎,遇到挫折时不盲目,碰到困难时不慌忙,与人相处时显诚实,给人印象是老实。如果孩子们连学习做人的这些素质都不具备,那他们就会变成塑料大棚里的蔬菜,难以真正享受阳光;他们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很难拥抱阳光。倘若如此,孩子们怎么能经得起风雨?怎么能抗得了挫折?怎么能担得起重任呢?一个得不到他人相信与放心,赢得不了他人尊重与信任的孩子如果真实存在,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对教育而言,没有分数,校长、老师过不好今天;但只有分数的教育,学生未必过得好明天。分数重要,成绩重要,可在两者面前,做人比他们更重要。东井义雄教授说:“孩子是出错的天才;他们不是乱出错的,其中必有道理。”面对孩子们在学做人、学做事中所面对的诚实与老实,教育的思考和出发点理应如此。

没有什么比学做人更重要的了!

好学生应该是“平实”而又“朴实”的

今天,全国50多个贫困县开展的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两不愁”“三保障”真是落到了实处,人民脱贫致富已是事实,奔小康已不再是梦想,而是指向精准的希望。在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实环境下,我还想说的仍然是普格县附城小学,在这样一所彝族孩子占比80%的学校,所有学生都免费享受着丰盛的午餐。占地102亩的校园,没有一个清洁工,所有校园区域的卫生都是学生们自己打扫,在偌大的校园里,你想看到一点垃圾、一片纸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将劳动自觉、劳动自律、劳动自治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的味道在细节,细节精致了,教育的温度就能被体味了。而附城小学的办学理念正是“做有细节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这句话不仅被学校挂在墙上,同时被师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尽管彝族孩子与外面的世界很少联系,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没有走出大凉山去看看外面的繁华,但他们清纯的眼里所流露出的那种纯真善良、朴实无华、不娇柔做作的原始样态和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那份本真,更加让人感动,更加需要教育人用心去呵护。

沐浴阳光健康成长,享受教育快乐生长。

教育并非脱离现实而生存于真空,教育也不是天堂仙境和世外桃源。教育如人,如社会。教育所面对的是家长、社会关注学校的成绩;教师所承受的是校长、主管部门向他们要分数,这是教育最普遍的存在。但教育不是工业,也不是工厂,教育更需要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家蔡元培说:“欲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们无法也无力将孩子童年该有的模样呵护到极致,但有责任将孩子的童心保护得更好。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育人本该应有的担当。孩子原本的模样既是天真烂漫的,又是纯洁可爱的。“他们”就是“他们”,童年就是童年。作为教育人,如果我们过早地将“他们”变成了“我们”,这将是教育的不幸,也是我们不应犯下的错误。

保卫童年需要做有细节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高级教师、省优秀专家、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倾情并致力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孩子成长。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阅读并评论指导! 2020-09-28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