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美术内蒙校区|世界名画鉴赏爱的最后嘱咐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15更新:2023-04-26 01:03:26

Dirk Bout

德尔克·布茨是尼德兰北方画派重要代表之一。可能在哈勒姆受过艺术训练,又在布鲁塞尔学习过。早期作品受到来自韦登的影响。成熟期作品,注意构图形式的推敲,趋于冷静的写实,同时还显示其描绘风景特定气氛的能力。

NO.01.画家生平

德尔克·波茨(Dirk Bouts,约1415-1475)曾长期在哈勒姆工作,后来迁居鲁汶,1468年获鲁汶市艺术家的称号。曾经为鲁汶市圣伯多禄教堂绘制了祭台画,其中《最后晚餐》一画,画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面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面狭窄、窗户较多,室内光线明亮而柔和,地面铺以整齐的花砖、洁白桌单覆盖桌面,不但准确地表现了室内的透视关系,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习惯。室内陈设与用餐情况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此画可被视为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布拉台林祭台画》、《在西满家》等。

NO.01.画作解析

the last supper Dirk Bout

波茨的《最后的晚餐》要比达·芬奇的早三十年。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面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面狭窄、窗户较多,室内光线明亮而柔和,地面铺以整齐的花砖、洁白桌单覆盖桌面,不但准确地表现了室内的透视关系,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习惯。

他们通过一个小窗递送饭菜,极具生活情趣。整个画面严整均衡,建筑环境和人物衣着、道具被描写的精细入微,透视何明暗处理统一和谐。唯有人物形象尚保留某些类型化倾向,目光呆滞,姿态笨拙而拘谨。室内陈设与用餐情况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此画可被视为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出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特点,哥特式的建筑内丝毫不见凌乱,给人以一种非常整洁的感觉。

NO02画作背景带你欣赏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

本画出自“预言将被出卖”的故事(参若 13:21-33、36-38)。我们若稍微想像这一幕的情景,许多戏剧性的因素就会浮现出来。犹大斯背叛的表现是最糟的、也是最丑的。他可以赢得最佳演员和十足的伪善者的头衔。如果别的弟子知道犹大斯所作的事,绝不会让他活离开屋子。犹大斯老是表现他爱老师,向他忠贞,来欺骗其他弟子们的耳目,然而却瞒不过老师。他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可耻之徒;也是一个圆滑的伪善者。他面对老师最后规劝,置之不理,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NO.03.画作意义

the last supper juan de juanes 1523–1579

真正的追随他的人不论遭遇什么景况都不停下脚步,会继续未完成的使命。加略人犹大斯的背叛,并非善师犯了什么过错,也不仅是出于犹大斯的贪爱钱财,而是源自撒殚想要杀害老师的诡计。然而神知道这一切,反倒利用撒殚的诡计来成就拯救世人的工作。虽是成就了祂旨意的事,但老师仍为了心爱弟子们的背叛而伤痛不已。思高译为“心神烦乱”(若 13:21)的希腊文,也用于老师面临极其痛苦的圣架死亡而“心神烦乱”的时候(若12:27)。即使“心神烦乱”,老师也没有逃避所要承担的使命。弟子要成为即使处在忧愁的景况,也为了成就神旨意而不停奔跑的使命执行者。老师为何预言背叛者犹大斯的命运并感到“心神烦乱”?在令人“心神烦乱”的景况中,仍然发出爱的最后规劝?

善师并非没有力量以致遭受患难,或是不知自己被出卖,祂早已觉察犹大斯的背叛和出卖,反倒对他说:“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罢!”他清楚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并且掌握了各种状况,然而弟子们不明白老师的代赎死亡,无法理解祂说这话的意思,只是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认为老师吩咐他去买过节的用品,或是要他拿点东西去赒济穷人。若不明白老师舍命代赎的爱,就无法认识老师;如果想要正确理解老师的话语和行为,必须深刻领悟老师充满了爱的使命,就是为人而将自己赐给我们。

善师在临别时留下了爱的最后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若13:34)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对弟子们的爱是无私的爱,他惟一的愿望就是尽其所有的把自己给予凡他所爱的人;他和弟子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约有三年,他非常了解每一个弟子们的缺点──然而他仍旧爱他们;他对弟子们的爱是宽恕的爱,即便宗徒之长伯多禄三次否认他,其余的弟子们在他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都逃跑了,他仍然爱着他们。我们都是软弱的人,若是受到最钟爱的人的打击,心里的创伤将无法言喻。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所有持久的爱必须建立在宽恕的基础上,因为不肯宽恕的爱毕竟是会枯萎的。孔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正是善师的人生的真实写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