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看不上的TVB剧到了内地成爆款都怪当年没见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06更新:2023-02-18 00:21:51

电视剧《再创世纪》于上周完结,作为《创世纪》的姊妹篇,却被许多人视作“失去了港剧的味道”。或许确实如此,只不过,大多数内地观众口中的“港剧味道”同样是一种错觉。就像《大话西游》以内地文化的角度被解构一样,《创世纪》和《再创世纪》也仅仅是满足了许多内地港剧迷的想象。

当年在央视八套播出并创下收视纪录的《创世纪》,堪称内地港剧迷眼中的神话,甚至被视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但对于香港乃至泛南粤地区的观众来说,或许很难理解。毕竟当年的他们每天都直接以香港电视佐餐——早在上世纪80 年代,珠三角观众就能收到香港电视台信号,从日本卡通到香港剧集,从美剧到日剧。更何况,《创世纪》这出斥巨资打造的台庆剧,当年的收视率堪称“扑街”,竟然连TVB 的年度前十都未进入。直到2005年,TVB 在深夜时段重播《创世纪》,收视才掀起热潮。换言之,粤语区观众最初并不待见它。这像不像《大话西游》?在香港口碑平平,却在内地被捧为神话。

港剧《寻秦记》被称为穿越剧鼻祖。

可是在粤语区,从三十多年来的惯性收视来看,人们更喜欢的是那些二十集的都市剧,没有激烈冲突,也没有大制作,只是通过一个行业或家庭去描绘香港生活。这才是港剧的主流。

数字足以证明这一点。多年来,TVB每晚都保持两档剧集,一年大概有18到20部剧集,更不要说近年来新添的周末档了。但内地港剧迷在央视和各地方台所见到的不过翻来覆去那些作品。换言之,大多数剧集都未曾出现在内地荧屏之上,它们才是港剧根基。

《创世纪》当年收视不佳原因很多。一是那年整体收视率都不算高,二是当时还未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大家追剧全靠电视,一旦错过就没得补追,偏偏《创世纪》这样的超长剧,追着追着就失去了继续追看的动力。

《创世纪》海报。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部内地剧迷津津乐道的“TVB史上唯一专业商战剧”,恰恰在香港没有市场。且不说“唯一”是否准确,“专业”二字都要存疑,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连许多家庭主妇都有几十年炒股和理财经验(港剧《师奶股神》绝非凭空捏造),专业人士遍地都是。至于层次再低些的家庭主妇(也是港剧的一个主要受众群)则嫌它太过专业。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造成了收视率的下降。反倒是2005年深夜重播时,TVB 辉煌已过,情怀二字成了收视率的助力。

港剧《师奶股神》海报。

但在当时非粤语区的内地市场,《创世纪》不会遇上这些问题。相比当下,那是一个娱乐资源极其匮乏的时代,没有美剧、韩剧、英剧,连日剧也才刚刚进入人们视野。那时也没有什么芒果台荔枝台番茄台,更别说各种自制剧。最关键的是没有网络,大多数人打开电视机,只有央视和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这种相对贫瘠,催生了港剧神话。刑侦剧以烧脑取胜,武侠剧最易引发共鸣,而家族商战剧则以明星阵容和跌宕剧情见长。

当TVB限于财力和人力,不再有类似大制作时,内地剧迷很容易生出“港剧没落”的慨叹。但对粤语区观众来说,虽也有类似感觉,但却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对他们来说,港剧当年就不曾是神话。

《再创世纪》其实不算是《创世纪》的续篇,而是一个独立故事,讲述2008年至2018年的故事,以次贷危机为起始。

《再创世纪》由爱奇艺、TVB、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

网上对该剧节奏的评价呈现两极化。有人认为相比内地剧集的拖沓,《再创世纪》节奏明快,没有废话;也有人认为与传统港剧相比,它显得太拖沓,以至于让人怀疑会不会烂尾。尤其是前两集的人物铺垫,完全可以在一集之内交代清楚。

说到底还是参照物不同。如果你习惯了连说话都慢悠悠、一个镜头能维持数分钟的内地剧,那么《再创世纪》当然不慢,甚至会让你耳目一新。可从香港速度到内地速度,拖沓又显而易见。对于合拍剧来说,如何保持港剧原味,又能利用内地资金和场景优势,似乎是个无法攻克的难题。

《宫心计之深宫计》海报。

“没有港味”几乎是一以贯之的评价。但我们仍可见到《再创世纪》在“港味”和“内地”之间尽量平衡的努力,这种进步幅度不大,但起码让人看得到。港剧惯有的职业性仍然延续,每个老戏骨都有演什么职业就像什么职业的能力。这一点与内地剧恰恰相反,后者涉及职场,往往故弄玄虚为多,导致硬伤无数。当然,香港演员更标准的英语,也是重要的加分项。

《再创世纪》剧照。

我十分看重的女性观也得以延续。没有故作姿态的女强人,只有干练优雅也兼具情趣的女强人;没有完全依附男性的傻白甜,只有恰到好处的单纯……最重要的是,没有逼婚。相比内地剧时常传达的腐朽价值观,港剧仍有靠近现代文明的一面。

被低估的5部TVB剧,不要说一部都没看过,那就太可惜了

一.《帝女花》

主题曲特别好听,是那个熟悉的调调。当年看的时候,被长平公主和周世显的亡国之恋感动到不行,还是要感谢编剧,把两人的结局改得那么完美。不过曾经也好奇过,袁承志究竟去哪里了,他不是有金蛇剑吗?哈哈,串戏了。也是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崇祯皇帝也有那么多的无奈,以前还一直以为他就是个昏君。陈豪演技也太好了,演出了末代帝王的心酸,看得好心疼。
二.《金牌冰人》

小时候一直搞不懂冰人究竟是什么玩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媒人,看TVB的剧就是涨见识,满满的都是知识点,也真心佩服TVB的编剧,这还有什么职业是他们没编写过的。马浚伟和张可颐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角色名字听着就透着喜庆。最有印象的是令狐,这不是龙阳君吗?盖鸣晖老师真的是雌雄莫辨,这个角色绝对是为她量身打造,以至于最后变女装和陈豪谈恋爱,坦白讲我表示接受不了。
三.《马场大亨》

以赛马为题材,由于审查制度,并没有引进内地,记得还是在一个乡镇电视台看过。个人认为,这部剧绝对可以和《大时代》相提并论,真的是被低估了。韦家辉的剧,一向都不走寻常路,从来都不是大团圆的结局。大赞黄日华的演技,没想到他还有这么癫狂的一面,原以为他只会演大侠。李大有就是个天生的赌徒,只是最后一次40亿呀,他再也翻不了身了。
四.《天若有情》

这绝对是一部神剧,即使现在看,都觉得毁三观,编剧脑洞太大,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放到现在那是肯定不能播的。郑伊健在剧中是个黑 社会 老大,小伙子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上去还是挺斯文的,不过性情却很狠毒。不止如此,他还是个同性恋,爱上了男主吴岱融,为了得到他,还逼死了吴岱融的女友,并打晕吴岱融强行与其亲热,更有趣的是郑伊健与吴岱融在剧中居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各位,请自行脑补画面。不得不说,郑伊健的牺牲实在太大了。
五.《洛神》

不要说什么与 历史 不符,别那么较真了,人家片头就写着纯属虚构。蔡少芬演甄宓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起码颜值上就无可挑剔,以前真觉得她是天女下凡,最关键的是气质和神韵这一块,她一直拿捏得很稳,别人可模仿不来。还有郭羡妮,她也是港姐冠军,但却好像一直在演反派,郭女王真的是坏透了,简直让人崩溃。
被低估的5部TVB剧,不要说一部都没看过,那就太可惜了。

港台剧曾经盛行一时,可为何如今无人问津?

原因在于剧情老套单一没有新意,没有新人顶替老人演艺,导致逐渐走向落寞。

演员老龄化

《法证先锋IV》中,在深受瞩目的20位的女艺人中,年龄结构竟达到47岁,刚登场的28岁的张曦雯是剧里20位女艺人中唯一2字头意味着!

扮演高安女朋友的Yumiko也早已38岁知名演员脆化比较严重,早就并不是TVB的秘密,一线小生和小花旦日渐离巢的TVB帝国,服役的知名演员年龄结构大约是如何呢?三婶看电视剧开展了有关统计分析,包括了TVB服役(含部头约)28位关键男艺人,23位关键女艺人,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她们的年龄结构为:小童星44岁,小花旦37岁。

的确便是那么老!来来回回全是这种“老腊肉”说起年纪的难题,能够先比照下国内电视剧的男女主人公。在国产剧里,年纪可简直一道坎。当今刷屏的基本上清一色全是青春偶像剧。陈道明演技再好,63岁的他也只有在《我的前半生》里打跑龙套,这几年早已没有他出演的剧。

48岁的张嘉译好一点,一年也有多部男主。去除这种知名度大的,绝大多数实力派演员就算表演再好,也只有给年青人做衬托。殊不知,在TVB,和差倍问题好像一瞬间就被减弱了,唱主角的基本上全是老戏骨。

新人越来越少

为何新人越来越少,想来想去全是这种主创人员呢?这里边不仅有TVB长期以来观众们精准定位的难题,也是有员工流失等被讲了一年又一年的难题。而大量的是根据TVB的优秀人才培养方式,要上一线就需要“熬”。TVB连续剧的总体目标收视率人群是一般一般大家,尤其是家庭妇女。因而,在知名演员挑选上面偏重高龄男女青年人,这批知名演员都历经了许多磨练,表演不那麼发涩,演出起来非常容易令人引起共鸣。

例如TVB一贯的“大女主戏”,从《壹号皇庭》、《法证先锋》、《不懂撒娇的女人》、《女人唔易做》这些,品牌形象多种多样,法医鉴定、警员、刑事辩护律师、空乘专业三百六十行精锐,颇具明显的知名度,这种人物角色都必须一些历经。在人物角色设定上,他们不会受到年纪的管束,与男士一样应对学生就业的工作压力,遭遇着复杂多变的初入职场难题,也应对感情。

在国内观众们和互联网观看电影日渐低龄化的时下,陈规的TVB在年纪这儿显出了不一样的益处,那便是打开了大龄女主人公的连续剧大门口。TVB让大龄剩女不会再是放纵自己的妈妈,或是未经世事的美少女,他们也跟男主角一样能够使城中心精锐,这种设定当然让女艺人涉足的行业更广,演出性命也就更长。

时期的转变

港剧的衰落衬托了香港本身精准定位的趋向难堪。大家看以往的港剧,实际上常常见到许多那一时期的香港精神的点点滴滴。”做人要忠直,即使要饭还要伸直腰板。“”一家人最重要的便是齐齐整整“,”做人最重要的是高兴“。这种看起来平时而常见的经典台词投射了香港人质朴的价值观念。

称为港剧航空母舰的电视连续剧《创世纪》也是很引以为豪地呈现了香港人的闯荡精神和理想。老一代的香港人会有许多来源于内地,香港是逃生门,也是聚宝盘,作为内地的对话框,香港在立锥之地上造就了兴盛的惊喜。在港剧里的一点一滴都能见到香港精神和香港远远地技术领先内地的自豪。

而96年之后,伴随着内地的中国改革开放深层次,香港本身社会发展曝露的难题,香港精神愈来愈不清楚了,换句话说拼搏的那一代香港人早已年纪大了。很多人说港剧后继无人,实际上后继无人的是全部香港社会发展。香港的超级大明星几个并不是从最底层拼搏闯荡上去的,而如今的香港年青人早已缺乏了哪条的时期气场。因此港剧的衰落是香港的一个真实写照。精确地说,并并不是衰落,只是优点愈来愈变小。

记忆里的香港,现只有在《追龙》和《无双》中恍惚间能够触碰。黄日华、汤镇业、周润发、刘德华,一张张了解的主创人员,带大家坐到了时空穿梭机,瞥的旧日香港电影的风彩。即便 仅仅匆匆忙忙一瞬,当初的万千星辉之灿烂,却也足够照亮大家的眼眸,令人没法忘却。

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90年代的夏天,你光着上身,穿着大裤衩,一双简单的人字拖,摇着一把破旧的芭蕉扇,VCD里转动着盗版的碟片,满满都是香港泛滥到内地的流行歌曲和港片,手里的冰激凌在融化,碟片偶尔会卡,你拿起遥控摁了一下快进键,一下子就这么快进了十几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