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一部极具后现代性意味的网络文学作品是什么「悟空传一部极具后现代性意味的网络文学作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83更新:2023-05-08 16:50:49

很多人在2017年看过电影《悟空传》,由彭于晏、倪妮主演。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改编自 "网络第一书"——《悟空传》,此书是今何在2000年创作的文学作品。 "今何在",原名曾雨,1977年生于江西南昌,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虽然借用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的框架,但是书中人物形象区别明显。其中的沙僧形象有相似之处,都取经意志坚定,寡言少语,但总体看差异较大。

一、愚庸奸邪,自私偏狭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悟空传》"热血回归版"的封面这样写道。这写的是和另一个自己作战,直到死亡的悟空,也可理解为作者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重新解读。沙僧行为愚蠢,为人奸诈。他为了能够重返天庭,不仅自己小心翼翼地在人间收集琉璃盏的碎片,而且监视师父师兄等人,随时向天庭神界汇报"工作",是天庭的"特务",他无条件听从天庭安排,对于派遣给他的"监视"工作,"他心存感激",卑躬屈膝。

孙悟空……:"沙悟净!你敢诬告!"

"何为诬告?我分明看见你与万灵之森女妖阿瑶勾结,谋害了师父!"……

"沙悟净是我派在你们身边监视你等的,就是怕你这样的顽劣之徒又野性复发,他说的话,我信!"太上说。

沙僧在天庭神界充当的是"走狗"身份,看似虔诚,却只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当太上老君和孙悟空争执唐僧是被谁杀死时,他"不失时机"地站出作证,说是孙悟空,甘做天庭卧底。当太上老君捉拿悟空,遍问神兵神将时,无人逞能。沙僧却主动跳出,"我来拿你!"他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意志当作"祭物"献给了天庭神权。

在沙僧眼里,师父师兄及取经团体只是他"重返天界"的手段,对他们大呼小叫,毫无礼节。而对决定他能否重返天界的人物玉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则甘愿拜倒在他们脚下,自称为"臣",为保护金箍棒下的玉帝,还把身体当做"肉垫",被金箍一棒"打得直飞出去"。孙悟空揪住玉帝衣领,并将其抛在空中时,沙僧又"不失时宜"地出现了,"跳出去把玉帝接住了。"这一行为是真诚地怀有对玉帝的崇敬之情吗?当玉帝为了感谢他而问他在哪儿做事并赏他时,沙僧发现自己等待许久并为之"拼搏努力"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了,他"连连磕头","臣只有一个心愿,望能重返天界!" "臣"是统治集团内的一种官职,沙僧此时因打碎琉璃盏被罚在人间,已经是"妖精"身份了,不再是曾经的"卷帘将军"了。因而,他使用"臣"字的重要自信在于:他是为天庭神界服务的,有监视的"重任"在身。被自称为"臣",看上去谦恭,然而对比他称呼师兄悟空的行为,不难看出,他对别人的礼貌尊敬都以自身利益为前提。

二、无视礼仪,悖逆人伦

在人际交往上,《悟空传》中的沙僧呈现出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特点。师父和徒弟之间、师兄弟之间"突破和谐,变得各有算盘,以至于异常恶化、互不买账。原来的那种等级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面子文章被彻底撕破。"在小说开始,第一页就有沙僧的"惊人之语"。悟空拒绝为师父唐僧寻找食物,并和八戒争吵时,打扰了沙僧的美梦:

"你敢再说一遍!"猪八戒举着钉耙就要往上冲。

"吵什么吵什么!老子要困觉了!要打滚远些打!"沙和尚大吼。

三个恶棍怒目而视。

"师父"、"哥哥"、"二哥"、"大哥"、"师兄"等等沙僧对唐僧、悟空、八戒的尊称在《西游记》中屡屡出现,而在《悟空传》沙僧嘴中几乎听不到。更无礼的是,沙僧在取经团队中是最后一个加入的,按照尊卑顺序,理应是"沙师弟",然而"老子"、"滚"、"怒目"这些词汇,把一个暴躁易怒、自我中心、唯我独尊、无视礼仪的创新的沙僧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他不谦恭顺服,不知道什么是"尊卑有序"。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而且无法无天。

师徒之间不再有等级关系,大家互相推卸责任。当徒弟三人自顾自地打架斗嘴时,唐僧的反应是"你们是大爷,我去给你们找吃的,还不行吗?"这里不再是《西游记》中师父唐僧偶尔想自己化个缘,悟空和八戒都拦着的和睦形象:

行者笑道:"……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沙僧在旁笑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

原来师徒之间是谦恭有加的情形,两位师兄都认为师父是父辈,化斋这些小事应该由弟子代劳。唯有沙僧善解人意,明白师父想要显扬自己能力,在徒弟们面前"露一手"的小心思。他是谦恭的模范,担心"违拗"师父而顺着师父的意愿。这和《悟空传》中师父无奈必须自己化斋才有饭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师徒关系颠倒,师父为徒弟化斋成了理所应当,而且称呼徒弟为"大爷"。

沙僧和二位师兄一样是看客,冷眼旁观师父怎样化缘,徒弟反而成了"座上宾"。当唐僧自己去化缘,悟空以女妖精在等他而开师父玩笑时,三个徒弟冷笑道:"哼哼哼哼……",当师父僧袍被扯破时,三个徒弟嘲笑师父的无能,笑成一团,连打架都忘了,"哈哈哈哈……"。可以想象,师父辛辛苦苦化来斋饭,沙僧等人则会蜂拥而上,抢得一干二净。毫无谦让、礼仪可言。唐僧和悟空、八戒讨论天上地下谁唯我独尊的问题时,唐僧认为是"佛",并以如来祖出生时的话语证明是"佛"。

三、懒惰散漫,消极怠工

我们对沙僧的固有认知是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然而,《悟空传》中的沙僧却常睡懒觉。仅有的任务就是"监视取经队伍"和收集琉璃盏碎片,并将其拼好以赎罪重返天庭。《西游记》中沙僧取经实质上也是为了赎罪,摆脱在流沙河吃人的命运。而今何在笔下的沙僧走的是害人利己的"旁门左道",他以为自己把琉璃盏找回拼好,就可以复归原职,不料,一切都是个骗局。

沙僧出现了:"打架么?好!"

"我们讨厌从来不背行李不洗碗的师弟,这他妈还能叫师弟么?行李呢?又给秃头背?揍他!"

乒乒乒乓乓乓!

透过他人之口,侧面反映了沙僧在团队中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的状态。行李"从来不背",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做,那他做什么?一直在睡梦中的沙僧,即使被吵醒,说了几句梦话后,又沉迷睡梦中。不化斋,不挑担,不洗碗,沙僧在团队中是无事闲人。师徒讨论天地间谁"唯我独尊"问题时,沙僧从睡觉中醒来,说了一句话后,"打个呵欠,又睡去了。"一直在睡梦中的他,在取经中无聊地依靠睡眠消遣时光,混日子。

四、变化原因

"《悟空传》就是一部极具后现代性意味的网络文学作品。"后现代主义要求对经典解构、反讽。沙僧不再是谦谦君子,变得暴躁易怒、脏话连篇和喜欢打架。作者在《在路上》(初版序)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悟空传》打破了神的权威,它对《西游记》中不证自明的神佛绝对权威产生怀疑,对《西游记》中的神权和社会秩序进行解构,王母像泼妇一样,玉帝在悟空面前强装镇定,实则胆战心惊等等,都是对《西游记》的戏谑。取得真经是上层意识形态为沙僧指定的赎罪道路,但《悟空传》中的沙僧并没有顺从,而是质疑一切"真言",以自己的方式西游,找回琉璃盏碎片和监视取经队伍。他不再是对师父师兄言听计从的沙师弟,很迷茫,是天庭的"傀儡",没有自我,以天庭的意志为意志,盲目不加分辨,损人以利己。这是作者对《西游记》"诛心"、"求放心"价值观的"解构",重塑再创造出的新的"寻找本心"的价值观。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