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剧经常有的配乐「剧集无论琼瑶剧还是金庸剧经典的过场BGM里都藏着美好的回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65更新:2023-01-02 04:22:05

是《包青天》黑脸包公的大公无私的正气。

是《戏说乾隆》郑少秋挥手间的君王之气。

是《东游记》几位仙人的蓦然回首。

是《风云之雄霸天下》别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之后的漫画形象。

是琼瑶剧中飞出几本书,翻开的主人公的脸。

……

八九十年代的港台剧里,那些朗朗上口的主题曲,伴随着一集三次乃至更多次的过场动画,反复地萦绕在耳边,成为了“洗脑神曲”。

随着这一小节剧情的打点,赶紧放下碗筷,喝口水,或者从冰箱拿出一碗绿豆冰或者西瓜,接着饶有兴致地往下看。

现如今这样的过场已经难觅踪迹,电视台甚至删减了片头片尾曲,视频平台也有自动跳过片头片尾的选项,看剧的完整的仪式感已经属于过去的年岁了。

翻开怀旧老剧,这些经典的过场和萦绕在耳边的旋律,一下就会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个年代。

《包青天》(1993)过场

《倚天屠龙记》(1994)过场

《东游记》(1998)过场

《昆仑奴》(1994)过场

《新孽海花传奇》(1994)过场

《戏说乾隆》(1991)过场

中国电视剧自诞生起,就与明清话本文学有密切的联系。

章回体小说有着起承转合的结构,每一章都有一个写在标题里的主要事件,章与章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勾连,在一章的结尾多会留下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华语电视剧吸纳了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每一集都可以大致分为几个小章节,发生了三到四桩主要事件,这样的结构符合国人对戏剧故事的审美习惯,因此能够引起一阵又一阵的追剧狂潮。

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电视行业走上快车道,人们对于好的故事、好的剧集的消费和欣赏需求也在快车道上奔走。电视台一天一到两集的播放量,观毕,观众像在茶馆听了一场书,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这样的天然结构为电视剧的过场包装带来了可行性,过场的设计因为故事本身的质感与品相,让电视剧有了品牌化的效应。

这其中最佳案例非琼瑶剧集莫属,琼瑶剧大部分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而且几乎每一部都有令人记忆深刻的主题曲和插曲,所以琼瑶剧经典的过场便是飞出来几本书,书的封面都是剧集主人公的手绘写真形象,配上一两句高胜美、李翊君、高凌风、动力火车等演唱的情感浓度极高的主题曲副歌,剧与歌形成了“互捧”式的应和,想记不住都难。

早起琼瑶剧过场效果

台湾电视剧的过场设计大多都和琼瑶式过场类似,音乐先行,然后画面定格,接着就是几秒钟的动画设计,而香港TVB的过场更加类似于“小剧场”。

早期的TVB剧集过场多为棚拍的角色经典动作配上剧名,90年代之后,出现了个人的剪辑和滤镜渲染,通过几个画面梳理人物关系。

1997年TVB版《天龙八部》就根据剧情推进,安排了不同的过场设计,乔峰、段誉、虚竹等人物都有不同的过场“小剧场”,大线条地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关系。

97版《天龙八部》过场

到了千禧年后,TVB甚至单独拍摄了过场花絮,成为了正剧的衍生。

如《金枝欲孽》的四个版本的过场,一组流畅的运镜,带过几个身影,几个眼神,就把小主们的身份地位透露了出来。

《金枝欲孽》过场

《金枝欲孽》过场也有多个版本

这些不同制作的剧集过场带着各自强烈的风格特征,意图寻求品牌化传播,大部分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效果佳的原因,除了加深印象之外,其实还带有这些过场本身所蕴含的戏剧化功能。

在国剧进入“大IP”时代之前,创作基本因循传统文学创作模式,为服务创作而构建剧中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在观众情绪调动和戏剧冲突设置上都更加合理。

当时的电视观众还不存在着垂直领域的细分,更多的是合家欢式全年龄向,因此戏剧人物的情绪抓取的往往是能够获得最大社会共鸣的点,情绪起伏较大,人物情绪波动激烈,情感浓度极高,观众与人物的共情共振的频率相吻合。

这样一来,剧集过场的设计成为了戏剧段落结构的划分节点。摘头去尾后剧集单集长度在45分钟左右,一般两个过场将剧集划分为15、15、15分钟三个部分,三个过场会将剧集划分为10、10、10、5分钟的四个部分。

这集有四个过场。

第一个过场出现在第15分钟左右,阿玛告诉尔康紫薇可能是被陷害的,跑进去的是刺客,跑出的来的是侍卫,这不是太蹊跷吗?又是谁掀起了紫薇的床垫?这些问题让尔康恍然大悟。接下来就响起了“海可枯石可烂”的音乐,转头尔康就去质问高远高达。

第二个过场出现在第23分钟左右,紫薇被老佛爷从大牢里带出来,上了绑,容嬷嬷说“不用刑她是不会招的”,紫薇说“杀死我我也不能承认我没有做过的事情。”接着老佛爷就开始“用刑”,接着就进入了第二段过场,矛盾冲突强烈,气氛十分紧张,这一段过场让紧张的气氛继续延宕,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空间。

第三个过场出现在第35分钟左右,用刑之后的紫薇重新投入大牢,侍卫们继续“有请还珠格格”,紫薇说“小燕子,我已经招了,你不要再吃亏了”,接着音乐响起,蝴蝶翻开了书,大家又开始担心小燕子的遭遇。

第四个过场出现在第43分钟左右,皇上带着永琪和尔康一起来到了慈宁宫,皇上问老佛爷问出什么来了吗,老佛爷说“他们全都招了”,紧接着就是这一集最后的一次过场,而这一集的剧情还剩最后的五分钟左右,观众更加担心皇上会否相信他们的“招了”,接下去的剧情又将走向何处,在这里做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悬念设置。

以此,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过场的戏剧性功能,除了结构划分之外,还能够起到气氛烘托、情绪延宕、悬念设置的作用。

九十年代,电视成为了国民消费时长最多的广告媒体,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也水涨船高,部分电视台的剧场甚至出现了广告比剧集还长的局面。

过场的出现让广告的插入有了节点,但是电视台为了自己的播出安排和节目编排,不得不遗弃原有的过场设置,而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剪辑,自制过场,于是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过场,但是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结构,甚至很多背景音乐的连接点也出现了戛然而止或者无头无尾的情况。

即使部分电视台也良心地为剧集剪辑音乐,重铺音轨,但细心的观众看起来,会发现重播的剧集和以前看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

中视重制版《梅花三弄》过场

2011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正式下令,要求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中,严禁以任何形式插播广播。这一禁令让“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的现象终止。

进入到移动媒体时代,电视剧制作的广告走进了剧情植入,甚至出现了剧中人“小剧场”式的硬广告。

《清平乐》硬广“过场”

而电视剧的观众,从被动走入了主动,不用再守着电视台一天两集的播出,不用再因为剧情的走向而提心吊胆。海量的影视资源随时随地可以享用,高垂直度的大数据分析根据网络行为分析个体观众的口味,推荐出可能喜欢的内容。

过场这种东西,无论在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已经成为了封藏的“古董”,但是这个“古董”对当下的影视创作和形式构建,依然还是有启示作用。

过场的时代成为过去,但是电视剧的过场在当下依然还是隐藏着的存在,他们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于我们当下的剧集中。

电视剧基于观众接受的审美心理,还是需要丰富的情节和合理的戏剧情境推动,受欢迎的剧集一定是具有清晰的结构来进行整体构建的,所以即使显性的过场动画不再出现,但戏剧编导者心中一定也会有几个隐性的“过场”,故事的起承转合才能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所创造的角色当中去。

剧集的“戏点”、“泪点”、“笑点”、“尿点”巧妙的布局,才能让故事的视听呈现符合大众的期待。

当下的剧集不再出现过场,但其实主题音乐的使用还是经常出现的,音乐的出现让剧集的起承转合有隐含的划分效果,同时也能过做到剧与音乐相互照应的关系,尤其是情绪性强的配乐的出现,可以暗示剧情的大致走向,以及给观众留下的悬念、设置的想象空间等。

台版《神雕侠侣》过场,剧虽然颇被吐槽,但《任逍遥》的音乐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剧的受众和市场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电视剧更加细分市场,青春题材和家庭题材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电视台越来越注重视觉的统一包装,因此片头片尾和“稍后播出”、“下集预告”成为了频道整体包装里的一个小环节,过场所承担的“进广告”的这个功能从剧方转移到了台方,平台如果能为剧集量身打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必然会引起更为生动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会为剧集带来更深的记忆点。

而网络剧的风向更加偏向美剧化,剧集长度更加短小精悍,每集的时长也不像电视媒体的死板,因此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例如近期热门的《隐秘的角落》,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集的长度也不等,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做了一个较长时长切割的过场,每一集的片尾音乐也不尽相同,留下了想象空间,也起到了气氛延宕的效果,这种创新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新时期的过场方式。

另外,在不少网络剧中都出现了小剧场广告,脱离戏剧情境,打破第四堵墙式的广告植入。

与其如此,不如继续保持在戏剧情境中,根据不同的剧情制作不同的“广告小剧场”,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隐秘的角落》单集主题命名

每个时代的电视剧作品,都有强烈的时代风格。

当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加倍速看剧、跳过片头片尾、跟着弹幕一起追剧的观剧模式时,回头再看上个世纪的经典之作,那些经过时代的考验,经受住一波波地消费,能够触发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的剧集,发现还是那些看了又看的老剧更能打动人心。

或许其中也有时代滤镜的因素,但那个年代的用心与用情,更是值得今天的影视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的。

你听,那些经典的过场BGM里,都藏着我们慢慢的美好回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