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经典台词,大决战三部曲著名台词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86更新:2023-02-05 21:14:26

深度

摘要:近日传来电视剧版《大决战》开拍的消息,不由让人想起了90年代电影版的《大决战》,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人物刻画,都堪称经典,而影片中那些的台词即便不能算是字字珠玑,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头条号首发】

一、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切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咯!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呀,心跳的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这里、烫着那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哇!

【蒋介石】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直1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分三路会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民国十六年(编注:1927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

【毛泽东】我讲过,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现在看来,这个话,没有错。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绝不可进入战略决战。也不尽然。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了有利决战的条件。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蒋介石】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吗?

二、

【卫立煌】兵法上说,勿以军重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这三个勿字,总统全占啦。

【顾祝同】俊如,不要信口开河嘛!

——对于辽沈战役的决策,卫立煌和蒋介石存在很大分歧,卫老总这番话出自《六韬·立将·第二十一》,肆意是不要认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认为自己意见独到而违背众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辩而自以为是。这三句话用来形容蒋介石在辽沈战役中的决策,虽然尖刻,但还算贴切。顾祝同称呼卫立煌“俊如”,这是卫立煌的字,当时同辈之间以字称呼是礼仪上的尊重,非常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情况,而不像有些影视剧里称谓都是错误、混乱,细节上还是很到位的。

三、

【林彪】我准备了一桌菜,结果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林彪】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林彪率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攻打锦州,封闭东北国军退路。原来估计沈阳国军会大举驰援,没想到华北国军在蒋介石的严令下,组成东进兵团从葫芦岛、锦西增援锦州,比沈阳国军还要积极,因此林彪才有了两桌客人的说法。

程子华是当时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负责在塔山一线阻击东进兵团的东野第4、第11纵队,都是第二兵团所辖部队,所以程子华是塔山一线解放军的最高指挥。

塔山,北距锦州约40公里,南距锦西约10公里,既没有塔也没有山,只是因为在塔山村(也叫塔山堡)里有个明朝天启年间的烽火台而得名,地势平坦的塔山村就处在丘陵山地之中的狭长走廊上,公路从村中穿过,北宁铁路在村东约1公里处与公路平行而过。从锦西到锦州走塔山是最便利的捷径,既无纵深又无制高,毫无地利可言,是解放军阻击东进兵团的最后防线,一旦被突破,那么锦西一线的国军就可以一路杀到锦州,解锦州之围。所以,对于锦州之战,塔山是最关键的要点。林彪才会要求不惜伤亡死守塔山。

四、

【林彪】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重复一遍!

——这是林彪在确定攻打锦州的战役决心后,进行的部署调整,林彪一旦考虑成熟,那么排兵布阵就是一气呵成滴水不漏。而最后一句是对东野参谋长刘亚楼说的,因为这个命令关系重大,所以心细如发的林彪特别要求刘亚楼重复一遍,以免出错。

五、

【刘峙】最近常有人叽叽喳喳,拿我来开心,说什么徐州是京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来坐镇,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派了一只猪来。这话实在是恭维我啦。古今征战,猪的战术一再为人们成功运用着,遇有攻击便把屁股偎依着墙壁,让你抓不着尾巴,终于把它无可奈何,弄不好尖牙利齿给你一口,咬住了就不放。

——这番话太有名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刘峙是昏庸蠢笨之辈,但刘峙是保定军校毕业,黄埔军校的教官,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刘峙可是常胜将军,黄埔八大金刚绝非浪得虚名。就是到了1949年,年纪上去了,锐气可能不比当年。不过,就是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11月6日发起战役,但身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的刘峙在11月5日就察觉了解放军的意图,随即向各部队下达了收缩防线调整部署的命令,硬是比解放军提早了一天。可见,峙的眼光和决断还是可以的。

六、

【黄百韬】:就是人死绝了,也要守住曹八集!

【粟裕】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哪个失事,军法从事!

——曹八集(今八义集镇)位于徐州以东40公里,是黄百韬第七兵团撤回徐州的必经之路。很多人被影片的这个桥段误导,认为拿下曹八集就封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黄百韬兵团为了等待最东面(位于连云港)的第100军,而比 徐州“剿总”规定的的总撤退时间晚了一天,于11月7日才开始向徐州收缩。11月9日,黄百韬兵团就渡过了运河,渡运河时总共不过才损失了1万人,主力基本完整,而且过了运河,到徐州就再无险阻,所以黄百韬也有些松懈,加上考虑到部队连续两天行军,比较疲劳,就下令9日晚在碾庄宿营,休息一晚。

兵团后卫100军44师在渡运河时损失了两个团,只剩下一个团和师部直属部队,师长刘声鹤认为所部损失太大,已经无力承担后续作战任务,因此请求直接撤回徐州休整补充。在得到100军军长周志道批准后就率领残部一路向西,于10日下午到达曹八集。

解放军华野13纵是在11日上午才陆续赶到曹八集周围地区,在11日下午才歼灭了在曹八集的44师。

请注意,黄百韬兵团主力如果仅仅在碾庄逗留一晚,10日一早继续撤退,从碾庄到曹八集只有10公里,那么完全可能在10日下午,最晚不会超过11日天亮前到达曹八集——这时候解放军华野13纵的先头部队都还没有赶到,完全可以顺利回到徐州。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赶不赶得到曹八集,守不守得住曹八集,而是蒋介石在10日下达“戍灰督电”,命令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转入防御,吸引解放军,徐州主力由徐州向西出援黄百韬,在碾庄附近与解放军决战。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蒋介石的命令,黄百韬完全可以抢在解放军赶到前,通过曹八集,顺利回到徐州,就算张克侠何基沣率第三绥靖区起义,开放贾汪地区,解放军也一样无法在黄百韬之前赶到曹八集!

七、

【黄维】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

——黄维这番话出自《吴子》,并不是《孙子兵法》。这也很符合黄维的身份,饱读兵书的书呆子,但缺乏临阵变通的机变。在接到驰援徐州,攻占宿县重新打通徐蚌交通的命令后,就率领十二兵团不管不顾地冲向宿县,就算察觉到解放军已经在前面布下口袋阵,也一头闯过去。后来是在部下强烈建议下,才改道蚌埠,先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师,再从蚌埠向北反攻宿县,结果还是慢了一步,在双堆集陷入解放军包围。要是一开始就果断改道蚌埠,情况可能完全不同了。

八、

【司徒雷登】傅将军,我再一次提醒你考虑,把华北国军撤退到山东沿海,留驻青岛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会和将军直接联系的。

【傅作义】大使先生,我已经说明了,我只是一个地方长官,我不能不听命于南京啊!

【司徒雷登】哈哈哈哈,我的老朋友,我原以为你不善于外交辞令,看来我错了。

……

不仅是对白,就连旁白都是既有气势又有文采,例如全片的开场白:

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任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

非常精彩,确实经典!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