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澍语: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上影明星三:秦怡王丹凤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76更新:2023-05-02 13:22:13

文/刘澍

秦怡:努力转型成功的红色“俏佳人”

2022年5月9日,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中华影星”、“世纪影星”、“百年百星”、“50位优秀电影艺术家”之一、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秦怡老师,走完了整整一百年的光影人生路,于4时08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周岁。

本文作者采访秦怡后合影

在新中国的银幕上以端庄秀美、温柔贤淑、坚韧不拔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在《马兰花开》、《铁道游击队》、《女篮5号》、《红色的种子》、《青春之歌》、《摩雅傣》、《北国江南》、《浪涛滚滚》、《海外赤子》、《雷雨》等著名影片中塑造出不同年代、不同性格的中国女性形象。新中国成立那会儿,28岁的秦怡正处在一个优秀女演员表演成熟、岁数相当的黄金时期,她的相貌和她的气质富于魅力,她的本色化表演也在温柔、恬静的风格之中,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最典型的外柔内刚、坚贞与勇敢。

1961年《大众电影》封面上秦怡主演的影片《摩雅傣》剧照

1950年,秦怡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第一部故事影片《农家乐》,接着她又参加了私营体制的长江影业公司投拍的《两家春》。

《农家乐》剧照,刊登在当年度《大众电影》杂志封面,秦怡成为第一个出现在新中国电影杂志封面的著名女演员

1956年,秦怡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主演的《马兰花开》,在当时格外引人注意。同时她还客串参演了另一部儿童故事片《哥哥和妹妹》。

秦怡与卫禹平在《农家乐》中的剧照

影片《马兰花开》描写的是秦怡扮演的年轻少妇马兰,不甘心做家庭妇女,走出家庭,来到大西北建设工地,改变丈夫对自己的偏见和阻力,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推土机手的故事。这部影片是在宝成铁路的基建工地拍摄完成的,九个月缓慢的拍片周期,恶劣的当地环境和反复无常的天气,再加上摄制组所住的是用泥巴和竹篱笆围成土墙的房子,气温在零下20℃左右,每天吃的也都是落满了沙子的馒头,拍摄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大家却毫无怨言,一个劲儿地齐心配合,想拍出这部反映新中国妇女自强不息的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夏衍曾两次来看样片,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1956年第12期《大众电影》封面上秦怡主演的影片《马兰花开》剧照

1957年,由谢晋编导的《女篮5号》虽以新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的形式出现,可是,又在其中穿插和渲染了戏分很重的由秦怡扮演的林洁和由刘琼扮演的女篮队长田振华年轻时代的爱情纠葛,秦怡体态丰盈、身穿旗袍在影片中的亮相,自然会引起不同年龄层观众对她的亲近和喜爱。

秦怡与刘琼主演的影片《女篮五号》剧照,刊登在当年的《电影故事》杂志封面上

1956年,秦怡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扮演了女主人公芳林嫂,广大观众喜爱《铁道游击队》的精彩故事,喜爱这部能振奋中国人志气的优秀影片,同时,也自然记住了秦怡扮演的那个集温柔与坚韧、善良与勇敢于一体的芳林嫂。回想当年拍摄的经过,情与景历历在目。秦怡在剧中扮演的芳林嫂,有一场戏是表现剧中人和其战友一起送负伤的政委去后方养伤。

在实地拍摄的湖边,当时已经是将近40℃的高温天气,为了剧情需要,秦怡还要穿上大棉袄,再加上一条厚厚的毛围巾,实际上浑身上下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但她仍坚持把戏拍完。接着,在表现一场火烧的场面时,一匹非常健壮的骏马也被折腾得热昏在地,而秦怡虽然顶住了炙热的温度,但是,她脖子上起的痱子已经结成了块,奇痒无比。当时,日本电影代表团的乙羽信子女士前来参观,这位后来曾经主演过“阿信”的女演员对秦怡表现出来的忘我精神不但深表理解、深表感动,而且多年以后再次见到秦怡的时候仍然关怀有加地提起那次相见的情景。

秦怡在《铁道游击队》中扮演芳林嫂

影片中芳林嫂向化装侦察的日本鬼子岗村扔手榴弹的一场戏,也很有意思。按照剧情,导演要求秦怡把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扔到陈述扮演的日本鬼子的脚后跟上,让他绊倒一下,然后再拼命而逃。平时秦怡就很少参加体育运动,而投掷一项,往往是扔得最近,成绩最差。她只好硬着头皮请求导演和摄影要不怕麻烦,多拍几次。正式开拍了,秦怡集中精力,用眼睛紧紧地盯住陈述的脚后跟,果真按照导演的要求,“歪打正着”地把那颗手榴弹不偏不斜地扔个正好。这个镜头也是非常意外地一次拍成,完全符合剧中的情节要求,连秦怡自己都不敢相信。

秦怡和曹会渠主演影片《铁道游击队》电影

影片拍摄中最为惊险的一次,就是大队长刘洪骑着一匹骏马与火车一起奔跑,并终于超过火车,横穿铁轨,去营救即将就义的芳林嫂。当时,导演要求骏马一跃而过和火车飞驰驶过,要在同一时刻、同一镜头里同时出现。这种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和摄影技巧,要在众目睽睽下进行。在拍摄这一镜头时,摄制组的演职员们都坐在离火车铁轨大约有五六十米远的地方,每个人都为此捏了一把汗,秦怡更是高度紧张,甚至感觉到剧烈跳动的心房随时都要冲出胸膛。

刘洪的扮演者曹会渠,身骑骏马开始与火车一起疾奔,摄影机的镜头死死地咬住他们的高速动作。只见这匹从部队选来的最好的骏马,在发现火车呼啸而来的时候,突然间猛地刹住,当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又看它加快速度地向飞奔的火车疾驰而去,终于抢过火车头,横跃铁轨,在那一刹那,它的马尾巴几乎和火车头擦身而过。旁观者个个吓得失魂落魄,大声尖叫,这个惊险万分的镜头一次通过,演员和骏马完成得都非常出色。

1959年第5期《大众电影》封面上秦怡主演的影片《红色的种子》剧照

1957年“大跃进”运动中上马故事片《红色的种子》,是秦怡在由上影厂分开的三个厂之一的江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期间勇敢坚强的地下党员华小凤发动农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的影片。在当时大力提倡“一夕是百年”的大干快上、争分夺秒地大干社会主义的政治口号之下,这部《红色的种子》仅仅用了八天半的时间,包括三天三夜的内景,五天半的外景就全部拍摄完毕。大家吃喝拉撒睡全都在上影厂的3号和4号摄影棚内,外景地则选在苏州的东山,还特别邀请了江苏省话剧团的几位演员和秦怡在一起配戏。尽管是在这样一个匆忙的拍摄周期中完成了整部影片的拍摄,尽管每天要完成100多个镜头,三天中最高数的一天是122个镜头,但是,这部影片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秦怡、温锡莹在《林则徐》中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文化部隆重举办18部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和“国产优秀影片展映月”的大型活动,由赵丹主演的历史故事片《林则徐》和由谢芳主演的根据名著改编的《青春之歌》入选18部“献礼片”,秦怡在这两部中国电影经典名片中,分别扮演了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的女英杰阿宽嫂和英勇不屈、慷慨就义的女英雄林红。特别是为了演好《青春之歌》中的林红形象,秦怡还专门进行了减肥。作为影片中的一个主要配角,只有一场最集中的戏,就是出现在她英勇就义前的监狱里,而且这一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大部分是通过她的叙述话语来表现完成的。

要在几乎是固定的场景和一二十个镜头中,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具体体现这个人物光辉的一生,表演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人物要说出的台词如果平淡地从角色的嘴里说出来,往往会给观众一种单一、平面的感觉,而缺乏人物的动感和艺术感染力。秦怡却知难而上,她不但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反复阅读《青春之歌》小说和有关评论文章,又找出许多中国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完全把自己的心血浸透到这些革命历史斗争的材料中。

秦怡人物画,刊登在当年的《大众电影》杂志封底

她内心的熊熊烈火被点燃,她的脑海里联想了许许多多,再把这些文字上的资料化做了流动着的画面,自己扮演的女英雄形象在秦怡心中立体化成型而呼之欲出了。在理解了角色的塑造定位和寻找到她崇高思想、窥视其内心世界之后,秦怡终于找到并感觉到林红在监狱中言行的内在依据。在实际拍摄这场戏的现场,秦怡扮演的林红在向谢芳扮演的林道静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丈夫英勇就义的往事的时候,展示出人物在入狱前所经历过的丰富而艰苦的斗争生活,体现了这一人物在政治上的成熟性和坚定性,并以自己的言行来激励、感动林道静和同囚的另一个小难友俞淑秀。

当一大段语调平静而内涵激情的话语,通过秦怡镇静的表情和富有变化的语言色彩表演出来之后,广大观众丝毫没有感到这个镜头的单调和过长的时间,只是深深地进入了影片特定的情景和环境之中,人们被秦怡的精湛表演所折服。在接下来林红就义的一场戏中,秦怡以一种超出往常的镇定,分别将红毛衣和木梳送给了林道静和俞淑秀,然后抑制着自己的感情,从容不迫地向两人告别后走出监狱,平静地走向刑场。在她经过一道道打开的沉重的黑牢铁门后,银幕上的音乐由抒情的《五月的鲜花》叠转出昂扬的《国际歌》的乐曲,林红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震撼了银幕下的广大观众,而且也深深地震撼了林红的扮演者秦怡。虽然这部脍炙人口的《青春之歌》并不是由秦怡主演,但是,这部影片却非常例外地成为她电影代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部。

秦怡、谢芳在《青春之歌》中

1963年,秦怡又在影片《北国江南》中扮演了领导塞北黄土屯农业社、建设自己贫穷家园的一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银花的形象。影片是在河北张家口外的张北和宣化地区进行实地拍摄的。那里的条件甚至比当年拍《马兰花开》时更为艰苦,秦怡和向梅两人一起住在老乡的家里。荒凉、破旧、贫困是当时这个地区的最典型而突出的写照,老乡们虽然热情地欢迎摄制组的到来,但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也仅仅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土豆。

他们把这些土豆埋在烧饭后还温热的土灰里闷熟之后,递到秦怡等人的面前。而她们晚上和老乡同睡在一个炕上,一条四处漏洞的破棉絮横着遮盖在几个人的身上。水是那个地区的命根子,他们挑上一担水,每次要走上两里多路,而且找到的水井也不是永远能有水源,即便是一担水挑回来,也要给全家人共同使用,直到最后水又脏又黑又黏又稠而不能再用时为止。

1963年第12期《大众电影》封面上秦怡主演的影片《北国江南》剧照

这部《北国江南》描写了银花和丈夫一起带领大家掘地打井,浇灌土地,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摄制组和当地老乡半年多同住、同吃、同劳动的“三同”生活,让秦怡感慨良久,其中的“同吃”叫摄制组人员最不忍心。当地老乡连自己都吃不饱,摄制组这么多人又怎能去再分一份呢?所以,摄制组有时还把厂里好不容易送来的一点粮食尽可能地节省下来,送给当地穷苦的老乡,接济他们。摄制组在拍戏过程中,和当地老乡建立了一种淳朴的阶级感情,秦怡从这些生活的真实体验中,找到了自己所塑造的银花这个坚强的女共产党员的内在依据和生活积累。

当时,阳翰笙通过本厂的影片《李双双》在全国打响之后,又深入生活,精心塑造了银花这样一个具有中国农村进步妇女的典型形象。他深情地说道:“李双双是一种典型,而银花又是另外一种典型,中国农村还远远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仍然是中国劳动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典型特征。通过银花形象的所作所为,要完全区别于其他农村妇女的形象,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姿态,牺牲小我而顾全大局。这样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是值得歌颂的。”秦怡扮演的银花由于剧情发展,在贫困和焦急之中积郁成疾,以致眼睛失明。该怎样去表现出盲人的外部特征呢?秦怡又在拍片之余赶回北京,前往耳鼻喉专科医院去采访许多因各种原因而失明的人,再和人物形象相互结合在一起。

秦怡在《北国江南》中

在1964年到1965年间,秦怡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描写水利战线建设中两种思想尖锐斗争的故事影片《浪涛滚滚》,又成为当时文艺界重点批判的影片。这部影片由韶华编剧、成荫导演,描写的是某一重点建设水库的党委书记钟叶平制定出提前一年竣工的计划,得到了省委倪书记的支持,水利局局长陈超人却对此计划不满,自作聪明地想出扒开合龙口方案。钟叶平给省委写信反映陈超人的情况,但陈超人不认输,他不顾施工安全硬要遍地开花,结果溢洪口陡坡出现大面积塌方,造成严重的人身事故。

1964年第12期《大众电影》封面上秦怡主演的影片《浪涛滚滚》剧照

钟叶平当即处理,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坝终于建成。对于这一具有魄力的现代女性,秦怡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成功地塑造了党委书记钟叶平的可敬形象,此外,影片还塑造了干部之间的思想斗争,比如钟叶平与丈夫之间的矛盾、与水利局局长陈超人之间的矛盾。虽然和丈夫感情很好,但是她能摆脱丈夫的束缚,在工作上决不退缩,不畏艰险;她与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是在坚持真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本位主义,她是一个有灵魂、有性格的现代女性形象。

本文作者编著的有关秦怡的书籍封面

秦怡晚年

王丹凤:风华绝代世无双

1957年,“大跃进”运动刚刚拉开帷幕,上海电影制片厂顺应形势,积极改组、拆分成立了江南、海燕、天马三个电影制片厂。江南厂独立开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艾明之编剧、陶金导演、陈震祥摄影的《护士日记》。这部影片之所以多年后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恐怕是由王丹凤扮演的那个漂亮年轻、积极向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崭新的银幕形象太深入人心了。王丹凤通过在名著名片《家》中饰演丫鬟鸣凤的轰动效应,在建国之后的第七个年头,又重新出任女主角,当然是格外珍惜。

本文作者采访王丹凤后合影

包裹不住的青春亮丽的身影和明星魅力,使得王丹凤在影片《护士日记》中扮演的简素华,从护士学校毕业以后,不顾未婚夫沈浩如的强烈反对,来到塞北边陲的包头工地为工人们悉心服务。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简素华最终和自己的未婚夫因思想出现强烈的分歧而分道扬镳,而她高尚的情操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最终也赢得了工区主任高昌平的爱恋之情。影片中处处流露出的那种昂扬上进的主人翁精神,明显跳动着时代的脉搏,突出显露着当时政治环境所要求的电影表现主题。

1958年第2期《大众电影》封面上王丹凤主演的影片《护士日记》剧照

影片的另一个特色,是在其中适当加入了抒情化的爱情点缀,这在一切强化政治要素、淡化艺术特点的当年,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王丹凤以往善长扮演的那种旧时代里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型悲剧女性,在这里第一次,也是真正地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大“转型”,因为她的这个主人公形象,是一个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充满着昂扬斗志和工作激情的、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贡献的年轻女护士形象,也是影片中所要热情讴歌的一代医务工作者的艺术缩影。

王丹凤在《护士日记》中

在包头工地的拍摄现场,有一场王丹凤与工人一起在暴风雨之前和当中保护国家器材的重场戏,因为需要镜头的切入、场景的调换,这场戏整整拍摄了一天时间没有停歇。在现场要求一气呵成的拍摄过程中,虽然有时并没有王丹凤的镜头出现,她还是和大家一起干,以致到晚上收工的时候,浑身上下满是泥泞的王丹凤筋疲力尽,累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像这样的遭罪,当然是王丹凤在以往拍摄的几十部影片中从未遇到过的,但是王丹凤没有丝毫的怨言,甚至连一句小小的牢骚话都从未说过,因为她认为演员就得要为角色去付出努力,只有这样,其角色才能真实,才能打动观众。

王丹凤在《护士日记》中

影片《护士日记》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女护士简素华慈爱地哄着高昌平主任的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简单的词句,流畅的曲谱,虽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儿歌,但是由王云阶作曲的乐谱用在这里却极为合适,歌词里的“小燕子”所表现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简素华这样一代有志的青年女护士。

王丹凤主演影片《护士日记》人物剧照,刊登在当年度《银幕歌声》卡片上

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为了从生活真实出发,主动提出让王丹凤在同期录音中自己亲自演唱的。以前王丹凤曾在几部影片中演唱过电影插曲和主题歌,这次在现场拍摄时,王丹凤自我感觉良好地再次莺啼展放。这首儿歌在摇篮曲似的轻声哼唱中,意想不到地收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部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哼唱几句。出乎意料的是,这首插曲不但成为少年儿童们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大人们几十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这恐怕是从来不爱出风头的王丹凤始料不及而备感惊喜的。

《上影画报》封面上的《护士日记》剧照

影片《护士日记》好评如潮,王丹凤重拾旧梦,在依然灿烂发光的大好年华时,想继续接拍几部新的电影佳作。同年,王丹凤又上了海燕厂开拍的一部重点影片《海魂》,她在这部表现国民党海军起义的“男性电影”里,扮演的是该片唯一的女性亮点——台湾酒吧间里的女招待。

王丹凤、赵丹在《海魂》中

1958年“大跃进”运动进入高峰时期,王丹凤在当时流行的“艺术性纪录片”类型的《你追我赶》一片,扮演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周耕香,这可是王丹凤从未经历过的崭新角色。外表洋气、皮肤白嫩的王丹凤,于是穿上了农村姑娘的粗布花衬衣,挽起了裤腿,挑起了扁担,插起了秧。

接着在1959年文化部确定18部献礼片之一的《春满人间》中扮演剧中人丁大刚的未婚妻,一个普通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朱秀云。让广大观众惊喜地发现王丹凤的彩色银幕形象又有另一番的别致与美丽。

王丹凤与卫禹平、白杨在影片《春满人间》中的剧照,刊登在当年度的《上影画报》杂志封面上

1960年,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压缩拍片期间,王丹凤参演了由上影天马和海燕两厂联合拍摄的现实题材的《风流人物数今朝》和《向阳花开》两部影片,在1956年到1960年的新中国电影银幕上,从《家》中的鸣凤到《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从《海魂》中的温梦媛到《你追我赶》中的周耕香,从《春满人间》中的朱秀云到《风流人物数今朝》中的宋凤兰,再到《向阳花开》中的谢金芳,王丹凤或主或次地给喜爱她的广大影迷们带来了七个性格各异、别具风采的不同形象。

王丹凤与张辉在影片《家》中的剧照,刊登在当年度《大众电影》杂志封面

王丹凤与张鸿眉在影片《向阳花开》中的剧照,刊登在当年度《上海电影》杂志封面

1962年,王丹凤获得国家文化部评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63年对王丹凤来说,是非常特殊而且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在王丹凤塑造的众多银幕形象的长廊里,又增添了一个崭新而独具魅力的银幕形象,那就是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历史故事片《桃花扇》中所扮演的绝代名姬李香君。

王丹凤、冯喆在《桃花扇》中

在此之前,王丹凤在上海天马厂主演了只有6本的带有喜剧色彩的短故事片《女理发师》。以往从来没有出演过喜剧角色的王丹凤,在这部充满着讽刺意味和喜剧风格的影片中,第一次尝试喜剧表演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足以表现出王丹凤多才多艺、戏路宽广的精湛技艺。

王丹凤、顾也鲁在《女理发师》中

王丹凤在影片《女理发师》中扮演女主角在上海理发店体验生活

2018年5月2日,王丹凤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4岁。(未完待续)

王丹凤晚年

刘澍、马兴中合著的王丹凤传记书籍封面

(本文经刘澍先生授权刊发,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来自网络,若有异议告知我们,即刻删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