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电影1984「1984年版电影人生路遥的成名全靠它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0更新:2023-04-28 22:28:43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路遥的《人生》。

《人生》巧珍

路遥《人生》大获成功

《人生》是路遥1981年写成的,第一次发表在1982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都涌向了路遥,路遥一下子就火了。

更有甚者,他们把路遥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问的都是一些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有谁能准确地解答呢?

接着《人生》的单行本也于1982年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紧跟着,《人生》的影视改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一年后,电影版的《人生》上映了。

《人生》高加林

电影版《人生》让路遥火遍神州

《人生》的电影是由路遥亲自改编,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于1984年秋在全国公映。

顿时全国舆论沸腾,这一波《人生》的浪潮,更是把路遥的名气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在当时,电影《人生》火爆的程度,不亚于现在任何一部超级大片,可谓是万人空巷。

而书中的“高加林”,“巧珍”,“黄亚萍”就成为了那时候年青人最主要的谈论对象。

路遥也成了真正的“名人”,所有的该来的,不该来的人全都蜂拥而至。

把路遥弄得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生》黄亚萍

电影版《人生》连获大奖

《人生》的电影版,到了1985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作品奖”;

同年,又在第8届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

到了1987年更是获得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文汇报》联合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最佳故事片奖”,导演吴天明也获得了“导演荣誉奖”。

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事件的推动,但也不能太依赖事件。

在这么多的荣誉面前,路遥并没有迷茫,也没有失去自我。

他反而感到了“高处不胜寒”,面对众多乡下亲戚的求助,他完全束手无策。

不明事理的人都把他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但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而已。

《人生》高加林和巧珍

路遥《人生》后也面临选择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路遥深知自己虽然表面风光,但其实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应该怎么办呢?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把他打回去当农民,去田里劳作,也比现在这样的状况强。

路遥甚至真的做好了回老家种一年田的打算,可是后来想想,这又有可能会引发新的话题,这才作罢。

到了这个时候,路遥觉得自己应该反思自己未来的道路了。

是躺在《人生》的功劳簿上,颐养天年,还是开创未来,去写出一部更高更强更远的作品?

路遥最终的选择,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

《人生》高加林和黄亚萍

影响路遥一生的选择

在人生的扉页上,引用的是柳青《创业史》中的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是啊,人生的岔路口最重要的岔路口不多,往往你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你人生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

而路遥在《人生》获得空前成功,荣誉扑面而来之后的,这一次选择就至关重要。

《人生》中高加林在桥头与巧珍摊牌,选择了黄亚萍,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

现实中路遥在这时,选择了去攀登更高的山峰,最终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高加林永远失去了最可爱的巧珍;

而路遥却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人生》高加林和巧珍

《人生》没有对错

高加林其实同路遥一样,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而做出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为什么高加林和路遥同时选择了追求向上之后,最后的结局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原因就在于高加林脱离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就像一株失去了根的向日葵一样,表面风光,但是不久就会枯萎;

而路遥却一直没有脱离土地,反而是更深地扎根土地,更深沉地热爱土地,不然他也不能写出《人生》,写出《平凡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路遥,想更多的了解《人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电影,可以去看看84版的《人生》。

看完之后,你就会更能体会那个年代。

《人生》高加林和黄亚萍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人生》。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