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有意思的瞬间1黎氏教化与邵氏闷声发大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11更新:2023-01-27 17:43:59

电影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商业模式,拍片全凭高端玩家的兴趣爱好,毕竟器材、耗材都不是一般的贵,能玩得起的都是大户人家。最初就是拍点名胜古迹,用现在的话说是蹭大IP热度,然后拿到剧院让看戏的人看个新鲜,赚点小钱。香港最初没制作能力,戏院放的都是老外拍的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啥的,随后出现的剧情电影也都是西方的。

最初的剧情电影大多是改变一下戏剧的表现形式,将舞台剧搬到银幕上,主要是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原因,香港也是如此。

香港的第一部剧情电影,官方认定是1913年由黎民伟主演的15分钟剧情短片《庄子试妻》。他在剧中反串庄子的妻子,黎民伟的哥哥黎北海是编剧和导演并在片中饰演庄子,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则饰演一位侍女,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反正全家算是齐上阵了。

其实在这之前的1909年,黎北海就参演拍摄了一部《偷烧鸭》的剧情短片。导演是梁少波。

不过这两部戏的编、导、演虽是中国人,但摄影器材和摄影师都是美国人。

黎民伟

黎民伟很快认识到电影有传播性强,可起到宣传教化的作用,于是在1922年,黎氏两兄弟在大哥黎海山的资助下采购器材在香港创建了第一家电影公司:民新影业公司,并建了家放映电影的新世界戏院。这下从制作到发行的相关配套都全了。

之所以铺开摊子这么干,除了黎民伟对电影的热爱,还在于其此时追随着孙中山,致力于用电影来宣传国民革命,因此黎民伟那段时间摄制的新闻纪录片居多,国内最早的孙中山电影影像就是他掌镜拍的。背着笨重的机子到处跑,艺术性和商业性不是重点,拍电影倒更像是体力活。

到了1924年,黎民伟才腾出手来,决定拍一部剧情长片,但由于种种原因,省港两地交流不便,这部名为《胭脂》的电影只能在广州拍摄,拿到香港冲印,两头一折腾,成本就上去了,一下子就花了8000块,不过好歹是拍完了,次年在香港放映。

因为这是香港的第一部国产电影,票房倒是达到了破记纪录的6000元。但是,本钱明显是没收回来,毕竟设备胶片啥的都是奢侈品。这部拍完就由于资金问题拍不下去了。

同一年,上海姓邵的染料商人家几个兄弟在老大邵醉翁牵头下成立了天一影业。对,就是后来香港邵氏的前身。这个回头说。

由于经营出现困境,黎民伟的民新一分为二,黎民伟迁往经济中心上海一边拍戏一边找投资,黎北海带着部分器材留在香港。

1931年,华北地区的影业大佬罗明佑手上有资金有院线,但缺乏制作团队,由于与黎民伟合作拍过梅兰芳的纪录片,于是二人达成合作,在上海和香港同时注册了联华影业。

此时有声电影已经逐渐代替无声电影,联华也是中国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它拍的《野草闲花》是第一部有声国语电影,这部片子的女主角是阮玲玉。

阮玲玉

三年后香港拍的《歌侣情潮》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男主角叫关德兴,这个名字都不用记住,因为将来他是扮演黄飞鸿最多的演员,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就是黄师傅。女主角叫蝴蝶。到此时,电影的明星机制已经基本形成,这与戏曲里面的“角”是一脉相承的。

经济发达的上海显然要比香港的电影产业繁荣很多,很快就形成联华、明星、天一三家电影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竞争之下,上海电影产业的专业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商业竞争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与联华、明星等倾向于电影的教化与艺术性相比,邵氏的天一手段比较简单粗暴,以拍摄改编传统古装戏剧为主,更加追求商业利益,而且别的公司拍什么题材,天一要么立即跟进,要么直接截胡,抢在对方拍出来之前自己先赶拍出来上映。这种砸人饭碗的事让其他公司忍无可忍,于是由明星公司挑头,联合联华、大中华百合、友联、上海、华剧组成六合影业,合力围剿天一。至此,天一的影片无法在六合的院线上映,上海的销售渠道就基本被堵死。

邵逸夫

不过,在罗明佑、黎民伟成立联华的时候,邵氏也同时在南洋开始布局,邵家老六邵逸夫下南洋与三哥邵仁枚会和,从乡村流动放映开始逐渐打开局面,后通过滨城首富王竞成的关系得到了南洋很多戏院的经营权,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所以虽然天一在上海的发行不太行了,但南洋的院线承担了大量的分销业务。通过六七年时间的发展,邵氏兄弟已经发展成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型娱乐公司。

没了天一地搅和,上海电影产业也没繁荣多久,因为抗战爆发了,大批上海的电影人南下香港。由于资金、人才的大量聚集和当时香港特殊的地位,电影产业在香港开始快速发展。

不过由于当时的世界大环境长期不稳定,香港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的发展繁荣还要等到50年代中后期香港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之后。两家影响香港电影最终走向的公司也是在那时开始登上香港电影的历史舞台,他们之间的争斗比香港电影还要精彩残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