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赵又廷主演电视剧「人言可畏高圆圆赵又廷主演的搜索撕开了网络暴力可怕的一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9更新:2023-04-24 23:18:00

1935年3月8号,25岁的阮玲玉在家中写了四个字:人言可畏,之后她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彼时阮玲玉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明星,是无数人的梦中情人,就这样因为无良小报的谣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给喜欢她的影迷留下了无数的伤心和遗憾。

八十多年过去了,那些“人言可畏”的小报依然存在,更让人难受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让谣言变得无处不在,不仅明星名人深受网络暴力的危害,就连普通人一旦上了“热搜”,也往往很容易陷入网络暴力之中。

“你永远不知道,你在别人的手机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一些人为了涨粉,随便拍摄下别人的图片、视频,配上有噱头的文案,随便编一个故事,就能登上热门,很多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就这样被侵犯了。

前一段时间杭州未婚未孕的吴女士在取快递的时候被小卖部老板偷拍了9秒的小视频,之后小卖部的老板利用这9秒钟视频制造了一个香艳的视频:“无良少妇出轨快递员”,并且传播到了车友群里。

就这样小吴“火”了,因为视频高清可见,小吴很快被人肉了出来,她的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各种谩骂,“键盘侠”各种对她辱骂,小区物业、公司、周围的人对她指指点点,无论她怎么解释,都没有人相信,最终小吴和男友不但都被公司辞退了,她本人更是患上了抑郁症,生活变得一团糟。

在这个“少妇出轨快递员”的谣言传播中,制造谣言的人固然可恶,而那些传播的、转发的、指责评论的人也不无辜。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就是因为有很多无辜的盲从者存在。他们看似正常无辜的行为,助长了谣言的发酵,这种"没有恶意"的看客行为才更人痛恨,因为你知道他们没有恶意,但他们的行为却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2012年由陈凯歌导演、高圆圆、赵又廷主演的电影《搜索》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网络时代,“人肉技术”下的谣言传播里,有趁机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主播、有借机生事的同事,更有很多"无辜"的人,他们不过是转发、评论了一小段视频,但这样的"盲从狂热主义"却很容易毁掉一个人。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虽然距离这部电影上映已经快8年了,但它对于互联网时代下“谣言如何杀死一个人”的深刻解读,却依然值得我们警醒。

01、《搜索》:美女被偷拍上热搜,主编为利益故意制造“白领不让座噱头”

电影《搜索》里的女主角叶蓝秋(高圆圆饰)漂亮美丽,单身,还从事着一份容易被人带上有色眼镜的工作:一家上市企业的董事长秘书。她本来人生一片光明,却突然被查出来患了淋巴癌晚期。得知噩耗的那天,她心灰意冷的上了一辆公交车。但这时候的叶蓝秋满脑子都是病情、是快要结束的人生,根本没有心情去回应售票员的要求。

这时候,一车人看着叶蓝秋,都指责她不给大爷让座。大爷阴阳怪气地跟着周围的乘客附和,去挤兑叶蓝秋;心情超坏的叶蓝秋戴着墨镜不耐烦地拍着自己的大腿,一气之下对大爷说“你坐这”。这一幕被实习记者杨佳琪(王珞丹饰)偷偷拍下。

而杨佳琪的上司兼准嫂子陈若兮(姚晨饰),是电视台主编,看到美女和大爷对峙的一幕,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会爆的大新闻”,她立马安排人把这做成了新闻,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新闻一经发出,立马发酵了起来,很快就引爆了舆论,“墨镜姐”一夜火爆全城。很快,叶蓝秋的身份证号、住址、公司,乃至小学、中学都被扒了出来,各种铺天盖地的谩骂随之而来。

“墨镜姐霸道不让座”的新闻,让主编陈若兮名利双收,一时间成为了代表"正义"。揭露社会黑暗面的红人。为了更大的名利,她继续安排各种访谈,邀请专家讨论、采访叶蓝秋的小学老师,各种引导舆论抹黑叶蓝秋。

网络上被网络暴力,在公司里也被同事陷害,老板娘沈太太因为一个误会大骂她是小三;更因为她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差点害公司丢掉一个大客户。被舆论吓蒙的叶蓝秋主动联系记者佳琪,向公众表达自己的歉意;但这段采访视频却并没有被采用。

以陈若兮为主导的媒体,并不愿意承认错误。因为认错,就意味着自己前途尽失,意味着自己在这个城市买房无望;陈若兮怎么可能会承认呢?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利益,陈若兮接着编造了一个"董事长与女秘书不得不说的故事",把“小三”的帽子牢牢的扣在了叶蓝秋的身上。

被恶意缠身的叶蓝秋,雇了一个保镖阿诚(赵又廷饰),准备放纵地渡过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却不料,这个保镖阿诚是她的“仇人”主编陈若兮的男朋友,陈若兮再次写了一篇文章,说叶蓝秋是为了报复揭露她恶行的记者,故意勾引了记者的男朋友。

可怜的小叶,再次面对各种铺天盖地的指责,网络上的各种恶意谩骂延续到了生活中,周围人异样的眼神、谈论,让她对人性彻底失去了希望,没有父母家庭、爱人的她,在绝望中选择跳楼自杀。

叶蓝秋原本想过要积极治疗自己的癌症,却最终放弃了希望。她的人生悲剧,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被陈若兮一手炮制的。陈若兮作为电视台主编,没有核实新闻的来源,就随意采用了实习记者偷拍的一段小视频,而且靠着自我解读,故意把新闻传播成为大众喜欢的、有传播热度的新闻。在事情发酵后,面对当事人的澄清,她为了自己的名利,选择了隐瞒事实的真相;反而继续不经采访,胡乱编织叶蓝秋的生活。

在自媒体时代,陈若兮们实在太多了,总有些人选择娱乐至上,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故意夸大、制造很多爆款新闻,因一己之私去引导舆论,这样的行为不仅是缺少职业素养,更是丢失了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只是希望作为媒体人,能够记得初心,能够明白言语的可怕,守住底线。

02、美女被网曝自杀的背后,是群体可怕的盲从和狂热

很多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表示对于主编陈若兮的唯利是能接受,因为社会中这种人的恶意很明显,他们的“坏”是明显的,但让人感到可怕的是那些“看客”们,因为他们本身是无辜的,但他们的无辜让无知、无畏变得残忍:

他们在公交车上冷漠指责叶蓝秋不让座,自己也不去让座,道德绑架叶蓝秋的乘客;他们在看到新闻报道后,被舆论引导“人肉”叶蓝秋的网友;他们人云亦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为自己是"审判员",不断指责谩骂叶蓝秋。

人性总是这样的,习惯性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把高帽子戴到别人身上,习惯站在上帝视角,大加指责别人。比如最开始的时候,一车人都可以给大爷让座,但他们都不想让座,于是把矛头都指向了沉默着的、戴着墨镜的叶蓝秋。

也许在平常的时候,这些指责叶蓝秋的人都是普通人,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会随意把恶意加诸在陌生人的身上;但为什么遇到了一个热点事件的时候,就好像失去了理智呢?他们既然不了解叶蓝秋,为什么还要去指责她呢?

其实,这些指责叶蓝秋的人,很大程度上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所影响,以为自己做"正义"的事情:批判不让座的白领,指责破坏他人家庭的小三。网友们指责谩骂的初衷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他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把自己代入了审判者的角色,但没有了解事实的真相,就被随意的蛊惑了。

《乌合之众》里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根据这个观点,人一旦融入群体之中,很容易在某些新闻出来之后,陷入一种亢奋的状态,一旦有一个宣泄的口子,所有人都会冲上去冲锋陷阵,而且更容易被群体的观点所裹挟,跟着大多数的言论进行附和。

也许这就是原因,作为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理智、会有思考能力;但当我们处在一个群体里面,当有一个领导者在指挥舆论,当周围的人都在附和某一个观点的时候,你明知道这样不好,但也可能会追随,自以为自己维护"正义",却不知道你成了媒体的工具,可能会被某些资本所裹挟。

这是互联网时代传播语境下,群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试着改变自己:当我们对网上某一件事不清楚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去妄加揣测和评论,当一个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试着看消息来源,“让新闻多飞一会儿”,对于一些来源是自媒体的新闻,请带着慎之又慎的心态去评论;面对热点讨论,更加的理智一些,多些思考,让自己不要随意地去"人云亦云"。

03、人言可畏!生而为人,希望我们都多一份善意

《搜索》拍摄于2012年,那时候的网络和社交媒体发展远不如今天,但就在那样的环境下,"人肉"和舆论的可怕,已经能够随便让一个普通人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了,更何况社交每天无处不在的今天呢?

如阮玲玉一样受不了舆论压力而轻生的名人不少;如叶蓝秋和小吴一样被网络暴力的普通人也不少。而这些事情里面,有太多“无辜普通人”的参与,让谣言和网络暴力更加的可怕,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注意的事情。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因为大众的从众心理,让人变得更加的盲从和狂热;而"法不责众"的心态,让大家在围观、评论一件事的时候,更加忽略了道德底线。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无辜,但实际上,聚少成多,你转发一下我评论一下,事情就变得不可收拾了。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让造谣成本低,加上处罚后果的不严重,更让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在网上宣泄着一些博人眼球的八卦。

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一个谣言出来之后,想让大众不去八卦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希望大家在八卦的时候,多一份理智,少一份愤慨;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从;多一份冷静,少一份狂热。

生而为人,我们可以更善良一点。

要知道,有时候,你的一句无心之语可能杀人,也可能救人。愿我们对陌生人多一份善意,对世界多一份温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