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影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2更新:2023-01-27 23:51:05

1934年6月的上海,酷暑降临,金城大戏院内开放冷气以吸引观众。10日起,由蔡楚生编导,王人美、韩兰根、罗天绣主演,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渔光曲》在金城连映了84天,创下了当时国产影片单片放映的最高纪录。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幼年读过三四年私塾,因家境贫穷,12 岁时在汕头的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发奋自学,用著名导演王为一的话来说就是"他的知识就从三尺柜台渐渐扩展到整个中国,整个世界"。19 岁时加入汕头市的店员工会运动并组织"进业白话剧社",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为避祸远赴上海,在华剧电影公司打杂。1929 年因同乡郑正秋的赏识进明星公司成为郑正秋的助手,后由史东山的介绍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开始了正式的电影导演生涯。

蔡楚生的处女作《南国之春》和随后拍摄的《粉红色的梦》上映后,尽管票房不错,也为他确立了有票房号召力的大导演的地位,但是这两部游离于时代风潮之外的电影,遭到了左翼批评家的严厉批评,这使本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蔡楚生非常震惊,也使他警醒,为了积极应和左翼思潮,后来蔡楚生拍摄了《都会的早晨》和《渔光曲》。

《渔光曲》以一个穷苦渔民家庭的悲惨遭遇和一个渔业资本家的破产经历为题材而展开,穷苦渔民徐福妻子生下一对双胞胎小猴和小猫,因渔霸逼租,徐福在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冒险出海捕鱼而死于海难,徐妻只好到船主何家做奶妈抵债。何家的小少爷子英长大后,到外国学习渔业改良,归国后面临外国渔业的严重压迫和家庭破产的变故,深悟渔业改良的主张无法实现,他只得与小猴和小猫一起打鱼谋生。未几,体弱多病的小猴在繁重的劳作中倒下,不久便在妹妹小猫《渔光曲》的凄婉歌声中告别人世。

《渔光曲》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揭露了半封建法殖民地社会带给劳苦大众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苦难,蔡楚生娴地发挥和调动了电影艺术中各个元素的作用,以中国民族特有的表现手法,朴素平实的电影语言,流畅完整的剧情结构,展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主题曲《渔光曲》同期声)

这首聂耳作曲的影片主题曲《渔光曲》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依然久唱不衰。《渔光曲》在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童年时,少爷何子英要求小猫唱《渔光曲》给他听,童声的《渔光曲》伴随着三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第二次是他们到上海后,已经失明的妈妈要求小猫唱《渔光曲》,小猫看着妈妈辛酸地唱起了《渔光曲》。最后一次是在影片的结尾处,当瘦弱痴憨的小猴死去时,悲伤的小猫再次唱起了《渔光曲》。这首主题曲起伏的旋律,悠长的节奏,舒缓的速度,成功地表现了渔民们在海波的荡漾中从事艰苦劳动的凄楚沉重的心情。

聂耳,出身于云南一个贫寒的中医家庭,自幼喜爱音乐。1931年4月,聂耳考入了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剧社",当小提琴练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开启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1931年春,聂耳在明月歌舞团结识了剧作家兼诗人田汉。1932年4月,聂耳通过田汉的介绍,他与左翼文艺界建立了联系,也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在现存的1934年联华公司制作的左翼电影中, 除了《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之外, 所有的左翼电影的主题歌曲都是由聂耳作曲, 例如《新女性》 的主题歌《新女性歌》、《大路》 的主题歌《开路先锋歌》, 以及电通影片公司的《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这些歌曲在深化电影主题的同时, 通俗地完成了对影片左翼思想、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民主意识的大众化宣传普及, 从而全面确立了左翼电影的声画视听模式。这些灌注左翼思想、充满左翼激情的歌曲在当时和后来, 已经远远突破了电影文本本身的文化和艺术意义规范, 它们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和感染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选送参赛的影片有联华公司的《渔光曲》、《大路》、明星公司的《空谷兰》、《姊妹花》、《春蚕》、《重婚》、电通公司的《桃李劫》、艺华公司的《女人》。

最终,在众多的参赛影片中,蔡楚生的《渔光曲》拔得头筹,成为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中国影片。在电影节颁发给《渔光曲》的奖状上,有评委会对该片的评价:"苏联第一次电影节,为《渔光曲》影片给予你们的批评:联华影业公司蔡楚生,优越地勇敢地尝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良性质底现实主义的描写。"(此为当年译文,刊登于《联华画报》第五卷第10期)

《渔光曲》本身所取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于建立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主流传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及由此所确立的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连同那首委婉哀怨的主题歌《渔光曲》一起,不仅写进了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历史,也留在了广大观众的心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