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事件知乎「豆瓣91被停播6年后她终于翻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39更新:2023-01-27 20:09:24

一档停播6年的国产节目,突然翻红。

起因是前几天全网热议的「超生调剂」话题。

超生的孩子,被带走进行社会调剂。

去向不明,无记录可寻。

亲生父母想要寻子,困难重重。

这不是电影,而是真实事件。

许多网友表示匪夷所思。

「人非物品,竟然也能用来调剂。」

其实,十四年前,就有一档节目采访到了亲历者。

揭开了一个女孩被调剂的23年人生。

这档节目百无禁忌。

早早触及了PUA、性交易、未成年性侵等等尖锐话题。

豆瓣评分9.1,今天看来也毫不过时——

《社会能见度》

《社会能见度》于2006年在凤凰卫视开播。

由凤凰当家花旦、被王朔称为「偶像」的曾子墨担纲主持。

与陈晓楠的《冷暖人生》、窦文涛的《文涛拍案》、吴小莉的《小莉看世界》同属一套栏目。

也共享着人文关怀的底色。

它敢于触碰灰色地带。

从不避讳有争议性的话题。

如今再次翻看节目单,仍深觉其前卫与大胆。

就比如最近翻红的这一期《被「调剂」的女孩》。

讲述了一个女孩被改写的23年人生。

90年代初,全国各地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超生调剂」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谢先梅的养父在村里娶不上媳妇,担心无人养老。

于是花了250元,将她抱了回来。

谢先梅自小就知道自己并非亲生。

但也无人告诉她真正的身世。

长大之后去城市打工,电视上的寻亲节目让她萌生了寻亲的念头。

但,真正踏上寻亲之路,才发觉处处受阻。

谢先梅先是问到了当初自己被抱养的地址,然后一家一户地走访。

有人不予理睬。

有人提供消息后又变卦。

还有的不留情地说着风凉话:

「人家都不要你了,你还回来找他干嘛啊。」

家里也会泼冷水:

「二十几年了,你没有他们也照样过得很好,你现在也过得很好,你干嘛要去找他们呢?」

连男朋友都因谢先梅对寻亲的执拗而分手。

吵架时专挑痛处,直言她是「有人生没人养」。

但阻挠越多,心意反而愈坚定。

接着,谢先梅找到当年计生主任的住处询问。

无奈的是,当事人早已记忆模糊。

因为当时「调剂」现象太普遍,女孩太多。

「很多都被他抱过,他哪知道谁抱的哪一个。」

唯一欣慰的是,谢先梅得知自己的生母曾经来找主任闹过。

这证明,她不是被扔掉的,仍有人在乎她。

这也给了她继续寻找的力量。

几次错认后,事情出现转机——

电视台的寻亲节目,带来了也在寻女的唐华芬。

经过亲子鉴定,母女终于团聚。

但心痛还未停止。

母亲唐华芬的故事,竟更令人唏嘘。

原来,在生下谢先梅之前,唐华芬已经流产过十一二次。

90年代,山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当落后。

医疗条件的局限,导致避孕技术形同虚设。

一些女性,就算历经上环的痛苦,依然免不了意外怀孕。

「每次都戴了环的,连堕胎都是先把环取了才堕胎的。每次先打掉之后再戴环,然后再怀孕再打掉,然后再戴环。」

如此恶性循环,以至于唐华芬30多岁就已经瘦弱到了极点。

如果再流掉最后这一胎,她的身体就会彻底垮掉。

无奈之下,她生下了这个女孩,也就是谢先梅。

随之而来的,是8500元天价罚款。

交不起,孩子只能被抱走。

在找到谢先梅之前,唐华芬的痛苦、自责从未平息过。

后续,谢先梅感慨道:

「至少现在的人,不会再遭遇我这样的事情了吧?」

但如今热搜一爆。

倒让《社会能见度》穿透了时间。

让人意识到,还有许多谢先梅,至今没有回家。

2016年,《社会能见度》停播。

数年过去,余震仍在。

就比如最近又被重提的一桩旧案——

2009年,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内自杀。

她将两条毛巾系在一起,用半蹲的姿势自缢。

极为痛苦的方式,足以见杨元元求死的决心。

她为什么寻死?

当年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其母将矛头指向了校方。

而各路专家则将杨元元之死与贫困、考研联系到了一起。

唯独《社会能见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亲情中的PUA。

彼时,这还是个相当敏感的话题。

畸形的家庭关系,往往被孝道所掩盖。

杨元元出生于湖北宜昌,幼年丧父,家中只剩母亲与弟弟。

姐弟二人成绩都十分优异,但命运却天差地别。

杨元元的梦想本是去大连读书。

但由于母亲嫌路远车票贵,只能改为武汉大学。

入学后,又因母亲不愿花钱入住工厂宿舍,杨元元只得将她安置在在自己的宿舍,同挤一张床。

期间,杨元元还和母亲共同承担了弟弟读大学的学费。

资助弟弟从武大本科读到了北大博士,前程似锦。

而杨元元自己,毕业后考上过两个小城市的公务员。

却都因为母亲「不愿意她留在小城市」而作罢。

并不顺心地工作了8年后,杨元元考取了上海一所高校的法学研究生。

本以为终于能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但没想到,母亲仍然坚持同住宿舍,「无论吃饭散步,形影不离」。

就连上海这座城市,都是母亲为她早早定好的归宿。

只因母亲来这里打工时,对此地颇有好感。

母亲的控制,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杨元元。

可想而知,母女长期同住宿舍,必然给其他同学带来不便。

校方也要求搬离。

在辗转多处简陋的住所后,杨元元身心俱疲。

共同躺在冬日毛坯房的冰冷地面上过夜时。

杨元元对母亲绝望感叹: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了这么多年书,却什么都没改变。」

次日,自缢身亡。

节目中,曾子墨向杨母问出了相当犀利却又众望所归的一问:

「为什么不自食其力,而一定要依赖女儿生活。」

并非刻意攻击,而是层层剥茧。

并非避重迂回,而是直达核心。

《社会能见度》的洞察力和批判性可见一斑。

但一档好节目,若只有批判,也会因失去温度而变得冰冷。

国计民生,终究以人为本。

所以节目中的人文关怀也处处可见。

去真切体验她们特殊的工作环境与不为人知的心理状态。

并将自己的经历在网络上直播。

面对被各式羞辱、攻击、质疑包裹着的当事人,主持人曾子墨的态度却十分缓和。

比起质疑叶海燕哗众取宠,她更想知道叶海燕是否也会害怕。

比起鄙夷,更愿意探究整个群体真正的内心想法。

而正是这样有温度的提问,挖掘出了更多意想不到极具价值的内容。

但实际上,现实中的她们,意外地非常保守。

「念叨的都是她的家庭。」

经济状况和生存条件不容乐观。

身体不舒服,根本不舍得去大医院。

害怕万一真的确诊,而自己又无钱医治。

对此,节目组并未急着推翻,也没有硬上价值。

这种平视相当可贵,却是彼时新闻节目的常态。

《社会能见度》的节目单,已经定格为那十年间的社会备忘录。

记录了当年闹得满城风雨的「毒奶粉事件」。

以及早已成为形容词的年度热句「我爸是李刚」。

正如曾子墨所言:

「有些人认为曾子墨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我却一直认为那是责任心。我有专业的财经知识,敏锐的触角,坚定的判断力和高度的社会良知。同时我也有呼唤正义的责任。」

即便是「医患关系」「钉子户」这类敏感议题,节目也毫不避讳。

这种诚实的记录,也被时间蒸馏出一种无法复制的可贵。

与此同时,《社会能见度》有一种珍稀的旁观视角。

它起底社会不为人知之处,但保留着新闻行业的核心标准。

只呈现不评价,抽丝剥茧之后,留给观众评说。

在当今充斥着各种情绪化导向性用词的舆论环境中。

这一点克制,反而营造出一种开放式的公平。

这也是为什么,这档节目能在当年播下新闻理想的种子。

让许多年轻人,有了成为一名新闻人的梦想。

网络时代,各类新闻事件频出。

信息爆炸,场域狭窄。

人很容易迷失其中,被一家之言影响判断。

或许此时,这档停播已久的古早节目,能带来一点朴素的提醒:

在节目中所呈现的昔日舆论场中。

情绪发泄与价值判断比比皆是。

这类信息早已被大浪淘沙,淹没在洪流中。

而平视倾听、认真追问、理性思考,穿过时间仍有效力。

但可惜的是。

这份思考力似乎也与这类节目一起,在当下变得越来越稀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