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浮城大亨》「港影系列浮城大亨中疍家人的迁徙史没有拍的才是它想说的」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0更新:2023-04-30 16:25:52

郭富城的面容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再配上他慢条斯理的说话语气,精英、大亨的感觉十分强烈。2012年严浩执导的《浮城大亨》,如同一部史诗级的画卷,以小见大的展现了“疍家人的血泪迁徙史”,再辅以郭富城的贵族容貌,光影刻画间大气磅礴,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出戏。

它很绚烂,布华泉选择了另一条注定更难走的路,风雨浮沉那一段,让人心神激荡。它又很悲伤,泉父泉母相继离去,最后画面中泉母拿着耳环挨家挨户为儿子寻找亲生母亲时,让人垂泪凝噎。它也很温情,当布华泉亲手为阿娣带上助听器,再唱那首咸水歌时,让人感慨万千。

一部电影,三种情感,迁徙之惨烈、亲情之浓烈、爱情之热烈,它用三个齐头并进的故事线,讲述了小渔港中疍家人百年间的岁月变迁。

然而短短100分钟的剧情,它可以讲述和表达的终究太少太少,谁才是真正帮助渔民从海上迁徙到岸上,帮助他们完成生命跃迁,让他们打破对渔船的眷恋和对陆地的畏惧,这个答案我们需要先从剧情讲起。

布华泉和刘超力,两段不一样的人生之选

电影开篇,是一段独白:“我们是疍家人,住在蛋壳里的人”,疍可以理解为蛋,它可以浮在盐水之上,浮浮沉沉,就如同一艘艘小船漂浮在汪洋大海。

而布华泉的家,便在海上,他的生母不知姓名,只知是穷人家的孩子,以收剩菜为活,被诱骗到英军船上之后便有了布华泉。

布华泉的养母是一位渔民,某日出海时遭遇风浪,腹中胎儿出血之后遭遇流产。

于是命运将他们二人连接在一起,刚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布华泉遇到了刚刚失去孩子的泉母。

当布华泉渐渐长大,他高挺的鼻梁和偏黄色的头发,让他看起来与别的孩童不同,于是他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绰号:洋杂。

长大后的布华泉,他渴望可以飞的更远,但渔民的孩子,他的未来只能继续留在海上,如同泉爸所说:“老子是渔民,儿子就得是渔民”。

蛋里住着的人,从海上到岸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打破蛋壳,还得在岸上有一个新家。

这样的人生,布华泉未必想要,但不得不要。

渔民日夜辛苦,赚得的半点积蓄,养家糊口之外,更多的都是交了租还了债。无法念书识字,甚至他们连在岸上住下的一片瓦砾都没有,谈改变未来,又何尝容易。

但布华泉是幸运的,他的父母给了他足够的疼爱,就如同每一次他被人喊做“洋杂”之后,母亲总会杀一只鸡,他们用所有可以做到的疼爱,来给洋杂一个尽可能的甜蜜童年。

布华泉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贵人,是遇到了教会的牧师阿东,在阿东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和另一个孩子刘超力,共同进入了学堂识起了字。

这是布华泉从海上到岸上的一次飞跃。

同样也正是在岸上,布华泉与刘超力见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奋斗和追求目标“东印度公司”。

彼时的小小渔港,早已被殖民百年之久,东印度公司犹如一座殿堂,竖在那里,成了普通人追逐的最高梦想之地。

略大之后,刘超力和布华泉选择进入东印度公司做学徒,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份表格:

一个是不识字,可以进入车间工厂,混的好的可以成为大师傅,薪水稳定。

一个是识字,进入办公室写字楼,却需要学习英语,也许一生都是端茶倒水。

刘超力选择了前者,这是一条可以看的见未来的路,而布华泉选择了后者,虽然前途未卜,但也许更富有变化。

最终,布华泉成功了,他成了东印度公司唯一的一个华人大班,他的人生处在了普通疍家人所能做到的顶峰。然而,与他一起念书的刘超力,却沉在了人海,再也寻不见踪迹。

两面旗帜覆盖之下,谁才是疍家人的真正未来

电影《浮城大亨》的剧情故事,其实颇为漫长,年份跨度之大,并不亚于一部电视剧的起伏。它在有限的时间内,寥寥几笔间交代了布华林的贫穷、努力,以及刻苦和机遇,再辅以主角立场的旁白叙述,虽然有大段流光未表,却并不显突兀。

但整个疍家人的迁徙史,却多数更像配角刘超力,而不是主角布华泉。电影着重手描述的布华泉和匆匆一现的刘超力,他们的故事合在一起,才是整个疍家人的迁徙岁月,也是整部电影想要完整表达的精神所在。

布华泉的人生是幸运的,这得益于他的努力与吃苦,但更多的是在于他的聪慧和机遇。然而更多的普通渔民,只能用勤劳的汗水,去换取一寸生存天地,但终其一生,也依旧难以改变命运,他们不会都如布华泉一样,熬成大亨。

对于更多想要上岸的人,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唯有依靠一种更为庞大的力量,那就是整个区域的振兴和复苏。

电影中,有限的几幕有过交代,却又一闪而过,布华泉在东印度夜校学习时,站在台上的讲师说:“考试成绩不重要,这个才重要”,他拿出了一面五星红旗,对着学员说:“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布华泉在旁白中说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国旗,原来一面旗帜可以带来一份尊严,我也渴望拥有这种尊严”。

这是整部电影中,关于国家有限的几笔交代之一。

而在电影最后的时间中有这样一幕,东印度公司的大班(等同于当地公司的最高掌权人),布华泉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麦克道,在布华泉出差归来以后,拿出了一份表格。

这个表格代表的是一个国籍,一面旗帜,一种更高的晋升可能,也是布华泉前面提到的那一份尊严。

选择签字,便是有了身份,背后便有了国家。

但这个国家却不是中国。

麦克道说:一百年前,我们来到了这里,给这里带来了荣光和希望。

然而一百年后,疍家人的命运依旧是随波浮沉,顷刻便可翻覆,这份荣光和希望,似乎太过狭窄。

这是因为所谓带来荣光的人,只是把这里当成了传播之地,他们没有任何情感,他们选择竭尽所能的压榨和索取。麦克道是一位好人,他有自己的做事标准和原则,他在撞车之后会很诧异的问“难道不是我们赔他们么?”,但麦克道终究只是一叶扁舟,人少言轻,对整个战略制度起到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同时他骨子里的异国思想,终究不会对这里有故土情节。

于是,他会在态势不对的时候,选择报警,他也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施善除了因为善良,大抵也有一种心理层面的满足感。

所以他有温情、有公道,对布华泉有爱才、惜才,提携之情,但这样的人改变不了大多数人的命运,他唯一可以做的也只是帮助了布华泉。

所以电影中又交代了另一幕关于国家的画面。

收回主权之后,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艘渔船,船上的异国旗帜缓慢滑下,但船上的灯火却愈加璀璨。笼罩在渔民头上百年之久的尊严,终于迎来了改变,而愈加璀璨的渔船,则如一次新生。

谁对你百般真心,并不求回报,答案一定是家人。

当做主的是外人,想要有更好的未来和平等,等同于痴人说梦,对于更多的普通疍家人来说,真正的改变命运,从水上活到岸上,有平等的奋斗机会,只有等到这一刻的到来。

而布华泉在电影最后究竟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我们无法知道,电影在前面旗帜降下的那一幕之后,随即切换的场景是布华泉来到了寺庙,去寻找生母的踪迹。

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他想要寻回生母,如同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一样,但是布华泉人生的第一个绰号“洋杂”,却又在昭示,他的祖国又如何轻易能以身世定之。

当布华泉在船上与养母在一起时,养母颤颤巍巍间拿出了那一个珍藏多年的耳环,把它交到了布华泉手上,并告诉了他这是他的亲生母亲留下的。

然而布华泉却在短暂的沉默以后,俯身进入船内,又把这只耳环戴在了泉母耳畔之上。

这也许便是布华泉的最终选择,生是一种恩赐,但养是一种恩情,他选择了眼前的这位养母,作为他心中唯一的母亲和恩人。

以上这些画面,再结合布华泉、刘超力的人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说布华泉的迁徙路线,是一种精英式的选择,这种路线虽然可以走的更高,得到更多,但它难以普及。所以刘超力学不了也走不了,他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稳扎稳打,先填饱肚子,再谋求天地,然而他的人生却戛然而止在一次暴乱和报警之后。

故而多数人选择的这条迁徙之路,除了自身的魄力、勇气、奋斗之外,还需要大环境予以配合,需要一个公正、和平、健全的体制来作为支撑。

甚至,后者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前者。

上流社会、精英人士,在一百年前异国战舰开进渔港时,便已经完成迁徙,他们可以借助自身的聪慧和机遇迎面而上。但更多的普通百姓,底层渔民,却继续飘在海上一百多年,直到改变旗帜那天,才迎来了久违的迁徙,彻底改变命运。

​然而到了今天,有些不知所谓,从未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孩童,却又大谈起了民主与公正,蒙蔽的双眼,利益的驱使,总有一些人再也分不清天高地厚。

(文/影评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