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经典台词「漯赏||攀登者的五句台词告诉你这部电影震撼的力量」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49更新:2023-01-17 16:09:37

电影《攀登者》引来的热议,早已持续火热。很多热切期待首映的朋友,也都在纷纷猜想:这一部题材看似“冷门”的作品,会用一种怎样的方式,把银幕前的我们再次点燃?

比起影片特殊的题材,“老戏骨”云集的阵容,以及电影背后,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来,或许下面这几句,《攀登者》电影里看似“平淡”的台词,却足以让我们真切感受,其中足以震撼的力量。

一、吴京:海拔8000米之上,死亡随时发生,珠峰北坡,人类从未登顶

这是影片《攀登者》里,男主演吴京一句看似平淡的旁白,道出的,却是世界登山史上,一个极度残酷的真相: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珠峰北坡,就是全球登山界公认越不过去的天堑——80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有着难以想象的狂风与低温,英国登山队曾三次折戟在此,留下了绝望的惊呼:这是“不可攀援的路线”,甚至“飞鸟也无法飞过山峰”。

影片中方五洲(吴京饰演)的原型是王富洲,河南西华人,中国著名登山运动员

而当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北坡发起冲击时,就曾在沿途发现过外国登山队员的遗体。中国登山队冲击到珠峰北坡8600米的高度时,更一度在冲顶时三次失败。担任冲击任务的十五名登山队员里,有多人被严重冻伤。横亘在他们眼前的,是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30米高的垂直峭壁。可以想象,1960年5月24日,再度扛起冲顶任务的屈银华、刘连满、贡布、王富洲四人,挑战的是怎样震撼的奇迹。

对这一场奇迹,《攀登者》做了极致精心的还原。影片里,伴随着吴京这一声平淡的旁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珠峰壮丽的景象:那汹涌而来的雪崩,那暴烈的飓风,还有那看似不可攀登的道路,甚至珠峰山麓上,看看似无比渺小的挑战者身影。一切,都是以精益求精的方式制作,达到极致的震撼效果。

甚至当年这场奇迹的所有细节,《攀登者》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从日常的穿着到登山装备,都极力达到历史的真实景象。而从2019年1月起,吴京等主演们就在岗什卡雪峰,进行艰苦的极寒训练。影片里看似一个简单的登山镜头,背后都是超乎想象的磨练。网络上那一张吴京被埋在雪中的镜头,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主创团队,是以怎样的精神在拼。

当然,也许这“拼”出来的成果,难免有一些瑕疵。甚至这些瑕疵,也惹来了个别刺耳的嘲笑。但是,些许的瑕疵,却掩盖不了这部影片精彩的技术动作,更遮不住这全程精心复原的历史。那不怕困难的坚韧,为国登顶的奉献,新老交替的传承,都渗透到点点滴滴的剧情里。看懂这一切,就能感受到整个影片,对一代中国英雄,最为虔诚的敬意。

二、张译: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死都要保住摄影机

《攀登者》里“戏骨”云集,其中一位亮点,正是张译。在之前的诸多影片里,张译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硬汉形象,而这一次,他更在影片里留下了无数令人动容的画面。比如脱掉鞋子,赤着脚在雪地上完成拍摄。又比如与吴京重逢时,那一段压抑后动容的哭泣。而最为戳心的,却还是他斩钉截铁的这一句:“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死都要保住摄影机”。

因为这一句话背后,是1960年那支挑战珠峰的登山队,一桩怆然的痛事。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但是,尽管在登山过程里,中国登山队全程拍摄了每一个攀登阶段,却唯独缺失了登顶珠峰的影像资料。最直接的登顶珠峰影像,就是中国登山运动员屈银华,在下山时拍摄的一组登顶脚印。

尽管这一组脚印,从专业角度说,已经是中国挑战珠峰的确凿证据,但是许多西方媒体,却纷纷借题发挥,把这一场奇迹污蔑为“证据不足”,拒绝承认这一场奇迹。

如此操作,也不禁叫人生出“历史很相似”之感:今天某些高呼“外国人登山最牛”,甚至为此乱打“差评”的论调,和那些无视证据,否定中国登山成绩的西方媒体,却是何其像?

看过这无耻的嘴脸,就能切身体会,影片中张译的英雄泪,是何等痛彻心扉。那一声“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又是怎样的掷地有声!

而在影片中,这“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期盼,也成为了又一场震撼的剧情: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度挑战珠峰。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已经在喜马拉雅山下,历经了十多年艰难的守候。他将怎样面对这次期盼已久的机会?新一代的中国登山人,又将怎样用生命去完成,这一次为历史正名的使命?

三、章子怡:坚持留下来,我们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

作为《攀登者》里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章子怡饰演的气象学家徐缨,拍摄时就引来各种热议。而她剧中的一声忠告,却充满着振聋发聩的力量:坚持留下来,我们就要承担所有的责任。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战珠峰,是一场同样艰巨的挑战。尽管已经有了1960年成功登顶的经验,但珠峰北坡的峭壁,冰层已经变得更厚,攀登的难度已经更大。而这一次的任务,已不止是登顶这样简单,更担负着测绘科学考察等重要使命。历经千难万险的中国登山队,这次除了成功拍摄了登顶影像,弥补了1960年的遗憾,更完成了人类登山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成功测绘珠峰高度。

每一项,都是这一声台词里所包含的,“所有的责任”。

而在这场责任艰巨的攀登里,章子怡塑造的徐缨,更缩影了这场历史伟业里,多少无名英雄的身影:呕心沥血的气象专家,冒着生命危险提供气象测绘的气象人员,甚至那么多往返于北坡山路上,历经跋涉的运输队成员们……正如章子怡所说,她塑造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一员”。

而为了塑造好这“十分重要的一员”,章子怡也在拍摄过程里,展现出了惊人的敬业精神。以主演吴京的感慨说“比我还拼”。剧组镜头里,那多少段挣扎在暴风雪里的场景,几乎都是亲身完成。正如章子怡自己的感慨:“好像人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推动着你一步步往山上爬”。

支撑这部影片的,正是这样一种使命感!

四、井柏然:你们这代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扛起国家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

《攀登者》的主演里,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一直洋溢着青春的力量。以井柏然的感受说:他塑造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不善于表达的小英雄”。影片的许多桥段里,这位“小英雄”也常是个问题人物,有着有许多年轻人一样的懵懂甚至抱怨,会发出“为什么总是针对我”的怨声。但“不善于表达”的他,却终于用一句肺腑之言,喊出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心声:你们这代人,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刻扛起国家的使命,为什么我们不能?

比起1960年的首次登顶珠峰,1975年再次踏上珠峰的9名中国登山队员,也向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初次接触到登山事业。而他们在珠峰顶上留下的,不止是中国人挑战珠峰的荣耀,不止是30米峭壁上那闪耀世界的“中国梯”,更有完整的珠峰测绘。他们的每一步,踩在前人的肩上,却勇敢的创造历史。薪火相传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登顶本身。

这就是使命的传承,这就是薪火相传的英雄们,心灵的真实写照。那些自以为是盯着影片里的爱情评头品足,故意歪曲主题的论调,又可否看懂了这其中的真谛?

那一代人,扛起了国家的使命。甚至影片中的井柏然,更选择了最为悲壮的方式。而这样一部对那段历史满怀敬意的电影,却同样是一种使命的传承。相信,在看完影片的那一刻,薪火相传的力量,会在每一位观影者血脉里澎湃。

五、胡歌:山就在那儿

比起几位主演来,胡歌饰演的杨光,戏份看上去“轻”得多,但他的一声“山就在那儿”,简单几个字,豪气满胸膛。

在影片里,胡歌塑造的杨光,却是几位登山队员中,命运无比悲情的一位:在这场挑战之前,他的登山事业,早已被医生宣判了“死刑”。他的特殊病症,令登山对于他,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经历过与死神的较量,在病床上鼓励自己不要放弃,却在接近胜利的那一刻,遭遇到命运又一次残酷考验。影片里的他,将会怎样面对?

而对于这样一位特殊的角色,胡歌也尝试了一场表演艺术的突破。正如他在拍摄中,一句被身边人熟悉的话:“不能就这样算了,我们完美再来一条”。《攀登者》里的杨光,这位经历“不完美”历程的英雄,胡歌,会用怎样完美的方式来塑造?

就在2019年9月1日,《攀登者》里“杨光”的原型,中国“无腿勇士”夏伯渝也走进了央视《开学第一课》,以他特殊的人生,感染了现场和电视机前无数中国孩子。将近一个月后,《攀登者》里的杨光,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有一个信念,相信他们都是一样:山就在那儿!

图文整合:许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