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谣言围剿12年后她终于强势反击「被谣言围剿12年后她终于强势反击」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28更新:2023-05-02 11:03:37

“文艺片女神”一直是影坛所稀缺的,因为不仅要长相气质对味,演技还得是一等一的。

张静初便是其中之一。

2005年,张静初在《孔雀》中饰演的高卫红一角,一直是华语电影中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她总爱穿着白衬衫,梳着两股乖巧的麻花辫,笑起来就像春天。

《孔雀》剧照

然而她的内心远不如外表文静。

她向往天空,向往自由,幻想着将来成为一名伞兵。然而这个渴求对那个时代,对她的家庭来说,都无比奢侈。

得知梦想破灭后,她自己做了个降落伞,绑在自行车后座上,风一吹,降落伞迎风打开,美得如孔雀开屏。

那一刻,卫红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梦里,无比快乐,而路人鄙夷的眼光无一不在透露着——这人疯了。

《孔雀》片段

张静初说:“这是一种被生活不断地打压和磨砺,无论如何想往上冲,可最终依然折翼了的感觉。”

正是在深入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张静初发现自己好像离欣赏的演员近了一点,成为一名好演员的决心,便是从这里确定的。

这部影片是导演顾长卫的处女作,也是张静初的银幕首秀,影片拿下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张静初也拿下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影后。

这一年,她25岁。

掌声与机会一并到来,这之后,她拍了《门徒》《天水围的夜与雾》《唐山大地震》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片中角色的跨度相当大,她的表现完全超预期,过硬的演技让她多次被各项大奖提名。

然而,伴随着成就的是各种各样的谣言,她坚信清者自清,但她低估了网暴的破坏力,终致身心俱疲。

2009年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处在事业巅峰的她独自前往纽约,一低调就是整整10年。

《唐山大地震》剧照

娱乐圈照旧热闹非凡,在意的人说她“消失”了,更多的人,忘记了她曾消失过。

少女时代的张静初与《孔雀》中的高卫红是有些相似的。

《孔雀》片段

她们同样都是小镇姑娘,都有着大大的梦想,总是想逃离当下的处境,也有着同样豁出去的勇气。

1980年,张静初出生在福建永安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她一出生就被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童年的快乐记忆都与外婆有关,父母的面孔是模糊的。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到外婆家接她,她视父亲为“入侵者”,每年暑假结束,这鬼哭狼嚎般的噩梦就要经历一次。

母亲是学校的老师,工作忙,无暇照顾她,干脆就把5岁的她送进了小学。

年纪小,学习跟不上,她常常因为功课做不完被罚站在教室外,母亲觉得很丢脸,常常藤条伺候。

在家里,她跟陌生的哥哥也相处不好,时间一长,她老觉得自己是家庭里的异类。

她想逃,为此还苦练轻功,按照“武功秘籍”上所说的把沙袋绑在腿上跳。

离开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倒不是因为轻功了得,而是因为功课太差,对她毫无指望的父母只能把她送去寄宿学校学画画。

别的姑娘在宿舍熄灯后,会因为想家哭,只有她捂在被窝里偷偷地笑。

学画画本是个无奈之举,却改变了张静初的人生轨迹。

在美的世界里,她知道了凡·高、莫奈、毕加索,知道了美院和北京,也萌生了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她想成为“流浪画家”,觉得这很酷。

15岁那年,她骗父母说自己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化妆班,随即拿着“学费”,收拾行囊,独自北漂。

时值初秋,北京城里的颜色丰富得不得了,五彩斑斓,她从未见过这么美的秋。

或许,还因为北京的空气里飘着自由的味道。

她无数次徘徊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拿一份招生简章,但始终没敢下手。

某天,她看到一个女孩子长发飘飘,背着画框从学校走了出来,她不自觉地跟上人家的脚步,直到那女孩上了出租车。

“我很崇拜她。”后来的张静初说。

中央美术学院的梦想还是放弃了,考美院还需要再有两年的时间冲专业课,她的经济条件耗不起。

什么专业既不需要唱歌,也不需要跳舞,还不需要弹琴呢?想来想去,还是考导演系吧。

请不起专业的指导,她只能去大学蹭课。在阶梯教室里,她头一回看到了《雾中风景》《巴黎最后的探戈》《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等电影,这是她从未踏入过的世界,在这里,她才真正体会到了求知的乐趣。

或许是天分使然,半路出家的张静初竟然真的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大专班。

这段经历,张静初鲜少提起,或许是因为自卑,或许是惧怕流言蜚语,但从她后来的“一战成名”,我们不难想象,彼时的她几乎是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孔雀》中有一场捡西红柿的戏,剧本里写着角色“泪如雨下”,她说不知道怎么演,顾长卫让她有眼泪就哭,没眼泪就算。

彼时的卫红已经人到中年,输给了现实,灰头土脸。在大街上,她遇见了年轻时暗恋的伞兵,犹犹豫豫走过去想与对方聊聊过往,对方却只问“你贵姓”。

卫红失落地自言自语:“我刚才还跟俺弟弟说,你会永远爱着我。”

转头蹲在地上捡西红柿,张静初忽然想到了自己稀碎的青春,一时间悲从中来,哭得撕心裂肺。

《孔雀》片段

这一刻,她彻底理解了卫红,理解她脚下的泥泞,理解她不顾一切想飞的梦想。

她不过是平行时空里的自己。

张静初对待每个角色都战战兢兢,她说她害怕失败,输不起。

如果说高卫红一角还有着跟自身经历相似的“讨巧”,那她之后的角色,就完全是硬碰硬。

2005年,在章家瑞导演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花腰新娘》中,性格内向的张静初饰演了活泼奔放、野蛮可爱的彝族姑娘凤美。

《花腰新娘》剧照

这个角色让章家瑞看到了她的可塑性,在他接下来执导的《芳香之旅》中,张静初又挑战了春芬一角,这个角色从10多岁演到60岁,时间上跨越了一个女性的大半生。

《芳香之旅》片段

导演本打算找一位老演员来演老年的李春芬,但看到定完老年妆后的张静初,他又惊又难过,一个鲜花一样的姑娘怎么忽然间就老了。

凭借这个角色,张静初斩获了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的影后,这也让她拿到了好莱坞的门票。

2007年,《尖峰时刻3》上映,张静初总算在好莱坞混了个脸熟,原本可以留在好莱坞冲击更高片酬的电影,但她倔强地想要回国拍章家瑞导演的《红河》。

《尖峰时刻3》剧照

成龙很惊讶:“有没有搞错啊你,你在这里拍一个这么大的片子,回去要拍一部投资700多万元的电影?”

张静初只说,《红河》里的阿桃是个有智力障碍的角色,之前从未挑战过。

《红河》剧照

成龙说她傻,未再好言相劝。

演员接角色,总免不了要走一段“野心勃勃”的路,什么怪角色都想接,若驾驭不好,便会成为黑历史。

但张静初不仅胆子大,实力也兜得住野心。

要说胆大,不得不提尔冬升导演的《门徒》,张静初在片中饰演吸毒的妈妈阿芬。

《门徒》片段

为了向有毒瘾的丈夫证明戒毒没那么难,她以身尝试,可惜越陷越深。每当毒瘾发作,她全身哆嗦,浑身痉挛,表情恐怖又狰狞。

直到在大腿内侧来一针,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快感,神志不清时,她还跟吴彦祖饰演的阿力上演了一段激情戏。

这又欲又惊悚的演绎,绝对是“毒片”中难以超越的名场面。

更震撼的是阿芬的死,她张大嘴巴,披头散发地躺在沙发上,身上爬满了老鼠,阿力看到这一幕,终生阴影。

拍这场戏时,尔冬升问她是用替身,还是用特效,张静初说用真的,自己来。

尔冬升被吓到,说张静初是个狠人。

大陆女演员进军香港电影市场并非易事,但张静初的气质融进港片里也毫无违和感。

无论是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被家暴致死的晓玲,还是后来跟周润发、郭富城两大男神搭档的《无双》,看似柔弱的张静初,都靠着强大的爆发力,让观众无法忽视她。

《天水围的夜与雾》剧照

一时间,她成了争夺香港金像奖影后的热门人选。

然而,正当巅峰之时,张静初停下了一切工作,决定去纽约求学。

尔冬升语重心长地提醒她:“你一定要有市场占有率。你的作品产出量少,就会离市场越来越远,大家老看不见你,就会想不起你,你露面的频率也会越来越低。”

张静初明白,这是个近乎“自杀式”的决定,但她依旧没有回头。

她说:“我的巅峰还没有到来。”

张静初一直想成为周迅那样的演员。

她说自己与周迅的距离,是一个努力做作业的好学生,与随意挥洒的天才之间的距离。

空闲的时候,她会一遍一遍回看自己的表演。她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爆发力强的重场戏,但那些类似于坐在公交车上一晃而过的零碎场子,她却演得很空。

随着表演经验的增加,她渐渐悟出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镜头能考验出演员对角色理解的程度。

当你完全把这个角色吃透,就可以在任何镜头里行走,她把这层功力称为“自由”,而她自觉尚未达到。

彼时的片场已经给不了张静初新鲜感了,不是说片场不磨人,而是她抑郁了。

2011年,她放下一切,去美国求学。从决定到出发,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初到纽约已是冬天,不巧还赶上了雪灾,洗衣机坏了没人修,网断了连求助的可能都没有。

那种迷茫的感觉,让她想到了初到北京的时候,恍惚间10多年过去,张静初想着想着忍不住发笑,她说“我特别欣赏当年那个背上包就来了北京的我,那个是最可爱的我”。

离开了女演员的光鲜,她重拾了生活的琐碎,自己处理账单和税务,自己管理信用卡,自己照顾一日三餐……直面现实时,有很多的崩溃和焦虑,但她很享受这个,她觉得生活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

纽约的休整,不过短短1年,但影坛的格局却已不同以往,新人涌进来了,资本涌进来了,剧本参差不齐。

从2012年到2018年,张静初接拍了不少烂片,明明剧本中的角色很打动人,但成片的效果却是另一个样子。

有时拍着拍着发现不对劲,但一旦签约,就没有反悔的余地。

她把拍烂片形容成上了一艘有个大洞的船,尽管你知道船要沉,但也得拼命把水往外舀,就希望能救多少是多少。

刚出道那几年,张静初形容自己是个“控制狂”,但在不断历练中,她终于接受了生命中的不可控。

生活不是励志剧,不是拼尽全力就一定能获得回报,放过自己,尽力了,就好。

“敢不敢去跟未知共舞,去跟危险共舞,这是一个演员最重要的东西。”

她不怕输了,只在乎是不是输得没有遗憾,是不是输得心服口服。

用积极的心态,度过人生漫长的低潮,这姿态很酷,不是吗?

最近这段日子,张静初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

2021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将造谣者告上法庭,并取得了胜诉。

今年年初,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分享了自己在长达10多年被网暴的心路历程,她希望给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带来一点反抗的勇气。

决定发声的那一刻,她原谅了自己多年来的窝囊和懦弱。

前几天,她又晒出了被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的通知书,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兴奋。

“消失”的这些年里,总会有声音,说糊了的张静初如何如何落魄。

如今,已找回力量的她亲自辟谣:“我从没有浪费时间,一直在不断学习和生活,我过得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凄惨。”

固定去上编剧课、导演课;坚持运动、静坐,保持最佳体态;一个人去旅行,去西藏转山,6点钟起床看日照金山。

她花了5年时间,把北京郊区那几十年楼龄的两层老破房,打造成了无数人理想的家,屋里的二手物件,全是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

生活磨炼人,也滋养人,张静初喜欢这种贴着地面行走的感觉。

毫无疑问,她又要放下一切,走向远方了。作为一个40多岁的姐姐,一切都不晚。

“你不怕被忘记吗?”这是张静初始终都在面对的疑问。

怕,当然怕。

但她更怕的,是一个人总在吃着老本原地踏步,直至被观众抛弃。

唯有不断成长,才有创造经典,被观众永远铭记的可能。

参考资料:

《非常静距离》张静初专访

《张静初:当一名女性直面黄谣》新周刊

《张静初:“控制狂”终于被驯服》人物

作者:柳嘟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