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戛纳最多的导演「豆瓣81戛纳获奖这部考试主题的电影讲的却全是走后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更新:2023-01-27 23:52:16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考试总会成为这个家庭里顶顶重要的事情。

不管是小升初、中考、高考还是出国考试。

望子成龙这件事,貌似除了中国式家长之外,全世界的家长也没有太大区别。

有这样一部来自冷门国家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围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故事。

罗马尼亚电影《毕业会考》

看似沉闷一段父亲为了女儿考试而奔忙的故事,却揭示了一个最现实的人情社会。

这个极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豆瓣的评分8.1。

今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毕业会考》入围了金棕榈奖,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凭借此片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这已经不是克里斯蒂安第一次拿到戛纳大奖了。

2007年,同样讲述女性堕胎现实题材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就获得了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克里斯蒂安还获颁罗马尼亚国家最高荣誉勋章“罗马尼亚之星”。

这个擅于自编自导的导演,在2012年剖析宗教问题的作品《山之外》,又在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的大奖。

社会里最真实的故事,就是这个导演创作的养分。

《毕业会考》故事的切口很小,你却很容易对号入座。

故事和升学有关。

就像每一个中国孩子要经历的高考一样,是让全家人都会如临大敌揪心的事情。

所以,有豆瓣网友这样评价。

太中国了。

这个罗马尼亚小城医生遭遇的问题,其实和每一个中国家长一样。

这个在罗马尼亚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的父亲罗密欧,最大心愿就是送18岁的女儿出国留学。

他们生活的罗马尼亚小城,晃眼好像中国90年代的某个小城市。

破败中带有一点中规中矩的呆板。

父亲的愿望本来很快将会实现,女儿拿到了来自英国剑桥的奖学金,只要她顺利通过毕业会考就行。

对于一个好学生来说,毕业会考太轻松了,无非是走走形式的过场。

所以,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罗密欧已经开始给女儿描绘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了。

在大学可以交到新朋友,你不能为你的朋友留在这里。

可是就在毕业会考的前一天,女儿却在一场袭击中受伤了,还差点被强奸。

得到消息的时候,这位其实遭遇中年危机的父亲正在情人家里。

受了伤又遭遇高度惊吓的女儿,即使第二天参加了考试,可想而知也因为受伤的右手没能做完最后的题。

罗密欧安慰女儿,这又不是世界末日。

可是,第一场考试女儿考了8分,要想顺利留学,后面的考试必须都是10分才可以。

一心认为女儿留学才是光辉未来的罗密欧鸭梨山大。

毕竟,他为了圆女儿的留学梦,已经做了太久的准备了。

这样的父亲,感觉在你我的身边,一抓就是一大把。

原本是学霸的女儿,眼看因为这样的一场意外,和罗密欧心心念的那个最好的未来插肩而过。

怎么办?

故事其实从这里才真正开始。

作为医生,他为一位副市长做肝移植手术时给他走了后门,帮助他成为等待肝源名单上的优先第一位。

投桃报李的副市长,自然就可以帮助罗密欧去搞定考试委员会的人。

人情社会里,一环扣一环。

考试委员会会长愿意一口答应要帮罗密欧的忙,在试卷中做手脚,因为他又受过副市长的恩惠,妻子在市政厅的裁员得以幸免。

这对于他来说,好像就仅仅是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情。

当然面子上又要义正言辞地说,一切是为了孩子。

罗密欧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理所当然。

即使是他的妻子在质疑他的举动。

罗密欧明明知道,一场考试到头来并不能说明什么。

学校学的东西甚至都没什么用。

可是,望女成凤的父亲们,永远都会固执地要一个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通过什么方式而来。

一个原本应该为女儿言传身教的父亲,却要去劝说女儿作弊,从而保证留学的顺利。

他劝说女儿的理由,是不能让她因为几分之差错失良机。

因为人的一生中,结果才最关键。

这样的话,就像是你们曾经听到过如此熟悉的说教。

你必须上大学,不管是什么方式!

你必须读重点,不然你就是失败者!

你必须找到一个好工作,不然你就是失败者!

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往往都是世俗眼光的唯结果论,而一个人的善良与否,诚实与否却在同时被放到了不那么重要的位置上。

可是,曾经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诚实是基本标准啊。

面对现实的时候,那些道德的要求仿佛却在一夜间粉碎。

《毕业会考》里说的是升学,看到的却都是社会潜规则下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去医院手术,没有给医生红包,再强势的病人都放心不下。

要生活,光靠工资可都是不行的。

学生在学校附近出了事,校方的态度却是推得一干二净。

有的学校为了名誉,甚至会放任学生作弊而充耳不闻。

你在看电影,却像在看社会。

看了这个真实的成人的世界,有没有残酷得让你头皮发麻。

好像不管走到哪里,都被错综复杂的人情往来和赤裸裸的潜规则裹挟着、绑架着。

你见怪不怪,接受这种规则,面成了同流。

你想尽办法挣脱,又成了不识趣的另类存在。

这样一部《毕业会考》,轻描淡写就已经把每个人身边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点透了。

英国《卫报》给出了五星评价,把电影成为最极端的官僚体制白描。

只是,一个孩子面对父亲如此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恐怕并不能像成人一样听而任之。

她用冷漠的态度面对着那个关心她到底还是否继续考试的父亲。

她也用了她自认为对的方式,来处理是要一个好分数的结果,还是做一个最真实干净的自己。

这场参杂了太多复杂因素的考试,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 ?

父母替子女精心设置充满光明的康庄大道,要不要就这样被推拽着往前走?

一个已经被各种规则充斥得麻木了的社会,是不是年轻人们就如此被规则左右,最后变成了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的人?

电影的结尾,好像并不需要给你一个标准答案。

因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终会有属于自己的选择。

无论,你选择的路是什么样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