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隆夫人的一生「贝隆夫人人生何惧荒唐用半生流浪换得轰轰烈烈一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53更新:2023-01-27 21:26:11

介绍这部电影前我会告诉你,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一点也不容错过,所以它很冗长,希望你有耐心读下去,你会体会和感受到这个女人一生的奇艳。

这是一部歌剧电影,记录了一个真实故事,​艾薇塔·贝隆的传奇人生。艾薇塔·贝隆(西班牙文名:Eva Perón,1919—1952年7月26日),前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又译胡安·贝隆)第二位夫人,又称“贝隆夫人”,被誉为”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

艾薇塔·贝隆原来是一个穷人家出身的私生女,后来成为胡安·贝隆的夫人,与丈夫一起推行“贝隆主义”,创办并建立了阿根廷“第一夫人”基金会与穷人救助中心,为阿根廷妇女赢得投票权等一系列权利,维护穷人利益,受到民众爱戴。

“我准备为穷苦人燃烧我的生命。”她去世时,整个国家都为之悲恸。七十万人从阿根廷各地赶来瞻仰遗容。纪念她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和电影《贝隆夫人》经久不衰,阿根廷甚至将她的头像放在阿根廷纸币最高面额100比索上,以示尊敬。

艾薇塔·贝隆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她登上第一夫人的宝座时年仅26岁。她的一生正是如玫瑰般娇艳诡异,展示给别人的是高雅明艳的花朵,把尖刺埋在层层叶片下留给自己,正是绽放时节,却又匆匆凋零。

从舞女到明星,从私生女到总统夫人,她到底获得了多少幸福呢?她曾经哀叹“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深深缅怀,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如果她处在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像她那样一个曾经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去做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她应该能够选择更属于她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第一夫人的贝隆夫人,也曾出尽风头。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

电影《贝隆夫人》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出了她辛酸曲折、辉煌传奇的一生。从穷裁缝的私生女到15岁的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总统夫人,艾薇塔33载的短暂一生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

艾薇塔与阿根廷政坛领袖贝隆的相遇,使她的人生发生巨大的转变。她协助贝隆将“平等民主”的思想变成信条,于是产生了“贝隆主义”。 艾薇塔陪伴贝隆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贝隆主义”,在阿根廷政坛上刮起了一阵“贝隆风暴”。艾薇塔将鼓舞人心、笼络群众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不把中产阶级放在眼里,而是将社会底层人民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这种“争取大多数”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贝隆的人气也直线上升。

而贝隆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艾薇塔使出浑身解数,在全国各地宣传演讲,为贝隆争取民众支持。艾薇塔面对人民大众时,毫不避讳自己黑暗的过去,反而将那段经历当做拉拢人心的最佳工具。艾薇塔最著名的一段演讲就是:“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贝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贝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会对我宠爱有加?!”

艾薇塔的话语感动了阿根廷平民,在她的鼓舞带动下,阿根廷全国各地都爆发了游行示威,要求当局释放贝隆,人群到处高呼:“总统贝隆!总统贝隆!”在民众的强大支持下,贝隆重获自由。他出狱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紧紧地拥住了艾薇塔,贝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在那一刻,贝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无穷力量,他深信不疑艾薇塔当初的那句话:“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在贝隆夫妇营造的民主氛围之中,贝隆1946年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就职当天,成千上万群众如潮水般涌在总统府门前,庆祝贝隆和“第一夫人”艾薇塔的胜利。人民高呼“艾薇塔”的声音甚至超出“贝隆”。这时,艾薇塔只有27岁。

位居“第一夫人”后,艾薇塔的杰出才华如鱼得水,为社会救济、劳工待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四处奔走,亲自前往工厂、医院和孤儿院,用春天般温暖的笑容慰问底层人民。童年的穷苦经历影响着艾薇塔的政治方向,她骨子里就特别痛恨贫富悬殊,发誓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为“穷人的旗手”;艾薇塔深知女性在社会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她一跃成为阿根廷女性的代言人,为女性的健康和权益贡献心力。

这位美丽的女人拥有非凡的演讲才能,她的演说总能给人带来激情和希望,这源于她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阿根廷政坛本是男人拼杀的战场,由于“红颜”艾薇塔的加入,呈现出一种奇异炫目的别样光彩。艾薇塔用她的魅力打开了阿根廷外交的新局面,开始欧洲之行。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艾薇塔的绝代风华令外国民众为之倾倒,她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欧洲媒体将艾薇塔出访称作“彩虹之旅”,赢得了欧洲的普遍称赞,艾薇塔也获得了很多新的头衔:“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等等。

当然,她成功的经历也是她不停反抗的经历。所以,我们不妨来梳理她的经历,以便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这位传奇的女性的背后。

与所有阿根廷贫穷单亲家庭的命运一样,贝隆夫人有着梦魇一样的童年回忆,她的出身很卑微,她的母亲胡安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阿根廷传统妇女,而且还有一个赖以生存的手艺——裁缝。但不幸的是,她痴情地爱上了一个已有妻室的农场主,并为他生了5个孩子,她天真的以为那个男人会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可没想到的是,当艾薇塔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父亲便抛弃了这个家。为了养活几个孩子,母亲胡安娜日夜不停地干活,在贝隆夫人童年记忆中,家中的缝纫机声似乎从未间断过。而她与她的兄弟姐妹们也经常遭到同伴的欺负,他们称他们是一群没有来历的“野种”。

由于家庭贫穷,艾薇塔与她的兄弟姐妹们往往吃不上饭,更别说成长阶段应该补给的营养品,由于艾薇塔的营养不良,所以使得她儿时的身体显得十分虚弱清瘦,她还因此得到了“小瘦子”的绰号。但与其他几位兄弟姐妹不同的是,她的个性坚定、刚烈、自尊心极强,而且为人处事甚是早熟,并有过人的胆略。比如,在她那位不负责任的父亲去世时,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前去吊唁,被人赶了出来,连灵堂都不让进去。当时艾薇塔就立下一个誓言:“中产阶级算什么,我要当阿根廷的大人物”。不过,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天真小姑娘无稽的幻想。可能正是因为艾薇塔那段痛苦的童年,才使得她想成为一个掌握权力,不受人欺凌的阿根廷女人。

​大人物梦想

在当时的国家与社会体制之中,女人要想出人头地,做演员绝对是一条捷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鲜花、掌声、同时又万人注目的特殊职业,对于任何略有姿色的女人来说,只要当了演员,便有机会走进上流社会与富翁俱乐部。15岁那年,当艾薇塔听说歌手奥古斯汀·马加尔迪在小镇演出,她便机敏地认为这是一次摆脱自己命运的绝佳机会。于是,她不惜以身相许,条件是奥古斯汀·马加尔迪带她去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她知道,只有到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才有实现自己的做“大人物”梦想的可能,尽管,这仍然属于一个渺茫的假设。

抵达首都后不久,现实比预料到的还要糟糕,已有妻室的奥古斯汀·马加尔迪抛弃了她,其实,奥古斯汀·马加尔迪其实早就想扔下她这个累赘。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艾薇塔没有走回头路,而是选择继续留在这个陌生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了生存与心中的“大人物”目标,艾薇塔从悲伤无奈到变得不择手段。她成天游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的酒吧、剧院、宾馆,穿梭于各种权贵男人之间,一次次地利用身体和“爱情”,将酒吧老板、军官、摄影师、电影导演统统迷醉她的石榴裙下,只要对她的事业有所利用价值的,她决不放过。因为,通过其母亲惨痛的情感教训,在的艾薇塔的眼里,这些男人只不过是一群品位低下的好色之徒,也只是一群阶段性的利用工具。由于她的天生丽质与不计成本的付出,她很快便在一名摄影师的镜头下,风靡于阿根廷首都的报刊杂志,随即而来的就是拍杂志的封面广告、当主持、演电影……,此刻的她,已经无可非议地挤进不少阿根廷男人的梦乡,而她也俨然成为了阿根廷响当当的娱乐界名人。在艾薇塔所饰演的角色中,最令她偏好的是那些掌握权力、操纵国家的女强人,她演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法国皇后约瑟芬、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等权力女人。也许,通过饰演这些角色,可以让她在精神上获得暂时的自我安慰,同时,她也需要通过研究这些角色,从内到外地塑造自身优雅气质,获取观众对她“权贵、优雅女人”的形象认同。总之,通过她细心筹划与努力, “艾薇塔”已经成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上流社交圈无人不晓的名字。当然,这个现状并没有让她十分满足。

​1952年7月26日的当晚,阿根廷国家电台的广播员声音哽咽地向全国宣布:“艾薇塔·贝隆———国家灵魂,民族的精神领袖逝世。”一种悲痛顿时笼罩了整个阿根廷,阿根廷的生活停止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阿根廷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火车、轮船显得异常的拥挤,不少人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只是为了送别他们心目中的“玫瑰”。吊丧那天,70万人向艾薇塔的灵柩致哀,人们反复喊着“艾薇塔”的名字,有的人当场哭晕过去,有的拼命去吻她的玻璃棺,16人因为挤撞而丧生。政府为平息局势,不得不出动军队维持秩序。为了哀悼她的离去,政府宣布全国服丧。

永远的“贝隆夫人”

失去艾薇塔的贝隆也不再是贝隆了,他的政权在1955年被推翻,而他本人则流亡巴拉圭,“贝隆主义”亦进入了一个低谷,而艾薇塔依旧,阿根廷的7月26日属于这位传奇的“贝隆夫人”。

五十年过去了,“贝隆夫人”这个名字不仅属于阿根廷,而且还属于世界的。甚至可以说,她影响了不少“第一夫人”的价值观。她不仅是阿根廷的一颗政治明星与精神偶像,也是阿根廷的时尚风向标。

本来歌剧相比一般的电影更有感染力,看完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歌剧完全不会有睡意,对贝隆夫人的一生不禁感叹和惊奇。一生受尽了荣辱,却依旧活得精彩,还光芒耀眼。​不甘平凡也做到了玫瑰人生。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