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的电影是「26年前这部讲述有爱无性婚姻的影片撕开人性和欲望的遮羞布」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6更新:2023-01-15 03:10:16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曾涌现过一大批揭露封建礼教吃人题材的影片,其中,不乏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般的传世经典,但也暗藏了不少折戟沉沙,被人们忘却的小众影片。

《砚床》,便属于后者。

诞生于1995年的《砚床》,目前在豆瓣上评分为7.3,在这部电影中,有着“有爱无性婚姻”、“借种生子”、“砚台藏尸”等奇情桥段,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借种生子”的题材一度十分流行。

一、一个女人的两段人生

皖南旧居,宏村古镇,曾经是明清徽商藏金盘龙之地,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年久失修的屋脊,黯然萧瑟的梁柱,让此地最具价值之处,乃是给一群二道贩子和古董商人淘金捡漏。

影片伊始,一位上了年纪的古董商人,穿过宏村的青石板,熟门熟路地走到一户人家中,摸着一方巨大的青石砚台。

虽然古董商人对这方经历数百年岁月的巨砚,垂涎日久,但想要顺利得手,他得争得一位老妇人的许可。后者便是本片的主角。

老妇人在这栋徽派老宅中度过了大半个人生,由于腿脚不利索,她已经多年没有迈出过大门。面对老古董商的多方攀谈,她既没有立即答应,商谈价钱,同样也没有一口回绝,将其扫地出门。

老妇人显然缺个能聊天的年纪相仿的朋友,而老古董商正好满足了她心中久已干涸的倾诉欲。

原来如今一头银发、皱纹满面的蹒跚老妇,年轻时曾是个身量苗条、肌肤若雪的佳人。由于家道中落,她不得不屡屡典当首饰,用来贴补家用。

一次,在她典当时,被吴家大少爷看中,迎娶进门,在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少奶奶的生活。

新婚伊始,这对阔少爷和佳人每日或听着留声机的曼妙歌声,或佳人摆出造型,由少爷用丹青勾勒。文艺夫妇的闺房之乐,让佳人宛若身在天堂。

而影片便在这种双时空的对照下,一步步讲述着老妇人前半生的明媚快乐,以及晚年的凄凉孤寂。这种对比,便提出了一个疑问:如若老妇人年轻时真的这般顺心,怎么会在晚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果然,没过几个月,吴家这对新婚夫妇便遭遇到了巨大的难题:少爷的性能力有问题,无法生育下一代。

即使在少奶奶的多番挑逗下,少爷只能以一句“算了吧”作罢,让这对原本欢愉的伉俪陷入危机。

这种危机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是没有子嗣带来的问题,如若他们没有产下子嗣,吴家老爷的家产便难以名正言顺地传承给儿子。这其中隐藏着封建社会中严肃的宗法制度,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便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则是床事难为带来的性欲问题。对于吴少爷来说,他难以满足欲望正盛的妻子,便会令后者隐隐产生怨怼。

故此,吴少爷竟然想出一招险棋:让家仆阿根和妻子行房,借种诞下子嗣,只要三人对此缄默其口,便无人知晓其中隐情。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吴少爷的预期发展,在阿根和妻子暗通款曲数月之后,依然没有怀孕迹象。

而被欲望缠身的少奶奶,已经和阿根难舍难分。最后,吴少爷恼羞成怒,将阿根杀死,而他自己同样在三十岁时早逝。留下少奶奶从此孤身一人。

显然,这是一段因“性”而起的沉重的中国式故事。

二、砚台的隐喻

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便是那方砚台了,当我们细致分析后便会发现,它其实有着多重的指涉寓意。

在老妇人晚年时期,巨砚是金钱欲望的象征物。这一点不仅通过老古董商加以反映,更借由老妇人侄媳妇的一系列言行而衬托。

这位侄媳妇表面看来,对老妇人照顾有加,可实际上一直惦记着后者手中的各种古董,当然更包括这方大得出奇的巨砚。她不但喊其他的古董商来估价,更是亲自到城中的店铺打听。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在反映老妇人晚年无人可信的状况。为什么老妇人对老古董商态度反反复复,时而信任亲切,时而质疑怨怼,便在于她这残缺的身子,唯一有价值的便是金钱了。

而在老妇人的年轻岁月里,巨砚则是性欲的承载物。她和丈夫在砚台上躺着时,第一次被挑逗而萌生性欲;此后和阿根的干柴烈火,同样是在这张砚床上烧起。

更为巧妙地是,砚床在此可以视作少奶奶的女性象征物,而她送给阿根的老墨条,则是男性隐喻,加之“阿根”一名本身的寓意,更加突出了这层男女交合的意味。

毕竟,墨条在砚台上研磨出墨,既是书画案头的标准流程,更是暗合片中的云雨之行。

影片至此,隐喻呼之欲出。

不过,最为核心的,应该是巨砚所承载的第三层寓意,那便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荒谬逻辑。

为什么吴少爷愿意主动戴上绿帽子,让下人和自己的娇妻行房?难道真的是为了慰藉妻子心中的欲壑吗?他绝非是如此伟大的男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这份巨大的家产,好可以逍遥一生,继续做个阔少爷。

然而,当我们细思吴少爷和少奶奶不能生育的根源时,却又会发现一桩极为讽刺的细节,那便是巨砚或许是造成他们不能生育的根本原因。

吴少爷成长过程中,对于巨砚的留恋,导致他曾常年在寒冰刺骨的砚床上睡卧。而少奶奶在嫁给他之后,同样受其影响,在这方巨大的青石上贴上肉身。

可要知道,即使是在夏天,这方巨砚依然会让人寒气倒吸、脊梁发颤。

所以说到底,这块传承数百年,被人视作宝贝一样的砚床,却造成了一对年轻夫妇的婚姻悲剧,同时让一位无辜的男仆殒命于此,不禁令人唏嘘。

三、中国第一部被好莱坞买下的内地电影

同样,它也曾被日本的松竹公司买下,在日本国内的院线公开放映过。

海外市场上的颇受欢迎,或许和它在改编李平易的短篇小说《巨砚》时做出的微妙改动有关。

比如,小说中并没有阿根这一角色,所以也就没有“借种”这一情节。

吴家少爷少奶奶的婚姻悲剧,则被设定为是少奶奶躺在砚床上之后,身体受凉,导致不孕。

然而,如果本片真的如小说文本原样照搬,便很难表达出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也无法用一段畸形婚恋关系,形成影片中较强的剧情张力。

不过,本片虽然略有锋芒,在那个年代掀起过不小的热议,但和张艺谋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相比,依然难以企及。

这一方面是由于影片过于工整的镜头语言,另一方面则是它难以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经典画面。

《菊豆》中,那失手滚下的布匹,鲜亮对比下的染缸,都让片中的激情戏和冲突场面,有着视觉层面的震撼感。而《砚床》一如其老气沉沉的古宅一样,明显创意缺少,气韵不足。

然而,如今翻出这部26年前的电影,依然能看出那个时代的电影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通过各种巧妙象征物,赋予人性伦理以辛辣的讽刺意味,撕开了人性和欲望的遮羞布。

从这层面来说,《砚床》又尚且值得一看。

无性婚姻能否经得起考验?《砚床》“求子”引发的悲剧让人深思

文|芳小菊

“我不明白,要是我害了阿根,那谁害了我呢”? 电影《砚床》里,老迈的玉莲守在一张硕大的砚床旁,常常这样独自发问。

《砚床》在揭露封建制度对人性压迫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无性婚姻给夫妻关系造成的影响。

这部改编自李平易短篇小说《巨砚》的影片,很好的探讨了性爱在夫妻关系中的作用 。

因为对无性婚姻揭示的深刻,且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砚床》后来被好莱坞购买去,成了建国后第一部好莱坞购买的国产片。

《砚床》用时空交错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无性婚姻给三个无辜男女带来的悲剧。

江南小镇上,吴家少爷因生理障碍,一直没能让妻子玉莲怀上孩子,为了继承家业,他不得已之下想出一个下策: 恳求妻子向下人阿根“借子”。

“借子”不成后,醋意大发且悔恨交加的吴少爷,为了事情不被传扬出去,狠心地命人把阿根塞进了砚床。

后来一心求子的吴少爷,在汤药的侵蚀下英年早逝,膝下无子的玉莲,只得孤独地守着那张藏有阿根尸骨的阴森砚床,用自己的后半生,为一段无性婚姻造成的悲剧买单。

玉莲和吴少爷,一个是容颜姣好,知书达理的小家碧玉,一个是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世家公子。

两人在细雨朦胧的江南小镇相遇后,便彼此一眼万年,吴少爷很快把玉莲娶回了家。

婚后,两人举案齐眉,你敬我爱,是一对羡煞众人的美满夫妻。

吴少爷除了教书外,余下的时间都围着玉莲转,他教玉莲跳舞,为她描眉,给她拍各种美照,处处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玉莲。

吴家有一张祖传的大砚床,夏天非常凉快,吴少爷最爱做的,就是躺在上面给玉莲讲各种趣闻轶事。

吴少爷常对玉莲说:

听了少爷的话,玉莲就会腼腆地问:

每当这时,少爷的眼里就会闪过一丝忧郁和愧疚,他不是龙体,抵挡不住砚床里的阴寒。

从小喜欢在砚床上贪凉的吴少爷,心中有个无法启齿的缺憾:他做不成真正的男人。

在人们眼里堪称完美的他,自结婚起,始终没能让玉莲享受到鱼水之欢带来的快乐。

每到情深意浓时,看着玉莲眼里燃烧的渴望,吴少爷就会一脸愧疚无比沮丧地说: “算了,我们还是睡吧”。

面对丈夫的生理缺憾,玉莲虽然表面上表示不在乎,可她毕竟年轻,正处在花季的她,怎能不渴望男欢女爱的快乐?

为了治好少爷的病,玉莲一边搜罗各种偏方,一边天天烧香拜菩萨。

怎奈少爷的病是砚床的阴寒造成的陈年旧疾,岂是几副汤药就能根除的。

砚床的阴寒夺走了吴少爷做男人的权利,使他没能力让玉莲做回真正的女人,这是吴少爷人生中最大的不堪和劫难。

一段无性婚姻,带给吴少爷和玉莲的缺憾,虽然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都早已不再平静。

婚姻中,有很多先天的缺憾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比如:学识、能力、各种行为习惯等,唯有无性婚姻带来的缺憾,谁也弥补不了。

无性婚姻不仅会影响夫妻关系的亲密,还会为夫妻关系埋下隐患。

一段无性婚姻,带给玉莲和少爷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煎熬,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眼见结婚快一年的儿媳一直肚皮不见动静,吴老爷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示出自己的不满,他向儿子发出通牒:

吴老爷的话,让原本就愧疚不安的少爷着了急,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下策: 让下人阿根代替自己,和玉莲生个孩子。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玉莲时,玉莲痛苦不已,这么做让她以后怎么见人?这不仅是少爷对自己的贬低,更是对她的侮辱,她断然拒绝。

为了让少爷能顺利继承家业,玉莲提出抱养一个孩子的建议,可少爷听了却连连摇头说:

少爷告诉玉莲,他不在乎孩子是谁的,只要孩子出自玉莲的血脉,他就会视如己出。

他再三对玉莲保证,此事只有三人知道,事成后,立马让阿根离开,不会让她难堪。

因为一段无性婚姻,玉莲和少爷走上了荒唐的“借子”路。

自古以来,婚姻从来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任何时候,走进婚姻的夫妻,都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重任。

玉莲和少爷单纯地认为,婚姻中有没有性不重要,只要他们真心相爱就够了,可他们忘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在“以父为刚”的封建社会,传宗接代是谁也逃避不了的责任。

不管玉莲和少爷的婚姻里有没有性,他们都要严格遵从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和家长制,否则他们就会被所处的社会所不容。

吴老爷用“不能传宗接代,就不能继承家产”的家长制,不容置疑地把儿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和阿根的一次次接触中,玉莲心中的理智逐渐被情欲战胜, 阿根让她成了真正的女人,也让她尝到了做女人的快乐,她不再抗拒嫌弃阿根。

有些事一旦尝试过后,就很难摆脱其中的诱惑,玉莲一边告诫自己不要迷恋阿根,一边又管不住自己的身子,她的身体里就像住进了一头野兽,搅得她不停地在情欲和理智中挣扎。

最终心里爱着少爷,身体却时时想着阿根的玉莲,在欲望的驱使下,偷偷背着少爷,一次次和阿根跨越了界限。

看着玉莲的变化,少爷后悔莫及,虽然他迫不得已之下把妻子推向了阿根,但并不代表他对两人间的频频越轨可以零容忍。

玉莲一次次走向阿根时,少爷是痛苦和屈辱的,情感和尊严都遭受打击的他,醋意大发之下,开始嫌弃冷落玉莲。

对玉莲精心熬制的汤药,他常以不干净为由拒绝喝下去,并一遍遍逼着她重新熬制。

对自己当初的决定追悔莫及的少爷,因为玉莲的变化变得神情忧郁,他不再搭理玉莲,整天阴沉着脸,满腹心事地站在窗前一动不动。

玉莲和少爷原本琴瑟和鸣的夫妻感情,在无性婚姻面前,因为“借子”变得敏感而脆弱。

少爷虽然外表温文尔雅,但他的性格并不软弱,眼看着玉莲一直怀不上孩子,却和阿根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一怒之下,他把阿根赶出了家门。

阿根临走前,控制不住欲望的玉莲又一次拉住他,双双躺到了砚床上。

在他们忘乎所以地翻云覆雨之际,少爷带着人破门而入,玉莲被锁到楼上,阿根被活活塞进砚床。

“借子”风波后,少爷和玉莲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差点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少爷,经受不住情感的沉重打击,身心变得日渐憔悴,刚过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了。

玉莲和少爷的无性婚姻,最终没能经得起现实的考验,一场无性婚姻引起的“借子”风波,无情地演变成三个人的悲剧:

阿根被塞进砚床,变成了后来的森森白骨,少爷因此一病不起,最终英年早逝,玉莲因为自己的放纵,苦守砚床一生。

吴少爷英年早逝后,膝下无子的玉莲,守着诺大的老宅和宅子里阴森的砚床,孤独地忏悔着自己的一生。

她常常想,是自己对不起少爷和阿根,她精心熬制的那些汤药最终害了少爷的命,她在性爱面前的放纵,害得少爷一怒之下把阿根塞进了砚床。

玉莲固执地认为:

可她有时又想不通,如果是自己害了少爷和阿根,那又是谁害得她活在这坟墓一样的吴家老宅里,苦守一辈子的罪孽?

少爷?阿根?她自己?还是封建宗族制和家长制?

这些看似都是,又看似不是。

玉莲和少爷的感情原本是美满和谐的,少爷很爱她。是为了继承家业,少爷才把她当作生育工具借出。

“借子”不成,少爷在忍受不了被绿的事实后,觉得自己的威严和尊严受到了威胁,才因此变得阴暗易怒,最后对阿根下了杀手。

如果她和少爷之间是段健康有性的正常婚姻,就不会有那场荒唐的“借子”风波。

也不会有她和阿根初尝鱼水之欢后,沉沦于性爱的欢愉中不能自拔地放纵。

阿根原本是无辜的,他被少爷像生育工具般拿来使用后,因为享受过性爱的欢愉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没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才酿成了悲剧。

封建宗族制和家长制带来的压迫,虽然对造成他们三人的悲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好像又不是悲剧的主要原因,吴老爷虽然说过 “不能传宗接代,就不能继承家产” 的话,但他毕竟不知道少爷和玉莲之间是段无性婚姻一事。

如果玉莲能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这场悲剧,就会发现造成她和少爷、阿根三人悲剧的真正原因,是她和少爷之间的无性婚姻。

因为无性婚姻是违背人性的,一段好的夫妻关系,除了要彼此相爱外,还要有持续正常的性生活,才能确保幸福长久不衰。

很多时候,不幸的婚姻,并不是出轨、贫穷、性格不合等原因带来的,无性婚姻才是夫妻关系的最大杀手。

一位饱受婚姻困扰的女性曾经说过:

晚年的玉莲,身边出现了一个知心人,一个看好她那张砚床的古董商人。

这个老年男人四海经商,见多识广,像当年的少爷一样给她带来了天南地北的信息和故事,看着他,玉莲就想起少爷,她那颗死去已久的心,在老人的来来往往中逐渐活了过来。

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的接纳,再到后来的想念,老迈的玉莲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带给她快乐的男人。

她知道老人对她的砚床心仪已久,但她并不急着卖它,也不想卖它,因为一旦卖了,隐藏在砚床里的秘密就会揭晓,她和老人的情意也会就此终止。

只要砚床一直在,老人就会来,这样,在寂寞的老宅里,她就会有个可以说话的人,她尘封多年的往事,也可以有个倾听者。

老年玉莲在古董商人的陪伴下,慢慢打开了心结, 她终于明白,不管她当年追求的是精神之恋,还是身体的欲求,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生命的意义本就如此。

每个生命都有盛开的权利,每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

只是她和少爷那段无性的婚姻,在现实面前没有经得起考验。

看透一切的玉莲,在老人的安慰中,最终和现实达成了和解,也最终放过了自己。

她最终明白,谁都不能轻易考验人性,无性婚姻永远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因为没有人能在绝对的诱惑面前坚定自我。

电影《砚床》用三个人的悲剧告诉观众,那些看起来或高尚或无奈的无性婚姻,不仅是对人性的压抑,更是对人性的束缚和绑架。

性爱对于婚姻,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婚姻的润滑剂,如果说爱情是来自前方的召唤,性爱则是一种来自后方的动力。

世上好的婚姻,既要有爱,更不能却性。

如果两个人深深相爱,最好的结果就是享受性的绝对欢乐。

有没有你看过一次再也不敢看第二次的电影?

我看过很多种类型的电影,其中让我看过不敢再去看第二遍的电影有:《无人知晓》、《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无人知晓》

就画面风格来说,干净明亮的画面,各种构图和特写都像是在看一部治愈系的电影,自然的表演没有一丝刻意,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在讲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本可以煽情,却没有任何拖沓,就像普普通通的记录生活,平凡中的四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生存而努力,以妹妹的意外死亡作为结局,一个小生命最终就在一个旅行箱中,那双沾满泥土颤抖的手,本不该在这个年龄经历的一切,最终画面停留在四个小孩走在马路上,前方的路途崎岖,却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

《金陵十三钗》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都是对细节的深入把控,剧情的环环相扣。军人人肉战狙击日军坦克,佟大为与日军奋死一搏,十三钗替女学生献祭。南京大屠杀的愤恨与羞辱,日军的残忍变态,战争的残酷,把生离死别渗入到人心。

《一九四二》

讲述故事的方法其实不新颖,就是典型的点线面这个方式,胜在改变踏实和历史真相的残酷。这是一个大时代之下的电影,冯小刚拍出了点的悲惨,线的无奈,和面的荒诞。基底是人性和底层人处于时代的挣扎,演员都很出色为电影增色很多,上升的层面是官僚的失控和战乱年代的荒诞。因为冯小刚本身的格局在那,算是冯小刚自我格局内发挥较好的一部电影了。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在人们眼里美丽是她最大的罪恶。全片以一个性启蒙的男孩视角,展现了人们人性最丑的一面,他们的口中全是坏话,诋毁。男孩台词不多,通过纯真的眼神,内心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玛莲娜的爱意,每条路上加速的脚踏车,站台深情地凝望,别人欺负他时的愤怒。玛莲娜一直活在别人的打压和占有中,女人们对她恶毒和暴打,男人们用尽难听的话羞辱他。只有男孩默默保护他。最令人伤心的是,男孩太小,没有勇气站出来跟所有人反抗。他在默默的关注她,没有人知道这份感情,直到影片最后一幕两人才拥有了一次眼神交流和对话。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