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电影界的契诃夫更是亚洲电影的巴斯光年翻译「他是电影界的契诃夫更是亚洲电影的巴斯光年」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0更新:2023-01-17 12:46:22

1李勋阳

1、

20世纪改变人类精神世界的两大发明之一就是电影,另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每个人活在里面的网络。也可以说,电影就是20世纪的艺术,至于电视还有现在的网络视频都是它的延伸。 1895年,卢米埃儿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一分钟短片《火车进站》,仅仅一个火车进站的镜头就改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电影也就从此诞生了,成为20世纪最炫目的一门艺术。

而整个20世纪,电影从起始、发展到高峰,也产生了不少大师,比如圣三位一体的费里尼、伯格曼、塔可夫斯基,这三位电影大师的特点都是具有浓重的哲学意味,还有前两年去世的安东尼奥尼,被称为欧洲电影的最后一位大师,其电影具有浓重的都市支离破碎情绪,乍一看也不好看,但越看越有滋味,就像品一杯上好咖啡。

欧洲一向盛产艺术电影大师,除了上面的四位,还有戈达尔、让·雷阿诺、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路易斯·布努艾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罗贝尔·布列松等等、等等超级大师。

至于最大电影发展国美国,也贡献出了格里菲斯、奥森·威尔斯、卓别林、希区柯克、华特·迪士尼、比利·怀尔德、大卫·利恩以及现在还健在的弗朗西斯·科波拉,这些导演不但艺术上取得了至高成就,同时也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是商业艺术双栖型的完美导演。 而亚洲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些大师,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费穆,日本的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小林正树、山田洋次,伊朗的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马基德·马基迪等,尤其是黑泽明和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前者被人尊称为“电影天皇”,世界上诸多导演都是他的粉丝,包括现在的电影大佬科波拉以及创造出《星球大战》世界的卢斯卡,还有人见人爱的斯皮尔伯格都是。

或者干脆说,如果说黑泽明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那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就电影界的契诃夫。

对,我们今天就说说刚刚去世的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一般简称阿巴斯。

2、

在说阿巴斯之前,我们也说说一百年来亚洲电影的三位超级大师,一个是黑泽明,这个前面已经说了,电影天皇;再一个就是阿巴斯,电影界的契诃夫;再一个,作为大师来说,可能还觉得年轻,就是韩国的金基德,毫不客气地说,金基德迟早会成长为黑泽明阿巴斯这样级别的超级大师,因为金基德现在不过四十多岁,因此在这里特别推荐一下,这三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天生具有西方基因的电影艺术里,完美融入了自己的民族性,让民族性和世界性完美结合,这也是无数文学艺术爱好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好了,现在绕回阿巴斯。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堪称伟大的话,那么只有伊朗吧。 伊朗贡献了如前文略为提及的几个电影大师,当然不止于那些,更贡献出《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鞋子》《奔跑的亚军》《天堂的颜色》《白气球》《静谧的生活》《麻雀之歌》《生命的圆圈》《下午五点》《佛在耻辱中倒塌》《乌龟也会飞》等等电影杰作。

伊朗电影都比较轻盈、澄明,虽然内容本身有时并不轻松,会涉及贫穷、战争这些残酷内容,但它们的电影有一种透明感,实际上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也有这些特点,他们电影都有一种干净透明的感觉,他们都是短篇小说圣手。 但伊朗更为难得的是,国家又小又穷,所以他们拍电影几乎没钱,所以电影都是群众演员本色演出,但每一部又比所谓专业演员演得还深入到位。 伊朗的电影都很简单朴素,但又十分丰满动人,这也为其它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电影人做出了榜样,伊朗电影告诉你,电影可以不用多少钱,不用特技也不用狗血照样使电影好看无比,从简单通向深邃,从朴素通向复杂。如果还有人把电影拍不好归罪于没钱,那就请看看伊朗电影它他们告诉中国电影人,中国缺的不是钱,而是脑袋和灵魂。 3、

而这两天刚刚去世的阿巴斯就是伊朗电影的头号代表人物,1987年《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震惊世界,这个电影没什么大不了得内容,无非一个小男孩,放学后发现错拿了同桌的作业本,因为老师要求作业一定要写在作业本上,为了不让小伙伴受罚,他翻山越岭,到邻村去寻找小伙伴的家,但是怎么找就是找不见朋友家的故事。 大人对小孩的事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即使村邻之间也很隔膜,阿巴斯用儿童的眼睛于无形中给大家展现了成人之间疏离的世界。

一般采用儿童视角,这也是伊朗电影的一个特点,所以伊朗电影不但适合成人观看,也适合少年儿童观看,是典型的881(8岁到81岁)型电影。阿巴斯也喜欢采用儿童视角,因为其汉语名字有巴斯二字,本君忍不住联想起巴斯光年,大家都知道巴斯光年是美国最好的动画片之一《玩具总动员》里的一个角色,坚韧乐观,勇于承担,不论从视角到品质,都可以说阿巴斯很像巴斯光年,更何况阿巴斯本身一贯保持的童趣童真,使他直接就是巴斯光年。

同时也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一样,阿巴斯的电影,情节都不复杂,但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一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不过写了一个男孩写了一封信、一个老人想向别人诉说儿子的去世,却在不动声色之间已催人心肝,阿巴斯的处女作《面包与小巷》,就讲了一个小男孩给家人买面包,回家在巷子口碰见一只狗,他不敢过去,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午休,他等啊等,终于有个大人从这里经过,他跟在大人后面才避开了狗,安全回家,虽然只有短短6、7分钟,却将所有人的童年记忆都钩沉了起来。

他的长篇处女作《旅行者》,描绘了一个叛逆的乡村少年,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的故事,奠定了他以后主要的电影风格,他还时不时拍一些短片,比如《合唱团》,一个小女孩回家忘了带钥匙,但爷爷耳朵有些笨,她在楼下怎么喊爷爷都听不见,于是其它小孩也帮她喊“爷爷”,于是一个“合唱团”出现了;他还拍摄了反映伊朗学龄儿童问题的纪录片,比如《一年级新生》《家庭作业》这些。

自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名声大振之后,里面的演员没有因此而改变命运和改善生活,几年后这里发生了地震,于是阿巴斯带着一个男孩(儿子)重寻当年那个演员、那个小男孩,一路上看到震后的民众的生活场景,里面没有悲戚、哀怨,虽然地震破坏了家园,但人们没有因此而丧失了信心,他把这个过程拍成了一个融合记录和虚构为一起的电影,名字就叫《生活在继续》(又翻译成《生生长流》),同样拍地震,咱们的冯小刚童鞋只会酸腐地煽情,硬生生把一个民族灾难拍成苦情戏,从骨子里来说,冯小刚是一个轻浮没魂的家伙,其不但庸俗,而且恶俗。

两年后,阿巴斯又在那个村子拍了个电影,叫《橄榄树下的情人》,这是一个戏中戏,讲一个导演要拍一个爱情片,但担任主角的男的也的确喜欢女主演,于是戏里戏外都是有关爱情,但是最后女主演在田野里走啊走,男主演在后面跟啊跟,到底是什么结果,最后也不得而知。

又过了两年,阿巴斯又围绕着这个村子拍了一部电影,《樱桃的滋味》,这个电影就涉及到了孤老和死亡的话题,一个绝望的家伙,他想自杀,但他需要寻找一个自己自杀后可以好好掩埋他的人,他找啊找,找到一个刚参军的士兵,但这新兵不敢干,他还找到工地上的流浪汉、神学院的学生,但他们也都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后他找到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老人为了治疗儿子的病,急需要钱就答应了他,同时老人当初也自杀过,不过在自杀前他躺在樱桃树下吃樱桃,他突然觉得樱桃的滋味真美好-----连樱桃都这么美好,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失望的事情?-----于是老人就没有自杀成,而是直面自己的困境和命运,老人把自己的故事告诉这个绝望的男人,男人听了他的故事之后,也慢慢动摇了自己自杀的决心。 这三部就是阿巴斯著名的村庄三部曲,都不复杂,但都让人沉思、回味无穷,就像一部部晶莹剔透的短篇小说,就像契诃夫,炉火纯青、信手拈来,以至于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戈达尔说,电影起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他的电影有20多部,每一部都不复杂,但却精彩,在这里本君还要提及其中两个,第一个叫《让风带着我起飞》,一个小男孩把教师玻璃打碎了,老师要求这天下午6点之前装上,否则就开除他,同样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阿巴斯却拍得婉转回肠,到最后看到小男孩那种绝望的眼神,那就是整个人类的绝望-----有时候,小孩的绝望就是人类的绝望。另外一个,名字和这个很相近,叫《随风而逝》,有个工程师来到一个村子,村民对他好奇,他也对村民好奇,他对一个生病的老太太很关心,又发现一个村民老爱挖一个坑,他整天跟在村里小孩的后面,有一天那个坑塌方了,村民被掩埋在下面,而老太太也病危了,这个村子的一切似乎都要消失了。

这仍然是两部干净透明的电影,之所以特别提出,是怕有许多人混淆,从而错过,到最后不得不遗憾,去年阿巴斯到我们中国来,要拍一部电影,叫《杭州之恋》,就像当初意大利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跑到中国拍了一部电影,就叫《中国》,大师总是有洞穿历史和现实本质的能力,结果《中国》也成为关于中国的最好的电影,推荐大家看看,虽然是纪录片,但是关于中国的映像,没有比它更好的了。同样,无数人也在期待中国在阿巴斯大师的眼中是个什么样子,但遗憾的是,大师这两天去世了,也不知这个电影拍完了没,而人们想知道大师眼中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或许永远将是个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