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一名女子赴京身上揣着00001号烈属证邓小平专门亲自接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54更新:2023-02-01 21:31:47

1936年12月13日清晨,十三朝古都西安比以往的每一天都要热闹,其中报纸的叫卖声是最频繁的。这一天,西安的所有报童穿越着大街小巷,叫卖着市民们前所未闻的一种报纸——《解放日报》。

而令西安市民感到好奇的,不仅仅是报纸的名称,还有昨天刚刚发生过的大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了蒋介石。

作为《解放日报》的主编,丛德滋的身份似乎一直被西安事变掩盖着,即便如此,毛主席和邓小平却一直铭记着此人的名号……

1951年12月初的一天正午,高锦明放学回家吃饭,与往日不同的是,家门前多了一块刻有“革命烈属”的碑,旁边更是围着水泄不通的群众,甚至还有人敲着锣鼓,扭着秧歌。

此时,11岁的高锦明心里泛起了嘀咕:“自己家哪位亲人是烈士呢?”

怀着好奇的心情,高锦明踱步走进家中,父亲高克明正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还拿着一块玻璃镜框。

眼见高锦明回到家中,父亲起身将玻璃镜框小心翼翼地挂在了墙上,高锦明下意识地走到镜框下面,仰着头看着上面文字。

当时,很多字还是用繁体书写的,高锦明只能凭借臆测了解内容,上面赫然写着:“革命烈属光荣纪念证明第00001号!”

高锦明了解到了烈士的名字,这是颁发给一个名叫丛德滋的烈士家属的,还是得到毛主席亲自确认的。

“父亲姓高,母亲姓王,家里也没有姓丛的亲戚,这位丛德滋烈士是谁呢?与我们家又有什么关系呢?”高锦明在内心嘀咕着。

吃完中午饭过后,父亲高克明将高锦明和弟弟叫到了房间内,父亲的表情十分严肃,他一板一眼地对高锦明姐弟说:“我并不是你们的亲生父亲,你们的亲生父亲是丛德滋,从今天起,你们就改回以前的姓氏吧,你的名字是丛丹,弟弟的名字是丛甘,这是你们的爸爸为你们取的名字!”

父亲的一番解释,令懂事的高锦明震惊不已,她没想到外边玻璃框内的丛德滋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眼前的高克明却是自己的继父。

带着自己的新名字,丛丹返回了学校,一下午的课也没上好,她的脑海里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晚上回到家中,丛丹追着询问母亲中午的事。

母亲王竹青同样没有多说,只是缓缓地回答道:“你的亲生父亲是烈士丛德滋,解放前,他被恶人害死了,小小年纪不要想太多,你就安心读书吧!将来长大都会知道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丛丹经常心不在焉的,得知了自己身世的她,迫切希望了解身为“烈士”的父亲,可是,继父和母亲却总是搪塞她,这让丛丹对父亲丛德滋更加充满好奇。

1953年时,丛丹一家生活迎来困难期,由于高克明年轻时蹲过监狱,后来又得了重病,只能在家休养,母亲微薄的工资难以养活丛丹姐弟六人。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北京的谢觉哉得知了丛丹一家正住在兰州,谢觉哉便给丛丹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询问了一家人的生活情况。

母亲王竹青是个要强的人,并没有向谢觉哉透露真实情况,反而是带着丛丹姐弟前往了照相馆照了合照,又将三人的合照随信寄给了谢觉哉。

谢觉哉从王竹青的字里行间里,还是猜到了丛丹一家人的近况,为了帮助王竹青,谢觉哉特意给兰州市市领导写了建议信。

很快,丛丹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亲生父亲丛德滋的陵墓被修缮,母亲也被调到文教委员会工作,工资涨了80元,正在上学的丛丹姐弟还可以领取补助金。

生活好起来后,丛丹再度萌生了了解亲生父亲的想法,进入青春期的丛丹开始偷听父母的对话,并从中一点点了解关于丛德滋的信息。

时间转眼来到六十年代,丛丹的人生迎来巨大变故,已经参加工作的她被迫下岗,原因是有人指责她的亲生父亲丛德滋是“苏修”。

在下岗的那段时间,丛丹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即:查清父亲丛德滋的身世,不仅是还给自己一个清白之名,也还给父亲一个清白之名。

即使是长大以后,丛丹一直都铭记着1951年的那一天,妈妈明明同说我的父亲是为革命牺牲的,还有毛主席作证,现在怎么就成了苏修了呢?丛丹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莫大的疑问,丛丹找到了那张编号00001的烈属证明,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丛丹四处打听父亲的身世。

在丛丹的艰难查证下,父亲丛德滋的身世终于开始水落石出……

1910年,丛德滋出生在辽宁凤城,日本人侵略东北的野心暴露后,丛德滋怀着救国的理想考入了东北大学。

彼时,张学良是东北大学的校长,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张学良便带着东北大学师生来到了北平,和当时许多热血青年一样,丛德滋对于国民党丢失东北的行为充满了痛恨。

在东北大学毕业后,丛德滋加入到张学良的东北军中,并在军中的训政会工作,头衔相当于部队的中尉。

当时,国内人民纷纷呼吁蒋介石停止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可蒋介石一意孤行,为了防止张学良的东北军叛乱,蒋介石便将东北军调往湖北,继续“围剿”新四军。这让丛德滋愤恨不已,他联同几位同事一同给张学良上书,劝张学良将枪口对外,抵抗日本的侵略行为,在信中,丛德滋用犀利的文笔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不抵抗,打内战”的阴谋。

不仅如此,丛德滋还不断在各大日报上发表抗日救国文章,指责蒋介石的反动行为,这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不久之后,丛德滋就被国民党视为“共党”,并被逮捕入狱,作为证据,丛德滋的日记被国民党没收,其中的许多爱国之语,也被特务当作是反对国民政府统治的铁证。

不过,爱惜人才的张学良很欣赏丛德滋,在看到丛德滋的日记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个人太过于自负了!”

在张学良斡旋下,丛德滋最终被无罪释放,出狱后的丛德滋被调入西北剿匪司令部,出任了办公厅秘书一职。

丛德滋由此成为张学良身边的关键人物,并与张学良交下了一定的友谊,这也让丛德滋与后来的西安事变联系起来。

1936年,名为《西北响导》的月刊正式开始发行,月刊的主编就是丛德滋,月刊的内容都是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文章。

作为该月刊的主编,丛德滋以精湛的文笔激励东北军的战士们,这对提升部队的士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却招致蒋介石的针对,无奈之下,丛德滋只能停刊。

面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丛德滋以笔为枪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再次以主编的身份创办了《西京日报》,并以较为隐晦的文笔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西安事变爆发后,丛德滋将《西京日报》更名为《解放日报》,他是第一个将西安事变写进报纸的主编。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解放日报》一直是西北进步力量的后盾,刊登了无数广为人知的爱国事迹,也包括许多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1937年2月,东北军被蒋介石以“掺沙子”的方式分化,张学良也被蒋介石扣押,《解放日报》陷入停刊的处境。

此时的丛德滋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深感失望,于是,他离开了东北军,来到了正在山西抗日的八路军军中。在这里,丛德滋不仅见到了邓小平等人,还与王竹青成了婚,受到共产党进步思想感染的丛德滋,决定为我党效力。

1937年12月,丛德滋奉命前往甘肃兰州,并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从事宣传和情报工作,直属领导便是谢觉哉。

自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涌入西北的难民与日俱增,党中央派丛德滋前往兰州办事处,正是为了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

1938年,在谢觉哉的介绍下,丛德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表面上刊登时事文章的他,也是我党地下组织的情报人员。

为了更好地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丛德滋开始为自己寻找一个“靠山”,曾扩情便进入了他的视野中。

曾扩情曾是蒋介石安排在东北军中的卧底,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怀疑曾扩情“通敌”,便将他逮捕收监,后来,胡宗南亲自出面替曾扩情说情,蒋介石才允许他在第八战区任职。

丛德滋依靠在东北军中的关系,找到了曾扩情,并让女儿丛丹认他为干爹,这样一来,不仅丛德滋的身份稳固了起来,他获取情报的途径也广泛许多。

然而,令丛德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举正是他未来惨死的祸根,起初三年,丛德滋混得风生水起,掌握了许多第八战区的情报。

“皖南事件”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地下党组织都被国民党打击,许多优秀的地下党成员都被杀害,兰州自然也不例外。

1941年的小年夜傍晚时分,丛德滋给过生日的妻子王竹青准备了两件漂亮的旗袍,夫妻俩正在为年夜饭忙碌着,可是,还没等两人落座,一封请柬便被送上门来。

这封请柬是曾扩情命人送来的,曾扩情邀请丛德滋前往府上过小年,丛德滋谢过了信使,并偷偷地同妻子交代说:“我此去怕是十分凶险,你一定要镇定,任何时候,你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如果到了八点我还没有回来,就应该是被捕了!”

丛德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先前就察觉到了曾扩情的态度转变,他一早便知道自己已经身处险境,即便如此,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丛德滋还是决定以身犯险。

丛德滋在监狱中受尽了酷刑,他被关押在一个不能起身的小号牢房中,长期的折磨让他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

当时,丛德滋的饭菜都是被特务们“处理”过的,馊的饭和烂的菜成了丛德滋的标配,就连丛德滋喝的水都是洗过东西的。

特务们见丛德滋宁死不肯招供,便决定成全他,1942年4月的一天,特务们在给丛德滋的水中下了毒,丛德滋就此牺牲。

丛德滋就义后,王竹青和丛丹姐弟被国民党赶出了兰州,后来,在丛德滋战友高克明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在陕西定居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高克明和王竹青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兰州,一家人又在丛德滋革命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丛丹了解了父亲的过往之后,她的眼中噙满泪水,像父亲这么坚定的革命人士,怎么能被人污蔑为“苏修”呢?1977年,怀着极度低沉的心情,丛丹拿着那张烈属证明,来到了北京。

丛丹找到了谢觉哉,希望他能帮父亲正名,而谢觉哉也对此表示遗憾,便将这张烈属证明上交了上级领导手中。

不久后,毛主席也看到了这张印有编号00001的烈属证明,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说:“当年还是在西安事变的时候,我就已经听说丛德滋的名字了!”

丛丹一直在北京焦急地等待着回复,直到有一天,伍修权夫妇说要带丛丹去见一个人,这个人还与丛丹的父亲是老相识。

丛丹想也没想便跟着伍修权夫妇去了,伍修权说的“老相识”,正是邓小平,经过伍修权的介绍,邓小平如梦初醒地说:“我说的嘛,像,真像,你太像你的父亲丛德滋了!”

在得知对面坐着的人是邓小平时,丛丹抓着邓小平的手,哭得泣不成声,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一个劲地劝丛丹不要再哭了。

对此,邓小平却以长辈的身份感慨地说:“别劝她,孩子,想哭就哭个够吧!”

临别之前,邓小平安慰丛丹说:“孩子,以后要是再有事,你直接来找我就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